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神剑断刀青龙传 > 神剑断刀青龙传 第八回 玉琳通琇

神剑断刀青龙传 第八回 玉琳通琇

    第八回玉琳通琇

    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底

    后金南略之后﹐清兵数次绕道蒙古及山海关西面长城关隘﹐进入明朝北方进行攻击与掠夺。松锦之战后﹐松山﹑锦州﹑塔山﹑杏山四城尽失。此时﹐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天下九塞之精锐已尽付一掷。

    崇祯十六年九月﹐八大****之一的镶篮旗旗主﹐清郑亲王济尔哈朗﹐奉命率部攻宁远卫(辽宁兴城)。十月进兵﹐中后所(绥中)与前屯卫(绥中西南)﹐再攻中前所(前屯卫西南)﹐明军大败总兵李赋明﹑袁尚仁战死﹐黄包则弃城而逃。清军势如破竹直至宁远城下遭吴三桂击退。至此﹐辽西走廊所有屯堡﹐全部遭清军所占﹐宁远城则为明军在东北及屏障京畿的最后要塞。

    塞外危急﹐关内则农民起义作乱﹐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五月张献忠克武昌称大西王。左良玉拥兵二十万﹐原在九将拥兵自保﹐在朝廷严令之下击败张献忠﹐入汉阳﹐张献忠遁入蜀﹐左良玉收复武昌。

    崇祯十六年八月﹐崇祯严令孙传庭出师潼关﹐孙传庭原檄左良玉西上﹐欲以四川与河南互为犄角以克李自成部﹐然左部却未曾闻动。九月孙传庭进逼襄城﹐遇七日大雨﹐首尾不济﹐遭李自成一日追杀四百里﹐明军四万余人战死。十月孙传庭战死﹐李自成攻克潼关﹐再破西安占领陜西全境。

    崇祯继位以降﹐袁崇焕遭其凌迟处死﹐洪承畴﹑祖大寿降清﹐卢象升﹑孙传庭﹑曹文诏战死。而至崇祯十六年底﹐可用之将也仅剩骄亢自恣的左良玉部﹑据守东南之郑芝龙部及孤城独守辽西的吴三桂部﹑大明王朝也已到风雨颓圮之际。

    ●●●

    郑森走陆路经宜兴到镇江﹐先到镇江拜会其四叔镇江总兵﹑镇海将军郑鸿逵。郑鸿逵见郑森高兴的拍其臂膀道"大哥所嘱之事﹐贤侄不辱使命﹐可贺!可贺!"

    郑森不好意思道"四叔﹐不要笑话侄儿﹐仅是代父赴湖州借调饷银﹐不值一提。"

    郑鸿逵仔细的打量郑森道"几年不见﹐贤侄更沉稳﹐颇有乃父之风。"

    "倪家之银两这几日即可到达金陵﹐应可解左良玉就食金陵之危。"郑森道。

    郑鸿逵示意郑森一行坐下﹐遣人送来茶水﹐啐口茶道"明俨还不知北方情势吧。"

    郑鸿逵把孙传庭战死潼关之事﹐及左良玉刻意不西上抗令﹐还以粮饷之事为胁﹐意欲东下就食南京之事说了下。郑森听闻后义愤填胸道﹔

    "左良玉嚣张跋扈﹐如此养寇以贻忧﹐大明危殆。"

    "明俨﹐还是跟以前一样﹐性格刚烈﹐恨憎分明。"郑鸿逵笑道。

    郑森带点惭愧道"让四叔见笑了。"

    郑鸿逵看了一眼郑森﹐喝口茶道﹔

    "若此事就让你义愤填膺﹐接下我所讲之事﹐想必更会让你愤愤不平。"

    郑鸿逵再看向郑森道"此事就不要再向外人道。"

    郑森恭敬起身作揖道"侄儿知晓。"

    郑鸿逵又喝口茶道"孙传庭战死之后﹐消息传回京师﹐圣上误信馋臣之言﹐认为孙传庭是诈死潜逃﹐至今未给予任何追赠官衔及其子弟世赏。"

    "反倒是抗命不前的左良玉﹐崇祯帝忧其附闯﹐听闻有人上疏请朝廷封爵﹐命其世守武昌。"听闻后的郑森讶异的说不出话来。

    郑鸿逵看着郑森道"看来大哥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当朝廷意欲派遣潮汕水师驻守勃海觉华岛时﹐大哥用拖字法﹐拖过去了﹐免去闽南子弟一场兵祸之灾。现今左良玉欲就食南京之举﹐也有人上疏欲请大哥入卫金陵﹐你父亲却宁可自发银饷﹐以阻左部就食南京。"

    "大哥的目光深远﹐此点乃四叔远不及处﹐况且长兄如父﹐我亦敬之也重之。明俨﹐有些事真的需跟你父亲好好的学学。"

    郑森听闻四叔如此一说﹐惭愧的有点不知如何抬起头﹐心想当初还想带兵征战﹐如今看来确是鲁莽行事。

    郑鸿逵道"现李自成控西北全境﹐辽西又仅有吴三桂一部﹐看来京师危殆。"

    郑森听后急切道"北方局势﹐真无法挽回之。"

    郑鸿逵再看郑森一眼道"据闻李自成有意招降吴三桂﹐若李自成闯军攻北京﹐吴三桂将面临清军与闯军的两线作战﹐看来吴三桂部也难保矣。"

