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走进娱乐圈从入职游戏公司开始 > 第二百六十二章 收获与争议

第二百六十二章 收获与争议

    先抛开电影不谈。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这里没有游戏》的手机版正式上线,登录手机平台,并且获得了比pc版本还要高的销量。

    PC版本的《这里没有游戏》迄今为止一共卖了三十多万份,而手机版的,则卖了超过五十万!

    加起来,将近九十万份。

    对徐来来说,这个成绩已经足够喜人了。

    尤其是手机版的销量,远远超出了他的预计。

    就算按照五十万份来算,都赚了不少钱。

    因为,手机平台的抽成比蒸汽游戏平台要低很多很多。

    仅仅抽成百分之十!

    而且,对优质的单机手游还有优惠政vv策。

    像《这里没有游戏》,平台就将抽成的比例拉低到了百分之三!

    徐来猜测,平台这么做是想要吸引更多游戏制作人制作手游并且将游戏上架他们平台。

    但这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五十万份,一份三十八元,抽成百分之三,算下来,徐来仅凭手机版本,就赚到了一千八百多万!

    当然,这是不包括扣税的。

    就算扣了税,和PC版本的销售额一起算,也赚到了三千万左右。

    这些钱,绝对足够徐来做出下一款,甚至下下款游戏了。

    而此时,徐来抽空写的策划案,已经积攒了足足六份。

    除了那份成本极高的之外,也有五份备选。

    在十二月月初的时候,徐来的游戏工作室“莱旭游戏工作室”正式成立。

    工作室的成员包括但不限于之前帮他做游戏的那帮小伙子、几个新招的程序员、财务、美术等等。

    他给小伙子和程序员开出的工资是15k一个月,交五险一金,奖金另算,每年到手至少20w。

    对于刚毕业没多久的小伙子们,这绝对是他们能够拿到的最高的薪水。

    财务、美术等人拿到的薪水也不低。

    即便和一些大厂相比,他开出的条件,也足够优厚了。

    至少,他的工作室不需要员工每天九九六。

    在工作室建立完毕后,他立马开启了下一款游戏的制作。

    按照他的想法,他的下一款游戏,是一款塔防类的休闲游戏,和《这里没有游戏》一样,适合同时登录PC和手机。

    他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

    《植物大战僵尸》。

    有了《这里没有游戏》的制作经验,徐来在游戏制作之处,就定了几条原则。

    第一,游戏的引擎必须使用跨平台引擎。

    第二,交互设计不要写死键鼠、手柄操作,方便后续推出手机版本的时候添加触屏功能。

    第三,UI设计上……

    那几条原则的设定,本质上都是为了方便后续手机版本的制作。

    如果在制作的时候,员工们遵循了所有的原则,那么,到时候将游戏移植上手机时,动作快的话,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就能搞定。

    省时又省力。

    徐来估摸着算了算,他目前为止已经将游戏的所有关卡设计好了,光是冒险模式就一共有五十关。

    除了冒险模式之外,游戏还有另外四种模式。

    小游戏、解密、生存和花园。

    大致的植物和僵尸类型,他也已经全部设计完毕了。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游戏制作,不出意外的话,一年之内,就能把游戏成品给做出来。

    这个“一年”的时间,还是保守估计。

    如果不那么保守的话,徐来甚至觉得,游戏的制作时间只需要半年到八个月。

    成本可以控制在五百到一千万,甚至更低。

    要是不介意制作时长和游戏质量的话,甚至能把成本压缩到一两百万。

    但没必要。

    徐来手头上攥着三千万的资金,不需要省这点钱。

    而且,《这里没有游戏》的销售速度至今也没有慢下来。

    它还在源源不断地给公司输血。

    等到《植物大战僵尸》做完并上架,徐来感觉,《这里没有游戏》已经又给他赚来第二个三千万了。

    钱,完全不是问题。

    游戏有了进展,另外一边,书籍的出版也有了新的进展。

    徐来的短篇集《烟雾弥漫》在两个月前上架了各大书店。

    出于试探市场的想法,出版社集刚刚上架的时候,并没有大肆宣传,只是一如往常地发了一条动态,并且请徐来用他的官方快博帐号转发——当然,在此之前,出版社也有小小地预热过,只是没有投入太多。

    徐来照做了。

    按理来说,一条动态,外加一波投入不大的预热,能起到多少宣传效果?

