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大唐嫣雨梦 > 第19章:起死回生

第19章:起死回生

    随侍太监见状,已吓得油面失色,六神无主。

    嘴里大叫着:“快来人呐,快来人,娘娘晕过去啦!”

    就在这时,随行的小道姑,迅速打开针包,抽出一根银针后,在那董妃的人中一刺,后者便幽幽醒转。

    随侍太监与贴身宫女见状,皆感激得涕泪横流,千恩万谢!

    但幽幽醒转的董妃,却悲痛欲绝,心念老父的她,推开随侍,哭喊踉跄着,冲进了后堂。

    众家人和仆人,见董妃突然驾到,慌忙跪拜娘娘。

    董妃却理也不理,直接奔向里间,来到老父床前。

    看那已无气息,面色惨白的老父。

    心疼的董妃大叫一声:“我的父啊~女儿回来晚了!”

    随即便失控的,嚎啕大哭起来。

    而她这一哭,让本就悲切引涕的众人,更是无法自忍。

    随即,痛失亲人的悲切,让一众家人,再次倾洒泪雨,哀声阵阵。

    就在这时,随着董妃进来的小道姑。

    却突然说道:“你们先莫急着哭,依我看,这病人还有救!”

    此时,屋中的众人,皆沉浸在悲痛中。

    但除老夫人、董氏、董小姐与董妃外,多数人,皆在假哭。

    即使这样,其声势也浩大。

    故此,较少有人听得,这小道姑的惊人之语。

    但巧在,那何太医,和几个“所谓的名医”,正垂首立在道姑身旁,闻听她言,皆吃惊的看着。

    心道:莫不是我们听错了,这个小道姑是何来历,竟敢如此口出狂言?

    而这小道姑,却不以为然,见众人皆未理睬,不禁又提高了嗓音。

    “喂~请你们先别哭了好吗,这病人还没死,可以救的!”

    这次,几乎在场的人都听见了。

    暂止哭泣的众人,皆看着这个语出惊人的小道姑。

    其中一位,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的医师,见小道姑再言有救。

    气得他忍不住道:“你是何人,小小年纪竟敢口出狂言,这病人,可是经皇宫大内的国手,何太医的亲自诊断。现人已仙逝,你由何说起,还有救?”

    “我…”

    未待小道姑解释,满脸泪痕的董妃恍然警醒。

    忙道:“快!快请她过来!”

    可算等到召唤的小道姑,欣然露出欢喜之色。

    只见她穿过众人,近身细细看了病人两眼后,便从随身携带的鹿皮囊中,取出一根,长达一尺有余的银针。

    “快,谁能帮帮我,先将病人翻转过来!”

    她虽急,但众人却面面相视,竟无一人上前协助。

    董妃见此大怒。

    “她的话,你们没听见吗?赶紧过来几个人帮忙!”

    董妃动怒,谁人敢不听?

    随即,众人皆围上前欲动。

    “住手!”

    大家闻言皆愣在原地。

    董妃见何太医出言,疑惑的她正要询问缘由。

    和太医道:“既然小友有方医治,我等自然配合!你们几个快来协助我!”

    几位医师见何太医有命,焉能不从?

    随即皆上前,协助他将老太师慢慢翻转过来!

    见此,董妃心里稍安。

    心想,还是何太医医德高超,定是他担心人多手杂,且不懂医术。

    故此,才由他亲力上阵,看来,自己错疑他了!

    可是,连国手何太医,都确认家父仙逝了,难道这个小道姑,真的有回天之术吗?

    但想起在闹市上,众人皆已确认那老汉身死,就是她出手救活的。

    眼下,既然她说家父还有救,莫如让她试试吧!

