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19话 青皮耷拉膀子

第119话 青皮耷拉膀子

    水中的铁链先不要纠结这个问题,明哥提醒大家,离这地下湖越远越好。越往前走,地上的坑洞越来越密集,几个人片刻不敢耽搁,直奔北面的土坡。

    越过土坡山脊,前方的下坡上,坑洞的密集程度超乎想象,几乎已然看不出是被什么物体戳的,更像是核爆过后的山坡,一层层叠加的坑洞,翻开的土石连城一条条线,偌大的山坡下方,能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气流在这里静止,空气中立刻多了一丝酸腐的臭味。丁晓东盯着酒爵灯,火苗的颜色出现了变化,微弱的火苗不再是幽蓝,就在丁晓东的手中,慢慢变成昏黄。

    “尸气”丁晓东轻声道。凝重的脸色说明,此时的尸气已然超出他的预估。工兵铲在手,丁晓东在土里刨挖。

    张春来打了一个噤声的手势,眯起眼睛仔细的听。前方黑暗当中,不时传来‘咯咯’的声响,声音很小,仿佛是泳池放水的声音。转念又摸出腰间的饰物,对明哥说道:“这东西真是风铃,里面还有更多”。

    漆黑的颜色,张春来捏在手中质地较软,外边的黑锈擦不掉,看不出是什么金属。

    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走出不远所有人都大汗淋漓。远处的山坡正面,出现两条蜿蜒的亮线,远远的看去犹如趴在山坡的两条巨蟒,片片斑纹清晰可辨。

    丁晓东没行出几步,就乱挖一顿经过的松土。“快看”丁晓东惊呼一声,面前的土堆中,两颗人头滚落下来。

    油光铮亮,皮肉已然接近微绿的泥沼水色,厚厚的嘴唇眼角,那是腐败变质的肿胀所致。沾满稀松土渣,外表湿滑粘黏,整体没有一根毛发,形如发绿的佛头。随着人头缓缓栽倒,成片的黏土掉下,包住皮肉的黏土,已然形成一层壳。

    “蜡尸,青皮耷拉膀子”我道。

    丁晓东把酒嚼灯放在地上,靠近细瞧。“蜡尸?尸气贴着地皮,数量可是不少啊!”丁晓东道。然而铲子四处挖掘,再没有发现。

    邵军急忙问道:“蜡尸不一定是活尸,苏老说过,蜡尸全身都是软乎乎的烂肉,自己站起来都有可能尸解掉”。

    丁晓东摇摇头,用下巴颏指我说道:“问他,他了解的比我们都多”。

    如果单一指蜡尸,也分为人做和土做两种。土做蜡尸是尸体上的脂肪层太后,在干燥阴冷的地下腐败尸解的缓慢,表皮和皮肤形成蜡层。人做就是人为的在表面涂腊,保存尸体用这方法还算可以,关键是温度,如果蜡层涂得太厚,地下的温度又不太低,尸体腐烂是肯定的。

    我给那个东西起的外号叫‘青皮耷拉膀子’。原因在于蜡尸全身皮肉湿软滑腻,而且腐败过程中内脏和皮肉都会肿胀变形,骨骼的关节软组织都会脱开。所以从外观上来说,青绿蜡尸的双肩大多是耷拉下来,两条粗大的胳膊就像两根皮条随意摆动。

    形成蜡尸的条件很苛刻,湿度温度时间,都有条件限制。湿度让尸体不易脱水,温度低使蜡尸短时间内不能分解,不会分解的时间内就促成蜡尸成体。“假设一个地下大型土坑,处在底部温度较低位置的尸体,上面的尸体受气温和湿度影响而尸解,那么流淌下去尸解水中带有大量脂肪,那么下面的尸体就会被这些脂肪层层裹住,久而久之形成蜡尸,而且还是土做蜡尸”我道。

    言外之意,这两个脑袋不是原本就在这里,成体的地方另有他处。

    “脑袋和那边无头骨的尸骸,不能联系在一起”李立明道。蜡尸的起尸条件也很苛刻,不可能脑袋掉在这里,身子走到风缺入口前方。这里只有头没有身躯,也许是从上方滚落下来,那边形似巨蟒的山坡上,应该能找到蜡尸身躯。

    明哥转回头问张春来,确定里面更深的地方有风铃声响!张春来点头肯定,风铃声响来自对面巨蟒山坡的背面。

    山坡上的两条巨蟒,是两条交替盘旋的上山石路,整体没有台阶,白色的石材上面雕有蟒纹图案,线条流畅浑然一体。蹲在石路前,地面和左右矮墙上的花纹都是统一的形状,形如弯月,中间布满阴刻,如此一致,恐怕不是雕工一点一点凿刻。

    “古代有一种三个人操作的石刻工具,名称叫什么一致争论不休。就是那种两个人抬着,切削面是金属打造,放在石面上,另一人用锤子砸”李立明道:“那种工具打出的图形单一,用做石碑或者其他装饰石料的花纹錾刻,我认为可以叫图形錾子”。