    可谁知,就在动态发出的十分钟后……

    各大网店的《烟雾弥漫》,便卖断货了……

    这本书首印印了十万本,其中,七成上架了网店,三成发给了各个书店。

    换句话说,网络上的《烟雾弥漫》,一共有七万本!

    而这七万本书,在只有一条动态的宣传之下,居然活不过十分钟!

    华国文化出版社的人甚至觉得,如果他们早一点宣传,让更多的人注意到徐来出书了的消息,那么,那七万本书,或许连十分钟都顶不住!

    尽管线下书店那边还没有开始卖书,但出版社已经做出了加印的决定。

    再加十万册!

    半个月后,十万册书再度以七三的比例上架网店和线下书店。

    这一次,它们甚至连五分钟都没有撑到……

    接着,又是加印十万册。

    由于出版社催得紧,印刷厂那边加大了力度,仅一个星期,就将十万册送到了出版社手上。

    可这十万册还是没有支撑多久,很快又卖光了。

    出版社看到这个销量,都快笑死了,赶紧再度加印。

    这一次,他们学乖了,来了一波加倍,一次印刷二十万册。

    二十万册,数量和之前相比,翻了个倍。

    再加上,徐来的很多粉丝都已经买过了。

    所以,它卖的时间比之前长了一些。

    嗯,也仅仅只有“一些”。

    具体来说,是半个小时。

    至此,一个月的时间,就狂销了五十万册!

    而这个数字,还是在经常断货的情况下达成的。

    如果一口气印刷一百万册,出版社觉得,在这个月内,说不定都能卖掉大部分。

    一个月五十万册销量是什么概念?

    按照现在的标准,一个月卖三万册,就属于是畅销书了。

    十几二十万册,属于非常畅销的范畴。

    至于五十万册么……那绝对是最顶级的那种畅销书!

    这里需要注意一点。

    近些年来,在华国,能够月销五十万册的书,基本不存在。

    就算偶尔出现,也是在各种打折的情况下,达到的销量。

    而徐来的《烟雾弥漫》……

    一分钱的折扣,都没有打!

    全部都是原价出售!

    一本书三十六块钱,不算成本不算扣税,一个月狂销五十万册,就相当于为出版社创造了一千八百万的收入!

    就算扣除成本,交了税,并且给了徐来百分之十二的分成,也能剩下八百万!

    这个月,其他所有书贡献给出版社的收入加起来,都不及《烟雾弥漫》这一本!

    原本,徐来的那本长篇科幻《银河帝国1:基地》也是要在十二月初上架的。

    但是看到《烟雾弥漫》的销量,出版社果断延迟了的上架时间。

    这一回,在上架之前,他们要做足宣传!

    顺便,再让印刷厂多印一些首印本。

    按照原先的计划,《银河帝国1:基地》的首印本和《烟雾弥漫》一样,都是十万册。

    而现在……

    出版社决定,一口气,印刷五十万册!!

    要不是担心仓库、物流等压力太大,他们甚至想要印个六七十万,乃至八十万册。

    由于出版社突然决定要加印,再加上还要做宣传,所以的上架时间推迟到了一月一日。

    也就是……

    《爆裂鼓手》上映的当天!

    出版社,想要蹭一波徐来电影的热度!

