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175话 说过的废话

第175话 说过的废话

    张春来说道:“啥不是呀!你啥也没说透,在我们这不就都是废话吗?”。

    “他妈的我就不想说你”我恶狠狠地说道:“‘周叔王十九年,公元前二九六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这是《史记》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文字记录,到了汉代,汉文帝、汉武帝都继续寻找过周鼎。汉武帝时在汾阳找到了“飞入泗水”的那个周鼎。但‘鼎文镂无款识’”。

    这些都是写在《史记》上的东西对吧!至于汉景帝有没有找过没有记载。解读出来就是周叔王十九年,秦昭王帅兵包围洛邑,并没有攻打,而是提出以三十座城邑和大禹九鼎作为交换。至于你张春来的智商,我再给你解释一下,洛邑就是今天河南洛阳,围而不攻不是攻不下,而是当时复杂的国与国关系,周天子还在,能带兵围城是有足够的借口,但真要攻城还是要考虑一下其它强国。想想秦昭襄王的手下大将,魏冉司马错,这些你都不一定知道,杀神白起你总该听过吧!若要打下洛邑,不是难事。

    ‘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这是《史记》里记载的吧!咱们现在就来细说千秋万世传颂的史官司马先生给我们留下的线索”我道。

    大禹收取九州的贡金,各铸成一鼎,载其九州山川、民物及贡赋田土之数,足耳俱有龙纹,故称大禹九龙神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司马先生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而在东周太庙里的九鼎,那么重要象征权力的东西,带领大军去夺来,会在运回的途中落入泗水吗?只要你是个人脑袋,就能想清楚。

    现在开始想,费了那么大周折得来的大禹九鼎,会不会在运回的路上落入泗水?秦昭襄王从东周太庙里夺走九鼎之前,可是对手下人有过经典一问‘罪鼎何在?’。

    一句话将夺取象征九州万方大鼎的事件,说成是向砸死秦武烈王的大鼎兴师问罪,避免了和周叔王的正面冲突,其他诸侯王即使想到秦王意在天下,也不会那时候和秦国翻脸,毕竟人家的借口是向大鼎问罪。

    得到了三十座城邑和大禹九鼎,在运回的途中落入泗水。这个泗水也不是今天的泗水县,至于古代的‘不捞河’在哪,大家也都知道,不用我多说,只要你上过初中,初中的地理课本也能讲清楚,这些地方到底在不在东周战国时期的秦国境内,那么大禹九鼎是从洛阳开始运到哪?咸阳还是栎阳或者是邺城?再去看看地图,秦国四个都城都要经过几条河流,是在车马上翻入水中,还是在桥上掉落?细节问题尤为重要的知道吗?

    落入泗水的到底是不是‘那个罪鼎’还两说。

    “但是当时,九龙神鼎的这个名字正确吗?”张春来说道。

    “当然这也是一个问题,徐福为始皇帝寻找仙药,而始皇帝祭天时用的大鼎是从周王室夺来,当中一定缺一个。剩下的八个当时也没有传说来证明,到底叫不叫九龙神鼎”我道:“所以张春来,你再给我叽叽歪歪的打岔,别怪我不说了”。

    “‘罪鼎何在?’这一句问话将天祚明德的大禹九鼎问罪,因为它砸死了秦武烈王。‘落入泗水’,两件事联系起来,是不是有一种大鼎是被故意扔进水里的感觉?”彪子说道。

    “哈哈哈哈”。

    几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同时也为彪子的说法带回思绪,确有这样的感觉。

    然而史书到此再没有任何有关大禹九鼎的传说,直到六国被灭,结束东周战国混战,我们的祖龙始皇帝却开始了寻仙求药。

    母亲是赵国女子,吕不韦的歌姬,送给身为人质的秦国公子。从他出生就是人质,被迎回秦国乃是爷爷梦到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才被父亲嬴异人想起有这么个儿子留在赵国,被迎回登位之后励精图治扫平六国开万世一统,能喊出一句仙魔鬼神共听之的千古一帝,晚年却是寻仙求药。

    “这剧情你们不觉得有些反转得太快了吗”我道。

    “也许那个罪鼎没有落入泗水,而是被藏起来”张春来道:“更可能是记载了不死民等关键内容的那只大鼎”。

    瞅着张春来纯真的样子,好算你现在脑回路是正常了。秦,二世而亡,秦国可是没有史书留下来,究竟有没有也不重要了,因为即使是有史书留下,在汉代也马上就被改写。因为汉朝统一之后中华就迎来文景之治,太平盛世。从秦亡之后不到两百年,《史记》就出现了。

    汉武帝时在汾阳找到了“飞入泗水”的那个大鼎,别忘了《史记》上可是写得‘鼎文镂无款识’。

    “这句话除了《史记》,还有别的史书记载吗?”彪子问道。

    “哈哈哈哈”我大笑说道:“别的史书你觉得重要吗?”。

    ‘鼎文镂无款识’!

