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73话 关你屁事

第173话 关你屁事

    刚才说过的籀文在第一块石碑上,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组会语句的古老文字,只有那么一点故事内容,石碑该是多大?明显不符合常理。《阅微草堂笔记》当中给出了所指,“你给我仔细听”我道。

    清代人的写作方法,也是言短意深,故事内容虽少,但是南宋解读出来的原文当中也提出了关键问题。《阅微草堂笔记》咱们前边说过,是纪大学士在《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结束之后写就。而紫禁城大火中幸存的五本《祝由十三科》当中,缺失的故事在那本书中却有注解和所指。

    咱们不妨先做一个假设,《祝由十三科》的作者就是纪大学士。

    覡勿是男巫,能被首领派遣解决死尸大军,其本领可以想象,覡勿必然是身负惊天动地的本事。‘能齋肅事神明也,从巫从覡’,这些话的意思仔细品读,你们就能知道,本事比肩神明的覡师巫师,有多么厉害!

    第二块石碑上很大篇幅记录了事件经过。

    覡勿见到死尸大军行进缓慢,自己心里又着急赶回去与首领汇合。飞禽走兽不断袭扰这些行走的尸体,情况照此发展,等不及回到故乡,这些同伴尸身必然被飞禽走兽啃食干净。穿匈族的战士心急如焚,凭一己之力对付那些野兽十分艰难,山岭雾气,使行进的速度更加缓慢,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一边是行进缓慢的死尸大军,一边是自己要回到首领那里。耽搁的时间越久,越有可能赶不上首领,奈何自己身边只有一个穿匈国人,没有同样会使巫术的帮手。覡勿的心里这时候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神明开世之前定下的规矩打破,传授巫术给这个穿匈族战士,并且交代他,继续完成引领同伴亡魂和尸身的任务,如果不能完成,就在山岭当中安断下来,由他的后代继续完成。

    “这个故事听起来含糊不清,但是现在我重点说《阅微草堂笔记》”我道:“什么太史之初,神族之战大局已定咱们不去琢磨,单说《阅微草堂笔记》当中对这件事的注解和所指”。

    《祝由十三科》书中的石刻内容就那么简单,覡勿用的什么方法能让不倒死尸汇集成死尸大军》?就像张春来说的,死尸大军的行进当中也应该出现问题,然而《祝由十三科》书中却没有提及。没关系,《阅微草堂笔记》当中,却对此事有详细记载。

    根据书中记载:相传涿鹿之战结束,蚩尤带领剩余的族人赶回故土,一路上哀鸿遍野,死去的同伴尸身早已腐朽不堪,但是魂灵却不肯离去,山林野地当中到处能听见哭号喊杀的声音。尤其是那些死去的女战士,撕心裂肺的哭声和厮杀,让人听了不仅潸然泪下,那都是自己的亲人。队伍行进当中,很多勇士听到自己家人的哭喊和杀声,悲从中来,面向山川从胸腔里发出野兽般的哭吼。

    由残兵组成的队伍出现了这种情况,形式岌岌可危。

    蚩尤派遣覡师将死去同伴的魂灵召集起来,想办法能让他们跟着队伍回到故乡。

    至于这里提到的覡师是不是前面说的覡勿,没人能肯定,两件事好像没有联系,又好像有所联系。对于这一段传说,《阅微草堂笔记》当中引用古语记录,‘覡师御十二幡,咒奇语,尸无不尽立。行之,似有言。’。

    这里就要说说《阅微草堂笔记》当中的所指。

    覡师御十二幡,书中阐明纪大学士的看法,御十二幡,很可能是覡师挥舞十二色旗,咒奇语,是某个特定地区民间传说当中的少见咒语,尸语。因为后面的尸无不尽立,说的是覡师咒奇语之后,所有尸体都立起来,这么恐怖的事情,纪大学士认为,想要确定民间故事的具体来由,必须确定故事发生的地域之前不可。

    我慢慢说道:“确定故事发生的地域,听起来没什么难度!没关系,能这么说我不怪你们,谁让你们是长在现代世界的大好青年,对神话一无所知呢”。

    “哏哏哏哏”邵军不敢笑出声,下巴埋进胳膊肘。

    刚才说的东西里面,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

    首先《祝由十三科》和《阅徽草堂笔记》的两个故事如果是一个事件,那么之前记叙的内容中,神族大战之后败走的神族军队越过黄河,没说是走向黄河以北还是黄河以南,后面的覡勿和穿匈国战士带领死尸大军之后的一路向北,那这个一路向北的地点究竟在哪?简单照字面分析,那支败走的神族军队一定是越过黄河向北。蚩尤败走的路线是黄河以北,初中的地理知识也会让你们知道,黄河以北都是什么地方,这肯定不对了吧!