    郑森听闻后讶异的久久不言﹐而后长叹口气道﹔

    "社稷危难之际﹐功名未成﹐士子之心﹐有志难伸。"

    郑鸿逵道"贤侄天下之事﹐非你我所能及。然明俨志向远大﹐若宁儿能向你一样的志向﹐我也觉的心感宽慰。"

    "四叔﹐又笑话我了!对了﹐父亲对目前局势有何看法。"郑森道。

    郑鸿逵听郑森一问皱眉道"现在群雄并起﹐我看大哥并无逐鹿中原之志。他的目光总望向深邃的海洋﹐否则喻其自请戍卫金陵﹐以他的实力﹐登高一呼﹐四方灾民自有响应。要筹备个百万雄兵﹐并非难事﹐只不过如此一来﹐苦的将是江南的百姓。"

    "再者﹐大明建业百余年来﹐天下安定﹐唯独沿海倭寇盗乱却不得安宁。而如今东南沿海在大哥的整治下﹐产业繁盛﹑四方升平。"

    "而天下如今﹐北有铁骑压境﹐内有四方起义军并起。目前朝廷所有钱粮几乎皆用于军需饷粮之上﹐这几年若无大哥的从海外赚取白银稳定所需﹐我看大明朝早倾颓而倒。"

    郑森听闻郑鸿逵所言﹐默默不语而频频点头﹔心想父亲这几年似乎只在意自己所经营的生意﹐却没想到父亲所视之目光与己大不相同。曾闻父亲当年入海为盗之时﹐凡遇饥贫者﹐给予钱粮振之﹐却被当朝官员称收拢人心﹐心态可议﹐需诛杀之。想到官场上的险恶﹐此时背脊上的寒意﹐而油然升。

    拜别四叔郑鸿逵后﹐郑森搭着四叔所派的官船往南京而去。郑森见施龙自离开报恩寺后﹐似乎心事重重﹐对玉琳法师所告予之事﹐相当之在意。郑森也不便问其玉琳所述何事﹐而对玉琳对其所说的启明﹑长庚﹑在郑森心中也激起涟漪。

    ●●●

    船至南京城外西郊转进秦淮河﹐一进秦淮河即见南京城墙依险而筑﹐城楼雄伟而险峻﹐真所谓人穷其谋﹑地尽其险。郑森一行的船泊﹐沿南京城墙而行﹐经定淮门﹑石城门﹑清凉门及三山门﹐过三山门后转入城南即见大报恩寺琉璃塔。

    明永乐十年(1412年)永乐帝在大报恩寺后建琉璃塔﹐塔高九层共八面﹐由当时南京守备三保太监郑和所督造。郑森一行远在长江之时﹐即见此塔﹐转入秦淮河南面后﹐感觉此塔高耸直入云﹐塔身白磁﹐剎顶镶嵌金银珠宝﹐角梁下悬挂风铃﹐叮当作响,船上可闻其声。随行的官兵道"嘉靖年间大报恩寺遭祝融﹐目前仅存琉璃塔及禅殿。

    航近通济门前﹐在东水关码头转入城内﹐一入城内﹐两岸房舍﹐精巧雅致各拥风情。郑家的官船在贡院的码头停泊下来﹐郑森一行尚未下船即闻道有人喊﹔

    "郑舍!郑舍。"

    郑森定眼一看﹐冯澄世已在码头边上等候。冯澄世见郑森即道"昨日郑叔已遣人来报﹐今日我特意在此等候﹐尊夫人及公子皆以安顿好﹐我来你们过去。"

    郑森道"太冲兄与忠清兄﹐两人身在何处。"

    "他二人在此另有住处﹐我也不便强留﹐现天色已晚﹐明日我再带郑舍去寻便是。"冯澄世怕郑森责骂﹐有点畏缩言道。

    郑森道"也罢!明日再访亦可。"

    郑森数日未见妻儿也是想念﹐急忙先回住处探望妻儿。冯澄世备妥马车﹐车辆在南京城内行进﹐在一大街上的红墙朱门前停了下来﹐门前尚有对威武的石狮。郑森下车之后颇感讶异﹐此栋楼房虽比不上安海家的气派壮丽﹐但在南京城内也绝对是大户人家。

    郑森惊讶向冯澄世问道"这是…"

    冯澄世心虚道"这宅子是郑帅安排的…"

    冯澄世看看郑森停了会﹐不安的道"此事我也是带着夫人和公子到镇江之后﹐鸿逵叔才跟我告知的…"冯澄世说完便示意门房﹐赶紧带入让郑森一行歇息。

    郑森在房内抱着多日未见的孩儿﹐看着在怀中沉睡的婴孩﹐郑森心中突然百感交集﹐心想父亲在南京置办此大宅的用意为何。父亲既在南京安排购此大宅﹐又遣其去湖州借调银饷﹐难道去湖州之行﹐只是一场对自己的试炼。这是郑森有史以来第一次对父亲的行为产生怀疑﹐包括鸿逵叔在镇江所说﹐父亲并无逐鹿中原之心﹐也产生了动摇。

    在旁董友看郑森心事深锁之样﹐把孩儿接抱过来道﹔

    "夫君﹐看你心事重重之样﹐有何牵绊之事。"

    郑森看着在董友怀中熟睡的婴儿﹐被董友如此一问回神过来道﹔

    "此次…前来南京主要是入学国子监﹐父亲却在此筹办此一大宅﹐让我…"

