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漫长的一天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一,休沐日。

    张居正刚从冯保家回来,就在出门之前,他还以为今天是一个寻常的休沐日。

    晚饭之后,管家匆匆递了帖子,说徐阁老邀请自己到府上一叙。

    无奈的对着徐阁老的名帖盯了半晌,得,摆轿吧。

    不久后一席软轿出了胡同,直奔小时雍坊胡同而去。

    入冬后天黑的愈来愈早了,张居正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饶是正值壮年,他仍然感觉到些许疲惫。抬起手,捏了捏眉心,回想白天在冯保府中的谈话。

    双方在正堂相见,行礼问安。

    冯保是太监出身,张居正是庶吉士出身,二人身份不同,但相处下来十分的和谐。

    一来,因为冯保自小就是内书堂出身,师傅们都是学富五车的翰林学士。二来,张居正几十年来也是饱尝了世态炎凉,只要为了实现心中的抱负,结交内侍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自从被安排为裕王府讲官,张居正就盯上了冯保。一个愿意迎奉,一个愿意结交,这样一来二去,几年下来已是十分熟识了。

    寒暄片刻过后,冯保将张居正引导到东侧的茶室。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张师傅,请。”

    张居正一进屋就感受到了室内室外温度迥异。

    门外正值初冬时节,屋内却如阳春三月!

    张居正额头上渐渐渗出了汗,告罪一声,脱掉大氅,仔细观察起内部的陈设。

    茶室面积不大,只是一间寻常的屋子,地铺青砖,内设屏风。正对门一左一右设置了两张座椅,中间摆放了一个样式新奇的银制火炉。茶室门窗紧闭但没有一丝烟气,也没有看到烟道、火龙等常见的取暖陈设,想必就应在中间这个奇妙的银制火炉上了。

    抬头望向冯保,正欲开口询问。

    “张师傅莫急,暖室奥妙,尽在其中矣。”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本蓝皮折子,外形与奏疏相仿,规制却大不相同。

    张居正拱手接过,细细翻看。

    封皮上书一列大字,

    “京师西山孙氏煤厂股份公司章程办法”,右边又有一列蝇头小字,“大明嘉靖四十五年制。”

    西山煤业可以理解,只是股份、公司二词不解其意。

    “第一节,章程,第一条,本厂定名京师西山孙氏煤厂股份公司。”

    “第二条,本厂营业,系用煤粉及相应工具具制作蜂窝煤藕,零整出售,兼营铁皮煤炉、铁皮烟道。”

    “第三条,本厂厂址,设宛平大灰厂……”

    ……

    “第六条,本厂股份总额,白银一千两,分为十股,每股百两,一次收足,填给股票为凭。”

    “第七条,本厂股票为记名式,由全体董事签名盖章……”

    ……

    “第二节,办法总论,京师西山孙氏煤厂开办规条十则……”

    张居正本就是神童,更是大明正牌进士,如此浅白通俗的条陈,过目一遍即可烂熟于心。西山煤厂的规制、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生动地浮现在了脑海里。

    直白点讲,只要有这个章程办法,那么按图索骥即可从无到有的把这个煤厂办起来。

    书虽浅白,张居正却无一点轻视之心。

    书中的“流水作业”之法已是闻所未闻,“考勤”、“绩效”、“质检”等条目,正与自己开给大明的药方不谋而合。

    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张居正大有知音相遇之感。

    “敢问冯公公,此章程办法为何人所拟,可否为我引荐?”

    “哈哈哈,你若想入股,便与我直说。”

    “冯公公莫开玩笑,此文名为一厂之规,实乃治天下之大经大法,我必禀明阁老,为国拾遗,为朝举贤,烦请双林公引荐!”

    冯保不再调笑张居正,抿了口茶,慢慢开口道:

    “这个人,你经常见到。”

    “嗯?我经常见到。”

    “对,经常见到。算起来,还是你的学生。”

    “嗯?经常见到,算起来,还是我的学生。”

    除了裕王府讲官,张居正还担任了国子监司业,自己的学生很多,但说不上经常见,况且学生们的能耐他自然一清二楚,到底是谁呢?

    王府讲官?算起来,裕王爷的确也算是自己的学生,可裕王爷哪有功夫操心这些事,难不成是……?

    脑海中闪过一个幼小身影,却又不敢确认心中猜想。

    蘸着茶水,在桌子上写下了心中所想。

    冯保当即讪笑:“张师傅所写,正是一击中的,也不知张师傅你,平日里教些什么。”随即将蜂窝煤饼此事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

    张居正侧耳恭听,边听边不时翻看手里的条陈。

    “张师傅,话我已经带到。你心里万万有数,此事你知我知,不可乱讲,便是说出去,那人也不会认的。”

    “慧聪岂由天授。”

    游七掀开帘子,

    “老爷刚才您说什么?”

