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KS:英吉沙游记

KS:英吉沙游记

    继续XJ旅行,接上期游记。

    从塔什库尔干回到KS后,开始准备沙漠公路的自驾事宜,于是一边组队一边在闲暇时开着车四处逛逛,结果就逛到了英吉沙。

    YJS县隶属于XJKS地区。第一次在地图上发现它的时候就特别想到这里看看,因为它算是XJ最西边的县城之一,是有着千年历史的丝绸之路古驿站,一个连通南北的边陲小城,在“南疆八大重镇”中名列前茅……地理位置简直不要太重要。

    但是,我们那个“KS通”老司机却说,英吉沙“没什么好玩儿的”,城市风光已经“汉化”得差不多了。来都来了,那咱就逛逛吧。

    英吉沙留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冷清。

    街上没什么人,即便有人,大家也都匆匆忙忙。

    大概是因为当地(主城区)的维吾尔族人和汉族人杂居在一起的缘故,以至于大家的生活节奏比其他的KS县城——譬如塔县——要快得多。

    从市容市貌上看,英吉沙这个小城已经没有太多“西域”味道了。这里市容市貌干净整洁,街道两侧林立着棱角分明的板楼群,只是楼体的颜色带有明显的“KS色”,或是楼上的门窗保留了一些半圆的伊式形状以及***独有的几何图案的打底而已。

    四处都在动土。

    要么就是起高楼,要么就是铺设各种管道——从那些居民楼的新旧程度上就可以判断出,城里人早已脱离了阿以旺式的传统庭院,习惯了燃气、地暖、下水道。

    我们在市中心区域发现了一条古街。

    很明显,这是一个景区,而且是后期修建的那种——英吉沙古街。

    这个开放式的小景点夹在县政府和县人民医院之间,东边不远处就是客运站,西边又是人民路。根据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想必其历史厚度大概相当于KS市区的吾斯塘博依路。

    说起来,英吉沙有史可寻的文字可以追溯到汉朝了。

    从几千年的县域变更来看,这个地方前期一直是各个西域大国的属地,到了唐代之后,各朝开始对这里更加重视。但是——

    大概是它的地理位置有些背的缘故,这片土地的“气场”一直都比较弱。玄奘西行并没有经过这里,而是绕了旁边的莎车。

    英吉沙是远古地壳运动冲击出来的一片小小平原,所以,周围山上的矿物、金属储存量非常的丰富。又因为山多、水少、沙土大,所以这里的植物都是带刺的:红柳,枸杞,沙棘……但饭馆儿里的牛羊肉很实诚,蔬菜的种类那就比较少。

    一般来说,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的人民,属于逮住一个产业就会靠着它猛吃饭那种,这么说来,英吉沙小刀畅销500年驰名中外也就是情理中事了。

    街上看到的英吉沙人面貌大多比较祥和。

    这条街初始的结构和框架应该是一片古老的地基,或者说遗址,只不过原先的建筑没有保留下来,为了配合旅游业的大环境,也就只好后期翻建成了传统维吾尔族民居的样子了。

    街上很漂亮,张灯结彩,四处分布着鲜艳的壁画和植物。那些小巷子很有味道,也很值得钻,随便立在任何一处,眼前就是独具维吾尔族特色的装饰。比如:你看这街上的立柱,柱墩子是一只热瓦普的琴箱呢——有着千年历史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

    这一天是周五,大概是工作日的缘故,所以景区里没有什么人——后来才知道并不是,在我发文之前,向英吉沙的朋友打听了一下,这条街至今依然……非常冷清——半路上看到一个戴着红袖章的阿姨(叫大姐姐也行),跟她聊了几句。

    她说,下面的乡里比县城里好玩儿,现在还开发了一些比如说小刀村啊土陶村,还有一些特色采摘之类的旅游项目。“等他们组织活动的时候有时间可以过去看看。”

    对了,说到采摘就想起来:英吉沙有一种特色水果,色买提杏(虽然我没吃到),很有名。

    根据古书的记载,英吉沙人栽种杏的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

    杏是一种阳性的植物,即便水少也能活,特别耐干旱,光照越多长势越猛,属于随便栽一栽就能活百年的水果。所以干旱、少雨的处于塔里木盆地边上的光照时间又特别长的英吉沙简直就是一处天选之地。此外,英吉莎还盛产杏干。

    在XJ旅行这两年,别的没记住,什么地方有什么美食倒是搞得门儿清。所以但凡我吃过的或者是能记住的,我就会把它写进(包括今后)游记里,也算是我对这片遥远土地的一份贡献吧。英吉沙的杏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网上搜来尝一尝。它值得。

    英吉沙留给我的第二个印象:物价极低,低到惊讶。

    这么重要的景区门口,矿泉水只要一块钱一瓶(疫情之前那会儿的价格)。

    此外,馕的价格也特别便宜。具体我记不清了,大概也就是两三块钱一个(大大的那种)这样子。此外还有南疆特色的烤包子,10块钱7个。

    差点忘了,此行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其实是:想买一把小刀。

    英吉沙是中国小刀之乡,据说,丝绸之路的时候,英吉沙小刀曾经镶金、镶银、镶钻、镶各种珍贵宝石……远销西方。

    我们住的KS青旅楼下有一间英吉沙小刀店,时不时在里面逛逛,有几次差点就要买了,但最后还是决定到英吉沙看看——买一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小刀。

    但很可惜的是,我们沿着县城转了一圈,所有卖小刀的店当天都没有开门。是一件憾事,但未必是一件坏事,就当是给自己留一个明年再去一趟南疆的借口吧。

    走马观花半日游之后,感觉英吉沙是一个还挺宜居的城市。此外:

    能够看得出来,这里已经在大力发展旅游了。包括英吉沙小刀在内的所有特色产业都已经有了对家的援建省份和城市——英吉沙的土陶村就是山东人援建的。事实上还有:

    KS的很多城市配套设施都是深圳援建的。之前我还去过一个叫德令哈的西部城市,是浙江人援建的……我国的西部在21世纪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化,所以对于旅行者来说,XJ是一个要抓紧时间旅行一次的地方,也是每去一次都有新收获的地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