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18话 先民遗俗

第118话 先民遗俗

    石崖上的穴洞相连,好在并不高。散落四处的骨骸青灰,直观判断是水汽造成,丁晓东观察特别仔细,每隔不远就要捡起来几块仔细查看,并不时追问我们,找到头骨没有。

    如此现象,大家心里也是狐疑不定,也许是气流,也可能是水位上涨,才使尸骨散落分离,没有一块相接。但是仔细搜遍地角,却没有任何显示水线的地方。

    石穴环环相连,很像经过简单的加阔,高矮容下一人不成问题。起初的判断没错,的确是钟乳石,走进石穴不远,钟乳石上的水滴多了起来。经年有水滴滴落,钟乳石的坚固就不成问题,再不用担心上方安全,不碰头就好。

    不知不觉,路线靠向水池。贴着石穴边,邵军禁不住大声呼喊大家过去,连连惊叹太美。只跑过四五个巨大石笋,脚下已然出现平整的路面。

    来不及查看路面,向邵军手指的方向望去。沿着下方右手边开始,一道瀑布正哗哗流淌,水流汹涌,并不是那种澎湃的声音,更像非常柔和的涌泉。水流经过的高度内,能让如此流量的水安静流入下方,想必水流经过的地方十分光滑。

    战术灯努力向下方的水面照去,所及之处不见尽头,这哪里是什么水池!如此宽阔分明就是地下湖无疑。楠楠大喊着“太美了”。

    路面平整,上面没有石板,但是人为修葺过的两侧,凿痕十分规整。小路两边尸骨很多,还是没有头颅。丁晓东直到现在,都不敢肯定,这些骨骸是腐蚀严重的结果。

    “不能是中毒吧!”张春来问道。

    丁晓东没法回答,两种原因都需要佐证。想要证实这些青灰的颜色是因为长期被水侵蚀,那必须要去查探水质。而如此规模的地下湖,大家发自心底抵触。

    “骨骼主要构成物质是钙,而水有弱碱性和弱酸性之分,这道理大家都懂”,张春来的口气酸酸的,我听了也有点忍不住想笑。无法证明的只有水线究竟能不能到达如此高度,头骨是圆的,而且地上没有土质和污泥阻挡。“水位高过这里,很可能漂走或者咕噜到别的地方去了”我道。

    李立明从瀑布回来,对大家的行进方式感到挠头。空间范围大,咱们人手不够,如此走法会很乱。丁晓东对骨骸认真,是因为那个箜篌出现的位置不对,一件乐器和满地遗骨,这些人死前是什么情况无从得知。

    “现在就要决定,是将身后的地域全部扫清!还是就由这条路为中心向前?”李立明问道。

    两个选项,哪个都有一定的必要性,全地域走图,对掌握地形地势是必然的、以明显去路作为重点,也可节省时间,到达最关键的核心地带。箜篌的出现,打乱的李立明的主意,从去路开始,有可能会遇到危险,所以现在大家如果选择,就要做好万全准备。

    邵军将喷壶交给楠楠,是他自己做的自喷漆,用酒精调制蛮用心的。“哈哈哈哈,邵军,怎么不直接带一瓶成品自喷漆!”我笑道。

    “不行”邵军比比划划的解释:“那东西里面有个玻璃球,一跑起来哗楞哗楞响”。

    李立明提醒大家,按方位来算,现在还在所谓的珠螺汲下方。照这条小路的去向判断,咱们越往前走,会到昨夜宿营的地方,骨头沟在地下湖的对面。

    重点是这个瀑布,两米左右落差,只当涌泉来做参考,可以这么叫,但绝对不是涌泉,更像是地表明流河的地下渗水点,地下湖有进水的地方,水位终年保持在一个高度,由此猜测湖中必然有排水的地方,地下湖同时又是外流湖。

    “晓东关心的没错”李立明也一直对箜篌不放心,那不是一个小器物,出现在这显然是人工修整过的溶洞外部开阔地带,这是个不小的疑问。从外表看,这里很像是风蚀性白云岩溶洞特征,在地质上只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

    “墓葬肯定不是”丁晓东道:“关键我老是觉得,这个瀑布和地上的尸骨有关联”。

    李立明的大数据分析,尸骨和水有关联是必然的,究竟何种关联尚不得知。但从小瀑布的高度预算,如果将水位引到咱们进来的风缺洞口那里,那么就会导致水位上升,将大鸟巨坑冲垮,长期泥水涌动,也将形成一个黑水湖,和野猪跳进去的那个一样。

    “分析多了没用,记住基础特征,和下面遇到的情况综合分析,才是最正确的”李立明道。

    溶洞空间里走出不远,通往更深出处的石洞路面也多起来。不是简单修整过的石路,而是十分平整的更大空间,四通八达。张春来捡到一串铃铛似的东西,乌黑发亮,拿在手中发出悦耳的声响。

