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XJ游记:塔吉克族的婚礼(一)

XJ游记:塔吉克族的婚礼(一)

    这次XJ塔什库尔干的旅行,原本是打算住个三两天,去一趟国门就返回KS,然后继续进行我们的沙漠公路、独库公路自驾游的,没想到——

    就在我们驱车前往红其拉甫国门的路上,塔吉克族的司机小兄弟告诉我们,他的亲戚家里即将举办一场婚礼。“这样的婚礼你们一定没见过”,而且塔吉克族人的婚礼通常“只在周末举行”。

    当时是一个周三,我们随即一起决定,在塔县多留几天。如今看来,那时的当机立断是一个多么明智的选择。

    关于塔吉克族的婚礼会分为民俗文化、婚礼过程等几个部分,接下来大约会出3-4篇游记。

    回到青旅之后,这个消息很快就在大厅里传开了,更多的人因此改变了原本的行程。到了周六,大家在大厅里一聚,乌央央成群结队。我们默认了一位处事周全、情商高的小姐姐做了领队——不知道什么时候她已经和婚礼这家人的儿子成为好朋友了——在她的带领下,4人一车,乘坐出租去了目的地(这一段算是个青旅拼玩攻略吧)。

    由于之前塔吉克族的司机小哥事先告知我们:去塔吉克族人家参加婚礼的时候不用带礼物的,也不用花钱,大家不讲究这些东西。但我们始终对这事儿比较迟疑:空着手去,是不是太不礼貌了?后来同行的小伙伴还是买了一些糖果之类的东西带了过去。

    到了人家里一看,好家伙,整个傻眼:

    一个婚礼,来了得有老老少少几十上百口人。每个人各安一摊儿,都有事儿做。他们何止不收礼物,更按照“来了都是客”算人头,必须每个都要有饭吃……

    可能事先没有想到会来这么多人,所以他们准备的面和肉都不够。于是……多杀了一头羊。所以我们不仅没有随什么份子钱,还免费到人家蹭了一顿……这事儿至今都挺过意不去的(捂脸)。那我就以己之力认真写写这片土地的游记吧,希望这个善良可爱的民族,还有他们的家乡可以一直美好下去。

    这是一个见过世面的大家族,面对镜头没有一个是怯缩缩的,该干活儿干活儿,该跳舞跳舞。且他们的“镜头感”很好,对待拍照很认真,而且是一定会对着镜头留下微笑的,从不会露出任何耍酷或者是扮作严肃的状态。在我的理解中:在他们的心目中,如果一定要把自己样子留在影像里,那么身边伴随的必然要是笑容、美食、舞蹈……世间一切美好向上的东西。

    由于大家都在忙,我始终也没太搞清楚他们之间的成员脉络关系,不过这个事情仿佛也不是很重要。既然家里的孩子们管我们叫“叔叔阿姨”、年轻人管我们叫“哥哥姐姐”,那咱就入乡随俗。见了上岁数的恭敬着,和普通话说得比较好的几个小辈儿多聊一聊塔吉克的风俗。

    在聊天中,收获到如下信息。

    家里边如今三四十岁这一拨儿中年人,差不多80后这一代吧,全部已经结婚生子,而且孩子不止一个。这一批人的哥哥姐姐中有业绩不俗的人士,于是建了这一座估摸着得有上千平方米的宅院。这意味着,40-50岁的人目前是当地的“中坚力量”。

    家中年轻一些的90后和00后们都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有几个十八九岁就到口里读大学了。去的也都是大城市,上海之类的地方。他们的发型、装束、气质和谈吐与那些传统的家庭成员已经有了较大的区别:更具有智慧,眼界更宽阔,生存技能更丰富,社会适应能力更强。

    他们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一说到自己是塔吉克族,满眼都是光,看得出来是真的自豪。

    塔吉克族的婚礼通常分为两天操作:

    第一天是男方的准备,第二天迎接新娘。白天忙忙碌碌,到了晚上就会变成一场盛大的家族狂欢。这时候我们才发现,院子里的草坪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舞池”。

    这家人出手豪气,还请了一个专业的乐队,由Keyboard手和民族乐手组成。夜幕降临,满院声动,连空气都是打着节拍的。

    唱歌和跳舞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艺术才能”,但是对于塔吉克族人来说,是吃顿饭那么普通的事情。包括他们对仪式的态度和对居室的装点,一切来自民间文化和艺术都是流淌在血液中的,天生自带,只有我们这群外来游客觉得稀罕和新奇而已。

    此外,在塔什库尔干旅行,确切地说,在整个XJ旅行,令我思考至深的还有一点:

    少数民族朋友对待那些文化符号在生活中留下的“印记”总是格外长情,他们不会轻易抛弃什么,也不会轻易改变。对他们来说,传承是一种刻进生命中的原则。

    这大概也有环境的影响,一种信念,扎根心里之后几乎不会动摇,并自发形成习惯。就好比这个家族的这一份熙熙攘攘的氛围和有序的情感分工,一切都那么自然,只属于这片土地。

    这是旅行路上的可贵养分。很久以后,你甚至忘了为什么当初要出去旅行,但是那一群热闹的人,你始终记得他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