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六日

    今天工作比较累,忙了一天,六点下班后,开车去接吴先生去他女儿的学校,他说他女儿学校要她们换寝室,现在先把自己的东西带回家。

    路上接到我儿子的电话:“我今天上体育课时,脚崴了一下。”

    我让儿子先喷了云南白药。见到吴先生时,他已提前在小区门口等我。路上我跟吴先生讲了工作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导致的工作任务的加重,吴先生说我们单位流行一句话:“形式主义主义不可搞,必要的形式少不了。领导搞各种形式主义,很多时候也是为了你们好,当然更多的是他们在自保,怕出了什么问题承担责任。”

    我讲了我儿子吃饭挑剔的事情,我单位离家远,中午没办法回家给孩子做饭,我妈从老家过来给他做饭,做饭水平一般,他也就中午吃点,早饭和晚饭一般都是买着吃。我妈就很看不惯,总爱唠叨他乱花钱。儿子常常很委屈,但他又接受不了去午托或自己中午一个人在家点外卖,还是愿意让我妈过来,但两个人又常常会彼此厌恶,冲动之下,我妈会说:“我要回老家了,不在这里看着你们生气了。”而我儿子会说:“让姥姥回老家吧,我自己中午煮方便面吃。”其实两个人都没有真正那样去做,但肯定都不开心。

    吴先生说:“我们那一代的父母都是从苦日子过过来的,他们的节俭已经深入骨髓,不过,到了现在,你父母的观念也该改一改啊。”

    我说:“可能是因为父母看到我还有房贷吧,觉得应该很节俭尽快还清房贷。如果父母看到我没有任何经济压力,可能观念会有所转变。”

    吴先生说:“跟房贷无关吧,还是观念的问题。”

    我说:“我把老家再修整一下,父母住着也舒心,孩子能去午托或上了初中住校了,解决了孩子中午吃饭的问题,这样才能两全其美。”

    吴先生没有说他可以给孩子做午饭的话,他应该是怕麻烦吧。他一般是在单位吃了午饭回家午休,如果他给孩子做饭,他的休息时间没了,并且还有可能因为不能和孩子和谐相处增加烦恼。但从一个家庭出发,这样做不是应该的吗?

    到了他女儿的学校,每两个大门都锁着,等到了八点,他去接东西,他女儿从离北大门有一百米左右的一段矮墙递过来两大包东西。他康次康次地提了过来,说还有很多东西,他女儿还没有收拾好。又等了半个多小时,吴先生给我打电话让我过去提东西,我接上了吴先生,吴先生提了四个包裹,两个两个一点一点轮换着往前提。把包裹弄到车上,我跟他说:“既然是换寝室,东西如果拉回家,不是还得再拉过来?看看这边有没有认识的老师,让人家帮忙把东西还放在学校吧。”

    吴先生说:“我认识这里好多老师,随便找个人都行,就是不想去麻烦别人。”

    我说:“有时候朋友的关系反而是靠麻烦对方建立的。何况对于这个学校的一个老师来说,放点东西是很小的事情。你这样大包小包把东西搬到六楼的家,搬寝室时再从六楼搬下来拉过去,多累啊。”

    吴先生翻着手机的通讯录,一时想不起来他认识的这个学校的老师叫什么名字。

    旁边有几个男生把一叠被子放在电动车上,问了他们,他们说:“明天要放假,东西得搬回家,再开学就到秋季了,开学后才换寝室。”

    吴先生说:“我女儿没跟我说清搬东西是怎么回事,一问她什么,她跟你急。”

    还是把东西拉回了家。暂时放在小区门口的存车处,吴先生再一点点往家运。

    已经十点多了,我直接回家了。到家看到孩子屋里已经关了灯,我以为孩子睡着了。跟我妈说了会儿话,听到孩子叫我。原来孩子并没有睡着,他哭着跟我说了同桌男生总爱不经他允许拿他的东西,我儿子吵他,他还说我儿子小气。安抚了孩子,我也困得不行,沉沉地入睡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