    用手摸去,表面白花花的细灰,很像是长期水流致使岩石内部发生变化,产生的碳酸钙。

    空气中酸腐味消失,但是丁晓东的酒爵灯,颜色丝毫没有恢复,反而更加昏黄。往上走的途中,李立明不停用脚碾压这些细白粉末,脚尖不时卷起很多硬块,硬块成片,翻开背面颜色也不是白得晃眼,而是略显土色。

    “记号就选在那块石头上,从山坡下来直接就能看到”楠楠说着,收起喷壶最后一个上了石路。

    爬上两边的矮墙,尽可能减少张春来的工作,不用再去敲地面。缓缓向上,矮墙外边的山坡满是落下的巨石。李立明凭高度判断,此时大家所处的位置是卫星图上,形如大锅盖的半山腰。

    就快爬到坡顶,丁晓东脸色越发难看,酒爵灯的火苗此时猩红如血。空气中没有丝毫气味变化,可是大家的嗓子里痒得难受,都是不住的拉下面巾,不停咳痰。

    “石灰”李立明道:“还是长期被水浸泡的石灰”。

    抬头望去,石路上方有两座一人多高的塔楼,上面不能站人,很像是可以安放火把的地方。塔楼下方就是石路尽头,前方偌大一片平坦空地,是经过人为修整过的山体断层底部。而头上十几米,就是断层上方,灯光完全可以看清。

    塔楼是石块垒砌不方不圆,所用石块经过简单修饰,垒砌当中只是尽量取一平面。上面的平台,完全没有顶盖,很像倒扣过来的大伞。

    平坦空地尽头不知在哪,从身边范围来看,围墙高度一人不到,也是在断层下的岩石上直接开凿成护墙。丁晓东狠狠抛出两支蜡烛,蜡烛飞的很远落地,附近的地面被照亮,一支旁边似乎有少许积水,泛着油腻的水光,仍然看不到尽头。

    石路直通空地,进入空地当中,脚下立刻感到细沙和小石子。丁晓东从包里拿出几个药丸,叫我们先漱漱口然后吃下。

    药丸咽下去一股火辣辣的感觉直冲嗓子眼,口鼻里喘气有一股甜甜的花香味,丁晓东说道:“吃了酒渍花粉,能冲一下腐毒,咱们完事了出去你们自己再搞点盐水喝十几天,要不坐下病就难办了,野生蛤蚧不太好买”。

    “平时我都成箱买盐水,一买就是几大箱氯化钠注射液用来口服”张春来道:“你给我们吃这个,莫非前面有大积尸地?”。

    丁晓东并未搭话,而是自己顺着墙边摸去。跟在晓东身后,几乎直线行出百米左右,矮墙上下都出现大堆尸体,一具具尸体成堆,压在下方很多皮肉完整的死倒。不敢靠前,只能离得稍远。大片尸体残骸,上面盖着一层薄薄的白色浮灰,和巨蟒石路不同,那种白色并不晃眼,很像是沉在水底的石灰泥浆。

    此番景象,貌似上方就是石灰岩层。抬头观望,上方并没有什么不同,也不见任何出水点。

    空地边矮墙不到一人高,而上方的尸骨堆却像是在大坑当中,尸积如山,流淌到矮墙下的空地。光束停留在尸骨堆中,很多带有皮肉的尸体上,衣物破破烂烂不成样式,有的只是几条破布缠绕。

    空气中没有那种腐臭的味道,嗓子却刺痛难忍。李立明叫大家后腿,“这个样子,恐怕不是‘人猪坳’”。

    人猪坳是土贼叫法,它不同于殉葬坑。殉葬坑也是墓葬的一部分,顾名思义,殉葬坑也是在墓葬的风水布局当中占据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每个殉葬坑里的人数,男女数量,殉葬方式都大有讲究,毒杀还是砍杀,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方式。比如东周时期,秦国公的殉葬人还有木头箱装着。

    不过人数的规定就难下定论,具体数字虽然有定制,但是从发现来看,没有一个遵守的。已经发现的战国古墓,人数最多的186,最少的46人。殉葬坑位置,也是围满墓主周围,或者在西南挖曲尺殉葬坑。

    没有一个固定的葬制。

    这么乱的丢在一起,对于古墓来说,可能是参与修建的工匠,也可能是部族之争当中,失败一方被全数屠灭。细想起来,这些人的身份都不如奴隶和战俘,殉葬的奴隶战俘都有一个葬尸位。胡乱成堆,土贼就叫这种地方为人猪坳,指处理多余尸体的地方。

    “你就说规定有,按规定的墓葬没有就得了”楠楠说道。站在矮墙上的楠楠,都被李立明的话气够呛。

    “你看,楠楠都不乐意听你这模棱两可的话了,是不楠楠”张春来道。

    空地中继续向北,尽头不见矮墙,而是一道土坡缓缓向下。丁晓东往右边扔出蜡烛,山坡下被照亮。

    “我滴妈呀!”。

    李立明惊叹一声,原来右边的成堆尸体,只是山顶的一角。那缓坡之下,还有更多的尸体,就像一道厚厚的肉盖,绵延出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