    董友笑着望向郑森道"阿世﹐带我们妻儿到镇江之时﹐鸿逵叔便说父亲已在南京置办好住处。除此之外﹐还交待父亲的话说﹐要你除好生就读国子监外﹐还要你多与权贵交往﹐拓展人际﹐所以说在南京不能住的寒碜。"

    郑森抱着董友坐在床沿上道"我知道父亲的心意﹐然父亲的背影就样座大山﹐耸立在我面前﹐让我倍感压力难以超越。"

    "夫君心有壮志﹐我自欢喜﹐但也不能给自己施加过多的压力。"董友依偎在郑森的身旁道。

    郑森看着董友怀中的经儿﹐将其抱起﹐高举说道﹔

    "我有天也要父亲一样﹐让经儿看着我的背影难以超越。"

    董友没好气的拍了郑森下道"不要把经儿吵醒了。"说罢便要郑森把经儿放下﹐再将经儿抱入怀中﹐喃喃地对郑经道"你要好好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你父亲心有大志﹐你也要跟随你父亲的步伐。"

    董友停了下看着郑森﹐再低头看着郑经道﹔

    "反正你要好好的听你父亲的话﹐不然以他那种刚烈的个性﹐宰了你都有可能…"

    郑森在旁一听笑道"虎毒况不食子﹐我怎会宰了亲生儿子呢…"

    此时﹐在南京郑家大院的另一处厢房内﹐施龙正带着郑青修习内气﹐两人的真气在屋内流动。此时﹐天寒物冻﹑门窗紧闭﹐然室内的烛火﹐确随着两人真气的流动﹐在屋内不断的摇曳。

    郑青感受到师父的真气凌乱﹐睁开双眼只见师父施龙额头上的汗珠不断的冒出﹐郑青欲停止真气流动﹐却被双目紧闭的施龙举手所阻﹐两人之气逐渐放缓﹐随而收气。

    "师父﹐似有心事。"郑青看着收气后﹐擦拭着额上汗珠的师父。

    施龙随意的说道"可能这几日旅途劳累﹐略感风寒所致吧。"

    "自离开湖州之后﹐徒儿总觉师父心事重重﹐若有所思。"施龙听郑青如此一问﹐并不想回答沉默而不语。

    "那个万金和尚到底跟师父说些什么﹐好像自此之后﹐师父的气息就开始凌乱。"

    "不得无礼﹐我虽是天主教徒﹐但也不会随意否定他人之教义。更何况在人其后﹐异论事非。"施龙道。

    郑青忿忿不平道"弟子所言属实﹐自从那个万金和尚﹐在您耳边讲几句话﹐师父就常心神不定。"

    施龙叹口气道"为师这几日心神不定﹐是玉琳法师说中师父的一些事﹐让我想起过往之日。至于玉琳所讲何事﹐就不足向你道﹐还是早点歇息吧。"

    "可是…"郑青正欲开口﹐却被施龙示意切勿再讲。郑青满恼疑惑﹐心想这个万金和尚是不是会什么妖法﹐迷惑大哥和施父。退出师父歇息的厢房后﹐心想明日将找大哥问个明白。

    次日一早郑青正要去找郑森问个究竟﹐在大院内即见郑森与冯澄世要出门﹐郑青问道"大哥跟世哥这样早就要出门﹖"

    郑森昨日才抵南京﹐今日一早硬拖着冯澄世要他带路去寻黄宗羲与顾忠清。郑森见郑青道"我要阿世带我﹐去找太冲兄与忠清兄。"

    冯澄世未睡醒便被郑森叫醒﹐一脸睡眼惺忪之样﹐揉了揉眼向郑青道﹔

    "这么早不知道﹐那两位江南公子醒了没﹐郑舍就要我带他们两位。"

    郑青直接郑森问道"大哥﹐那日在报恩寺﹐玉琳和尚到底跟你说了什么。自那之后﹐师父体内的真气乱窜﹐你也常心神不宁﹐能否告知﹐那日玉琳和尚所讲何事…"

    郑森讶异郑青会为此事来问﹐但内心实不想提及此事﹐又急着去寻太冲与忠清﹐处理父亲交办之事﹐敷衍的说道"此事等我回来再提﹐我现急忙处理父亲交办之事。"

    "我要大哥现在告诉我﹐不然我跟你去﹐路上你再告诉我。反正太冲与忠清两位大哥﹐我也认识…"郑青倔强的表示。

    郑森生气的道"此事等我回来再谈可否。"郑青对郑森不理会﹐跟在郑森与冯澄世后面上了马车﹐去寻黄宗羲与顾忠清二位。

    在马车上郑青两眼直视郑森﹐凶恶的目光似乎要喷出火来。郑森则焦烦着父亲所交办之事﹐虽然玉琳法师所说帝王之相与太白金星之事也困扰着﹐但眼前重中之重﹐则是处理好左良玉退兵之事﹐对郑青的怒目﹐则不予理会。

    冯澄世在车上看到郑家两兄弟的举动﹐虽充满疑惑﹐但也不敢多问。车子在南京的大街上行进了一会﹐冯澄世抵不过内心的好奇问道"郑舍﹐在湖州有发…"

    冯澄世话未说完﹐便引来郑森与郑青的两道目光的怒视﹐即使话未说完也不敢在往下问去了。郑森看向郑青用目光示意﹐车上尚有冯澄世在﹐因此不便说明。郑青看大哥如此表示﹐收起怒目而看向窗外。