    李立明走过去接过说道:“像不像是少数民族女孩带的头饰?”。

    四下寻找,仍然能见散落的尸骨,除了还是没有脑袋,连最难分开的胸骨都是四散。来到石洞深处,涌泉声音变成恬静的山间小溪。钟乳石的颜色也渐渐变深,发出灰褐反光。

    “大小不对”丁晓东说道:“样子太大了,带在头上会很重,差不多是带在四肢或者身上”。

    李立明想了半天,只说有这个可能。民俗的演变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的结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体系,见诸文字的东西很少,有很多事物都是经过专家推测出来的,根本无从考证。与其说这些东西像是随身饰物,倒不如直接说是风铃。

    嘴里不断念叨风铃箜篌,明哥不想结论下得太早,影响大家的判断。

    丁晓东给我们每人一盏纸灯,在这四周空旷的地方,使用枪支射灯视线很窄,射灯光束又不如工矿灯,其它光照不到的地方全是盲点。纸灯能够克服这一点,虽然亮度不比射灯,但是视界宽了许多,至少周身情况能收进眼底。

    学他们的样子射灯被绑在左腋下,无时无刻光束都朝前。

    绕过几十米长的涌泉出口,流下来的水在石块上很快不见,前方水汽渐浓。石块平面朝上,平整的很。“应该是先民的生活地域”李立明道。

    有此判断,是根据鸟形巨坑所处的方位。李立明猜测,在修建鸟形巨坑之前,那里久远年代之前,一定是一片非常大的先民生活地域。若想直接证明,必须在电脑上做一下地质分析,根据高空成像,推测山脉河流走向变化。

    平整的石头倾斜向下,远处被水汽挡住,北面向上确是巨石林立,扎入地下很深,从上面掉下来的高度可想而知,山体横断层与溶洞自然相接,这种地貌确实少年。

    “这还是看到的,在这么大的区域里,咱们没看到的可能还有,空间大了去了”李立明拍着脑袋说道:“我说过咱们没有一个学习好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如不是早些年喜欢和那些有经验的人接触,今天绝对想不到这里的环境在地质学上叫做‘隔水层溶洞断裂带’”。

    地势缓缓变高,地上也不见了石块,在大石头中间出现了一些极细的水流。顺着水流向上,地上出现许多能容下三四人的坑洞,坑洞周围隆起的土石,灰黄油腻,脚踩上去沾满鞋底。

    仔细观察这些孔洞,有深有浅大小不一,在其中几个的底部,明显越向下越尖,碎石少的坑洞里,还能看出弧度。灯光探去,前面还有更多。“准备火雷药管吧!”我道。

    这个样子可不是自然形成,好像什么东西给戳的,心里生出一丝担心。

    选择地下空间做栖息地,根本原因说起来就复杂了。久远年代以来,西南地区生活过哪些族群,李立明脑袋里记住很多,但是要找一个切入点入手,目前没有个实物做参考,无从下手。广袤的西南雨林地带,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很多强大的部落族群都发源壮大于此。不同时期的不同种族,别看都是发源于这里,在生活习俗和文化上也有不小的差异。“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但是不说还不行,没有个基础依据,发生什么事情还真难办”李立明道。

    发源壮大,有的形成政权,历史上西南地域,和中原王朝一般强大的王朝出现过很多个,大一统的朝代,无一例外都要处理西南族裔的问题。

    接过邵军的背包,两人有条不紊准备。不管谁说啥,关键时刻上手的家伙必须万无一失。

    向北走到高出,出现很大一片平坦地带。左边的地下湖仍然没到尽头,平坦地带靠近地下湖的方向,水汽消失,更多的坑洞清晰可见。

    相比地上的坑洞,地下湖那边的情况更加吸引大家的注意。湖边石块更加平整不说,远处的一块块黑影只比湖面稍高,错落在与水相接的地方。

    “水里有条铁链,很粗”张春来回头说道。巨大的岩石经过简单修整,形状犹如一部栈台。小心翼翼爬过去,透过清澈湖水,在栈台下伸向水里一条两人般粗细的铁链,铁链暗红的颜色,锈蚀严重,倾斜伸到水中,延伸不远就消失。

    由此可以判断湖水道那里,水底已经是直上直下,深度可想而知。但是如此粗的铁链,让李立明心中忌惮,惊呼叫我和张春来快退下来,远离湖水。因为湖边水底,也能看到像被戳出来的深坑。

    起身离开之前,再次看一眼水中的铁链。两人环抱恐怕不止,每一环相接没有接口,完全是铸造成一体。

    “年代肯定远不了”李立明脚下飞快。他的话也让人相信,如此粗重的铁链,西南部族的先民是不可能制造出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