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神剑断刀青龙传 > 神剑断刀青龙传 第九回 金陵密会

神剑断刀青龙传 第九回 金陵密会

    第九回金陵密会

    用膳时冯澄世已从兵部回到侯方域的居所﹐冯澄世说到已将书信交予兵部的熊明遇大人﹐湖州所借调来的银两﹐二日后也会抵达﹐确认无误后﹐再送往兵部。冯澄世用完膳之后﹐郑森便打发他走﹐要冯澄世晚点再过来接送。

    郑森打发冯澄世走后﹐长舒口气心想冯澄世若知道太多﹐在家中又乱传话﹐势必惹来不少麻烦。郑森回到屋内﹐向众人作揖致歉﹐而席间也将酒水撤下﹐换上刚泡好的热茶。陈贞慧喝了口茶道"刚说到那了…"

    侯方域看看众人急切道"说到玉琳法师的生世﹐与定生兄的家大人及我辈父执东林党亦有相关…"

    陈贞慧点了头﹐喝了口茶道"各位可知当年万历帝时﹐所发生国本之争…"

    郑森﹑黄宗羲及众人点了点头﹐唯独郑青毫无所悉摇了头﹐陈贞慧见状大笑两声"看来郑家的小少爷对朝中之事完全不解。"

    郑森生气的道"什么都不知道﹐刚才就该让阿世带你一同回去。"郑青则不理会将头拗到一旁。

    "我来说说国本之争。"黄宗羲道。

    "不然待会定生兄故事讲完﹐戏曲班子又走了﹐郑家小哥不展示点拳脚功夫﹐那晚点就没戏看了。"黄宗羲又作势向郑青讨教攻夫之样﹐又引来一阵的大笑﹐而郑森则觉的甚为尴尬。

    "当年万历帝原想背弃祖制﹐不立皇长子泰昌帝为太子﹐欲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福王为太子﹐然此举受到朝中大臣与皇太后的反对。"

    "万历帝宠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福王﹐对皇长子则迟迟不立太子﹐导致天下议论甚众﹐朝中大臣苦于流言所迫﹐建议早立皇长子为太子﹐以破流言。"

    "然万历帝以太子年幼为由﹐拖延立储之事。此事群臣与万历帝争论达15年之久﹐而万历帝为表心中之不满﹐则长期怠政﹐其间又发生两次“妖书案”⑦。直至万历二十九年﹐泰昌帝弱冠之年才册封为太子﹐皇三子封为福王﹐封国为洛阳。"

    "天启帝为太子之后﹐福王迟迟未到封国洛阳﹐滞留于京城之内﹐直至三大案其一的“梃击案”⑧后﹐举国哗然对郑贵妃与福王产生不满。"

    "福王被迫离京﹐泰昌帝的太子地位也因此而稳固。古有云“太子者﹐国之根本。”故此争称为国本之争。"黄宗羲道。

    陈贞慧乐呵的抚胡频频点头﹐转而神情严肃道"泰昌帝因不受神宗待见﹐光宗所生之皇太孙亦不受神宗所重﹐光宗共有七子十女多夭折或早薨。

    "熹宗天启帝甚至缺乏正统的皇太子教育﹐皇二子朱由㰒四岁殇﹐皇三子朱由楫八岁殇﹐皇四子朱由模五岁殇﹐皇五子崇祯帝朱由检﹐皇六子朱由栩出生夭折﹐皇七子朱由橏夭折。"

    "今上崇祯其母刘氏并不得光宗所欢心﹐被光宗下令杖杀。崇贞其母刘氏殁后﹐崇祯交由庶母李康妃(西李)所养﹐尔后又交予李庄妃(东李)。然而西李除了是天启帝与崇贞帝的养母﹐据闻当年除崇祯外﹐亦有皇子由李庄妃其所养。"

    当陈贞慧讲到此后﹐所有人都屏息以待﹐想知该皇子之名。陈贞慧不急不徐的拿起茶杯喝口茶﹐正要开始说之时﹐众人皆争大了眼﹐陈贞慧道"朝宗…"

    大伙一听纷纷将目光挪向侯方域身上﹐惊讶看着侯方域。陈贞慧道"…这茶凉了﹐换杯热茶过来…"所有又将目光转向陈贞彗﹐顾忠清更是愤慨道﹔

    "定生兄﹐真的会被你老急死…"

    侯方域更是大叹一口气喊道"罢了…罢了…"便急忙往厅内快速走去。

    黄宗羲叹道"定生兄你把朝宗气跑了。"

    陈贞慧则笑答"非也…非也…"

    过没半晌的功夫﹐只见侯方域从厅内走出﹐急端一碗热茶而来﹐边走还边嚷道﹔

    "叫人太慢了﹐自己来快点…"

    众人见朝宗恭敬之样﹐纷纷噗嗤而笑。黄宗羲笑道"朝宗整天纵情声色﹐我知其以来﹐见过朝宗提过笔﹐拿过筷子。说实在的我还是第一次见他帮人端茶倒水的。"

    侯方域不悦道"太冲牛少废话﹐想不想听下去阿…"

    陈贞慧喝了侯方域所端来的热查﹐心满意足的清清喉咙﹐再严肃道"诸位试问当年移宫案﹐除了李康妃从“干清宫”被迫移到“仁寿殿”的“哕鸾宫”外﹐还有那位妃子也被迫一同迁出…"

    黄宗羲听闻站起在房内跺步﹐用手敲了敲脑袋道"定生兄所指的是…懿妃。"

