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71话 所有线索

第171话 所有线索

    人黑,寿,不死。

    显然不死民的特征与人类族群不同,巫彭与桐君,重量级的大神同去解决,那根本就是一场恶战,而且是天昏地暗的那种。‘而人得以盡年’,最后几个字又让人觉得不解,话语中的意思应该是人可以正常的生活!也有人认是人可以正常死去。

    那么从这话来看,之前的黑、寿、不死又不对了,感觉他们只不过是得了怪病,被误认为是不死之民,药师就可以治好,那要美少女六人组之首的巫彭同去,又是什么原因?

    “只有一种解释合理,开始的时候并不了解详情,黑不死之民只是众说纷纭,巫彭和桐君赶到之后才发现,那只是一种病”我道。我的话让大家琢磨半天,张春来缓缓说道:“如果只是一种病,那么整起事件都不用记录下来,或者更加完美记录成,有一个国度的人得了黑不死的怪病,黄帝派桐君前去解决不是更好”。

    “你总算开窍了”我赞赏道。

    如果只是一场病那么简单,在记录上抹去或者重新修辞来说更好。可为什么还是要记下不死之民在其东这样有地址,又详尽的黑、寿、不死的表述。

    ‘重点在不死上’。

    “不死,这两个字你们想一想,人是什么样的状态才能称得上不死”我慢慢的解释道。生老病死是人的生命进程,如果没有了死,只剩下生老病,那么长此以往下去,会不会举国上下都是浑身黑乎乎的不死老人。

    “等等,你刚才还说汉代人绝对有关于《山海经》的实际载体,大型青铜器和竹牍木牍,现在又说夏朝有一套独立的文字体系,还有汉代的《山海经》又是大多来自传说,这不前后矛盾嘛!”张春来道:“你自己都说了夏朝,却又说考古发现没有一个说明夏朝存在的东西”。

    心里暗自窃喜,张春来终于抓住我说的内容里看似矛盾的部分。马上打住他的话茬,我道:“如果我说汉代人得到了一整套夏朝的《山海经》故事的文本,那是一部完整的书籍,你们非一个大嘴巴子抽死我不可。汉代人得到原本书籍,就和我们今天得到汉代人的完整竹简一样,稍有不慎,眼前的宝藏完全拿不到手里”。

    至于为什么拿不到手里,就不多说了,你们都知道的。长期埋在地下的木质书简,最怕见风,一旦处理不当,立刻化为乌有。要说汉代人有完整的文字载体,那不可能!但是要说没有文字载体,一切都是先秦之前留下的传说,这些传说又是有凭有据,内容离奇匪夷所思,岂不是更不可信。

    真正原文写法我刚才也提到了,按照叙述方法,那些一个字一个字都要拆解半天,也就是所说的佶屈聱牙,才有可能是先秦留下的原文。那些在其东在其北之类的说法,很可能是汉代人根据商周时期留下的残缺文字载体或者传说,重新编撰的文字,而且编撰的时候,对那些缺失了字迹的地方,用空格留出来。

    “前后一切为什么都要说是汉代人做的!因为《永乐大典》里,第一千九百八十四卷,第五大部分中有一句话,‘山海纪年由孝王铸鼎铭诵,经汉一代方善’这句话又把《山海经》来自先秦的说法给完全否定。照意思解释起来,应该是由孝王铸鼎,经过了汉代才完善,铭诵一词的意思是,将事物记录下来铭记流传下去,但是这个孝王究竟是谁,还有待商榷”我道。

    “小宏哥说的第一千九百八十四卷,该不会是在日本人手里吧!”邵军问道。

    四目相对,我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闭眼点头。有些事,还是不说破的好。

    光头彪子说道:“事实不用惋惜,好在我们知道内容就好,关键是《山海经》的最早文本究竟出现在哪个时代?呃!我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海经》,究竟出现在哪个时代!”。

    “哈哈哈哈”。

    “彪子还是被你带偏了吧!”张春来幸灾乐祸的说道:“你这么说话,谁能听明白你究竟说的什么意思!”。

    “偏什么呀!往哪偏!”我说道:“原文的由来就这么简单,说有完整实物流传下来,那是不可能的,也没人信。只能是流传下来一部分,缺失的部分是根据传说故事来补充,只有这样才算合理。因为文字表述的方式存在很多不同的风格”。

    仔细再给他们梳理一遍。

    《山海经》,先秦古典,可以理解成来自夏朝。词句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那部分来自实物载体,那些之乎者也的字眼,来自汉代是可能的。根据现代考古发现,碳十四的测定结果,已经发现我国最早的城池遗迹,距今5800年。《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各个国度,还不能一一找到,至于已经找到的中山国的确是山海经中提到的那个中山国,但是其他与书中记录有差异的地方,也有待考证,因为很多东西对不上。

    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数据,否认不了吧!

