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隋唐府兵 > 第五章:赵家的看家本领骑射

第五章:赵家的看家本领骑射

    接下来的演练需要地方比较大,天井里的面积就不够了。坞堡的大门被打开,参与演练的人们,排成整齐的队列,从大门鱼贯而出。拿上演练用的盾牌和木制刀枪,重新列好对抗阵势。

    箭头被取下,用软布包裹,再沾上白灰。刀是木刀,枪也没有枪头,也用软木包裹,沾上白灰。族人,分成两队列阵,一方进攻,一方防守。

    双方相隔一箭之地,遥遥相望。此时四周,安静的可怕,连清晨最吵闹的鸟雀,都飞得远远的。

    随着一声“进攻”,的号令响起。攻击方迈着整齐的步伐,保持着队形严整,快速的向对方攻去。

    数十人整齐一划的踏地声,颇具威势。当双方距离接近到一半,攻击方率先,展开了一阵箭雨抛射。

    防守方也纷纷举起盾牌,严防死守。箭雨落下,大多数被盾牌挡住,只有少数的倒霉蛋被箭羽射中,身上沾上白灰,无奈的退出战斗。

    攻击方的弓箭,手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连续向对方阵地,倾泻了五六波箭雨之后。快速收起弓箭,分成两队向两翼移动。

    此时,防守一方的箭雨,也开始落到了攻击一方的头上。进攻方的士卒高举盾牌,快速的向对方攻去。期间也有几个倒霉蛋被箭羽射中,无奈退出战斗。

    双方人马终于撞到了一起,攻击方首先出场的是重步兵,抡起重锤,就敲到了对方枪盾兵的盾牌上。己方的枪盾兵队友,则是负责为他们挑开,对方刺过来的长矛。

    手持圆盾的跳荡兵,也趁机攻击对方枪盾兵的腿部,和任何露出来防御薄弱的部位。

    这时攻击方的弓箭手,已经即将完成对两翼的包抄。距离卡在对方的箭雨攻击范围之外,伺机而动。

    双方都因为有人受伤,而退出战斗,战况也接近了白热化。但最终还是,拥有重步兵的进攻一方,略胜一筹。防守方的阵型已经略显散乱,弓箭手也失去了盾牌的庇护。

    这时已经完成两翼包抄,的进攻方弓箭手,开启了对敌方弓箭手的远程打击。连续三波箭雨,直接把敌方弓箭手清空一半。

    防守方的弓箭手刚要反击,他们又很鸡贼的,退到了射程之外。

    这时防守方的阵线终于告破,进攻方也有意识的对其,进行分割包围。防守方的弓箭手们,见状也纷纷扔下弓箭,拔出横刀,加入了战斗。

    此时,双方已经完全纠缠在了一起,但相对来说,进攻方的阵型保持的较为整齐。他们以五个人为一个小队,组成一个特殊的阵型,以五敌一,快速的猎杀敌方士兵。

    还防守方就没那么幸运,他们也有意识的,想要聚拢结成小队。但每每在刚要聚拢,的时候就被打散。

    进攻方的弓箭手,在远处养精蓄锐,伺机而动。一旦敌方溃败,他们就会开始衔尾追击,直到敌方彻底失去反抗能力为止。

    当然了,在这一场演练当中,并没有人逃跑。而是一个个都死战不退,双方各有伤亡。但由于防守方失去先手优势,又被敌方战术性分割,最终全部阵亡。

    除进攻方除弓箭手外,其余的也没剩下几个人,可以说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斗,。以进攻方惨胜而告终。

    这时三叔公走上来说道:“休息半柱香时间,各自反思,整理得失。半柱香后开始,轻骑对战步兵演练。”

    三叔公又说道:“有人就会问,步兵对战轻骑,取胜的概率不足一成,还有必要演练吗?但我要告诉你们的是:通过平日里不停的演练,从而找出。让你们以后在步兵遇上轻骑兵的情况下如何保持不败,甚至是取胜的方法!”