    "光宗即位﹐李康妃带着王才人所拖孤之皇长子熹宗及亲生之女八公主迁入干清宫﹐光宗亦下昭封李康妃为皇贵妃。然光宗因“红丸案”⑨突然驾崩﹐光宗离世李康妃仍居干清宫不符体制。东林党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危恐唐武后挟皇长子干政朝事之举再演﹐逼迫李康妃﹑傅懿妃其及两人女儿移至“哕鸾宫”。"陈贞慧道。

    顾忠清道"皇六子朱由栩﹐据闻报早年即夭折莫非…"

    陈贞慧道"当年万历帝不喜光宗其母﹐光宗亦不喜崇祯帝其母并下令杖杀。朱由栩与崇祯帝之母皆为淑女出身﹐崇祯其母刘氏杖杀之后﹐傅氏亦受牵连。"

    "傅氏恐遭连累殃及其子﹐原意朱由栩交由李康妃所养。然李康妃产女之后﹐已无力照顾其他皇子﹐而崇祯此时也早交李庄妃抚育﹐兄弟二人则全转由李庄妃辅养。"

    "天启帝即位﹐选侍赵氏﹑选侍傅氏与天启帝乳母客巴巴关系恶烈﹐选侍赵氏遭天启帝赐死﹐亦有传闻赵氏乃遭客巴巴对食⑩之户魏忠贤所矫旨赐死。传闻赵氏遭赐死后﹐傅氏也因得罪客巴巴惶惶不可终日﹐深恐遭奸人所害﹐托东李(李庄妃)其弟李国栋将其子朱由栩带出宫外﹐自此之后懿妃笃信修佛﹐以求内心之平静。"陈贞慧道完之后﹐环视众人﹐而众人皆默而不语。

    陈贞慧见众人不语再道"天启七年熹宗无子病危﹐召信王(崇祯帝)喻“吾弟当为尧舜。”传位于信王。崇祯即位厌恶阉党专权﹐嘉兴贡生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十大罪﹐崇祯命宦官当众宣读钱嘉征奏疏﹐魏忠贤惶恐自请褫职。同年崇祯诏魏忠贤守皇陵﹐阉人畏罪自缢。魏贼死后清查阉党逆案﹐共查办三百一十五人﹐客巴巴被笞死于浣衣局,并在净乐堂焚尸扬灰。"

    "崇侦五岁失母﹐欲求其母像未得。而傅懿妃与崇侦之母刘氏同为淑女﹐且两人当时比邻而居﹐知悉刘氏之面容。崇侦命傅懿妃找寻宫中面貌相似之人﹐再由刘氏之亲人指示画工﹐画崇祯之母像。"

    "崇祯母像图成之后﹐由正阳门迎驾﹐崇祯在午门跪迎。尔后悬于宫内﹐崇祯帝让老一辈的宫女来看此画像﹐崇祯则问之画像是否与其母相似﹐然而有人曰似乎﹐亦有曰否之﹐崇祯对母亲的面容﹐毫无印象﹐感到悲痛﹐常视像而泣。"陈贞慧说到此﹐郑青的泪珠也潺潺而流。

    陈贞慧对郑青的真情流露颇感讶意﹐郑森将其中曲直原由简单的说了下﹐并将郑青认柳如是为义母之事一并说出。顾忠清则道"原是如此﹐大木拜师当日﹐我还讶异青公子拜义母之事呢﹐原来其中还有这层原由。"

    郑森对陈贞慧所言之事﹐感到实不可思异﹐宫内的朝事居然败坏至此。让郑森忠君﹑爱国的正统思想产生了疑惑﹐所忠之君竟是如此之荒诞。郑森作揖向陈贞慧道﹔

    "试问定生兄﹐客氏只乃天启帝之乳母﹐为何会有如此的专政之权﹐连圣上之妃子亦可害之。"

    陈贞慧听闻郑森如此之说﹐初感讶异﹐转念之间突然哈哈大笑道﹔

    "魏阉贼与客氏在宫中营之事﹐太多是大木你所无法想象。别说杀个妃子或淑女﹐阉党连皇子都敢残杀。"

    陈贞慧看向郑森问道"为何光宗喻“吾弟当为尧舜。”传位于崇祯。"

    郑森不安的道"光宗无子嗣…"

    "为何无子嗣…"

    "朝中之事…大木不知…也不敢议论…"郑森吞吞吐吐的道。

    陈贞慧向郑森道"阉贼未失势之前﹐阉党之人是如何称乎魏阉贼的…"

    "九千岁…"郑森缓缓道。

    陈贞慧看众人道"亲王尚称千岁﹐阉臣竟号称凌驾亲王之上﹐更甚有人呼之“九千九百岁”。阉贼权势熏天之际﹐阉党之人各眚督抚皆为阉贼建生祠而拜之﹐连守边大将远在蓟辽的袁将军都迫于形势﹐需疏颂为其建生祠﹐权倾至此。"

    陈贞慧再望向郑森道﹔

    "大木有听闻九千岁乃阉贼是也﹐那可听闻过“九千岁老太太”…"

    郑森讶异的张开口道"莫非“九千岁老太太”为与阉贼对食之客氏…"

    陈贞慧点了点头道"客氏虽为妇人﹐手段凶狠非常﹐毫无妇人之仁!熹宗皇长子朱慈燃死胎﹐皇二子朱慈焴未满1岁夭折﹐皇三子朱慈炅夭折。据传闻客氏恐熹宗之妃子产下皇子之后﹐母凭子贵﹐客氏惶恐失去圣上之恩宠﹐使用各种手段残害皇上之妃子与皇子。熹宗所生之皇子﹐无一幸免皆难逃客氏毒手。"

    "不单皇子遭客氏之毒手﹐阉贼与客氏更是扰乱后宫﹐连东李李庄妃之礼法亦遭裁剪﹐天启四年李庄妃愤懑而终。"

