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五日

    昨晚突然收到领导说今天上午要加班的消息,我跟吴先生说:“要么我请假吧。”

    吴先生说:“既然领导通知加班,那就好好上班吧,你去上班,我洗洗衣服、做做家务,休息一下。”

    我说:“好吧。”

    其实让吴先生和孩子见面,我也有些顾虑,怕万一他和孩子无法融洽相处。虽然吴先生说,孩子是孩子,我会多多包容孩子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生气了、觉得委屈了不会装,那孩子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吴先生的,得他有十分的耐心,才能真正从心底里接纳孩子所有的一切。站在客观角度说,别说继父,就是做为亲妈,面对孩子时,我也有奔溃的时刻。好在是自己亲生的,两个人有血缘亲情的纽带,并不会产生什么隔阂,而我也在不断学习着如何做妈妈,孩子也越来越懂事,这段时间我和儿子还是很亲、很和谐的。但孩子毕竟是第一次去面对一个陌生男人,两个人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真的不好说。想到这里,去加班的紧张感消失了,反而觉得自己松了口气。

    忙到十点左右,下班了。我发了微信给吴先生,吴先生问我去他那里吗?

    我回家给孩子做了饭然后过去了,孩子说:“妈妈,你这段时间怎么总是那么忙?”

    我说:“就忙这一段时间,忙完这一段就好了,儿子你要支持妈妈的工作啊。”

    儿子说:“妈妈,我没事,我已经习惯了,你去忙吧。”

    下午三点还有心理课,我和吴先生一起吃了饭,然后冲澡、午休,冲澡时,我跟吴先生说了我自己吃药和用药的事情。抱在一起,吴先生还是很想,吴先生又不断抚摸我,我也起了欲念。网上说用药期间不要同房,但还是没有忍住。

    午睡倒是睡得非常香。闹钟吵醒了我们,吴先生送我去上课,送到半路,他去了超市,我去了王海丽老师的工作室。

    半路上突然想起我把手机落在吴先生家了,凭着上一次拜访王老师的记忆,成功地到达王老师的工作室,已经有六位学员在了,我忙不迭地对王老师说:“抱歉,我来晚了。”

    王老师说:“你来得刚刚好。”

    王老师带的这个团体小组学习的方向是培养做个案和带团体相结合的咨询师。

    我坐下后又来了两位学员。今天的主题是:孤独。王老师把九位成员分为两组,五位是描述者,四位是观察者。第一轮描述者要说说自己看到“孤独”这个词语后想到了什么,观察者认真倾听他们。第二轮观察者可以就描述者所说的内容阐述,也可以说说自己对孤独的感受。

    整个过程还是比较有深度的,与我之前去过的一些心理工作坊相比,王老师做为一个带领者更善于深挖,一个层次是在场每一位的各种陈述和显示,另一个层次是王老师会不断停下来,讲一讲每个成员将来做为一个带领者需要的技术层面的东西。

    上完心理课,我回到吴先生家,吴先生已经做好了饭。吴先生发现我的手机被我忘在他家后,他给我微信发了一句话:你的手机在我家。

    我看了微信,笑起来。

    吃过饭,想到孩子,匆忙回家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