    马车行入一幽静的小巷﹐临近夫子庙的河岸之旁的一处小院落停了下来。冯澄世看了窗外道"此处即是顾忠清的落脚处。"

    郑森三人下了马车﹐冯澄世敲着门喊道"顾公子﹐我家公子来拜会你了。"

    过了一会﹐房门打开﹐顾忠清一付刚醒之样﹐看见郑森一行道﹔

    "大木﹑亨臣还有阿青﹐你们来了。"

    郑森作揖道"忠清兄﹐久日不见可否安恙。"

    顾忠清将郑森一行领日入内﹐带着昨夜的酒意道"人是到好﹐只不过陪了朝宗几日﹐是真的有点吃不消了。"

    顾忠清不好意思的整理下道"朝宗性喜热闹﹐凡是酒宴皆要歌妓谈唱相陪。每当朝宗酒意上来﹐便起哄拼起酒来。此次会请代其父致函予左良玉﹐我和太冲软磨硬泡了几日…"

    郑森急切的目光让顾忠清倍感压力道"朝宗老是用朝中奸佞之人众多﹐若此时致信予左良玉﹐难保日后不会被诬陷与左良玉沆瀣一气﹐拿此事做文章。"

    郑森听闻深感惶恐﹐怕无法完成父亲所交办之事急道"那太冲兄呢。"

    顾忠清叹气道"太冲是出名的硬脾气﹐昨日就与朝宗吵了起来﹐说当年其父司徒大人因得罪首辅温体仁而下狱之时﹐不改其性仍纵情声色。现江南危急﹑病国殃民﹐依固如此﹐实不知进取。"

    见郑森神色紧张之样﹐顾忠清再道"大木勿急﹐太冲乃朝宗之诤友﹐朝宗亦敬太冲三分。此事或许在太冲的发聋振聩后﹐朝宗亦会反思…"

    郑森踌躇之际问道"太冲兄身在何处。"

    "他的落脚处离此不远﹐但也不急寻他。"顾忠清道。

    "此事何解。"

    顾忠清看着郑森笑道"太冲外表冷漠﹐但内心却是古貌古心之人。昨日太冲虽与朝宗言语龃龉﹐但今日太冲必至朝宗所待之处劝之。"

    郑森闻讯见喜道"忠清兄﹐可否领大木至朝宗兄之处见之。"

    顾忠清看郑森的急迫之样﹐哈哈大笑道"大木你也太心急了﹐这晌朝宗还未起身﹐过了晌午再寻亦不迟。"

    郑森被顾忠清如此一说﹐略为不好意思道"黎民百姓危在旦夕﹐父亲又耳提面命﹐至今事事无成﹐大木实心急火燎。"

    "大木如此心急﹐何不先行拜会兵部尚书熊大人﹐牧翁与其亦是旧识﹐也可听听熊大人的高见﹐再做定夺。"顾忠清道。

    郑森看着郑青与冯澄世﹐再望向顾忠清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先行打算了。"郑森原意郑青在此等候﹐但也拗不过郑青执意的共行﹐郑森也只能带着郑青一行与顾忠清前往南直隶兵部。

    明太祖朱元璋元定都金龄应天府﹐成祖靖难之变后﹐朱棣徒诸边王于内地﹐致使北方防务空虚。再者﹐建文帝之遗臣的不顺服﹐朱棣出于政治与军事上的考虑﹐决定迁都北京﹐因此有了天子守国门之说。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城与紫禁城建成﹐北平改称北京﹐南京则作为留都﹐史称永乐迁都。自此之后金陵改称南京﹐保留史﹑户﹑礼﹑兵﹑刑﹑工六部﹐称为南京六部。虽南京设有六部但尚书之衔多为虚衔﹐多为参赞机务或涵养清望的闲职。

    郑森一行前往兵部拜会熊明遇﹐兵部尚书熊明遇也表达钱谦益的来涵﹐对于郑芝龙无意入戍金陵﹐与借垫饷银之举也表赞同。在此期间也差人寻侯方域﹐请假其父侯恂名义致书退之﹐然遭侯方域之所拒。

    郑森拜别熊明遇后﹐在街旁的客栈用过午膳﹐便前往侯方域的落脚处﹐望期能代其父致书予左良玉。车行前进转入一幽巷内﹐即见黄宗羲在巷内跺步﹐踌躇不前。

    郑森的马车在黄宗羲前方停了下﹐顾忠清一见黄宗羲便笑着对郑森道﹔

    "大木﹐我就说道太冲是古道心肠﹐你看我们未到﹐太冲已来此催函。"

    黄宗羲见郑森一行也向前作揖道"大木﹐数日不见﹐别来无恙乎。"

    "太冲兄真乃热血志士﹐惶恐江南黎民荼毒兵祸。忠清兄﹐将事之原委皆向大木示之。"郑森道。

    黄宗羲瞄了顾忠清一眼道"忠清是否有加油添醋说之。"

    顾忠清则笑道"太冲兄都到门口了﹐为何未进。"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你又不是不了解昨日的情况…"黄宗羲没好气的说道。

