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XJ游记:塔吉克族的婚礼(四)

XJ游记:塔吉克族的婚礼(四)

    继续XJ旅行。今天要分享的是我在塔什库尔干参加塔吉克族婚礼的全过程。“塔吉克族婚俗”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实这些年吧,住在塔县的塔吉克族人大概也已经习惯了只要一有人结婚就必遇游客成群结队前来观摩的事情。但比较幸运的是,我们这一次遇到了一户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人家。这就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参与一个出手阔绰的家族为儿子举办的毫无简化程序的婚礼,近距离接触这一份可遇不可求的“非遗”文化。

    总体看下来,这家人为了把这场大party办得风风光光,的确是花了不少钱:有乐队,有身份比较尊贵的嘉宾,有专业的摄制组,还杀了好几只羊……

    塔吉克族的婚礼整体来说突出喜庆、热闹、吉瑞的氛围。其流程中有着与汉族人类似的部分:提亲、聘礼、嫁妆、婚礼等,但细节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咱们一个一个地说:

    首先:关于提亲。

    近几十年塔什库尔干当地的民生、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过去部落式非自由恋爱中男方反复登门女方家3-4次的“提亲”程序已经简化,但婚戒和红纱巾必定是要送的,这是塔吉克族女子“已婚”的标志。在之前的游记中咱也分享过,如果去塔县旅行,在街上看到红纱蒙发的女子,那么八成她已经嫁人啦。

    在过去,帕米尔高原上分布着很多塔吉克族的部落,女子只能和本部落的人成婚,且她们多囿于家中劳作,除了农活和手工,较少有其他生存技能,在择偶这个问题上选择范围、余地都很小,甚至没有自主选择权,“指婚”之事大有人在。

    如今,塔吉克族的适婚女子大多已解决生存问题。她们在教师、妇联、银行、保险、文艺等各个领域中都有着不错的表现和成绩,世面大、心气儿高,自由恋爱覆盖全民。

    其次:关于聘礼。

    我们在前篇游记中提到过,为儿女准备婚礼是塔吉克族父母的责任,所以关于聘礼的事宜必然也是由新人双方的父母反复商量之后的结果。且塔吉克族人格外重视婚姻,不伸吧个一年半载的那这婚事算是定不下来。还有——

    聘礼这个事儿虽说我并没有打听到详细的数字,但根据我的观察,他们的聘礼并不少于内地的彩礼,或等值的物品,可升值的物品也算。当然,每家每户经济情况不同,聘礼也是有所差别的。不过我倒是掌握了一个更重要的讯息:在塔吉克族的男女关系中,“门当户对”是必然之理。

    一个普通人家出身且身无长技的女孩子想要嫁进富贵人家,这就……挺难的。

    比如,我这一次参加的这户塔吉克族人的婚礼,男方的家世虽不能说是显赫,但也相当殷实,所以娶的这位姑娘的家境也是不俗的。婚礼的排场透露了这一切:

    这一次婚礼一共热闹了4天。后面还有“余热”不止4天。

    第一天:男方家准备典礼所需要的一切,如场地、装饰、食物、人员安排等。这一天我全程都在,眼见婆家人全员到齐。白天倒也没觉得什么,一到晚上,舞池里人多到挤不下,才发现这老老少少得有个上百口。

    这一点反映出此家族的厚德与旺盛,两者不可分割。无论哪一个民族,不喜与人往来或是人脉狭窄的家庭是没有机会发展成“大户人家”的。尤其对于塔吉克族来说,“大家族”意味着所有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经济上不分割。而一旦分家之后,就只有那些财力厚实、有开枝散叶之心、爱热闹且不计较、喜欢从事社会活动且向来行善积德的人家才得以枝繁叶茂。

    第二天:女方家的流程。这一天,新郎一早就要去女方家迎亲,路远的话晚上要住在那边。但由于新娘家咱没有“熟人”,且这两天我们分流出一波人去了另外一户塔吉克族老乡家做客,所以没有见到新娘那边的情况。大致也是宴请宾朋之类的热闹。

    此外据说娘家那边儿的礼数格外隆重,宗教界要出面以诵经的方式祝祷。塔吉克族是一个格外讲求从一而终的民族,可是不兴“离婚”这一套的,女子通常一生只结一次婚,所以:又据说女儿还要走个“哭嫁”的过场,不过我们就没有见到了。

    第三天:婆家的等待。吃吃喝喝、欢歌跳舞一番之后,晚上全体热情迎接新娘。

    接到新娘之后,还有一套复杂的程序要走。

    首先新人下车(以前是马)之后,娘家人立即端上来两个碗,待到新娘喝掉碗里的奶后才可进门。

    随后众人簇拥着二位新人缓缓走过红毯,穿过外厅,步入内室。

    一众人拖鞋上炕、站定。只见一位模样俏丽的小姐姐端着一碗喜糖走上前,将糖果分别撒在新娘和新郎的头上,其余的分撒给在场的亲友。这糖要记得吃,沾喜气的。

    之后二位新人和陪同者落座,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将铜壶和铜盆端上前来,为新娘净手。