    那前面说的越过黄河,就有可能是向南,只有走向了黄河以南,广袤的群山之中,才有可能是那种终年雾气缭绕的情况,黄河北面虽然有大山,但不是雾气缭绕,那里是大风嗷嗷地!如果神族之战所指就是涿鹿之战,那么只能是当时败走的神族军队进入了黄河以南的山岭深处,他们走了一个南下很远之后再向西的路线,覡勿和穿匈国战士发现死尸大军无法行进,再转向北面,才有可能到了那个民间故事的地域。

    《阅徽草堂笔记》当中的尸无不尽立的民间故事,正是来自那个地域,湘西。

    “啊~~”张春来恍然大悟一般说道:“这就是和你家传故事的关系!”。

    “还是关你屁事”已经不想和他生气了,看着他傻叉的样子我接着说道:“和我的关系不是因为这个,等一会儿再说”。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赶尸自古存在于湘西,千百年流传下来,很多人认为赶尸术属于巫术,很像却又不同于‘鬼黎巫家’,它自成一脉,规矩森严。想要成为赶尸人,必须要有师徒传承,师傅必须遵守‘三年无一字相授’的古训,而徒弟也要遵守‘三年不问不做’的规矩。而这三年师徒不许授业的规矩,是给徒弟最好的保护,为什么这么说要详细解释。而在‘鬼黎巫家’,三年师徒不许授业,正是出自‘祝由术’的教义。打骨走尸秘技,出自赶尸下三门中‘隐’字派,是最下一门,背尸匠。

    张春来误会了!

    第二块石碑详细说明了当时的情况。

    覡勿和穿匈国战士星夜兼程,把曾经同伴的尸体带回故乡。覡勿咒奇语,让死尸大军能按照自己的咒语指令行进,然而山中行走数日之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了。

    那些闻着尸体气味而来的飞禽走兽可以驱赶,但是夹杂在死尸大军当中,很多和死尸同样的‘尸体’却不受控制,那些尸体并不受覡勿的咒语操控,而且还和活人一样成群出现。关于这些形似尸体的‘尸体’,《祝由十三科》上记录的原文是:‘交胫付于草间,奔行如飞,似通人言,人尸皆食。覡勿观之,大骇,其为不死民’。

    解释起来就是,那些形似死尸的东西,四肢蜷缩趴在草间,奔跑起来像飞一样,好似能听懂人说的话,却活人和死尸都吃。觋勿看后大惊失色,那是不死民。

    具体时间前面咱们说的交胫国人不知道,也许就是词汇相同而已,用来形容那些吃人的东西四肢交叉趴在草里的样子。

    “听起来,我感觉应该是追兵”光头彪子道。

    心中大为赞赏,彪子说得对。神族之战结束,胜利的一方怎么可能让败走的一方回到自己的地盘,给你卷土重来的机会,想回去东山再起,怎么可能,大家都是神族,人死了尸体也不让你带回去。必然是除恶必尽,杀人诛心。

    ‘最好的方法是杀得你们骨头都不剩’。

    “故事的出处我告诉你们了,下面再来说另一个问题,穿匈国的神族战士”我道。

    《阅徽草堂笔记》的注解和所指,对穿匈国神族进行了详细分析。《山海经》中的记录,穿匈国是治水英雄,巨人族的首领防风氏的族裔,食不死药复活之后胸前贯穿大洞,被称为‘无心之人’,所以没有心脏的他们能在战场上胸前满是箭矢而不死。

    ‘穿胸国,在盛海东,胸有窍,尊者去衣,令卑者以竹木贯胸抬之’。

    这句话是某古籍上的原文,无脑笨蛋的言论,咱们别跟着起哄。所谓九州万方,由此可以看出来,这些遥远的神族似乎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巨人族首领防风氏的族裔,怎么可能和蚩尤的败走大军联系起来。仔细研究《山海经》中的故事,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战功赫赫之后,往往成为权力争斗的牺牲品,这个故事在古代的史书中屡见不鲜,张口即来的都是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

    “刚才说的黄帝命巫彭、桐君處方、盄餌、湔汗、刺治而人得以盡年。这件事发生在神族之战的之前还是之后,《山海经》没有记载,但是人得以盡年,听起来好像是没什么事了”我道。

    如果是神族之战之后人得以盡年,那没什么。如果是在巫彭和桐君去治疗他们之后才发生了神族之战,那就不对了!巫彭和桐君都给治好了,人得以盡年了都,怎们可能在后来追杀死去了的神族大军,还人尸皆食!见人吃人见尸体吃尸体,真是那种骨头渣都不留的赶尽杀绝。

    “时间上确定不了没关系,你们现在关注的肯定是那到底是不是不死民?”我呵呵笑着说道:“别想了,因为后面的第三块石碑上的内容是,覡勿和那些不死民发生了一场大战”。

    想要所有问题搞清楚,之前说过的那些看似废话的东西,现在就给你们说说原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