    董妃正在胡思乱想,这时的小道姑,见病人已被翻转过来。

    忙将那尺余长的银针,从病人的右侧玉枕穴穿入,而那针头,却由左侧穿出。

    看着如此长的银针,众人皆已心惊。

    再见她竟用如此长的银针,刺穿了老爷的脖子,吓得一些胆小的都不敢直视。

    董妃虽也担心,但既然已给她试一试的机会,便未阻止。

    而这时,小道姑已将第二根银针,自那老太师的百会穴而入,自那左耳根出。

    如此百闻不得一见的针法,令那何太医,以及几位协助的名医,都大吃一惊。

    而这小道姑,则玉面严肃。

    丝毫不停留的她,又将第三根银针,同入老太师的百会穴,并从其右耳根出。

    至此,三针过后。

    稍松口气的她随即说道:“你们谁懂医术,快来一个,协助我将那玉枕穴上的银针,左转三下,右回一下,随即轻弹针柄!但牢记,需与我同步进行!”

    见她如此吩咐,众人及几个名医皆面露疑惑。

    “快点呀!再迟可就来不及了!”

    “姑娘!不知老朽可否?”

    说话的正是何太医。

    小道姑仅看看他一眼,随即道:“嗯!你虽昏庸,不过也算强过那几个废物,行!就你吧!”

    随即,便用她那双仟仟玉手,分执百汇穴上的双针针柄。

    然后道:“看着我的手,记着与我同步!”

    她的话,众人尚未有所反应,反将一旁的三位“名医”,弄得啼笑皆非!

    名医甲闻言狂怒。

    心想:这女娃是何许人也,竟然张狂到如此地步,真是气煞我也!

    名医已:这个女娃也不知何方神圣,虽然见她出手针法新奇,似有回天妙手,但也不至于,说自己是废物吧?

    名医丙则在一旁冷笑。

    心想:小小女娃不知天高地厚,你说我等皆是废物,倒要看看你,如何将这“死人”救活!

    而何太医,想法则不然。

    虽然这女娃,言词略有轻视之意,但观她如此精绝针法,心里已然叹服。

    因为他知道,女娃的这手神绝针法,应该就是那几近失传的,“鬼门十三针”。

    所以,虽然他老脸一红,但救人要紧,遂也不计较。

    便以单手,执住玉枕穴上的针柄,然后凝神,专注于小道姑的双手。

    就在这时,只见女娃突然说道:“准备…开始!”

    声随手动。

    按适才的叮嘱,这何太医,忙手眼合一的配合着女娃。

    就这样,几番旋转银针后,二人又同时震动着针柄。

    随后,在众目睽睽之下,奇迹便发生了。

    但见那本已瞳孔扩散,且气绝脉散的老太师,身子竟然抖动了几下,随后便开始轻咳。

    小道姑一见,面上一喜。

    “来!快帮我将他扶起来坐好!”

    眼见着经她的医治,老太师确有醒转的迹象。

    震惊之中,几位名医哪敢迟疑,随即收回轻视之心,忙协助着何太医,将病人扶着坐起。

    而这期间,何太医已用二指探得,原本已脉相尽失的老太师,竟已有回转。

    不禁心里惊叹道:真是神医妙手,想不到小小年纪的她,居然有如此传神医术。

    看来这医道,真是学无止境啊!

    一旁的董妃,见老父竟然咳出声,甚至那紧闭的眼皮,如今也在跳动,似有即刻睁开的迹象。

    不禁芳心大喜!

    心道:亏得自己慧眼识珠,否则,老父的命可要……

    这时的女娃,又连取两根尺余长银针。

    只见她撩开家父的内外衣襟,随即将手中的两根银针,同时入肚脐,并左右穿插旋转刺入,且直至针尾。

    随后,在小道姑的轻弹针柄下,老太师的呼吸,便逐渐平趋于稳。

    再看那原本惨白的面色,眼下也红润起来。

    眼见着,经这女娃娃的妙手,真有将人救回的可能。

    一旁观望的三位“名医”,不免心里叹道:真是长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看着病人脸色已红润,且呼吸已趋于顺畅!

    小道姑又取出两根阴针,分左右从病人的虎口入,沿着腕臂,直入针柄方停。

    而这时的董老太师,已然睁开了眼睛。

    “父亲!父亲您醒了,可吓死女儿了!呜呜…”

    老夫人:“老爷!您终于醒了!谢天谢地!老爷终于醒了!佛祖保佑!佛祖保佑啊!”