    徐来倒是没有意见。

    反正,不需要他额外付出什么。

    而且每卖出五十万本书,就能给他带来两百万的收入。

    他血赚不亏的。

    就在出版社因为《烟雾弥漫》的爆卖而兴奋的时候,文学界也因这本书的出版,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些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给予了《烟雾弥漫》极高的评价,甚至说徐来如果不是明星、导演的话,假以时日,说不定会成长为华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

    而另外一些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则认为,徐来这种明星出书,完全就是想借着他们文学界抬高自己的逼格,是种附庸风雅的行为,对这本书大肆批判。

    前者看后者,觉得他们都是一帮对人不对事的老顽固,毫无客观评价一本文学著作的水平和能力。

    后者看前者,则觉得他们都是一帮资本的走狗,马屁精,成天就会拍资本的马屁。

    两拨人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一场论战,就此拉开帷幕。

    不过,论战并没有持续多久。

    因为……

    徐来的粉丝,和徐来的黑子、启明和宇心的水军们……

    纷纷进场了。

    如果说,原先只是文学界内部的论战的话,那么,在这些人入场之后,论战便退化为了骂街。

    支持徐来的人觉得反对者没文化,不懂得欣赏好作品;

    反对者也觉得支持徐来的人没文化,这也算是好作品。

    双方骂着骂着,给徐来骂出了好几个热搜。

    的关注度、徐来即将上映的电影《爆裂鼓手》的热度,也随之飙升。

    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了。

    直到十二月初,骂街才总算有了消停的趋势。

    可就在这个时候,国内某一流作家,在快博上发表了一条动态,说自己也读了《烟雾弥漫》,觉得这本书写得很不错。

    尤其是与集同名的《烟雾弥漫》,更是将“先锋”玩出了花来。

    他表示,自己已经向国内某二流奖项推荐了那篇,那个奖项也接受了,将《烟雾弥漫》纳入了提名。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二流奖项”,并不是说那个奖项不入流的意思。

    只是说,它和“一流”的、在最顶端的那几个奖项相比,含金量稍次一些罢了。

    可即便如此,含金量仍然不低。

    这种级别的奖项,将《烟雾弥漫》纳入提名,就说明——在组委会眼中,这篇的质量,足够高。

    高到了能够进入提名名单的程度。

    看到这条动态后,徐来的支持者顿时兴奋了起来。

    他们果断跑到反对者面前,以此为武器,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攻击。

    他们以为,反对者会被自己怼得说不出话来,默认徐来和他的确实优秀。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网络骂战,有一个定理:当你想说服别人的时候,你就输了。

    因为,无论你再怎么有理有据,只要对方来一句“你勾扒谁啊”,就能让你的一切努力化为虚无。

    反对者们,用他们的行动,让支持者们深刻地理解了这一定理。

    恼羞成怒的支持者也顺势放弃了说服对方的念头。

    既然你想骂,那我就陪你骂个够!

    接着,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徐来也随之又双叒叕白嫖了几个热搜。

    若不是他心里清楚,这场骂战背后并没有他、辛龙或者出版社在推波助澜,他甚至会以为这是一场处心积虑的炒作。

    明明自己什么事都没有做,却平白获得了那么多热度,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作为当事人,他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站出来说两句。

    于是,他发了一条快博动态。

    “……最近,似乎有不少关于我、关于我的集《烟雾弥漫》的争议。……”

    “……我很感谢那些帮我说话、支持我的朋友们,但是,这其实大可不必。……”

    “……一本书的质量,不会因为被人批评,而有所降低。……”

    他用这条动态,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但他并没有天真的认为,这真的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他的支持者们看到了这条动态后,非但没有偃息旗鼓,反而还莫名地受到了鼓舞,加大了力度。

    反对者们也不甘示弱,越吵越兴奋。

    不过,随着启明将大部分的水军调去宣传即将上演的电影,反对者们的声浪,反而越来越小。

    伴随着网友们对《烟雾弥漫》的争议,跨年档,终于来了。

    ps:在大纲里,这一章应该是分成好几章来写的。

    尤其是关于《烟雾弥漫》的争议的那段,在设计的时候,其实是一个完整的打脸桥段。

    但是已经接近尾声,马上就要完结,就不整那么多幺蛾子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