    "既然来了﹐就进去吧。"顾忠清说着就拉住黄宗羲的手臂往里面走去。

    顾忠清拉着黄宗羲与郑森一行入内﹐尚未进入即听闻戏曲之声﹐郑森见屋内陈设极为雅致﹐不落俗套。

    顾忠清一入内便自顾自的拉着黄宗羲往内走并大声喊道﹔

    "朝宗﹐你看看我把谁带来了。"郑森见状便跟随其入内。

    侯方域见顾忠清拉着黄宗羲入内﹐后方还有三人﹐心想八成又是来要退兵书信之人﹐便示意弹琴之工匠暂停﹐还大声道﹔

    "怎又来摧﹐这地看来是无法久住了。"

    黄宗羲一听侯方域如此之说﹐气的甩开顾忠清的手臂﹐转头扭身便要离去。郑森见状赶快加以阻拦道"太冲兄不可﹐不可…国事为重。"

    顾忠清则进门向侯方域道"朝宗﹐我好不容易将太冲拉了进来﹐你怎么…"

    侯方域见门外的郑森阻拦着黄宗羲不让其离去﹐煞时间也笑出来道"新来的朋友若给面子就进来﹐陪我听听戏曲﹐喝个两盅﹐聊聊雪月风花。至于那头太冲牛就不要理他了﹐要走便走…"

    郑森见此人如此无礼也想斥责﹐然转念一想还是忍了下来﹐硬是拦住黄宗羲不让其离去。此时﹐侯方域笑的更为猖狂﹐正要引起众怒之时﹐慢慢悠悠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道﹔

    "昨夜被骂﹐吾乃不忠不孝之徒后﹐趁着酒意未消﹐便把书信写好…"

    黄宗羲见侯方域拿出的书信﹐急忙进门正欲拿取书信之时﹐侯方域急忙将手后缩道﹔

    "要拿书信可以﹐你这头牛需陪我听曲喝酒…"

    黄宗羲脸上喜不自胜道"可以﹐可以。"

    "此乃趁着酒意所书﹐至于内容…言尽于此﹑悉听尊便…"侯方域道。

    黄宗羲赶紧拿过信涵﹐端详着内容﹐侯方域则是喝着酒道"若要我重写﹐我可是不干喔…"

    看完书信黄宗羲赶紧将书信收入信中﹐交予郑森。尔后双手抓着侯方域的双臂道"朝宗﹐这回你可帮了大忙了。"

    侯方域甩开黄宗羲的手﹐拿起桌上的酒杯一口饮尽道"弹琴唱曲…"并示意黄宗羲坐下来陪他喝酒。

    郑森琴曲声中看着信件的内容﹐其大意为称左良玉忠勇卫国﹑多有智谋﹐受部属敬重﹐故战辄有功。再述两人之交情﹐并提及当年任兵部侍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的往事﹐再论当前国势﹐动之以情﹐说之以理﹐望请其自处功名之道﹐劝其三思。

    郑森读完书信之后大喜过望﹐心想父亲所交办之事﹐终于如愿完成。正想拿着书信再赴兵部交予熊明遇大人﹐然想到侯方域刚才所言﹐正在犹豫之时。顾忠清看出郑森的心思﹐在戏曲停歇之时向侯方域道﹔

    "此乃大木﹐广东潮漳署总兵右都督之子广东潮漳署总兵右都督之子﹐师承虞山牧翁。"

    郑森作揖道"承蒙朝宗兄援手﹐江南黎民可免兵祸﹐然此书信…"

    "钱宗伯乃吾辈所敬仰之人﹐令父镇守东南﹐威镇夷寇亦有所闻﹐此乃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只不过…"侯方域讲到此停了下来﹐又拿起酒杯敬向郑森﹐郑森急忙端起酒杯﹐两人一饮而尽。

    "朝宗兄有何不妥之处…"郑森道

    侯方域看向郑森叹了气﹐拿起酒杯喝尽道"罢了…"接着再道"代父所书只是举手之劳﹐郑帅为让江南躲避兵祸﹐借垫饷银予朝廷﹐才是不赏之功。"

    黄宗羲端起酒杯敬向侯方域后﹐向郑森道"朝宗代父致书予左良玉﹐日后奸佞之人必以此事做文章﹐嫁祸于朝宗。"

    郑森惊道"此乃福国利民之事﹐怎会有奸佞之人﹐拿此事嫁祸于人呢。"

    黄宗羲﹑顾忠清及侯方域三人对视哈哈大笑﹐让郑森自觉是否语出不当尴尬至极﹐黄宗羲拍了拍郑森的肩牓道﹔

    "大木年青且久居东南海疆﹐不知朝中缘由﹐朝宗你与次尾(吴应箕)及定生(陈贞慧)皆为好友﹐你来跟大木说说。"

    此时﹐郑青对郑森与侯方域的谈话﹐甚觉无趣频打起哈欠﹐顾忠清笑道"郑少公子对此事不感兴趣呢。"

    郑森向侯方域道"此乃舍弟﹐强要跟随吾后﹐打扰各位的雅兴了。"

    郑青听郑森如此一讲﹐不悦的将头转到一边去。郑森想到书信之事向郑青道﹔

    "你让阿世带你先回﹐阿世亦可将书信送至兵部交予熊大人。"

    郑青冷冷回道"我不要!"

