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府兵 > 第六章:重甲骑兵的日常训练

第六章:重甲骑兵的日常训练

    重甲骑兵一般不做对抗演练,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无敌的。

    他们的对手是,在前进道路上那无所不在的,障碍陷阱,拒马壕沟等等……!

    接下来就是重甲骑兵们的表演时间,也是赵家壮年男子的舞台。

    赵越连忙跑回自家马棚,把赵父那匹白马给牵了出来。佩上马鞍马蹬,戴上缰绳。

    赵父也拿上了他心爱的马槊,背上挎着两壶箭,一张没上弦的弓。

    因为只是日常演练,人和马并未披甲。赵越把缰绳交到赵父手上,赵父也不客气,跨上马一溜烟跑没影了。

    赵越都快成为,他父亲的专职马夫了。每一回跟父亲抱怨,都被父亲回怼道:“马夫怎么了?人家卫青卫大将军当年也是马夫出身。你连马夫都当不好,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重甲骑兵?”直接怼的赵越哑口无言。

    不过也确实,每一个重甲骑兵上战场,至少需要五个人,五匹马来保证后勤。相当于骑士扈从。

    以后赵猛去打仗,赵越也极大概率,作为辅兵跟着一起去的。为父亲披甲喂马,甚至是洗衣服,洗兜裆布。

    赵父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这是难得的历练机会。提前适应战争氛围,熟悉战阵技巧,从而提升以后在战场上的生存率。要知道,在一场战争中,死的最多,最快的就是头一回上战场,什么也不知道的新兵。

    这时,太阳已完全升起,天地间的雾气也逐渐散去。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草地上的露水也被蒸干。

    数百个草靶,被放在草场上的各处。有的放的杂乱无章,有的又排成整齐的阵型。

    鹿角拒马,也被摆放在骑兵们冲锋的路上。草地上还布满了,用颜料画出来的模拟陷马坑。

    用陷阱障碍都被布置妥当,接下来就是真正精彩的演练了。且看他们如何?破解这些陷阱,冲破障碍,完成一次模拟版的冲锋踏阵。

    十几个骑士骑在马上,赵父也是其中的一员。骑士们催动战马,战马也缓缓的跑动起来。

    他们排成一个特殊的队列。随着战马的速度越来越快,逐渐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气势。

    让人感觉到像是一座山,在迎面倒塌。又像是大海上的滔天巨浪,向着人们狠狠拍下。

    明明只是十几骑人马冲锋,却给人一种万马奔腾的错觉。

    战马在快速奔跑,马上的,骑士们举起弓箭,射出了十几支箭几乎每一箭都正中靶心。

    70步之外,在高速奔腾的战马上,射出的箭正中靶心。这一份技艺,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骑兵们将快速穿过有陷马坑的区域。战马经过长期的训练,已经懂得如何规避陷马坑。快速穿过这个区域的时候,没有一匹马,踩到地上的颜料,算是完美通过。

    接下来是布满铁蒺藜的区域,模仿铁蒺藜的小木块,被用线穿起来。杂乱的布满了,整个前进的道路。

    真实战场上的铁蒺藜,一般也是用线穿起来,方便回收利用。铁蒺藜打造本就高昂,没有哪家土豪会把它当成一次性用品。这也给了骑兵们破解的机会。

    只见骑士们伸出马槊的槊尾,将地上一长串的铁蒺藜挑起。挥动马槊卷成一团,扔到了身后。

    接下来就是重头戏,挑开拒马。木头制成的拒马桩有数百斤重,需要两个人合力才能搬得动。

    而马上的骑士们,需要把拒马桩挑起,从横放改为竖放。这个动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极难。