    至于必须找到明确记录朝代信息,说明有夏一朝的东西才能确信,这像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说法,咱们也不去争辩。

    为什么说是先秦,而不说是夏朝,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至于为什么也不说可能是商周时期就有人编撰了《山海经》,干嘛非要说是汉代?

    “一点题外话就不得不提,秦国时期有个王,天生神力,爱好举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忽然心血来潮,和人比试力气要举起大禹九鼎中的一个,地点是某个太庙,结果一不留神被大鼎砸死了。真是老话说得好啊!nozuonodie”我道。

    讲故事一样的口气,几个人听得云山雾罩,眼神都发直了,这是哪跟哪呀!

    “嗨!”张春来眉头皱在一起说道:“你说的是秦武烈王嬴荡,这弯让你绕得”。

    “哈哈哈哈!我就猜到你肯定了解这个典故”。

    光头彪子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我们弄清大禹九鼎在东周战国时期还是保存完好的,而且大禹九鼎上面记录的不是山海经全文,而是只有关于先民的事情,换言之就是《山海经》绝对不能在秦武烈王时期就是完整的一部书”。

    此时的彪子在我眼中和刚见到的时候完全不同,这人心思缜密。

    之所以所有问题拆开说,就是想拖时间,让前面的李立明和丁晓东去跟钟磊斗心机,把看似简单的肖金彪托在这。可是现在的光头彪子,思维敏锐的很,我想他完全能看得出来,我故意绕弯子就是想拖住他。

    ‘谁叫李立明!黑珍珠今晚归我’。

    无意中瞟一眼张春来,面部微微朝向彪子的张春来,瞳孔涣散,显然他也被彪子的敏锐惊到。脑海中一定在想我们刚才说的话,李立明第二天早上去堵在彪子和黑珍珠门口,大打出手,明面上是教训彪子的鲁莽,争风吃醋,很难说暗地里不是别的原因。

    此刻他更能想到,让李立明和丁晓东去追钟磊,也可能是个失误。如果‘黑珍珠今晚归我’这句话是彪子本意,很可能是暗示李立明,有人在盯着他,那这个局做的有点水平。让自己小弟用鲁莽的方式惹恼对方老大,惹得对方老大在早上去堵住房门!大打出手!钟磊不会这么做。

    心里冒出一个问题,差一点脱口问出来,李立明堵住你房门开打,你们究竟说了什么?

    但是目光一转,邵军就在旁边。直截了当的问,在邵军面前难以开口。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我说道:“汉代某个牛叉的皇帝偶然得到一只奇鸟,只是这奇鸟样子奇特习性怪癖,很难进食,某位大才启奏皇帝,臣读过山海纪年,上面有这种鸟的记录,知道怎么喂养”。

    “你说的牛叉皇帝,应该是《史记》还没出现的时候,而在《史记》之前,人们用的史书是《竹书纪年》,根据考古发掘证实,《竹书纪年》记载的商周史料,比《史记》要准确的多”张春来道。

    我说道:“所以我说,司马迁就是个骗子,被汉武帝的刀吓破了胆,史上最没有骨气的史官,被后人千秋万世传颂。有关夏朝的东西不要和我争论,包括《竹书纪年》在内,一本晋国和魏国史官联合编撰的书,又是记录一千八百年前史料的书籍,你能信吗?”。

    《永乐大典》的一句话,可能也是来自某个古籍的记载,因为《永乐大典》是一部整理先朝书籍重新编撰的文库宝书,我猜那句话很可能又是来自《太平御览》,因为在《太平御览》上也出现过,我们暂且不做真实依据。那种别的书上挪过来的史书,我是不信的。‘山海纪年由孝王铸鼎铭诵’,简单一句话又透漏出很多信息。

    这个孝王究竟是哪个孝王咱们就不去较真了,如果是周孝王姬辟方,周穆王姬满之子,没什么特别的。而若是夏朝的孝王,那就有看头了。

    “等等,等等”张春来又打断我的话:“你到底想说的是有夏朝还是没夏朝啊?”。

    “哈哈哈哈”。

    大家都笑起来,这么说张春来还是没能整明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