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我花两年玩遍新疆 > 帕米尔高原自驾游(一):中巴友谊雪山路、红山

帕米尔高原自驾游(一):中巴友谊雪山路、红山

    继续帕米尔高原的旅行。

    前情提要:帕米尔高原是我国西部边境的一片平均海拔约4000米的地广人稀之地。

    【启程】

    永远都记得,第一走上这条路的那个上午。

    那时,我没有任何的经验,眼前的一切都是未加修饰的新鲜——与后来无数次计划周密的旅程相比,最难忘的,反而是最初那段没有任何章法的日子。

    它就像一个人的初恋——你不“懂”,也不“会”,你把整个过程搞得乱七八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但是那份懵懂的青涩与美好,永生难忘。

    这无疑是XJKS旅途中最值得体验的一条自驾路线。沿着KS城西方向的314国道南下,全程大约350km,直至巴基斯坦东北内陆的边境。

    这一路,景色美不胜收。我大约会写出4-5篇游记,今天要说的是第一部分。

    值得庆幸的是,在后来长达两年、多达九次的帕米尔高原自驾游中,我尽可能地用相机把整个旅程记录了下来。三千多张图片颠三倒四,为了捋清时间轴、地点线,我整理了很久。

    那么咱们就从头开始说,从办理必要的手续开始。

    【准备】

    由于帕米尔高原的地理位置较为特殊,前往此处,每个人都要办一张“边防证”。

    有些地区的边境通行证可以在户籍所在地提前办好,但我个人建议大家去KS市区办。

    在跑前跑后的那个忙碌而充实的几个小时中,你可以体会到和一群小伙伴一起蜂拥着走向一个“崭新的希望”的心情。

    以及,这期间也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小“惊喜”和小确幸。

    办理边防证的地点在KS的行政服务中心。我记得那天我去排队的时候,接待台后面坐着的几个少数民族小哥——或者说“小哥哥”——非常非常帅。

    当然,KS这地方并不缺帅哥。但这几位工作人员,显然是精挑细选过的。

    从那横平竖直的身姿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军人。他们仅仅穿着简单的迷彩衫,就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拢到了一起。几个小伙子办事干净利落,普通话一个赛一个好。他们在工位上自始至终坐得直挺,仿佛身后就是营房,以及叠好的“豆腐块儿”。

    我曾想偷偷拍张清晰的照片,可惜遭到了拒绝。但不得不说,KS近年来已经开始注重“门面”的展示,开始考虑照顾游客的体验感。

    所以在KS,亲力亲为是将收获“最大化”的旅行方式,毕竟东西可以让别人代买代办,但一路的风景和心情却是不能够代为观赏和感受的,记录在脑海中的旅行追忆,也无法限定和计量。

    【出KS】

    揣好那张有效期仅剩一周的边防证,我们马不停蹄就上了路。

    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自驾游,我们拼了一辆车。当时的拼车价格是每人250元,后来涨到了300元,现在不知道是什么价了。

    谈妥价钱之后,司机乖乖地做起了“工具人”。从这时起,每当我们有任何风景想要及时捕捉下来,司机就会拐到前面的小路上临时停个车,让我们下来“撒个欢”。

    顺便一个小攻略:

    314国道边上有一些车轮压出的小径,开进去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们就曾遇到鼹鼠还是什么的几只会打洞的小东西,可惜那家伙狡猾狡猾的,近不得身,只好远远地留影作罢。

    言归正传。

    我们出发的时间是早上9点,天色蒙蒙亮,地平线上还留有最后的一丝丝霞光。

    出KS正式走上314国道,两侧的绿植格外茂密,路上的车辆寥寥无几。

    当你到南疆旅行一趟就会知道,这儿的早晨,是从上午10:00开始。

    天光大亮的时候,我们进入阿克陶界。

    【阿克陶】

    阿克陶是塔什库尔干北部的一个县城,但是这里并不属于KS,而是属于KZLSKEKZ治州——这个绕口的名字我花了好长时间才记住。

    这是314国道自驾游的路上必须要提到的一个地方。

    “阿克陶”的意思是白山,也就是白色的雪山。

    很多人都知道,通往帕米尔高原的路是从KS到塔什库尔干的一条美景众多的路,但是却往往会忽略掉一个重要的信息:这条路上最主要的几个景点,像卡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峰,以及奥依塔克冰川公园都是克州的地盘。