    “没什么,游七,咱们到哪了。”

    “老爷,过了这个胡同便是。”

    “你这样,来年会新开一家铺子,叫西山孙氏煤业,到时你去买个炉子回来,问问怎么铺设,烟道什么的也一并装好,就装到茶室里。”

    “对了,如果好用,便多买一套,送到徐阁老府上。”

    “记住了,老爷。”

    徐府门口,有一位瘦削的中年公子,一身上好地松江棉布。

    或许是等了许久,或许是衣服挡不住寒气,在门口不住地跺脚,不时还向掌心哈气。

    终于,一顶软轿出现在胡同口,中年公子赶忙整理好仪容,肃立站好。

    张居正落轿后,发现徐阶大公子徐璠已等在门口,心下好奇,阁老如此郑重所为何事。

    “璠世兄!恕某来迟,久等久等!”

    对于这位父亲门下地高足,徐璠心里一直抱有敬意。

    “叔大别来无恙!快快有请。”

    “璠世兄可知,阁老深夜唤我,所为何事?”

    二人未在门口寒暄逗留,快步迈入了徐府。

    “叔大啊,不瞒你说,我心里也好奇的紧。这么晚了还要把你喊来,还要让我早早去门口等候,说只要人一来,就要把你带到书房里。”

    “有劳世兄了!”

    张居正想了又想,实在理不出什么头绪,既然如此,干脆随机应变算了。

    ……

    徐府书房,一路走来都没有发现佣人,仿佛刻意屏退了左右。

    “父亲大人!人已带到,孩儿告退。”,

    “阁老!”

    “叔大,坐。”

    徐阶放下手中的题本,示意张居正入座,然后嘱咐徐璠走的时候把门窗关好,并再次确认书房周围没有外人。

    待书房只有师生二人,张居正开门见山地问道:

    “阁老深夜唤某至此,不知所为何事。”

    徐阶缓缓叹了口气,

    “圣躬不豫,已有一年二月有余。”

    “十天里有八天患病,进食一日少过一日,旬月之间,恐生不忍言之事。”

    如果有可能,徐阶自是希望皇帝长寿万万年,君臣二人的际遇,是几世修来的缘法,若皇帝大行,新君即位,前途定然渺茫。

    张居正愣住,紧接着轻飘飘地传来第二句话:

    “先帝大行之时,你连夜随我进宫遗诏,只你我二人,叔大要提前准备。”

    此言重重的扣在了张居正心中,一时有些恍惚。

    ……

    然而他很快从一连串震惊的消息中回过神来。

    既然事情已注定发生,就不必浪费时间伤怀。

    皇帝大行,朝野瞩目,司礼监、内阁、六部都会想在这么一个重大的政治事件中分一杯羹。

    如果想避开朝野纷议,那只有一种情况。龙驭宾天之时,徐阁老值守内阁,力排众议。

    张居正也不矫情,直接问到:

    “阁老,您是说,只你我二人?”

    徐阶重重点了点头。

    阁老的话,既让张居正感受到前途的光明,又让他感受到责任的重大。

    “叔大,你觉得,裕王世子如何。”

    这个生硬地转折让张居正摸不着头脑。即使讳言圣上,那接下来谈话地重心也应放在裕王身上,裕王登基在即,朝廷上下必然会迎来一次彻底的洗牌。不提圣上,也不提裕王,却专门提了世子,这又是为何?

    “禀阁老。”

    张居正顿了顿。

    “以我所见所闻,世子真是宿慧天成,但世子尚且年幼,无论如何……”

    徐阶摆了摆手,示意张居正打住不要再说,再次叹了口气道:

    “几个月前,裕王偶感风寒。圣上派了御医到了裕王府上,给裕王把了脉,御医是我安排的。”

    “脉象外坚中空,如按鼓皮。裕王潜居府邸多年,抑郁之气已伤了根本。登基之后如能克制欲望,保养身体,尚有喘息之机,只怕……”

    “叔大,今日士大夫中,能成宰执者,我看唯有二人,一是高肃卿,一是你张叔大。”

    “叔大,好自为之!”

    见徐阁老真情流露,一时间竟有英雄白头的凄凉之感。

    书房之中,沉静了许久。

    ……

    出了徐府大门,张居正抬头望了望头顶高悬的明月,位置仿佛与进门没有变化。

    现在的他,只盼望这漫长的一天安稳结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