    "看来我不教训你﹐是不行了。"郑森不悦道。

    郑青高傲的头转向一边道"好阿!来试看看阿!看谁教训谁…"

    郑森被郑青恼怒﹐生气的道"阿青﹐你…"郑森也知此时郑青的武功已较其为高﹐若是打起来﹐可能真的不是郑青的对手。

    黄宗羲在半野堂与郑森兄弟同住过一阵子﹐知道郑青师父施龙剑术高超﹐郑青则为真传弟子﹐打圆场笑道﹔

    "大木﹐阿青跟定你了﹐那就让亨臣先将书信﹐送至兵部。阿青就先留下吧﹐等会听完曲后﹐或许可让阿青展现拳脚﹐让大家助助兴。"说完还向郑青示出功夫架示﹐像是要跟郑青讨教﹐惹大伙哄堂大笑。

    郑森见郑青如此之拗﹐只好先让冯澄世先行﹐不悦的向郑青道﹔

    "都让你留下来﹐不得对各位兄长无礼﹐知晓否。"

    郑青知道要给大哥面子﹐听闻郑森如此一说﹐端坐身子﹐用双手将口捂住﹐并转头看向众人。众人被郑青这一举动逗乐了﹐侯方域更是仰头大笑﹐笑的连倒几杯酒﹐将灌下去。

    侯方域连干几杯后﹐仍止不住笑﹐边笑边说着"有趣!有趣!你们兄弟实太有趣了…"侯方域用手擦拭眼角的泪珠﹐向黄宗羲笑道﹔

    "太冲牛阿﹐看来今日不只你牛﹐还有人比你更牛…"说罢后大伙又大笑不已。

    侯方域的豪迈不羁﹐让郑森与黄宗羲颇感尴尬﹐黄宗羲略为不悦的道"朝宗﹐就说说朝中之事吧。"

    侯方域听黄宗羲所言仍笑而不止﹐起身整理下衣裳及仪容﹐慢慢收起笑脸﹐转而严肃的道﹔

    "天启年间阮大铖本以东林党人自许﹐后因东林党赵南星等人阻碍其仕途﹐转而依附阉党魏忠贤﹐更造“百官图”攻揭东林党人。"

    "天启四年﹐阮大铖弹劾汪文言…魏忠贤造汪文言狱﹐东林六君子﹐左副都御史杨涟﹑佥都御史左光斗﹑给事中魏大中﹑御史袁化中﹑陕西副使顾大章﹑太仆少卿周朝瑞等六人﹐皆遭陷而死。"

    侯方域看着众人﹐黄宗羲与顾忠清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侯方域与黄宗羲与雇忠清三互视﹐侯方域举起酒杯遥敬北方﹐手中之酒将其饮尽再道﹔

    "此时﹐阮大铖虽已被今上所黜﹐确在乡里间自诩“坐而运筹﹐能杀人于千里。”因此﹐乡里皆言阉党之恶行皆出自阮大铖。"

    "崇祯十一年﹐阮大铖闲居于金陵﹐为谋复起﹐广为交结。复社成员吴应箕﹑陈贞慧等起草留都防乱公揭﹐披露其罪。复社成员计有一百四十人署名之﹐太冲兄﹑忠清兄与吾皆署之。阮贼甚惧﹐闭门避之﹐自此复社名声大振。"侯方域说完与黄宗羲﹑顾忠清互视﹐再同饮尽杯中之酒﹐郑森见状也赶紧端起酒杯敬向侯方域三人。

    侯方域再道"魏忠贤独揽其权﹐集齐﹑楚﹑浙党组成阉党﹐对东林党之人多加破害如熊廷弼下狱问斩﹑杀害东林七贤﹐太冲兄之家大人也在其中。此时﹐京城东林党人累累相接﹐骈首就诛。"黄宗羲听闻至此﹐频频卷起衣袖﹐拭去眼泪。

    "当今圣上继位之后﹐阉党其首魏忠贤虽被迫自缢﹐但阉党势力却未消除。尔后﹐圣上误信阉人之谣﹐袁将军遭陷凌迟至死。至此而后﹐圣上再信阉人﹐朝中阉党复起。"

    "如今阉党复起﹐阮大铖若再与阉党合流﹐复社成员必遭其所陷﹐退左良玉之书也必为视之为把柄﹐到时我也只能逃离金陵﹐避祸于山林矣!"侯方域道。

    郑森听闻后惊骇不已﹐虽在南安县学期间﹐对朝廷党争时有所闻﹐也听闻过东林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但实不知东林党人与阉党及非东林党人之间的争斗﹐已到水火薄射﹐生死相搏之境地。

    黄宗羲见郑森对党争之事﹐所知不多便道"东林势盛﹐罗天下清流﹐士有落然自异者﹐诟谇随之矣。"

    侯方域帮黄宗羲的酒杯倒满道"今日你这头太冲牛﹐可害我不浅﹐日后若人所陷﹐我必躲你家中﹐躲个一年半载﹐到时你可需对我好生供养…"

    黄宗羲端起侯方域所倒之酒一口饮尽道﹔

    "供养是没什么问题﹐只怕万一真遭贼人所陷﹐复社之成员恐皆在劫难逃…"

    黄宗羲一席话说完﹐现场一时间静了下来﹐郑森原只想父亲所交办之事﹐压根没想到此事将牵连甚广﹐也不知用何言语来安抚侯方域﹑黄宗羲等人。侯方域见郑森沉默不语拍着郑森的肩膀道"我父辈东林党人无畏阉党之所害﹐我辈小东林亦无惧矣!"