    黄宗羲道"若定生兄所言之事为真﹐那皇六子朱由栩应是何时出宫…"

    陈贞慧道"崇祯帝乃天启二年册封为信王﹐皇六子出宫之时间应更早于天启二年…"陈贞慧停了下道"朱由栩出宫之时﹐亦有可能更早…"

    "神宗不喜光宗拖迟甚久才将立为太子﹐光宗子女亦不得神宗所喜爱﹐熹宗缺乏正规君王之教﹐更莫论其他皇子…"

    陈贞慧在此停了下﹐瞇起双眼道"但…"

    众人皆急迫的想听陈贞慧再述说下去﹐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上了。然陈贞慧在此停下﹐在但…字之后﹐则不断的重复但…

    侯方域急的喊道"定生兄﹐但…什么﹐您快说阿…"

    陈贞慧争开眼道"虽说传闻…朱由栩之生母是傅氏﹐但…"

    此时不但侯方域着急﹐黄宗羲﹑顾忠清﹑郑森等也急切不堪。郑青更是急迫的喊道﹔

    "老先生﹐您快说吧!"

    陈贞慧见众人急切之样﹐悠悠道出﹔

    "但…朱由栩生母亦可能为他人﹐甚至宫内未有其母之记载…"

    "但可信的事﹐朱由栩乃由李庄妃之弟﹐李国栋送出宫外。后来崇祯也知其弟出家之事﹐甚至派出锦衣卫劝阻之…"

    侯方域道"崇祯阻止玉琳受具足戒…"

    陈贞慧看了侯方域一眼道"据闻崇祯六年﹐崇祯得知玉琳出家之事﹐考虑皇太子朱慈烺仅五岁﹐深恐自身有其不测﹐曾要玉琳法师暂缓出家。然而被玉琳法师所悍然所拒﹐所以才有锦衣卫包围磬山崇恩寺此事。"

    郑森听闻气愤道"国事如麻﹐法师怎能如此将自身置于世外。"

    陈贞慧一听哈哈大笑"玉琳法师对人世间的割舍﹐远超你们众人想象之外。"

    侯方域道"定生兄﹐为何如此之说…"

    "你们众人可知﹐玉琳法师曾有段姻缘。"

    郑青听闻兴奋的说道"我听湖州的倪家人说过﹐万金和尚与千金小姐的事…"

    陈贞慧看着郑青哈哈大笑道"那是世人穿凿附会所说…"

    郑青歪着脑袋﹐疑惑问道"那万金和尚的姻缘又是怎样…"

    "哈!哈!不是说了﹐那是穿附之说了吗。"

    郑森道"请定生兄示之。"

    "据闻玉琳法师侍奉父母孝﹐但其15岁时即立定志向师法佛门。然家中却帮其定好亲事﹐玉琳又不忍违背父母之意﹐因此顺从成亲…"

    "然后呢…"郑青急切的想知道﹐郑森则示意不要打断陈贞慧的话。

    "据说成亲当夜﹐玉琳法师即向结发新婚之妻﹐告知自身意图。那结发之妻一听﹐想到日后﹐居然哭的跟泪人似的。然在玉琳法师的默化之下﹐你们猜猜怎样…"

    众人皆睁大了眼﹐还齐声说道"怎样…"

    "玉琳法师的结发之妻﹐居然早玉琳一步…先归依佛门。"

    陈贞慧话至此﹐引起众人一片惊呼。此时﹐郑青大声的喊道"我不要!"

    众人将疑惑的目光移到郑青身上﹐不知郑青之意。郑青随后道﹔

    "玉琳和尚说与我有缘﹐他不会要我跟他﹐出家去当光头和尚吧。"

    众人讶异之时﹐一同爆出一阵大笑。黄宗羲更是摸着郑青的头道﹔

    "这么俊秀的脸﹐去当光头和尚﹐可惜了喔…"

    郑青摇摇头甩开黄宗羲的手不悦道"我才不要当光头和尚也。"

    陈贞慧仔细的端详郑森道"现传闻李自成攻占陜西全境后﹐已拥兵百万﹐而朝廷现面临两线作战之险境。若李自成攻京﹐必调吴三桂兵马戍京﹐如此一来天子守国门﹐则极其凶险。若玉琳法师所说为变兆为真﹐那…现郑帅对目前局势﹐有何看法及见解。"

    "父亲曾向大木道﹐现今局势京师的局面远较南京危急﹐但…南京才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大明元气的根本之地。"郑森道。

    黄宗羲道"朝中岁银多从江南北调京师﹐若北方局势在恶化下去﹐迁都将是理所必然之事。"

    "成祖迁都北京后﹐仍保留金陵南直隶朝廷﹐百来以来虽官职多半为虚衔及涵养清望之所。但金陵六部俱全﹐迁都至此﹐国政亦无废弛之虑。"顾忠清道。

    "但…"陈贞慧又瞇起双眼﹐似乎又要讲出惊人之事。

    侯方域见状急道"定生兄有事直说吧﹐被你急了一整晚了…"

    陈贞慧睁开双眼道"若今上迁都﹐金陵又将由谁主政…"

    陈贞慧点出最根本关鉴之因﹐若崇侦南迁金陵﹐北直隶官员势必跟随南下金陵﹐南直隶裁撤与否将成为两难﹐这将会掀起南北官员的另外一番争斗。

    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也会在金陵持续下去﹐况且明太祖朱元璋立朝以来﹐从不厚待士大夫与读书之人。党争常变为生死相争﹐不仅打击对手的势力﹐目标更将对手逼迫至家破人亡之际﹐以免对手再起﹐进而报复。