    这一套器具我之前去KS的维吾尔族老乡家做客的时候见到过,主人以此物为远道而来的人净手三次,表示此人在这家人心中的尊贵。我想它们在塔吉克族人心中的意义也差不多。还有就是,我在门口见这个男孩是从迎亲的花车上下来的,想必是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再然后,又有人在新娘和新郎的面前铺上了一条长长的白色蕾丝纱巾,这个环节我就不知道它是怎么个意思了,不外乎“美好生活从此开始”之类的祝愿吧。

    这期间或许有漏掉一个俩的环节,实在是在场人太多,几次都被挤到旮旯角。

    总之一切都完成之后,全家人开始狂欢、跳舞,足足跳了一个小时。

    对了,说到跳舞,我又想起了之前观察到的塔吉克族的一个特别习俗:当某两个人结伴跳“鹰舞”的时候,时不时会有另外一个或几个人手里举着钞票凑上去。若那只握着钞票的手在舞者的头顶不断绕圈的过程中,有其中一位经不住“诱惑”接下了钱,那么这舞伴儿就是“金主”的了……这算是一种赠送红包的方式吧。但我看大家都不会轻易接这红包哦。

    一直到大家都累了,饿了,喜面吃上了,新娘还不揭盖头,我们每个人都很着急。新郎的大哥坐在我们对面吃面,一边慢悠悠地说:你们今天看不到她揭盖头了,3天之后还有个仪式,到时候才会揭盖头。啊……还有仪式???

    没想到大哥话音刚落,内厅传来一阵尖叫。新娘把盖头掀开了!

    原来是摄制组3天之后不方便前来拍摄,所以要求新娘今天将后面的流程大致走一下,他们取个景,大概是急着剪片子之类的吧,总之借着这短暂的几分钟,我们赶紧冲进屋里拍照。

    第四天(凌晨):揭盖头。

    好人家养出来的女儿,那一方气质是模仿不来的,一旦拥有了也藏不住。再加上这一身的金银珠宝,在揭开盖头那一刻,在场的人大致也能判断出新娘估摸着也是出自一个丰裕之家。

    新娘右边那一位陪伴者大概是她的妈妈和姥姥,白净温和、气质佳。我观察了一下二位女子手上的皮肤,那不是干活的手。

    塔吉克族视金饰和珠宝为贵重之品,结婚典礼上除了必着本民族传统礼服之外,新媳妇身上要披满金子和宝石。金子越多,新娘的身份越贵重,受重视的程度越高,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家庭地位。

    话说回来,即便在内地,女子出嫁如果只收大额彩礼而嫁妆微薄,那么到了婆家也是拎不起分量说话的,对吧?这一点我们不过多渲染,人之常情而已。

    此外,我在另外一户塔吉克老乡家也简单打听了(普通人家)的婚礼流程,共分为2天:

    第一天宴请宾朋,第二天接新娘。

    所以总体来说,塔吉克族人的婚礼过程都是类似的。但,无论富贵还是清贫,仪式感不可少。塔吉克族的女儿告诉我:仪式代表着男方对女方的重视,这一点比聘礼更重要。

    此外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婚俗:

    通常,婚后一段时间之内,塔吉克族的新媳妇是不可以参加任何体力劳作的,非得是证婚人再次前来,表示“这一场婚礼大家都很满意”、新娘同意揭盖头后,新人才算是正式完婚。不过我参加的这场婚礼似乎很快就走完了这个流程。

    这么算下来,一场婚礼要是没一礼拜的时间,那还真不够用啊。

    第三:关于份子钱。

    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塔吉克族没有“份子钱”这一说,但参加婚礼的亲人都要准备一份礼物(不过价值不勉强)。你就算只带一份自己亲手做的小食物,一对新人也是会欣然接受的,只不过说送礼越是贵重的那位就越会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抬举就是了。

    此中反映出塔吉克族的整体性格:不(斤斤)计较。

    对比内地的汉族人结婚,摆席吃酒、邀请亲友、收钱接礼,这是必不可少的流程。新婚小两口晚上躺在床上数钱是最开心的事情。但如果份子钱平不了婚礼的钱,那就是亏了。此外还得把随礼的名单留好,因为除了咱爹咱妈,其他人的钱都要还回去的呀……

    诸如此类的“算计”(对不起我找不到其他更合适的词来形容了),我在任何一个塔吉克族人,包括维吾尔族人的身上都不太看得到。他们不爱计较。反之,如果他们格外喜欢你,则可以将最珍贵的东西赠予你。

    我有一个姐姐,她在上个世纪末期曾经到过塔县:“那个时候这地方的民风淳朴得不得了”。那会儿塔吉克族的女人没怎么见过外面的世界,所以陪她聊聊天就成了“知己”,她就要送衣服,送帽子——要知道,塔吉克族纯手工的库勒塔帽是非常昂贵的。

    用贵重的东西交换感情,这样的思维模式在塔吉克族人的处世方式中依然略有余存,但在我到达当地旅行的这个年代,已经相对少见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