    黄宗羲听闻后道"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侯方域一听哈哈大笑﹐拿起酒杯道"好一个…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连赞三声"好!"端起酒杯邀郑森及众人一饮而尽。

    侯方域听闻黄宗羲所说﹐心情大为释怀﹐正想让曲班弹奏戏曲之际﹐黄宗羲道﹔

    "吾辈之事聊完了﹐看来青公子心事重重﹐必有言道。"

    侯方域笑道"在座的乃江南才子﹐亦喜奖进后学﹐或许亦可帮你解惑矣!"

    郑森听闻太冲兄如此一说﹐叹口气看向郑青道"你问吧!今日诸位兄长在坐﹐或许亦能帮大木解惑。"

    郑青道"我只想知道那日在报恩寺﹐玉琳和尚到底跟你和施龙师父说了什么。自此之后﹐我发觉你们二人常心神不宁…"

    郑森端起桌上酒杯喝了一口道"玉琳法师跟施龙师父说了何事﹐我不清楚。但法师对我所言﹐也仅短短数句与你及施龙师父皆无关。"

    "那玉琳和尚到底跟你说了什么!"郑青道。

    郑森也不耐烦道"我不是说的很清楚﹐与你无关。"

    侯方域对兄弟二人颇感兴趣﹐郑青的外表虽与汉人无异﹐但那双青眼实引人关注﹐虽他人私事不便询问。但两兄弟所谈的人﹐让他引起更大的好奇心而问道﹔

    "大木所说玉琳法师﹐是否为宜兴磬山崇恩寺天隐圆修禅师之高足﹐玉琳通琇法师。"

    郑森惊道"朝宗兄认识此人。"

    顾忠清哈哈大笑道"朝宗每日纵情声色﹐玉琳法师乃顿入空门﹑避开尘世之人。此二人绝无交集﹐更何谈认识。"

    侯方域不高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忠清兄怎么跟太冲牛一样喜爱损我﹐我虽不认识玉琳法师。但我可有挚友认识﹐不样你两位老爱贬损我…"

    黄宗羲笑道"朝宗所之人是否为定生兄。"

    顾忠清道"对阿!怎么今日未见定生兄前来。"

    "昨日被太冲兄说了一顿后﹐定生兄也斥责我…"侯方域惭愧的说道。

    "我还以为是我的面子大﹐原来能让朝宗就范的另有其人阿。"黄宗羲略带讽刺的说道。

    "该说该做的都做到了﹐就不要再拿此事再来挖苦我…"

    顾忠清突然站起道"说人人到﹐定生兄来了…"

    郑森见陈贞慧入内﹐也跟着顾忠清起身﹐也把郑青从椅上拉起来﹐见陈贞慧向众人作揖﹐郑森也作揖回之。陈贞慧边进门边说道﹔

    "我在门外未闻戏曲之声﹐想说朝宗会不会被我与太冲一说﹐负气出门﹐没想到人居然在。未听戏曲之声﹐难道是转性了吗…"

    侯方域赶紧的叫人挪挪倚子﹐并伺候着陈贞慧坐下还道"定生兄就别再挖苦朝宗﹐刚才还夸您老是挚友﹐朝宗之诤友…"说完特意看了黄宗羲一眼。

    郑森见陈贞慧体形略为羸瘦﹐身着道袍还带着一顶高帽﹐其年纪应与其父相当。侯方域向陈贞慧介绍予郑森﹐并将先前此事都讲解一番。

    陈贞慧听闻后笑呵呵的抚了抚胡须道﹔

    "玉琳通琇法师此人成名甚早﹐玉琳法师十九岁从临济宗三十四世传人﹐天隐圆修禅师出家受戒。"

    "明崇祯九年天隐圆修禅师示寂,玉琳继圆修住湖州报恩寺时,才23岁。出家四年﹐不仅悟道﹐更出世开堂。"

    陈贞慧喝了口酒﹐然后看了众人一眼道﹔

    "天隐圆修禅师曾用朱子语类﹔“子好说禅﹐禅则未必是。然其所趣向﹐犹以为此是透脱生死底等事。”中的“透脱”两字来形容玉琳通琇。"

    众人听陈贞慧如此一说﹐皆深感讶异。郑森﹑郑青两人则频频点头。陈贞慧又道﹔

    "据闻玉琳通琇之身世﹐更为谜中之谜。"说罢陈贞慧瞇起双眼﹐直抚胡须。

    郑青见陈贞慧讲到正精彩之时居然停下﹐急迫的道"老先生您赶快讲下去阿。"

    郑森见状斥责郑青"不得无礼。"

    侯方域知晓陈贞慧停下之因﹐打发了戏班﹐并交代侍从﹐下去歇息。侯方域回到坐位后﹐恭敬的帮陈贞慧斟满酒道"定生兄先饮一杯再道。"

    陈贞慧争开眼端起酒杯看向众人﹐众人急忙举起酒杯敬向陈贞慧。陈贞慧见众人饮尽后﹐不急将杯中之酒喝尽﹐缓缓道望向郑森﹐再度瞇起双眼道﹔

    "大木﹐说说玉琳法师向你说了何事。"

    众人将急切的目光望向郑森﹐在旁的郑青更是想知晓玉琳和尚到底说了什么。郑森见众人如此﹐也只能道出原由﹔

    "玉琳法师向吾道“启明﹐长庚。当出不出,当入不入,是谓失舍,不有破军,必有国君之篡。”"众人一听大惊失色﹐知晓这是变异之兆。

    郑森虽将玉琳所说之事托出﹐但并未将其有“帝王之相”与“开疆辟土﹐佑我华厦。”这两事说出﹐避免无谓的困扰。

    黄宗羲仰天长叹道"莫非大明江山将无法卫之。"顾忠清与侯方域两人相视﹐举起酒杯一饮而尽﹐尔后只是二人的一声长叹。

    陈贞慧持续的瞇着双眼道"若是玉琳法师如此说道﹐或许这真是天意!"