    ●●●

    南京已近年末﹐家家户户亦准备辞旧迎新﹐今年南京却下起了几场雪﹐各众出行皆不便﹐郑森﹑郑青未曾见过雪﹐还颇感新奇。然而就在此际﹐传来明太祖出生之地凤阳﹐发生地震的消息﹐而且金陵有感﹐一时间南京城内百姓﹐更是议论纷纷。

    坊间更有传闻道太祖陵与其皇后陵一带﹐常传出诡异之哭声。而凤阳皇陵(太祖之父母陵)在大雪之中﹐惨遭祝融之祸﹐数百年之松柏皆烬。一时间﹐各种星入月中﹐国破君王的小道消息﹐在民间广扩的流传开来。

    郑森与郑青准备在南京迎来新的一年﹐在此其间郑森常与复社之人闲谈议论政局﹐透过陈贞慧与侯方域认识不少复社的成员。

    侯方域代父书退左良玉书信后﹐郑芝龙从湖州借调来的银两﹐交予南直隶兵部熊明遇。再由时任左都御使的李邦华﹐权宜之下发九江库银十五万两及数万旦粮食﹐左良玉的军队才退回武昌。

    左良玉的部队撤回武昌之后﹐金陵的臣民着实松了口气﹐家家户户也准备开始迎接新的一年。虽北方局势仍然严峻﹐然朝廷多年的战祸﹐百姓也逐渐的习以为常﹐安乐如平日﹐街上也逐渐有新年之景象。

    这日﹐郑森在房内读书﹐冯澄世来报道"郑舍!老爷来了。"

    郑森听闻急忙准备至大门迎接﹐才出大厅即见郑青飞奔而出至大门﹐一把抱住了父亲。郑芝龙见郑青一把抱住他﹐开心的哈哈大笑向旁人道﹔

    "这孩子已经不小了﹐也不怕别人笑话。"

    郑森见郑青之举实内心有所波涛﹐他也想向郑青一样接受父亲的拥抱﹐然深受儒家教导的他﹐见到父亲只能恭敬的作揖向父亲问安。郑森见父亲身旁尚有三叔郑芝豹与四叔郑鸿逵一同前来﹐急向前道"森儿﹐拜见父亲安好!三叔﹑四叔安好!"

    郑芝龙摸着郑青的头﹐见郑森拜安喜道"看看我帮你带了何人过来。"

    郑森定眼看一位长者正欲进门内﹐身旁一看还有个俊俏的少年搀扶着﹐原来是恩师与师母一同随父亲来到金陵。原抱住父亲的郑青听父亲一说﹐探头看到了柳如是﹐一把放开了郑芝龙﹐冲上前去一把抱住了柳如是。

    郑芝龙初是讶异﹐随即又哈哈大笑"这孩子看到义母﹐就不要亲爹了!"

    身旁之人见郑青完全不顾礼教﹐但看着郑芝龙哈哈大笑﹐也跟随郑芝龙笑了起来。郑森站在父亲身旁﹐待钱谦益进门后道"大木﹐拜见师尊﹑师娘安好!"郑青则牵着柳如是的手一同走了过来。

    郑芝龙一把用手在郑森的肩牓上拍了几下﹐备感欣慰道﹔

    "此次至湖州借调银两与书退左良玉之事﹐做的好!"

    郑森连两年落第﹐在安平此期间常倍感家族之人于背后讪笑﹐此次得到父亲的肯定﹐可谓一扫心中﹐这几年的郁抑。郑芝豹与郑鸿逵也一同赞道﹔

    "明俨长大了﹐退左部有功﹐此乃大功一件。"

    钱谦益也开心乐呵道"果真将门龙子﹐大木可办成了一件大事﹐让江南百姓免于兵祸﹐乃朝中大幸﹐黎民之大幸。"

    郑森谦虚道"此乃父亲之功与师尊的指教﹐才免于江南之兵祸。"

    众人直夸郑森之功﹐在旁的郑青急道﹔

    "我也有功﹐都是我陪大哥去湖州的﹐还有拿到书信那天﹐我也在!"

    郑芝龙开心摸摸郑青的头道"好!好!好!青儿也有功。"

    柳如是则手掩笑意道"你这孩子还真不懂害臊!"

    郑青则理直气壮道"真的阿!我都在阿!"

    郑芝龙开心领着众人到厅内坐下﹐郑森喻冯澄世快点准备茶水。众人坐定郑森则恭敬的站在父亲身旁﹐郑青则持续的向柳如是撒娇道"我都有帮大哥喔!"柳如是笑着抚摸郑青的头道"义母知晓!义母知晓…"

    郑森道"父亲﹑师尊及三叔﹑四叔﹐怎会一同来金陵。"

    "我同你父亲到镇江之后﹐就遣人至常熟﹐将你师尊与师母接到镇江﹐再一同而来。"郑芝豹道。

    郑芝龙道"森儿来信!知晓拜了牧翁为师。刚好有事要与你四叔商量﹐顺便来金陵看看新宅子﹐也过来看看你两兄弟。"

    郑芝龙转向钱谦益与柳如是笑道"我这两位竖子﹐就有劳两位﹐多加管教了。"

    "郑帅!那的话!大木乃将门之后﹐丰采耀人。青公子风姿神采﹐剑风凌厉。老夫与河东君有幸收此高徒与义子乃不胜荣幸。"钱谦益道。

    "哈!哈!两位犬子﹐尚请牧翁不吝指教。"郑芝龙道。

    一阵寒暄之后﹐郑森领偕钱谦益与河东君入内歇息﹐郑青则是跟着柳如是一同进入。郑森将师尊与师母安排妥当﹐意欲告退﹐而郑青则是赖在柳如是身旁﹐郑森不悦的要郑青勿打扰师尊的歇息﹐硬是将郑青拉了出来。