    董小姐:“爷爷!呜呜…”

    看着这一屋子,披麻戴孝的老小家人,老太师蠕动着嘴唇,却说不出话来!

    小道姑见状忙道:“你们先出去,目前还不能刺激到他!”

    说着,她再取双针,分别沿着左右足三阳及三阴而入针,直至针柄。

    而这时,已然清醒的老太师,方出言道“何太医,眼前这为老夫诊治的人是谁?”

    见醒转的太师有问,何太医不敢怠慢。

    面带喜色的说道:“回太师的话,下官实不知。但下官一直在侧,现已确认,您的急症,乃为此女所救。但眼下您尚不可多言,需安心配合!”

    董太师闻言,点头道:“既如此,老夫配合便是。”

    说着,便微闭双眼。

    至止后,小道姑并未再出一针,但每隔半刻钟,既旋转震动那些针柄。

    就这样,经近半个时辰后,才逐一取出银针。

    “现在,病人已经彻底好了,可让家人都进来了。”

    候在外间的众家人,早已等不及,现听召唤,才皆大欢喜的走进来。

    小道姑看着欣喜的董妃道:“这位姐姐!现人已救过来了,我建议,还是撤了那些丧服吧!”

    喜极而泣的董妃恍然,忙道:“你们还愣着干嘛,还不赶紧撤去丧服?”

    众家人这才如梦初醒,随即皆脱去丧服。

    小道姑道:“眼下的病人虽得救治,但尚需卧床静养三日,期间不可动气。”

    董妃忙点头一一照允。

    见已无事,这小道姑,便要告辞。

    董妃哪里肯放。

    “好妹妹!家父虽得妙手救治,但姐姐我这心里,尚觉难安。你且莫离去,可否留在府上,再小住三日好吗?”

    小道姑一笑道:“这位姐姐!我知你心意,但这真没必要,你放心,只要静养三日后,病人即可复原如初,且那头疾已去根,永不再犯!”

    见她说的如此清楚,董妃心下宽慰。

    但随即又道:“既然如此,姐姐这里多谢妹妹你了!”

    小道姑:“姐姐别客气,身为医者,当以仁心为上,既然人已救回,我就没必要再停留,你也不用客气了!”

    董妃见实在留不住她,只好做罢。

    但却命人,取来黄金千两。

    “既然妹妹执意要走,姐姐我不便挽留!这点儿心意你且收下,了表我的一点心意!”

    小道姑看了一眼金子。

    轻轻一笑道:“我身为出家人,用不上这些黄白之物!如姐姐愿赏,莫如赏给这位老医师吧,毕竟,他也出过力的!”

    此言一出,何太医忙摆手道:“姑娘神技,老朽拜服!但说到赏赐,老朽实愧不敢当!”

    董妃道:“何太医,这有什么不敢的,您虽贵为太医,多年来也屡次为本宫家人出力,所以,今日这赏赐,也当有你一份!”

    何太医见状,慌得跪拜道:“蒙娘娘抬爱,老朽实不敢当,还望娘娘收回成命!”

    董妃见状,不禁自叹:“哎!这事儿闹得,家父之疾已治好,但这赏赐却送不出去了,这可真是奇了!”

    小道姑道:“姐姐无事的话,妹妹我便告退!”

    说着,便欲离开!

    见她欲走,董妃还想说什么,却被何太医抢先一步。

    “慢!小仙姑请留步!”

    小道姑闻言,回头看看这个老者。

    “我不是小仙姑,而是一个小道姑!您喊我何事?”

    何太医严肃的对她一揖道:“好!好!老朽别无它事,只是想烦请,小道姑留下芳名!”

    小道姑嫣然一笑:“好吧!念在方才你助我施针的份儿上,就告诉你吧!我——叫玉鸾!”

    听她姓名,何太医若有所思。

    董妃笑道:“玉鸾!玉鸾!这可真是好名字啊!”

    小道姑一笑:“姐姐莫要笑我,这都是出家人的法名而以!谈不上什么好不好的!”

    何太医闻言:“那姑娘俗家名字呢?”

    小道姑道:“具体姓什么我也不知,不过,师傅说我的小名叫——雨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