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之从1999开始 > 第二十一章:姥姥家

第二十一章:姥姥家

    爱青四处张望,随意打量。

    朝东边开着的,是两扇老式的木门,漆了黑漆。两米左右高,一扇半米宽。门鼻儿不在门上,而是在门楣正中间。

    记忆里,三姨个儿矮,需要两腿支在两边墙上,往上一窜,才能够到门锁。

    往前四五米长是土坯垒的院墙。

    进门,有个小门楼,一个平方左右。南边放着辆车子,上边搭着条扁担。旁边,还挂着个打气筒。

    出门楼,正对面。两步远,有个土坯垒的照壁。后边应是茅房。

    东边靠门楼位置是一个三四平的土屋子,有烟火气,应是烧火做饭的地方。

    正对面,是个没有门的土屋子,里面堆放着杂物。

    在它北侧,是一小块菜地。

    菜地旁边,停着辆比较新的摩托车。它的上方有条晾衣绳,挂着几件衣裳。

    最后,是三间正房。一米高左右的墙面是砖垒的,其它是土坯垒的。

    可见,姥爷家经济条件确实不太好。

    难怪,王女士回回大包小包往娘家带。

    “大姐,大姐夫。你们这可是家来了!青青,别愣着。快进屋,都等着呢。”三姨跑出屋,迎上来,边说边习惯性接过刘先生右手里的东西。

    三姨还穿着昨天的衣裳,头发有些油了。

    昨儿,我家来,娘询问,大姐买了点啥。跟娘学了,说还行。都盼着呢。

    进堂屋,舅舅,小姨上前。

    先后道。“大姐,大姐夫。”

    舅舅,王望杰。1978年生人。中专毕业,初中语文老师。

    个头不高,一米六五左右。模样儿细皮嫩肉,一看就没受过苦和累。

    头发不算浓密,等到了中年,已成地中海。浓眉大眼,蒜头鼻,厚嘴唇。

    上身穿着白色短袖衬衣,腰间扎着条崭新的皮带。

    下着一条西服裤,脚上套着一双锃亮的黑色皮鞋。

    小姨,王非。1987年生人。小学五年级毕业,一生一世打工人。

    一米五五。皮肤白皙细嫩。

    因是老小,挨打挨的少。活儿有三姨干,也轮不到她。

    眉毛有些稀疏,却完整。眼睛大大的,向外凸出。鼻子小巧,嘴唇较厚。

    一身紫色衣裳。一看就不合身,估计也是捡王女士不穿的衣裳。

    脚上是自家做的布鞋。

    姥姥,姥爷从里屋出来,俩人手里都夹着旱烟。眉开眼笑地瞅着这一家四口。

    主要是瞅带来的东西。还行,不少。

    遂一人一句,前后客气道。主要对刘先生。

    “家来了,还带那些东西干嘛!”

    我当丈人的,客气两句。你可别当真!

    姥爷。一米七左右,身材偏瘦。模样儿清秀,能看出来是读过书的。

    浓眉大眼,鼻梁高挺。唇薄。

    上身是件白色短袖衬衫,下面是件黑色长裤。脚上是双布鞋。

    “费那个钱,以后可别这么着!”

    我当丈母娘的,得这么叮嘱。面上好看!

    舅舅往前一步。挺挺腰,提提裤腰。把崭新的腰带弄的嘎嘎响,伸伸脚。

    接着,挑挑眉毛,腾腾鼻子。嘴巴动动,咳嗽一声。

    右手夹着香烟,眯眼吸一口。沉声道。“盼着你们家来,可算等到了。”

    东西不少。行吧,等我飞黄腾达了。我再回报你们。

    小姨站一旁,笑的甜。听大人说话,不出声。

    王女士和刘先生接连点头,前后寒暄。

    “爹,娘。家来一趟,寻思着带点儿啥。我到市场一买吧,就买了这些。来,给你们看看。”王女士说着把妹妹往三姨怀里一放,开始挨个分。

    刘先生看着小舅子身上穿的,戴的。

    冷笑,眯眼。

    MD,这花的都是我家家底吧!

    “杰子,这是处上对象,利索不少。这身刚置办的吧,扮上是精神!”

    舅舅一脸当然地张嘴,“嗯~,花不少。可那也得花!”

    不然,站一起不般配。

    姥姥比划着王女士给买的一身衣裳,眨巴眨巴眼,接口道。

    “可不是!咱家家穷,杰子从小捡他大姐二姐的衣裳穿。平日里,打扮的跟小姑娘一样。这回,咬牙买这么一身。一穿上,眼前一亮!我说,多亏你大姐夫。人家仁义啊!拿钱给咱帮衬。等以后,可得好好回报你大姐夫!”