    郑青十分不悦向大哥表示抗议﹐郑森则笑话郑青﹐日后将要跟随玉琳法师常伴青灯﹐终有一日要了断世间情缘﹐趁此早日习惯。郑青则恶狠狠的瞪着郑森道﹔

    "大哥!就是太古板。"

    郑森的内心实羡慕郑青的个性﹐喜怒﹑爱憎分明。然身为郑芝龙的长子与外族血统的他﹐在熟读四书五经﹐忠孝礼教之分际﹐深入其心的郑森﹐想有一番的做为﹐立信于家族之内﹐让他不得有片刻的喘息与放纵。

    金陵的夜悄然降临﹐郑芝龙在南京的府第﹐将郑府的红灯笼点起烛火﹐高挂于门上。当夜迎来一批贵客﹐然在这宾客之中﹐却迎来郑森意料之外之人…

    当夜郑府宾客盖冠云集﹐迎来有协守南京之太傅魏国公徐弘基﹐工部尚书熊明遇(此时金陵兵部尚书﹐已由史可法接任)及凤阳总督马士英等人。钱谦益将宾客介绍予郑芝龙及郑森﹐直到一名长者﹐郑森见其精神焕发﹑眉飞色舞之样﹐美髯华美﹐然郑森闻其名时﹐内心着然一惊。

    钱谦益向郑森介绍这美髯之人道"此乃阮大铖字集之号圆海﹐天启年曾任朝中给事中。圆翁文藻华美﹐对戏曲颇有钻研﹐不少戏曲皆为其所作﹐有“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桃花笑”等数十部。"

    "诗文还着有“咏怀堂全集”其诗句华美﹐文采不脱实际与现实﹐亦有温柔敦厚之诗教。若以诗词论﹐可谓当代第一人。"钱谦益道。

    郑森见此人美髯飘逸﹐又听师尊道﹔此人为阮大铖时﹐心中想起与黄宗羲﹑侯方域﹑吴应箕等人议论政事之时﹐复社成员常痛骂阮大铖为阉党奸佞﹑无耻卑鄙之小人。而此时﹐师尊看来与其也颇有交情﹐一时间﹐突然不知如何自处而好。

    "牧翁﹐也把我夸的太高了。"阮大铖哈哈大笑﹐还不时手抚美髯。

    "圆翁诗词所谈﹔夫诗者﹐教所存﹐以情治情之物也。情亦奚事治﹖盖身心与时物触而诗生焉。于是导以理义﹐黜正其有未合者﹐则人之所为诗﹐圣人教人之所为诗也。"

    "境界之高﹐老夫不及也!"钱谦益道。

    "牧翁与河东君两位伉俪﹐鹣鲽情深。牧翁之“清樽细雨不知愁﹐鹤引遥空凤下楼。红烛恍如花月夜﹐绿窗还似木兰舟。曲中杨柳齐舒眼﹐诗里芙蓉亦并头。今夕梅魂共谁语﹐任他疏影蘸寒流。”"

    "河东君之“谁家乐府唱无愁﹐望断浮云西北楼。汉佩敢同神女赠﹐越歌聊感鄂君舟。春前柳欲窥青眼﹐雪里山应想白头。莫为卢家怨银汉﹐年年河水向东流。”两位佳作实乃千古绝唱。"阮大铖摇头晃脑不时手抚胡须唱和道。

    钱谦益被阮大铖一夸﹐飘飘然还颇感得意﹐突然双手一拍道﹔

    "哎呀!你﹑我二老在此自吹自擂﹐怎么把大木晾在一旁了。我来介绍此乃郑帅长公子﹐亦是老夫之门生﹐郑森字大木。"

    阮大诚见钱谦益介绍郑森﹐急切并热情的拉着郑森双手道"这就是郑帅长公子大木﹐果然高视阔步﹑器宇宣昂。"转身还向钱谦益道"牧翁收此一高足﹐乃人生之一大乐事也。"

    "近日常听闻大木在南京一带行走﹐常与复社中人结交。老夫意欲与之交好﹐然复社之人对老夫成见颇深﹐因此也就不便前来拜访。"阮大铖道。

    郑森见阮大铖拉其双手﹐原想将双手抽回﹐然师尊在旁﹐心想此举将有失师尊颜面﹐也只能任阮大铖拉住双手。郑森心中转念过千百个念头﹐自己与复社中人闲议﹐常闻复社之人痛骂阮大铖﹐讲到激动之处﹐郑森兴起随口痛骂两句。而如今自己又与口中痛骂之徒交好。此时﹐似乎眼前见到黄宗羲﹐正义词严﹑忠忱凛然的痛骂着自己。

    钱谦益见郑森头逐渐的向下垂﹐知晓郑森的心意道﹔

    "复社中人虽好义防乱﹐但亦有夸夸而议之辈﹐因此常得理不饶人﹐不留余地。"

    郑森听闻师尊钱谦益批评复社人士﹐心中更是甚感诧异。钱谦益多予东林党及复社中人交往﹐更常被东林党人视为魁首之一。如今看来﹐师尊与阮大铖的交情颇深﹐不但为阮大铖缓颊﹐还批评复社之人﹐更是让郑森内心充满疑惑。

    阮大铖放开郑森的手﹐向钱谦益作揖感叹道"知我者乃牧翁也。"

    阮大铖用衣袖擦拭掉眼泪﹐随即转头向郑森道"世人道阮大胡子如何行恶﹐孰不知吾乃系出东林。现今金陵兵部尚书史可法之师尊左光斗﹐乃吾之同乡﹐天启四年韩敬着“东林点将录”更将吾名列为其中。"

