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盗艺江湖 > 第266话 有什么好怕的!

第266话 有什么好怕的!

    ‘叮铃……’

    闹钟响起,张春来和我坐起来。关闭铃声,立刻穿戴衣物。只是简单保暖,因为车在院门外不远。

    打开房门,李立明的屋子里轻微声响可闻。按照事先约定,谁先穿好衣服,悄悄下楼。尽量不弄醒其他游客。

    司机要早早在车上等候。

    走出大门,房车就在右边土路上,张春来和我快步过去。上到车内,立刻找出塑料袋,将衣服鞋子包好,收进防水袋。打开拉链的时候,李立明和丁晓东上到车内,阿约和李磊的身影也在院门方向出现。

    车门关上,人员到齐。

    李磊在前面副驾驶给司机指路。

    司机将车发动,缓缓从水田边小路行驶。

    大家在车内紧锣密鼓整理装备。短裤布鞋,每个人身前一套应急逃生氧气瓶。所有装备全在过道中,原本还算宽敞的车内此刻没有空地,一时觉得很挤。

    我的东西整理的最快。两支79和铲镐等重物,早已装在一个旅行包里,由我运过水下券门。只将进口国产货放进去,大功告成。

    大家仅靠厨柜下方的地脚灯照明,手上特别麻利。

    慢行十几分钟,车身轻轻上翘。现在是上涌泉最后一段上坡,只有几百米,眨眼就到。李立明这时候将所有包裹调整位置,按顺序摆放。

    司机将车灯放在近光,此时透过前挡风玻璃,外面可看见上涌泉后山院墙。

    房车声音不大,车灯己在这时关闭,还在缓缓前行。前方只剩十几米,司机靠眼力驾驶。李磊打开车门跳下去,关门的同时向上坡跑起来,他要先行去打开井口。

    如此安排,只为了不惊动上涌泉的人,主要是杨老板和靠近外墙的其他两家。

    大家在车停下的时候,最后检查应急逃生氧气瓶。拿好每人负责的包裹,车刚停稳,跳下车门就向井口行进。

    一切行动在黑暗中进行,悄无声息!

    慢慢走向井台,李磊摸黑打开井盖。丁晓东递过去一根钢管,阿约扯出绳头,李磊把钢管绑在之前那段原木上。

    我把旅行袋挂上绳子,松开手旅行袋‘唰’的一声,急剧下滑,很快水花声从井口传来,像石头掉进去一样。

    所有防水袋一一投下去,阿约抬腿跨在井口上。一手抓绳,一手拿着塑料袋封得严严实实的矿灯。

    阿约迅速下降,到了一半高度,他手里的矿灯打开。

    李立明跟着一条腿也跨过井口,阿约入水的声音传来,李立明抓着绳子滑下午。

    这么做是为了安全起见,绳子不能承受两人,必须等前面的入水,后面才可以上去。

    等到张春来上到井口,房车发动,司机倒车下坡。按照计划,他要三个小时后,天稍亮的时候再来。大家全部从绳子下去,上方的李磊会把井口重新盖上,他要在竹林附近蛰伏下来。

    张春来入水,我也抓住绳子,顺绳而下。

    很快接近水面,井壁有几块苔藓长在石砖上,相隔长成一圈。苔藓呈灰红色,估计是长在火烧过炭层的缘故。

    塑料袋包着矿灯,亮度可让我们清楚看清水下,这井水之清澈堪比四川地下那个水池。

    水面宽敞,如此大的井下水面,井壁上下垂直,看着更像是井窑,那种古代的坚井结构。

    随着松开手,全身落入水中。冰冷的水立刻让人呼吸骤停,脑子里一片空白。

    应急逃生氧气瓶的面罩里一点不见水雾。司机说这东西很贵,面罩里有一种涂层,是什么没记住。向下潜入不到两米,立刻看到阿约说的,井壁两边券门,其中一道门里横七竖八堵满石条。

    石条形状并不一致,大小长短各异,应该是工程最后的剩余废料。

    阿约先带进去的矿灯,将水下照亮。果然是地下暗室的特点,券门足够四个人并肩而过,里边是特别宽敞的地下空间。

    张春来速度很快,在我瞅被石条堵住的券门时,已经潜进水中。他也是在水里先蜷缩一阵,缓缓伸开胳膊。然后从水面拉起防水袋,才下潜入水。

    冰冷的井水,奇寒入骨!