    一路上我们看到,在克州,很多质地良好的天然风景正在逐渐被圈围、保护起来。

    也许下一次来的时候,它们就会焕发新容、穿上华衣。

    克州有60多万的人口。在这一片土地上生活着一个鲜有耳闻的民族,叫柯尔克孜族。

    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这一支草原部落民族如今在中国境内仅剩下十几万的人口,而他们的主体位于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

    唐朝的时候,这个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多舛的国家,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

    在和柯尔克孜族人短暂的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的长相和维吾尔族又有比较大的不同。

    他们的面庞圆润,眼睛相对窄长,他们的轮廓相对来说没那么立体,似乎更接近蒙古族人。

    早期这个民族常年生活在山中,又受氏族部落群居形式的约束,所以很多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至今还在沿用。

    比如,在帕米尔高原自驾游的这一路上,我们会看到很多有点像蒙古包的毡房,那往往是柯尔克孜族人的家。

    又由于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畜牧业,所以我看到,柯尔克孜族人和动物很亲近。

    在路上牵着骡马的克州人会转过头来好奇地盯着我们看半天,或和我们打个招呼。

    所以你看,在南疆旅行就是这么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们在这里遇到的当地人,不仅有着和中原人完全不同的长相,更有着我们从没有接触过的生活习惯。一趟旅行,看似只是去了一个不一样的地方、看了一些不一样的人和风景,但其实,这是一个调整思维模式的过程。

    一个人思考问题的习惯变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了。

    此处距离我们的出发地KS市已过去60多公里,树木依然高耸入云,但是一侧的绿植忽然渐行渐少起来。紧接着,毫无防备地,我们的眼前赫然出现了一块牌子。

    【中巴友谊雪山路】

    虽然只是一个路标,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小小的景点。

    它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历史和地理意义。

    “中巴”指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是我们的邻国好兄弟。

    作为曾经的英国殖民地,当这位“兄弟”还是印度的一部分的时候,日子是非常不好过的,直到它受到我们国家的大力帮助。

    近几十年来,我们国家对于巴基斯坦的制造业、农产品出口,包括国际贸易方面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从上个世纪50年代建交以来,在我们国家的大力协助之下,才解决了巴基斯坦很大一部分民众的就业问题,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也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最为自豪的地方。我们对待弱小一些的国家的态度是给予力量,而西方对于弱小的国家是给以“压力”,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宅心仁厚,福报无穷。

    314国道的尽头通向一座茫茫的雪山,它是我国和巴基斯坦的交界处。这大概就是“中巴友谊雪山路”名字最直接的由来了。

    既然话都已经说到这儿了,那就写一写这座雪山吧,它真的非常重要。

    【乔戈里峰】

    一座喀喇昆仑山绵延起伏数百里,其中海拔8611米的“乔戈里”是最高的那一峰,仅次于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

    乔戈里峰上根据地势的不同,有六条凸起的山脊。其中由西北到东南的这条山脊,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国境线。东边的一部分在XJKS的塔什库尔干,西边的一部分属于巴基斯坦。

    这条线也是整个喀喇昆仑山的“脊梁”。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有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乔戈里峰的攀登难度是最大的,比珠穆朗玛峰还要大。

    有记录显示,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者中每30人会有一位折损生命,而攀登乔戈里峰的数据是:每100个人中就会有27人意外离世。

    高达1/3的死亡比例,是所有登山一族和极限爱好者心目中公认的“有去无回”的山峰。

    乔戈里峰45度的坡度就像刀削出来一样,四面都是冰川。每年的9月中旬之后,我国的其他地区是丰收的季节,是一年中最舒适的时候,而乔戈里峰已经进入冬天,随时都有雪崩的危险。

    在2001年之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登山者在冬天挑战成功过这座最低温度零下50度、波谲云诡的乔戈里雪山之巅。但是就在前不久的1月16号,这条记录被10名尼泊尔登山家打破,人类第一次在冬天登上了乔戈里峰。