    "牧翁乃东林党首﹐望重士林﹐然牧翁不弃圆海之声名﹐仍愿与吾结交﹐可见牧翁知我遭污陷之事﹐知之甚详。"阮大铖说完又擦拭了泪痕。

    郑森见阮大铖似乎是真情所现﹐吞吞吐吐的说道"那…阉党…"

    阮大铖见郑森讲出阉档二字﹐神色一变﹐言之成理道﹔

    "东林诸君﹐不知曲直﹐争意气不争是非。将非东林党人之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统归为非东林党﹐更将其视与阉党合流。"

    "党同伐异﹐攻击异己﹐朝政至此﹐仍以清流而自居…"阮大铖说到此﹐钱谦益拉起其手﹐拍了拍下。

    "牧翁﹐圆海委屈…"阮大铖又擦拭着泪水。

    郑森对阮大铖所言﹐实无言以对﹐朝廷颓圮至此﹐东林党诸君实脱离不了干系。

    钱谦益拍着阮大铖的手道"圆翁﹐陈年旧事﹐改日再慢慢道…"

    "失礼…失礼…让牧翁见笑了。"

    "众人皆已到﹐圆翁入内坐吧。"钱谦益道。

    郑森听师尊如此道﹐也只能恭敬请师尊与阮大铖入内﹐虽内心有所不悦﹐也只能顺势﹐并恭请阮大铖进入…

    今日郑府之宴﹐来者皆为久历官场或宦海沉浮之士。在此之前﹐郑森并无官职在身﹐因此遇此场合﹐郑森皆无法参加﹐然今日父亲却要郑森一同参与﹐也让郑森深感讶然。

    虽然﹐郑森获准参加今日之宴﹐但郑青一直赖在柳如是身旁﹐父亲无奈之下﹐也只得让郑青参与。郑森又突然觉的﹐今日的参与似乎又无特殊之处。

    席间郑芝龙道﹐长子郑森现师从钱谦益﹐明年将入学国子监﹐希望在座诸位﹐多给予鞭策。又提到郑青﹐至小丧母﹐此行认了才艺双绝的柳如是为义母﹐两人多日不见﹐破例入席﹐尚请诸位大人见谅。

    徐弘基﹑马士英﹑阮大铖等先是感谢郑芝龙的助饷之举﹐免去南京一场兵祸。熊明遇更是夸赞郑森﹐协助取得侯方域代父所书之退左良玉之书信﹐让左良玉情理两面俱得﹐也乃大功一件。

    郑芝龙表示助饷之事﹐除可保江南之元气外﹐免于兵祸对自身的贸易亦有帮助﹐为朝庭尽责﹐为百姓谋福﹐乃理所当然之事﹐实不足挂齿。还将徐弘基﹑马士英﹑熊明遇等人﹐驻守金陵﹑凤阳为国为民﹐好好的赞扬一番。

    席间徐弘基﹑马士英﹑熊明遇其官职皆高于郑芝龙﹐但对郑芝龙却是给予相对的尊重。此时郑芝龙手握二十万海﹑陆大军﹐舰船千艘﹐其财富更是富甲天下。不管日后时局如何﹐郑芝龙的兵马与财源﹐将是日后江南政局﹐重要的依靠。

    徐弘基﹑马士英﹑熊明遇对日后政局﹐皆表示意见及看法﹐阮大铖﹑钱谦益更是寻求再次复起之机会。郑森则默默的听着众人所说﹐不发一语﹐即便郑芝龙与钱谦益要其说其看法﹐郑森也都以学识不足﹐不敢遑论造次为由推托。郑芝龙听闻郑森的推诿之词﹐也在内心暗自的喜悦。

    阮大铖与钱谦益作诗词助兴﹐柳如是更以一首“小至日京口舟中”作为压轴﹐柳如是拿起杯酒饮尽后唱道"首比飞蓬鬓有霜﹐香奁累月废丹黄。却怜镜里丛残影﹐还对尊前灯烛光。错引旧愁停语笑﹐探支新喜压悲伤。微生恰似添丝线﹐邀勒君恩并许长。"

    柳如是唱罢﹐引起众人纷纷叫好﹐其诗意透露出对钱谦益的爱意﹐让众人好不羡慕。当柳如是道出"邀勒君恩并许长。"更是引起一片叫好之声﹐众人皆向钱谦益与柳如是敬酒﹐整夜席间皆好不热闹。

    当夜﹐郑森搀服着郑芝龙入内歇息﹐郑森将父亲安置好后﹐意欲离开却被郑芝龙留了下来。郑芝龙起身﹐让郑森泡杯热茶过来﹐郑森恭敬将茶水备好﹐郑芝龙喝了口茶道"森儿!内心必有许多疑惑﹐问吧!"

    郑森站在父亲身旁道"父亲何有此意!"

    郑芝龙望了郑森一眼笑道"哈!哈!森儿的那点小心思﹐为父的怎会不知。"

    郑森像是个做错事的小孩低头不语﹐郑芝龙看着郑森道"此次前去湖州借调银两﹐还有左良玉退兵之事﹐你是否怀疑﹐此举乃为父﹐对你的试探。"

    "孩儿﹐不敢如此妄想!"