    轻描淡写的一句,后世无不信以为真。但是《永乐大典》上可是只字不提,我们字学七种的解大学士更是理解其中意味,在修书这么大的事之中,只标注四个字‘无终而终’就将汉武帝的用意解析无余。

    “就用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文字的大鼎,将大禹九鼎其一落入泗水这件事了解”我说道:“或者是,那个掉入泗水的九龙鼎找到了,却故意用一个没有任何字的鼎重新将谜团又推给秦昭襄王”。

    不管后世怎么争论,落入泗水一只大鼎是周叔王十九年,距离汉武帝在汾阳找到了“飞入泗水”的那个周鼎,一百年时间,能出现的变数太多了。但‘鼎文镂无款识’,写在了《史记》上,后世只知捞上来一个没字的。

    所有争论,由此而生。

    后世的人根据鼎文镂无款识,断定那就是落入泗水的那只大鼎。当年秦昭襄王故意用个没有文字的假鼎代替真鼎,将不死民和穿匈国人的记录全部隐藏掉。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汉武帝从汾阳捞上来的是真鼎,却用鼎身没有字体镂文来掩盖,不死民和穿匈国人的线索都被汉武帝得到。

    为什么汉武帝得到不死之药却没有永生,那就要去问他自己了,千古一帝的思维我等小民怎能理解!

    两种说法截然相反,两千多年争论不休。

    三个人大眼瞪小眼,都在回味我说的话。而看着他们三个,我却刻意寻找谁的眼中有灵光出现,果不其然,还是彪子对我说的东西一直在思考。

    “落入泗水的那个,应该是记录不死民的那个,始皇帝寻仙求药,应该不仅仅是和不死民有关。更可能是为了追查吃不死药复活的防风氏后裔,后来被称为穿匈国的巨人族”彪子说道。

    ‘啪’。

    打了一个响指,肖金彪果然机智,故意弯弯绕绕是拖时间,没有影响彪子的思绪。下关暗店的相遇,大家在对方眼中都是怎么出场的还记忆犹新,他自己现在孤身一人和我们三个坐在一起,思绪一点不乱。

    此时心中不免多了一丝钦佩,这人心理素质真好。

    关于不死药的传说,《山海经》中,先人有了很多隐晦的笔触来记录。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山海经》上不死药的传说不止出现这一出,嫦娥窃之奔月,美人也有不光彩的一面,我们不说这个,单从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神药,说明西王母手中有不死药对吧!

    我们刚才说过的,《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东有六巫,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没时间和那个雅兴再给你们重复一遍,开明东有六巫都是谁,单说‘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夹窫窳之尸,那是这起事件之前发生的事,详细说清楚没有必要,只说东有六巫的那美少女六人组,人手都有不死之药。六位美女巫师带着不死药去和窫窳之尸作战,窫窳之尸可不是尸体,而是死而复生的神族后裔,因生性残暴,被神族诛杀,后来又神秘复活成为龙首人面的牛身怪物。《山海经》上没有记载究竟是怎么复活,但是我想也和不死之药脱不了干系。侧面也能看出,死而复生的窫窳的战斗力不容小觑,我说成美少女六人组,你们就当个比喻,那是祀奉神明的六个女巫师,本领咱们之前说过。

    通天彻地!

    另有一方面也说明,不死药当时在神族之人手中,可是人手的标配。“这么说对吧!”我道。

    防风氏后羿食不死药复活,其为穿匈国族。

    “大战之前先吃不死神药,无限回血加原地复活,那要是什么级别的战斗啊!这药比云南白药不知道高了多少个档次”邵军道。

    “哈哈哈哈”。

    此时四个人一起笑成鹅。

    光头彪子眼球乱转,嘴里不停叨咕‘如实则神明降之,能齋肅事神明也,从巫从覡’,‘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羿妻嫦娥窃之奔月’。

    “你是想说,这些不死药的记载,和这些巫师覡师的关系,当中的关联都是因为祝由术”彪子说道。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