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聊斋

    何相生驾车沿着省道一路走一路看,好不逍遥,确实长了见识,过去上大学之前根本就没出过家门,而在异界生活了十几年的经历更没有想过人世间竟然可以如此和谐与安乐。

    在今生的神话故事中,何相生得知,华夏祖先是炎帝和黄帝,虽然很多传说都不可考,但是,何相生愿意相信很多东西都是曾经存在过的,但是,后人暂时无法得知而已。

    过去在古籍中看到了炎帝时代曾经有六地之争,据说这“六地”就是如今的陕省宝鸡、湘省会同县连山、湘省株洲炎陵县、鄂省随州、晋省高平、豫省柘城。

    现在自己正游历在河南境内,那么河南柘城就肯定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柘城隶属于豫省的商丘境内,柘城因古时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而得名,早在六千多年前,据传是炎帝朱襄氏建都并葬于柘城,而朱姓则起源于此。

    所以,到了柘城,炎帝朱襄氏陵肯定要去瞻仰一番的。

    远古时期三皇之一的炎帝朱襄氏陵位于HEN省SQ市柘城县城东约六公里处的大仵乡朱堌寺村,何相生并没有在商丘住宿,直接驱车就过去了。

    打听朱襄氏可能不一定人人知道,但是炎帝陵肯定妇孺皆知。

    炎帝陵墓呈圆形,粘土结构,陵高10.9米,周长158米,直径50米。墓周边用青石叠砌,高1.5米,墓四周用青石砌成高50厘米的台阶,意为“天圆地方”。陵墓规模庞大、气势恢宏,陵前有“炎帝朱襄陵”碑刻一通,香池一个,碑楼4座。明清以后历经修复。

    传说明惠帝朱允炆避难逃至仵家集(大仵乡),常往陵前朱固寺烧香祭祖,并在陵前亲植皂角树一棵,今犹枝繁叶茂,亭亭如盖。

    如今何相生也学古之帝王,与炎帝陵前瞻仰祭拜,内心很向往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想必武道或者修行也起源于此吧,可惜后人没有办法传承与发扬。

    至于历史上到底有没有炎帝其人,何相生倒是不太在意,因为他知道,很多传说就是口口相传的历史,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可信度,因为没有太多ZZ需要的修饰,在能力和神通方面的描述上可能会有一些夸大其词,哪也是普通民众们一种美好的期盼而已,并不会影响人物的真实性。

    瞻仰完炎帝陵之后,何相生还想走访附近的村民,期望得到更多的传说故事,可惜年代久远,很多人口中的故事已经相当支离破碎,且各个版本大同小异,没有意义了,只好败兴而归。

    不甘心的何相生回到商丘郊区落脚,找了一家环境不错的民俗住下。

    修行之余,就去附近走走,慢慢也算融入了当地习俗,只是口音和方言不同。

    有一次,常在一起下棋聊天的于大爷的孙子下聘礼,着急用车,何相生自告奋勇帮了一个小忙,事后俩人的关系亲密了很多。

    偶尔也会邀请何相生家里做客,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是一壶清酒,几个家常小菜,大家都会聊上很久。

    其中有一位王老爷,是于大爷的邻居,年轻的时候曾经在东北当兵回来的,在村里算是颇有见识的一位。

    有一次酒酣耳热之际,给大家说了一个故事,格外引起了何相生的兴趣。

    话说,当年王大爷当兵的地方是一个多山少田的山区,当地人读书很少,所以民风比较彪悍,但是为人颇为义气。

    当时王大爷是医务兵,其实就是部队的护士,平时常帮村民打针送药,所以当地的军民共建工作很到位。

    有一天,村民小徐着急忙慌地来找王大爷,说是姑奶奶发疯了,好几个壮汉都按不住,让王大爷找医生过去瞧瞧是啥病?

    于是,王大爷几人连忙跑到村里,就见小徐的姑奶奶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满身都是土,披头散发大哭大闹,嘴里说着一些听不懂的话。

    王大爷仔细听听,说的是汉语,尽管是东北方言也不是很难懂,但就是听不懂她说的是啥意思,围观的村民也听不懂,不过,大家都说是“撞仙”了。

    这个“撞仙”是东北那边的方言,也叫撞客。

    一般来说,撞着故去的人物才叫撞客,而这里的“仙”也并非是神仙,主要是民间迷信的保家仙。

    这时候,队里医生针对这种情况也是手术无策,只能按照羊角疯来诊断,打了镇定的西药也没有效果。

    有一个云游路过的老道士,这几天正好借住在邻居家,被惊动了,过来一看,说是“撞仙”了,没事儿。

    就叫身边的孩子回家找个“大椎叉子”,当地方言,也就是农村里妇人纳鞋底用的一种比较粗大的钢针,比平常缝衣服的钢针粗大很多,且很长。

    老道士拿在火上烧了一下,就交给小徐的姑爷爷,“你把媳妇抱屋里去,看她后背有没有会动的大包,有的话,就抓住,用这个大针别住。”

    因为这个操作确实不太方便在院子里,就让家里人帮忙将老婆抬进屋里炕上,自己在屋里拔下棉袄,果然看见后背有一个大肉包,突突乱窜,位置游弋不定。

    小徐姑爷爷试了几次也抓不住,老道士就给他一张布符,让他贴在脖子上,结果,大包跑动的范围小多了,终于被抓住用大针别上了。

    这时候,看热闹的人都围在窗子前,准备看老道士作法。

    但是,老道人并没有做些玄虚的动作,只是淡淡问小徐姑奶奶,“你在哪里?”

    这时候,小徐姑奶奶反而不胡言乱语了,老老实实一动不动地坐在炕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听见了道人的问话,但就是不吱声。

    小徐姑爷爷气愤地拍了一巴掌,还是不说话。

    老道士拦住小徐姑爷爷,又道:“你不说,我就不放你走。”

    这时候,小徐姑奶奶的嘴角似乎动了一下,过了一会儿,才说到:“胶皮府,悠荡县。”

    大家纷纷看着老道士,后者也不明所以,但是知道答案了,就吩咐众人去院子里找,任何看了怀疑的地方都要仔细找找。

    结果,大家找了半天也没啥发现,后来,还是小徐眼尖,看到厢房的屋檐上挂着一只破旧的雨鞋,就好奇地说,“这个算不算特殊的地方?”

    老道士一看就明白了,原来是这里啊,雨鞋是皮质的,东北方言叫胶皮,挂在屋檐,被风一吹,晃来荡去,这个家伙很挺有文化,“胶皮府,悠荡县”原来是这么个意思。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