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XJ游记:塔吉克族的婚礼(二)

XJ游记:塔吉克族的婚礼(二)

    继续XJ游记,今天要分享的是在塔什库尔干一户(较为富裕的)塔吉克族人家参加婚礼的经历。

    塔吉克族举办婚礼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至少得两天时间,这家人的儿子结婚则热闹了四五天。我们一进这个大门,那种“大户人家”的气场就扑面而来。

    这是一个塔什库尔干城区里的小院子,类似于内地的“城中村”。我在来时的路上看到了连排的居民楼,但那明显不如住在这种“私人宅院”里舒服。

    一场婚礼,反映出塔吉克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咱们从最基本的“规矩”开始说。很多有意思的塔吉克族民俗就藏在里面:

    在咱们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其乐融融的昌盛家庭都是有约定俗成的家规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塔吉克族的家庭也一样:

    在我的感受中,家里人口越多、经济越宽裕的塔吉克族人家,家规越明确,普通人家就显得随意很多。后面我会分享在塔吉克族普通人家做客的经历,今天先来说这户“有钱人”。

    这户人家给我的感觉是:有很大的规矩,但没太多约束。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塔吉克族是一个讲求“职责”的民族。

    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中,男女关系是神圣的,所以一旦结婚就不可以随便离婚,在塔吉克族人的观念中,单亲家庭是一种“罪过”,这大概跟本民族的原始信仰有关。这一点就和维吾尔族不同,维吾尔族的离婚率是(相对)较高的,第一次了解到这个事儿的时候,我很意外。

    对于塔吉克族人来说,尽心尽力为子女安排好婚姻的一切事宜,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义务,所以孩子的婚礼通常由父母(或家主)一手操持。这算是一个塔吉克族人共同遵守的规矩,只是规模上有所不同,富裕的人家盛大一些,普通的人家就简朴一些。

    这一家人的老人健在,但是年纪很大了。结婚的是这一家的儿子,所以“执行”这件事就落在了长子和其他几个兄弟的身上。这本身也是一个规矩:

    尊重长辈是塔吉克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一般来说,父母在的时候是不允许分家的,谁要是动了分家的想法,那会遭到谴责。且在家族继承关系中,长子拥有首要的话语权。

    所以在塔吉克族家庭关系中,长子身负的担子是比较重的。这个身份是“表率”的代名词,从小就被当成“重点目标”来培养——这是塔吉克族“家长制”规矩的基本要素。

    从这一家的长子身上,我的确能够感受到不凡的气度,且深藏儒雅。

    中国有句老话叫“富在深山有远亲”。富裕这件事儿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风水”,在任何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中,那些有着良好经济基础的家庭在得到更多尊重的同时,话语权和支配权也自然就更重。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说法:结婚之前先观察一下对方的家庭。如果家庭成员个个精神饱满,且家庭氛围融洽、阳光灿烂,那么说明这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积极的。就如同“企业文化”普及得好可以教给人关心、理解、尊重、凝聚……是一样的道理。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大概率)家族观念会比较重,处理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的时候分寸感和舒适感会更强。

    藏风聚气嘛,气场一旦形成,聚财又聚人。这户塔吉克族人家就给我这种感觉:

    这是婚礼的第一天,这一天是见不到新娘的,婆家人的主要任务是:准备食物。

    以“大哥”为中心,一场婚礼看下来,长辈、平辈、晚辈,男男女女有着明确的分工。

    首先,男主人不用干活。

    他只需要把一家老小安顿好,其他的时间就负责带着我们这群“游客”参观,展示塔吉克族的民族文化,介绍家里的装潢装饰和艺术品(这事儿后两篇聊)。

    其次,所有的女人都干家务活。

    这些家务都是看似轻松但很“磨人”活计:准备食物、接待客人、照看孩子。

    一些与主人关系比较近的女人,如姐姐、妹妹,负责的是一些统筹类型的工作:一些菜摘好了之后送到哪个厨房、用来做面条还是炒米饭,哪一摊事儿还缺个人手,从哪个环节上调一个过来等等。所以,看到这一家的女人们围成圈圈,就莫名觉得这个场面很暖和。

    XJ的手抓饭里有一种黄萝卜,就是和羊肉绝配的那个东西,她们切了整整一麻袋。

    年长一些的女性则负责做那些传统的食物。

    我在这一间坐满“婶婶”的小厨房里吃上了塔吉克族的小零食“阿尔孜克”,汉族人把它称为“油馃子”或“油果子”。它经常出现在家中有盛大喜事的筵席上。

    “阿尔孜克”的制作过程挺有趣的,这个类似于“猫耳朵”大小的东西上面凸起的花纹并不是像做馕那样拿一个手工章给它戳上去的,而是在一个像筛子一样的模具上“滚”出来的。用手这么一撮,磨具上的孔洞就给面团塑了一圈麻点。

    塔吉克族的很多美食,如卡特利玛(一种很好吃的饼),是“经验”的代名词。年纪越大、历事越多的女人做它们越熟练,油炸的味道,甜甜咸咸的,在高原上存放很久都不会变质。

    再有,家中年轻一些的男子一律干重活。

    像搬动大型的锅灶、杀羊这样的事情都是由男人来做的。

    同时,男人们还要充当“气氛组”:

    我在前篇游记中提到过这一家年纪较小的一个儿子——就是读过大学的那一位——友好地接待了我们,并搬出一架双排琴,来了一段才艺表演。不过他不喜欢客人们对着他拍照,所以我没有留下关于他表演的影像。

    在XJ旅行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如果对方不喜欢被拍,那就立即放下相机。咱不要做人家不喜欢的事情。如果对方大方给拍,那拍完了记得把相机凑过去给被拍的人看看,以示周全。

    此外,客人其实也是分“等级”的,尤其是小辈份的孩子,通常都会被安排在旁厅里静候。而且那个座位也是分等级的,以右为尊。“右手边儿”的人所享用的食物都格外豪华。

    那像我们这些游客呢,因为人太多,一个厅根本坐不下,于是分批次安排在了不同的内厅。

    到了晚上,这一家的“姐姐”们端着盘碗给在场的每个人送上一碗面。观察了一下“大哥”手里的碗,吃的是和我们一样的东西——忙活一天,脸上没有任何的不情愿之色,只有疲惫,任劳任怨的塔吉克族男人。

    但我们哪儿闲得住呀,吃完饭没坐几分钟就像参观神秘宫殿一样,这儿看看那儿看看去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