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一梦之汉阳余晖 > 第三十八章 第二场弄墨(上)

第三十八章 第二场弄墨(上)

    “蔡邕,本侯器重你,盼你不要如谯县阿瞒一般。”

    一听此话,蔡邕心中隐隐作怒。自己虽官阶不高,但平日就算王室宗亲见了,也是三分礼让,三分敬重。可这平阳侯却当众将自己呼来喝去,仿佛命令手下仆从一般。

    蔡邕冷声道,“等侯爷位哪天位列三公,再喝令蔡某不迟。今日之事,就算刀斧加身也勉强不来。”

    平阳侯轻视一笑,“你以为本侯奈何不了你,才敢这么说。真给你刀斧加身,你安敢说此话?”

    这话说得更是无理,气得蔡邕面色苍白。良久才冷笑道,“就算勉强得来,在座各位谁又配品评蔡邕文章?”

    这话虽然倨傲,但众人仔细想想,以蔡邕资历人望,确实只有他提点后辈的份,没人敢品评其文章。

    可平阳侯却放声狞笑,向身后一指,“你看他配不配?”

    平阳侯身后黑衣自觉分立两侧,闪出一条路。正好见一须发洁白的花甲老者,坐在殿外一石墩上,正低头看着蚂蚁。老人面色无喜无悲,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无关,只有腿上披着那件肃杀的黑色大氅才提醒众人,这老者也是平阳侯请来得。

    众人正好奇这位老者是谁,曹操悄声道,“难道蔡伯喈他爸也被请来了?”

    袁绍忙捂住曹操嘴,严厉道,“别胡说,蔡太公仙逝已久。看看再说,免得得罪高人。”

    二人正说着,却见蔡邕猛然跪在地上,叩首道,“愚徒不孝,恩师身体可好?”

    在座众人一听,瞬间惶恐起身,跟着蔡邕尽数跪倒在地。连袁绍,曹操也不例外。

    只剩许临等人还安稳坐定,小宛见众人反应,惊奇问道,“这老爷爷是谁?怎么大家都向他磕头?”

    许临苦笑道,“既然是蔡邕恩师,那必然是东汉第一名臣,胡广胡伯始。”

    “蔡邕恩师,怎么大家也跟着拜?”

    许临无奈道,“此人三登太尉,历经六朝。学生故吏上至公卿,下至议郎,可谓桃李满官场。就算没有师徒情,但只要身在官场,总会与这位老人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他不仅是蔡邕恩师,史书上也称他为天下之师。”

    还有后半句许临没说,“胡广死后谥文恭,整个东汉王朝也只他一人有此哀荣。若不是后面三国鼎立太过夺目,此人名声应该大得多。只是这等人物也要来与自己为难,今天当真凶多吉少。”

    平阳侯此时见蔡邕跪得惶恐,不禁嘲讽道,“蔡伯喈大才,胡太尉自然也不配品评你的文章。”

    蔡邕心想我跪倒在地,若此时回话,竟仿佛是向他下跪朝拜一般。又想自己违抗梁家,无论如何也是难逃一劫。于是把心一横,向胡广拜道,“恩师,这试不用比了,学生才思立意均不如许江仙。”

    众人大惊,虽见了许临两篇好文,但蔡邕身为文人之首,此刻一字未写就要认负,恐怕沦为天下笑柄。天黑了还能再亮,但若不战而降,蔡邕口碑官运只怕要永远暗淡下去了。

    众人神色各异,或是惋惜,或是忧心,或是幸灾乐祸。

    只有平阳侯跨步到蔡邕面前,扔下一根毛笔,轻嘲道,“早知你草包学问,本侯要你比的是书法。”

    袁绍与曹操紧张对视一眼,暗暗心惊,悄声道,“竟不比文章了?”