    两个世纪以来,近百人的遗骨永远地留在了这座山上,无比遗憾的是,他们大多是在登顶成功、饱尝了胜利的喜悦之后,下撤的途中死于非命的。

    人类的世界充满着挑战,登山家们亦有着世人不可思议的大脑,也许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留给后人一个永远的话题:做这件事情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死法到底值不值得……

    【雪山云集】

    此外,自驾帕米尔高原的路上还有一座著名的公格尔峰,由于它的高度不足8000米,所以名号并不是特别响亮,事实上它的攀登难度并不输给“14峰”,至今没有人在北侧登上去过。

    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慕士塔格峰是帕米尔自驾游路上肉眼可见的三座非常漂亮的山峰。但是考虑到此次篇幅的容量,这里就不做展开了,我会在不久之后卡拉库里湖的游记中分享,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从中巴友谊雪山路开始,这条路真正有了一些帕米尔高原的样子。

    两侧的绿植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光秃秃的山壁。起初,它们的颜色并不太漂亮,而这一日的天气也不怎么友好。

    蒙蒙的小雨中,车子开过一个小小的垭口,恍惚间,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大片红色的山体。

    【红山】

    这座山究竟有没有名字,我至今也不知道,甚至都没有想过去探寻一下它究竟有没有名字。自始至终,我和小伙伴一直叫它“红山”。

    就好像我们现实中认识的朋友,你也许一直称呼其小名或昵称,并不一定知道对方的大名叫什么,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亲近。

    在我和小伙伴第一次自驾帕米尔高原的时候,就已经被这座山吸引,但是那个时候从国道至红山脚下是没有路可以过去的。

    我们只能无奈地看看它,借着刚刚放晴的天空,远远地拍一张它的身体。

    第二年再次自驾帕米尔高原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地方多了一个景点。

    红山脚下开了一条纵深而入的柏油路,路边竖立的牌子上显示:奥依塔克冰川公园前方30km。我们沿着牌子下方的小路开进去,这才靠近了山体。

    离近了看,红山是彤彤一片纯正的红色,上面没有一株植物,沿着山脚有数道长条形状的“斑纹”支棱着尖角,向上攀爬、缠绕过整个山身。

    几个女孩子下了车,溜溜哒哒地开始捡石头。

    这里的山体不太结实的样子,常有落石滚下来,但是山脚的石头和山上又不是同一个“色系”。

    我有一块心形的红色小石头就是在这里捡到的。

    遗憾的是,这一座冰川公园我并没有来得及打卡,因为我去的那个时候景区没有开放。将来有一天再去XJKS旅行的话,我会把这个景点补上。

    继续赶路。

    数百米后,深红色的山体逐渐淡化为赭石色,山脚下出现了浅浅的小溪。溪水清澈,绕山蜿蜒而去。

    这一段路的风光虽然谈不上旖旎,但是色彩多变、层次丰富。

    眼前的碱性土地由红到绿一层一层推开,延伸到团云下的远山。山峦重叠,不知远方有多远。

    【后记·偶遇几则】

    在靠近红山的地方,我们第一次邂逅了巴基斯坦的运输车。

    当然,这样的车在这一路上甚为常见。在帕米尔高原上,在临近中巴交界的这一片特殊土地上,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巴友好”的痕迹。在中巴友谊雪山路上,它出现得应情应景。

    偶遇二:一位骑着毛驴的维吾尔族大叔。

    这里是一处检查站附近,过往的车辆都在规规矩矩地排着队,只有大叔洒脱地和他的小“宠物”悠哉悠哉走在另一侧的马路上。

    直到我们的车开出去很远了,那清脆的踢踢踏踏声仿佛还响在耳边,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木偶动画里看到的那位骑着毛驴的风趣的老人阿凡提。

    此外,红山过后不远便是公格尔山的脚下,我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小小“百货商店”。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路边,用简单的钢架和木板搭起一只窝棚,放置着矿泉水和一些长途旅行者必备的小食物,背靠着湛蓝的天空和寂寞的崖头,它显得沧桑而坚定。

    在XJ这茫茫的土地上,哪怕是再简陋的个体,也有着超乎想像的生命力。

    帕米尔高原的旅行还在继续,下一篇游记预告:白沙湖。记得关注我,记得来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