    郑芝龙笑了笑道"湖州之事的确无需森儿前往借调银两﹐此事仅是给你磨练的机会。但退左良玉之书﹐确是出乎为父的意料之外…"

    "那是…"

    郑芝龙举起手阻止郑森讲下去﹐喝了口茶道"我无需知晓那信从何而来﹐但事实是你交予阿世﹐再交予熊明遇即可。此事本身就是大功一件﹐信件如何而来﹐实不重要。"

    郑森恭谨站在郑芝龙身旁点了点头﹐郑芝龙又道﹔

    "还有你一定疑惑﹐今夜为何让你与青儿参与此宴吧。"郑森又点了点头。

    "你虽无官职﹐但拿到侯方域的退兵之书﹐就足以让你列席其中﹐至于阿青…"郑芝龙笑笑的停了下来。

    "为父的只想看看﹐在不合体制的情况下﹐这些人是做何反应﹐如此而己。也就是想看看在这些人的眼中﹐我有多少份量而己…"郑芝龙说罢﹐自顾自的笑了起来。

    郑森道"孩儿试问﹐父亲的看法如何。"

    郑芝龙道"粮草兵马﹐四字而己。"

    "父亲﹐现在京城是否如传言般的紧急。"

    "现在朝中之士大夫常噤口不语﹐无论迁都之事或调派吴三桂兵马入京戍卫﹐让崇祯左右为难﹐难以下断。"郑芝龙道。

    郑森听闻大感惊讶道"时局至此﹐为何士大夫如此之作为﹐难到毫无朝中无清流之士﹐忠君之臣。"

    郑芝龙哈哈大笑道"森儿﹐你就是太耿直﹐不知审时度势。所谓清流之士﹐常只顾自身利益﹐那管朝廷安危。"

    "闯军入京﹐清流之士可降李自成﹐清军铁骑入京﹐亦可降清。现在表态过早﹐将流于日后﹐遭人攻讦之话柄而已。"

    郑森握紧拳头道"难道东林党人﹐也如此毫无作为。"

    郑芝龙听到东林党三字板起脸孔﹐面色严肃道"东林党人自喻清流﹐将个人清誉至于朝廷之上﹐万历帝征收矿税﹐延续朝廷财政﹐维持军需﹐被东林之流评为苛政。更将非其党之人﹐统归为阉党之流。"

    "士大夫多田产﹐民几无产耳﹐又钻免赋役的空档子﹐朝廷几乎无税可征﹐如何养兵。河南大旱﹐朝廷拨五十万石赈灾﹐未出京城仅余二十五万石﹐至河南则剩五万石﹐饥殍遍野﹐饥民为了活命﹐如何能不造反﹐最后也仅能入李自成之帐中。"

    郑森反驳道"那像阮大铖之流﹐父亲又为何与其结交。"

    郑芝龙看了郑森一眼道"森儿之师尊﹐不是也与阮大铖交好吗!"郑芝龙的一句话怼的郑森雅口无言。

    郑芝龙叹口气道"你与复社中人交往﹐为父并不反对!但…"

    "为父期望你能多结交有用之友﹐切勿与人结党连群﹐各方势力皆需结交﹐保持平衡。复社中人虽不似其父祖辈急于变革﹐激言上谏。然在朝中仍被视为东林党势力的延伸﹐必要之时﹐仍需保持一定的疏远。"

    郑森听闻至此﹐内心燃起莫名的恐惧﹐谨言小心的道﹔

    "难道父亲在孩儿身边﹐布置有眼线…"

    "森儿﹐认为阿世是我布在你身边的眼线…"

    郑森赶紧作揖道"孩儿惶恐…"

    郑芝龙哈哈大笑道"你以为金陵是什么地方﹐北京战情危极﹐各方势力人马﹐早在此地布建与布署。你是何人…"郑森低头不敢言之。

    "你乃手握二十万重兵﹐战帆千艘﹐岁入千万的广东潮漳署总兵右都督之长子。你觉的为父的﹐有需要在你身旁布置眼线…"

    "你的所言所行﹐早被各方势力所注视…更甚的是﹐森儿之言行会被外人视为我的意图。"郑森听闻赶紧跪下道﹔

    "孩儿并无此意。"

    郑芝龙拍了拍郑森的肩膀道"起来吧!为父并无责怪你之意。"

    郑森拍拍膝盖的衣服站起﹐郑芝龙示意坐下道"当年父亲入海为獠﹐实为生活所逼﹐然在我为獠期间﹐亦无轻易滋扰百姓。当年攻中左所(厦门)﹐俞大犹之子俞资皋败走海门﹐中左人开门求不杀﹐我亦约束部属﹐不侵扰百姓。"

    "我曾跟你母亲应许过﹐进入体制不在海上飘荡﹐更要将你培育成为郁郁大树﹐为国之栋梁﹐故将你取名为森。"

    "当年为降于朝廷许多兄弟与我反目成仇﹐在海上争斗﹐至死方休。你二叔也因此葬身于海上。"郑芝龙想到郑芝虎为生擒刘香﹐与其葬身于海﹐不自觉的湿了眼眶。

    郑森未见父亲如此之样﹐诧异的缓缓道"父亲…"

    郑芝龙举起手阻止了郑森道﹔

    "森儿﹐你可知为何父亲要花这样大的心力﹐进入朝廷体制内吗…"

    郑森恭顺作揖道"请父亲明示。"

    "明正言顺。"郑芝龙说完双眼坚定的正视着郑森。

    "就举东林党之人为例﹐为官者﹐广纳田良﹐却以各种理由钻税赋的空档﹐拒不纳税。生活锦衣华食﹐空言民间疾苦﹐其子弟纵情声色﹐清谈时政﹐夸夸而言﹐空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听闻父亲说到此﹐郑森想起这几日与复社之人﹐空谈议政﹑菜肴精美﹑玉液金波﹑赏词吟诗﹐尚有歌妓弹唱助兴﹐不自觉的低下头来﹐双手扶膝不时紧握手中之衣衫。郑芝龙见低下头的郑森﹐拍拍其肩道。"此次﹐森儿去湖州路上看见什么。"