    曹操哀叹一声,“比文章许江仙尚得一丝生机,比书法必死无疑。”

    此时在场众人,哪怕蔡邕心里也都是一样想法,于是急忙看向恩师胡广,众人也紧盯着这位老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比试胜负,甚至许临岚嫣等人的性命,全系在胡广一句话上。

    胡广却只低头看着蚂蚁搬家,口里喃喃道,“去吧去吧。”

    蔡邕心一凉,这四字说得轻松,却宣判了许临死刑。不过师命难违,只得站起身,默默捡起扔在地上的那只毛笔。

    众人见蔡邕拾起毛笔,心都凉了半截。全场只有许临此刻还有几分乐观,只要是学习书法之人,谁不盼着能和前人请教,更别说比上一场。

    虽说文无第一,但这番比试定然受用无穷。

    许临一直相信字如其人,王羲之号称书圣,书法自然是仙气飘逸;苏东坡字形宽扁,号称石压蛤蟆,却有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从容;董其昌字体软媚,果然其人最后也是老而渔色,骄奢淫逸。自己最爱颜真卿,虽勤加练习,却只得外形,照颜公相比差了几分哀壮。

    而眼前蔡邕呢?你写的字又会体现怎样的人格?

    许临紧张又期待,以至于双手都在不停颤抖。

    岚嫣轻轻抓住,柔声道,“奴家还为公子研墨。”

    许临这才稍稍安心,起身向蔡邕作揖道,“后生素慕中郎学问人品。今日不敢说讨教,只请中郎赐教。”

    蔡邕早见许临字迹,此时心中已自知必胜。本想道声歉意,但一想到此等才华却因为自己丧命,一句抱歉未免太轻了。

    于是只能苦笑道,“书法吃阅历,吃年龄,今天写的字较昨天都会有几分不同。更别说我痴长你几十岁,以老欺少,哪还有人品可言。”

    平阳侯捻须道,“依本侯看,既然比试,最好写同一篇文稿,这样才方便品评。胡老觉得如何?”

    胡广没有做声。

    平阳侯却自顾自道,“长思己过,才能修善其身。不如二位就写曾子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一句。到此间事罢,留下蔡中郎墨宝拓在这白马寺中,每日礼佛时仍能警醒我等,也不失为美谈。”

    在座有心人直道平阳侯好狠的心,身边人不懂追问,才知道曾子这句名言也是蔡邕的座右铭。

    洛阳文人皆知蔡邕一趣事。蔡邕曾说,每日睁眼洗漱只是洁净体肤,只有扪心自省,洁净内心,才算一天开始。所以每天起床,第一件事下地就是写下这句曾子名言,几十年来,从未中断。

    若说蔡邕哪篇字贴最好?恐怕各花入各眼。但要说什么最有把握,那必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一句。

    蔡邕深吸口气,将脑中思绪尽数清空,气势也跟着陡然不同。

    待身旁小僧将墨一研好,蔡邕猛然提笔,饱蘸笔墨。心如老僧入定,手似银蛇曼舞。这深入骨髓的二十五个字霎时间跃然纸上。

    待蔡邕收笔,小僧高喝一声,“谢蔡中郎墨宝。”随后将蔡邕才刚写罢的墨宝举在前胸,供众人品评。

    周围人不知谁叫了声好,紧接着一片叫好声铺天盖地,响彻整座白马寺。

    “明珠姐姐,这书法真的很好么?小宛看不懂。”

    “物我两相忘,一掣有万钧,蔡邕的字确实不凡。”

    “这不是姐姐练剑时说的话?怎么用在书法上?”

    “什么东西到了巅峰都是差不多的,我虽不懂字,但能感觉到蔡邕书法境界比我剑法高明得多。”

    小宛没有听到想要的回答,低头不知嘟囔一句什么。

    而许临相隔咫尺却将二人对话一句都没听进去,一心都在着蔡邕这幅字上。

    此时许临脸色苍白,再无刚才神采奕奕,额头上汗珠涔涔而下,不知不觉间湿透了衣衫。

    刚才还有几分自信,此刻全被碾碎。只觉蔡邕作品,一笔一画都妙到毫巅。多看一眼就多体会出一处精妙。似乎每个字中都包含一片宇宙,无穷无尽。

    原来自己与蔡扈差距何止鸿沟。

    蔡邕见许临神情,心中落寞又惋惜,我见此子字迹虽不俗,但也仅此而已,不想竟是我字中知己。

    呼啸声过后,众人只待许临动笔,可许临却迟迟未动。过了半响,艰难道,“我输了。”

    喧嚣声逐渐停息,只有许临这三个字仿佛还回荡在佛堂。这个结果虽然心中有数,可许临亲口承认时,每个人却不免都感觉到一丝悲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