    现在,可是还得求着人家!

    好话儿好听,好嘛儿好吃。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都嘱咐杰子多少回了,老是抹不开面子,说不了软和话儿!

    算了,我找补吧!

    姥爷吧嗒着旱烟,附和道。

    “那是,幸亏有你!”

    不然,凭我这体格,又干不了重活!

    杰子这几个月也没见着钱。眼看着,秋后要过号了!

    要不是他娘厚着脸皮上你那儿拿个,这钱就没法凑齐!

    刘先生又扫一眼舅舅,撇撇嘴。回应道。

    “爹,娘,你们可别这么说。亲戚里外的,能帮肯定帮。”

    是,老说帮衬‘一’把。

    可是,真算算。我这是帮衬多少个‘一’把了!

    你俩是看不见咋的,看不见英子身上还穿着去年的衣裳嘛!

    我问,咋不顺便买身。还嘴硬,说木有好看的,说啥看孩子穿新的干嘛!

    我再问,咋不给俩孩子买身。小孩长得快,衣裳穿着有些小了。

    还嘴硬,说前儿,老张他媳妇张家的给了几件他孩子穿不了的衣裳,改改就能穿。说啥屎孩子穿新的干嘛!

    干嘛!

    我媳妇穿的破破烂烂,我俩孩子还穿的破破烂烂!

    那我出力挣钱干嘛!

    我应该像你家二女婿那样。挣上几天钱,就游手好闲的到处玩儿。

    爱青扫一眼堂屋,简单明了。

    地面是纯土地,房梁黑乎乎的。

    西南角有口大缸,木制的大圆盖扣上边。旁边是两个水桶,都盛满水。

    姥爷是个勤快人。只要不出门挣钱,家里就缺不着水。

    东南角是洗脸架,一块儿质地较好的肥皂摆上面。不用猜,这是舅舅的。

    对门正北,是一张长桌,一米多高。暖壶,茶壶,茶杯在上面整齐摆着。在旁边,是两把椅子。椅子掉漆掉的很是斑驳,看上去,有些年头了。

    西北角是一张不及膝盖高的小饭桌,还有好几把竹制的小椅子和几张小板凳。以前,我总以为这是给我们小孩子准备的。因为真的特别小巧,可爱!

    三姨习惯性忙活,把东西放地下。甩下头发,擦擦汗。

    一把拽住爱青,对我爸妈道。“上里屋,坐炕上歇歇。”

    里间。坐上坑,环视一圈儿。

    南边靠窗,是一张炕,能睡五六口人那种。铺着一层粗棉布,洗的发白。有几处破洞,应是趴坑上抽烟,不小心烫的。炕脚卷着一层被窝,旁边是针线簸箩。

    北边是张桌子,也是一米多高。上面有个座机电话,铺层帕子,放鞋盒里。

    桌子西边,是张老式的太师椅。老姥姥就盘腿坐上面。

    东边是个柜子,和爷爷家的储物柜子一样。

    上方墙上,挂着一个老式相框。

    有黑白的,最早的是姥姥四岁大的时候。一大家子,有坐着的,也有站着的。

    也有彩色的,如王女士的结婚照。假花头饰,蚊帐大红裙。

    北侧斜放着一台彩电,上面盖着一条鲜艳的绸布。

    这个时候的农村。彩电还是稀罕的,几乎家家都仔细着。

    “奶奶,等老长时候了吧。”王女士率先进里屋。

    刘先生也低头进去。不低头容易磕着门框,一磕一个包。

    “奶奶,给你买了奶粉,别忘冲着喝。”

    爱青紧随爸爸。“老姥姥,我现在破开一包,给你冲着喝。”

    说着,下炕,扒拉地下的一嘟噜东西。

    终于,费劲儿扒拉出一袋奶粉,正想用牙咬开。

    老姥姥急得伸手,想要拦着,还没等开口。

    姥爷赶忙道。“青青,别破!留着送礼吧!”

    这奶粉看着挺好,等过节给杰子领导送去。

    姥姥直接上手,抢过奶粉。眉头紧皱,喝啥喝!

    这么大岁数了,喝啥不是喝!

    这可是好东西,留着送礼,多拿的出手!

    “净净,快!给你奶奶沏上茶叶儿水儿。”

    老王女士冲三姨吩咐一声,转头对爱青身后的刘先生道。

    “你奶奶喝不惯奶粉,就爱喝个茶叶儿水儿。”

    说完,又看向老姥姥。“是不,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