    想要完成这个动作,单靠人的力量是肯定做不到的。还得借助战马冲锋时的力量,人和战马的力量相互叠加,相互配合。才能在一瞬间,单靠一根马槊,将数百斤的巨马桩挑飞。

    当骑士们靠近巨马桩时,马槊快速探出,刺到拒马桩上。随着战马前冲,整根马槊被弯曲到了一个极其夸张的弧度,几乎接近半圆。像是一张被拉开的弓。

    上的骑士们吐气开声,全身用力。数百斤的巨马桩被挑飞到一边,马槊也再次恢复到笔直的形状。

    挑开拒马桩这个惊险刺激的动作,极其考验骑兵的个人力量,以及骑术。是重甲骑兵的入门标准之一,非猛士不可为。

    接下来,在骑兵门前面的是,一道提前挖好的壕沟。大约有两米宽,骑士们需要骑着马,从上面跳过去。

    再一次完美通过,接下来就是短兵相接。战马快速穿过草靶区域,所有的草靶都被一一打倒。

    演练也接近尾声,马上的骑士们剧烈的喘息着。刚才这短短几分钟的演练,对他们的体能是极大的消耗。精神也处于,急剧迹紧绷后的放松状态。额头上的汗水也像小溪一样流下。

    赵越快速的跑上前拍手说道:“阿爺好勇猛,在战场上,你能打过多少人?”

    赵父这时,正处于自信心爆棚的时候。极其自信的说道:“未披甲的农夫,我能打100个!”看着身旁的兄弟们,一脸鄙视的表情。又开口说道:“你这些叔叔们也至少能打几十个!”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看着赵越那一脸不相信的表情。所有人的脸色都不太自然,小屁孩,不按套路出牌呀?正常不应该是一脸崇拜的表情,再送上几句吹捧的话。这样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都有面子嘛!

    很多叔叔们都在心里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好好操练这个小屁孩。赵越没来由的打了个寒颤!又被这群叔叔们给惦记上了,以后练武的日子难了!一张小脸瞬间就垮了下来,感觉精气神被抽空。那没精打采的样子,看的赵父一阵火大。

    赵越这是,典型的马屁拍到马蹄上。赵父把缰绳交到赵越手上说道:“把马牵回去,喂上清水和豆料。在牵到水渠边去,把马刷洗干净。”

    伺候战马的活,算是全部落到了赵越身上。赵越能咋的?只能乖乖把战马牵回马棚。喂马洗马这一套下来,时间也到了该吃朝食的时候。

    这个时代,大多数农夫一天只吃两顿饭。但是赵家不一样,因为要练武的关系,一天都是三顿饭,甚至壮丁们晚上还要加个餐。

    赵越回到家这时,母亲已经做好了朝食。满满三大盆的汤饼(面条),上面放着,昨晚吃剩的肉。再撒上葱花,若有若无的香气,勾得赵越瞬间食指大动。感觉肚子更饿了。

    赵父也端上他那一大盆汤饼,拿上筷子就出了门。到门口的走廊上蹲下,大口的吃了起来。

    赵越这才意识到,原来,关中人蹲在门槛上吃面的习惯,这时候就有了。

    赵越也有样学样,端起一大碗汤饼,蹲到门口的另一边,大口开吃。父子俩一左一右,蹲在门口大口吃着面条。那狼吞虎咽的样子,像极了两条看门的恶犬。

    赵母走出来说道:“你们父子俩就不能回到屋里来吃?看你们俩的吃相,实在是有辱门风!”

    赵父嘴里嚼着面条,含糊的回应道:“蹲在门口吃更香,再说了,吃个饭怎么就犹如门风了?”

    赵母也不愿再多说,重重的关上门。赵越这回总算知道,自己的爱作死的性格遗传谁了?

    赵父一边吃着面条,一边对赵越吩咐道:“下午你把咱家马赶出去草场上吃草,把你的弓箭也带上,没事就多练一练。”尤其是马上射箭,更得多练,这可是咱们家吃饭的手艺。

    赵越回答道:“知道了阿爺!”

    赵父也是个不善言辞的性格,父子俩就这么埋头干饭,谁也不再说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