    三叔公接着训斥道:“步兵对阵轻骑兵,考验的是士兵们的耐性,以及作战意志。同时也要将领们,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的调动士兵,形成滴水不漏的防御,不给对方有半点可乘之机。比拼的就是一个耐心,哪一方先失去耐心,哪一方就败了!”

    半柱香的时间很快就到了,三叔公吹响号角喊道:“骑兵上马,步兵列阵。”

    赵父被分到了骑兵队,而赵母被分到步兵队。古往今来轻骑兵与步兵的对决,在这片大地上演绎了无数次。今天又开启了新的一场对决,但绝对不是最后一场对决。

    首先,步兵开始列阵,步兵手上几乎人手一面盾牌。就连弓箭手也有专门的人,持盾保护。

    骑兵们也在远处,伺机而动,骑兵开始,在步兵攻击范围之外,围绕着军阵快速奔跑。

    步兵们围成一个圆形,枪盾兵在外,接着是随时准备出击的跳荡兵。弓箭手被保护在最中间。

    骑兵快速接近阵地,抛下一阵箭雨,然后扬长而去。稍显迟钝的步兵弓箭手,根本就没抓住这次攻击机会。不过还好,由于对方是在马上射箭,而且是在仓促间随意攻击。己方并没有人,因受伤而退出战斗。

    步兵弓箭手们打起12分精神,箭已经搭在了弓弦上,随时准备射击。

    并不像是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把弓拉开摆好姿势,准备射击。因为把弓拉开,瞄准这个姿势是极其费体力的,傻子才会这么做。就像是你做俯卧撑时,教官喊完一,隔了半天才喊二。这个行为真的很二。

    这时骑兵再次,进入攻击范围之内,双方同时开弓,箭羽交错而过。

    一方是骑射固定靶,一方是步射移动靶。谁射的更准呢?

    步兵站在地上,更稳定,能够拉开更硬的弓。射出的箭威力也较大,射程也更远一些。

    骑兵骑在马上,随着战马奔跑时的晃动,极难保持稳定。只能选用更轻一些的弓,威力较小,射程也不够远。

    这一波对射,骑兵一方略显吃亏,导致骑兵一方有三匹马,还有一个人被射中,无奈退出战斗。

    步兵这边,也有一个倒霉蛋被射中。这一波骑兵一方减员四人,步兵一方,减员一人。

    骑兵再次发起了进攻,他们改变阵型,以极快的速度接近军阵。硬扛步兵一波箭雨,速突击到离阵地只剩十步的地方。

    就在步兵这边,以为他们要硬冲阵地的时候,他们就掏出黄泥向步兵阵地内扔去。然后调转马头,快速离去。把一击不中,远扬千里这个词演绎的淋漓尽致。

    骑兵一方,因为进攻时速度极快,只有两人被射中退出战斗。反观步兵这边就惨了,有十几个人被黄泥砸中身体,退出了战斗。

    步兵一方因为,损失了十几个人,阵型也不像一开始那么严密了,士兵们也略有骚动。

    骑兵再次快速围绕着阵地移动,时不时的靠近来,一波箭羽对射。步兵一方,开始有些顾此失彼,手忙脚乱。

    当骑兵再次靠近,极近的距离时。步兵弓箭手们完全放弃防御,弃弓用弩来了一波绝地反击。

    这一次,骑兵队有十几匹马被射中,退出了战斗。步兵这边更惨,弓箭手几乎全灭,丧失了远程攻击能力。

    当步兵失去远程攻击能力时,步兵的败亡已然注定。就算坚持固守,也不过是苟延残喘一时而已。

    这时,三叔公敲响了金钟,开口宣布道:“此次演练就此结束,骑兵一方获胜!”

    步兵与骑兵的对决持,续了几千年,今天再一次,以步兵的失败而告终!

    赵越全程观看了这场演练,看到了步兵们的憋屈与无奈,也看到了骑兵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飞扬跋扈。

    同时也体会到了,那些失去养马之地,的中原政权,对战北方游牧民族时的憋屈与无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