    此时﹐江南虽末蒙兵祸﹐然物价飞扬﹐粮食更是爆涨数倍。虽未到饥殍遍地﹐然饥民欲入城﹐被阻于城外﹐则时有所见。

    郑森悲愤而道"孩儿见灾民﹐被拒于城外。"

    "这些灾民若在北方﹐势必为了生计﹐投入闯军之麾下﹐那你应可知为何剿匪剿不尽﹐为何愈剿愈多了吧。"郑森听闻默默点头。

    "李自成闯军在河南﹑陜西间﹐开仓赈饥﹐应者如流水涌之﹐一呼百应﹐烈火燎原势不可扑。更喊出均田免赋﹐民则传唱“迎闯王﹐不纳粮。”也不过是在图求个﹐明正言顺之义。"

    郑芝龙看着郑森道﹔

    "为官者﹐中饱私囊。为贼者﹐开仓赈灾。皆是图谋“明正言顺”四字罢了。"

    "当年我赴魍港及平户﹐义兄颜思齐与义父李旦皆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人之患﹐束带立于朝。”告之。然我不忍妻女及子皆桴浮于海﹐应许你母亲入朝﹐进入体制﹐亦期望你能功成名就﹐不再背负海獠之子的骂名。"

    郑森抬头看着父亲﹐郑芝龙用慈爱的眼神看着郑森﹐父子之间平日虽少相聚﹐然此刻郑森感受到父亲深切的期望﹐亦想起远在平户的母亲。若是郑青在此时﹐势必给父亲的一个大大的拥抱﹐然郑森的耿直与受礼教的约束﹐低头不语而泪水则潺潺而出。

    郑芝龙轻抚郑森的头道"当年福建穷苦致极﹐朝廷禁海﹐寸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落蕃。出海死一身﹐不出海死一家﹐倭祸不断。这几年我们的船直航至日本﹐已是红夷的数倍之遥﹐我无心逐鹿中原﹐但我放眼四海﹐从日本﹑琉求﹑大员﹑越南﹑占婆﹑暹罗﹐再到咬留吧及马六甲。"

    "森儿﹐我知你志向远大﹐当年你母亲生你之前﹐在海滨曾见白色巨鲲﹐跃出海面。你当闯则闯﹐为父者将在你其后﹐给予支持!"郑森低头听着父亲的告戒﹐泪水潺流而下。郑森此刻终于明白﹐父亲的眼界已高于世人众多﹐而自身至今为止﹐也只是个夸夸而谈之流。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数日之后﹐郑芝龙返回福建﹐钱谦益夫妇也随之返回常熟。年节也遇来愈近﹐家家户户开始张灯结彩﹐不时还可听闻孩童玩耍的炮杖之声。就在年节前的前几日夜里。

    郑青急忙的飞奔到郑森旁急忙道"施龙师父﹐不辞而别﹐留下了书信。"

    "师父不会被玉琳和尚搅的心神不宁﹐跑去找万金和尚算账了吧!"

    "我也要追去﹐找那个光头秃驴﹐算账!"郑青气愤道。

    施龙不辞而别﹐仅留下一封书信﹐郑森急忙看着书信﹐用日文写着﹔

    "心の安らぎを求める故﹑しばしのお別れ!

    名残惜しいは不要﹑平穏が訪れるうちに帰ってくる!

    天草四郎"

    "我欲寻求内心之宁静﹐暂别!

    内心平静之日﹐当会归来﹐勿念!

    天草四郎"

    郑森在夜里看着四郎所留之书信﹐天上不时传来冲天炮仗的响声﹐火树银花的烟花﹐时而灿烂明亮﹐时而火烬灰冷。零星的炮声与烟硝﹐更像是李自成的农民军﹐正逐渐的逼近紫禁城﹐所带来的炮火之声。天上的月﹐昏暗无光﹐天空是如此的凄黑﹑晦暗及阴沉…

    ●●●

    北京紫禁城内的崇祯﹐在昏暗的宫内跺步而行﹐凤阳祖陵所在之处﹐地震的消息﹐也已传到宫中。种种噩耗传来﹐崇祯心中感叹﹐国之将倾﹐却无力回天。

    崇祯提笔写起唐朝芩参所作之“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之诗句﹔

    "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红亭雨未收。君去试看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

    写好之后将其封于书信中﹐命宫中宦官传来三品锦依卫指挥同知李国栋﹐及命太监拿来由少府尚方监﹐于月蚀之日所铸之势剑﹐而此剑乃专为崇祯所铸之剑。

    势剑全长三尺三寸三﹐剑身二尺三寸三﹐剑鞘一面雕有飞龙﹐另一面为展翅凤凰﹐剑鞘亦饰有北斗七星。

    势剑乃用寒天玄铁及天启六年天外所落之石﹐铸造而成。崇祯用势剑划破手指﹐滴血于剑身﹐再将血指盖于书信之上﹐一并交予李国栋。

    崇祯向李国栋道"爱卿﹐将此渗有天子之血的血剑及书信﹐交予吾弟。"

    李国栋领命之后﹐持令牌策马在紫禁城内骑行﹐直出宫外﹐在毫无月色及星光的夜空中﹐直往江南而去…

    ⑦妖书案﹔国本之争所引发之事件﹐与党争有关。

    ⑧梃击案﹔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欲杖击太子朱常络。

    ⑨红丸案﹔朱常络登基一个月后暴毙﹐被怀疑与所食用的红丸(春药)有关。

    ⑩对食﹔宫女和太监结成挂名夫妻﹐搭伙共食的意思。

    神剑断刀青龙传第一部完

    感谢日本友人斋藤洋介先生日文翻译之协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