    我加大力道继续下潜,去拿旅行袋。

    时间不能拖得太久,尤其是这种午夜醒来,身体就浸入冷水,很容易抽筋。

    井底石砖带有花纹,可纹路上落着一些白沙,看不出来刻的什么。那些白沙很细,不是地表河床的红黄沙砬。

    以游动的方式,旅行袋几乎贴着石砖,我向券门游进去。

    虽然是水下,但耳朵能听到气泡从面罩上单向阀排出的声音。

    一过券门,灯光前方豁然开朗。清澈的冰晶冷泉水,使四周看得通透。正前方水域很宽,一瞬间仿佛置身游池,肌肤感受不到水的流动。

    右边的岩石峭壁,在阿约和明哥的画纸上,看的不是很明白。此刻虽是水下,地下裂谷的样子十分明确,透过水可以清楚的看到不远处的岩壁,和水底的地砖完美结合。

    之所以在纸上判断不清,是因为最初判断,地下裂谷不会处在地表下这个深度,但实际来看,这里的确是裂谷,和江西地下的崖中村又有不同。

    潜行几米,果然如阿约说得那样,在左手边出现水下台阶。一级一级向上,在水里看到张春来此刻已经举步上行,他即将出水。

    我手里的旅行袋较重,一过券门左手就扶住台阶,让身体借力向上窜。台阶上几步之后,上身出水。

    身旁岩石密密麻麻的鱼鳞状痕迹,一转头就在眼前,这样子似曾相识!

    李立明站在缓台上方,也在观察岩石。岩石背面是刚刚下来的井壁,大家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井壁垒砌的石砖,是打通岩层建的竖井。

    既然能够打通坚硬的岩层,那么在上方直接垒砌井台就可以了。而井台下倒悬的那个亭台,也可以直接扣在岩石上。

    为什么还要耗费那么大工程,累个那么大的坚井?

    这么做岂不是多此一举?

    来不及多想,遍体刺骨冰冷让大家手忙脚乱,一边浑身颤抖一边卸下氧气瓶,每个人的大短裤都是随手一抛。打开防水袋,里面塑料膜包着的衣物被扯出来,胡乱往身上穿。

    穿衣服的同时,大家都是一眼一眼向缓台边的石室瞟去。岩壁下的石门里,是凿空岩石形成的洞口,边缘只有一圈石块加固,那些石块长短不一,使洞口显得特别潦草。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洞口边就有一个‘大青’。只漏一点侧边,由上到下一条梭边,貌似那大青是个略显方型的大罐子。但颈部的扶手,这个距离上看是鸟的轮廓。

    十有八九是个大号的‘罍’!

    打开电热坎肩,体温缓缓恢复。

    工矿灯可以照到水底,距离对面的岩石20米左右。岩石上方有一点弧度,也不是很高,完全在光束里,不超3O米。可以确定和我们这边的岩石上方是相接的。

    顺着水面往里,整个裂谷还有很深,但水石边没有去路。只在缓台前面,有一条微微上坡的弯道。

    阿约之前走过的地方,水渍还在。

    潮湿的水气让石砖未干!

    “台阶下是石砖,修出这么大一片地下空间,是暗道无疑。究竟是什么用途还不可知”李立明手指弯道说:“主要是朝向”。

    那弯道的朝向,是山腹当中。也就是说越往前,头上距离地表越深。

    “水路处在暗道上,只有一条解释,冷泉水是后来引到这的”张春来道:“江家的人早就知道这地下暗道低于地下水层”。

    修建水井的是第四代江家主事,也就是说这暗道在有水井之前就有。

    从这一点上思考,事情远不止这么简单!

    恩济井是天顺二年建成,那么在天顺二年之前暗道就在。而上涌泉的大鸟形布局,后山鸟尾的外墙和井口如此近,又说明建成涌泉镇之前,江家人就知道涌泉镇山中是什么情况。

    如果上涌泉的后墙再延伸几十米,都不会留下这一段取水的空地。

    元末义军、东海归来,恐怕只是江家人留下的故事里,简单到让人可信的描述。实际上的江家人,原本对土工也是内行。

    江家是土贱!

    这个词大家早已想到!

    什么天子官商,什么九黎八十一部,凿齿先民,都是过场话!

    收集那么多大青,只有‘土里人’才可以!

    应急氧气瓶摆在一边,我将冲封枪和五个弹匣装好,剩下一支交给李立明。

    大家围成一圈,纷纷调节一下手表。时间控制在3小时,必须出去,同时也是在等李立明做最后安排。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李立明向丁晓东问道:“或者是五世祖还有什么交代你没说清?现在是最后的机会,兄弟们动起来,可就没时间废话了”。

    酒爵灯在丁晓东手里缓缓燃起,眼睛盯着幽蓝火焰。丁晓东道:“没有了,丁家只剩我一人,有什么可怕的!”。

    李立明看看身后的岩壁,再次提醒大家什么都不要碰。张春来转身,开始敲击地面。

    ‘咚……’!

    一声声沉重回音,张春来面色虽然凝重,仍是小心的敲打每一处重要位置,大家站在缓台边等着他。

    阿约在水边台阶上,他正对石室洞口,光束照进去,里面的情况他看得最清楚。

    “神之子的说法,还是彪子告诉我的呢!”阿约的语气,带着一丝伤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