    侯方域不解道"玉琳通琇乃佛门之人﹐应非旁门左道之辈。但此事攸关大明国祚﹐出家人应不可作此妄语。"

    "或许…玉琳通琇最有资格如此说之。"陈贞慧缓缓的睁开双眼。

    黄宗羲急切的问道"定生兄为何如此作解。"

    陈贞慧一举饮尽杯中酒﹐侯方域则再恭敬将酒斟满…陈贞慧道﹔

    "诸位可知玉琳二字﹐由何而来!"

    众人听闻至此皆不敢打断陈贞慧的话语﹐静待陈贞慧往下说道。陈贞慧再环视众人一眼道"当年玉琳掩关之时﹐天隐圆修禅师作掩关偈示玉琳秀徒﹕“虚空关不住﹐天地本无门﹐一把无须锁﹐深藏在玉林。半肩担祖印﹐双足蹋灵云﹐入出原无碍﹐休言定几春。”"

    陈贞慧又道"尔后﹐用玉琳两字做为其前号﹐试问“深藏在玉林”中的“玉林”此二字应作何解。"

    侯方域道"晋书・慕容超载记“始知天族多奇,玉林皆宝。”其意为仙境之林﹐亦喻神仙之住所。"

    "“一把无须锁﹐深藏在玉林。”无须意谓玉琳年纪方轻﹐将玉琳通琇比喻在神仙居住之地﹐那又是何意。"

    陈贞慧再道"若在以唐代曹唐的游仙诗“宫阙重重闭玉林﹐昆仑高辟彩云深。”又作何解。"

    众人听闻至此皆感惊讶﹐郑森则是深深的倒抽了一口气说道﹔

    "若此﹐将玉林比喻作深宫内院的皇城﹐不就是是意喻玉琳法师来自皇…"说到此郑森便停下﹐不再说下去。

    "天隐圆修禅师用朱子语类中的“透脱”来形容其人﹐又将其来处称为玉林﹐更用玉琳其前号﹐这种种巧合未必…"陈贞慧道。

    侯方域放下酒杯﹐端详的望向众人道"那也不能凭这样就穿凿附会﹐说玉琳法师的身世来自…"

    陈贞慧饮尽杯中酒手指在杯旁﹐用手指点了两下﹐侯方域见状急忙在将酒斟满﹐陈贞慧望向侯方域点点头道﹔

    "世上皆云玉琳法师祖籍为江苏江阴人士﹐玉琳也自称其俗姓为杨﹐父母乃对般若之学有深究的在家居士。"

    "传闻崇祯帝登基那年﹐曾派三品锦衣卫指挥同知李国栋去江阴杨家寻之﹐尔后数年李国栋亦常至江阴探访。崇祯六年玉琳通琇法师出家受戒﹐锦衣卫的兵马更加将磬山崇恩寺包围的水泄不通﹐此事则在宜兴一带广为流传﹐称玉琳法师的身世不一般。"

    顾忠清问道"那玉琳法师的身世﹐究竟是…"

    陈贞慧抚了胡道"若谈此事﹐需从家大人与在坐各位的先辈的东林党说起了…"

    众人对陈贞慧所述之事﹐愈听愈为痴迷﹐再者此事与东林党又有牵连﹐众人对陈贞慧投以急切的目光﹐等待陈贞慧说下去﹐连室外天色已开始昏暗也毫无知晓。陈贞慧正欲开口道﹐突然陈贞慧的肚子咕噜一响﹐陈贞慧看窗外天色已暗﹐摸摸肚子道﹔

    "都这时候﹐这么晚了!该用晚膳了。"

    侯方域热切想知道玉琳通琇之身世急道"定生兄先说吧﹐讲完再用膳。"

    "不成!不成!老夫肚子一饿﹐脑子就不灵光了﹐该讲的都会忘了。"陈贞慧说完还哈哈大笑了几声。

    黄宗羲道"大家都想听定生兄说下去﹐但还是顺定生兄的意﹐先用膳吧。"

    侯方域见状便吩咐侍从准备晚膳﹐还让戏曲班先行离去。黄宗羲见侯方域打发了戏班笑道"难得﹐朝宗今日吃饭﹐不打算让歌妓弹唱相陪了!"

    侯方域白了黄宗羲一眼道"我就不信太冲对定生兄所讲之事没兴趣﹐那再把戏班叫回﹐就不听定生兄继续说下去。"

    "那可不成!我可想继续听闻下去。"顾忠清道。陈贞慧则乐呵呵的抚胡看着众人。

    不一会功夫酒菜传了上来﹐平时侯方域可是在席间不停的劝酒﹐今日确一反常态要定生兄少喝点﹐免得等下讲来丢三落四。郑森则食知无味﹐内心一直寻思玉琳法师对他所说的帝王之相之事﹐心想若陈贞慧所说玉琳法师的身世﹐真来自大内皇城﹐那又如何是了断这国事﹐与世事的纷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