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法水东流 > 往生执念,(引子)

往生执念,(引子)

    这里是湘西南的一座名山,相传是道教第六十九福地。在山上,最著名的寺院莫过于胜力寺。

    三国吴时,曾有人在这山上建制止寺,1200多年前,有无量寿佛来此山挂锡。南宋嘉定三年,当地的郡守再建寺院,大开不二法门,寺始名胜力。

    自从有这胜力寺起,这里高僧大德辈出,示寂之后,都以将墓塔建在这山上的月华峰上为荣。不知什么时候,有人写了一首诗,单道这月华峰的好处,其诗云:“日月高峰接大荒,紫宵宫殿郁苍苍。千盘折磴随云上,九转飞升入梦长。漫倚楼将扪北斗,只疑身已在西方。浮生此地多明发,惭愧高僧绿竹房。”

    一天,寺内钟鼓齐鸣,梵音深远,声声佛号在这寺院上空飘扬。一名老僧身穿袈裟,手持念珠,但右手无名指少了一根指头。他禅坐在大殿之中,从服色上看,他应该是这里的长老。

    他今年八十岁,以童真入道,在寺里禅修了七十年,对禅净律密无所不通。按字派排下,他的师父在赐名时,按经文所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给他取法名为心缘。

    此时,他已经到了修行最紧要的关头。因为他已预知时至,要往生西方,这几十年的修行,为的就是这一刻,能够接引生西,方不负人间修行一场。

    随着“弥陀佛,大愿王。慈悲喜舍难量,眉间放白毫光,度众生极乐邦……”的梵声响起,一行僧众排班前来,诵念佛号,为心缘长老送行。

    其中走在后排的长老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年事已高。从行止上看,威仪具足,显然是修为精湛,显密圆通之辈。其中走在最后一排的长老,手持如意,双目微闭,举步轻闲,身披大红袈裟,正是这里的方丈。

    照例说,见到方丈前来,心缘应该起身行礼。但在这关系生西与轮回的紧要关头,心缘依然禅坐,一动不动。

    修行七十多年,为的就是了生脱死。在这紧要关头,世间一切贪嗔痴慢,一切经言法语,都已经显得不重要了。如果这个时候,对世间任何事情动了杂念,那样就会被这杂念牵缠,再入轮回,那么,这七十年的修为,将全部成为画饼。

    寺里僧众将梵赞唱完,再一次念起了佛号。一声声佛号在袅袅升起的香云中弥漫开来。而在西边的天空,那云层透出了道道金光,香气扑鼻。那金光之形,如同金色的莲台,殊异无比!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师弟不可生起妄念,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不可错了念头。”见到如此殊胜异相,那方丈出言说道。

    “方丈放心,我入道七十年,有今日这殊胜因缘,自然保持如如不动。虽称不上了了常明,但定不会被这妄境牵缠。”心缘说道。

    方丈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师弟去后,我等将你之塔,建在这月华峰上。你可愿意?”

    心缘道:“此身后尘事,我已了无牵挂。”

    方丈点了点头。心缘不知是心有所感,还是一念无明,向那月华峰上望了一眼,竟然喃喃念诵起那首诗来:“日月高峰接大荒,紫宵宫殿郁苍苍。千盘折磴随云上,九转飞升入梦长。漫倚楼将扪北斗,只疑身已在西方。”

    方丈大喝道:“师弟不可胡思乱想。这文字虚妄,非是我教门中语,不可着相。”

    心缘道:“我教既然以无相为体,为何这诗中有紫宵宫,又有九转飞升?与我教理大不相同。”

    方丈道:“师弟为法所缚,为文字所缚,小心错了念头。”

    众僧见心缘生出妄念,一齐念道:“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心缘法师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妄念突然生出,必有缘由。他坚凝正心,也一齐诵起佛号来。

    修行七十年,能够预知时至,这也是功夫。以前也有长老大德,预知时至,在八月十五赏月时,曾向众僧道:“此月已圆,明年中秋,你等有重赏之时。”即以茶果供养众僧,然后在自己关房中,禅定坐化,不知感化了多少人。如今此事,已经是百年之前了。

    如今心缘也是预知时至,要在众僧的助念中生西,这也是本寺了不得的大事。但心缘却在这紧要关头,生出这妄念,此事必有缘由。

    “此事过去五十多年了,师弟心中还是放不那本《封神演义》。”另一名老僧叹了口气。

    原来心缘在二十多岁时,偶到山下采买斋堂物事,偶然得了一本《封神演义》小说,书中阐截二教精彩的斗法故事,让只读本教经文的他如获至宝。在参禅打坐之余,认直阅读。

    他看《封神演义》,属于观看外道典籍,已是犯了门规。当时,他觉得这西方教的接引准提二圣,与自己所学经文中的妙理名称,很是合旨,但又隐隐觉得哪里不对。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他经常在参禅过程中进行思考,久而久之,被执事发现,吃了不少香板。后来,自己被罚七天之内挑水三百担,忏悔三千拜,才被师父留下。

    不过,从那以后,心缘被这妄念牵缠,功夫又不到。两个多月后,心执难断的心缘,又托香客到山下买了一本《封神演义》,要将未看完的内容看完。

    这就属于再犯了。才刚看完那一天,又被执事发现,报与长老。心缘后悔不已,向师父和诸位长老忏悔,并表示:“再犯门规必不可轻饶。自己从未将书中内容向其他师兄透露,仅仅只是自己妄念所起。好在自己初心并未迷失,愿长老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说完,将那本《封神演义》当众烧了。

    其实各位长老知道,这心缘是本寺近三十年来难得的僧才,他修为精进,辩才精妙,对经文的领悟超群。对戒律也持得很严,照此发展下去,这下一任的方丈保不准也是非他莫属。

    不过,他这是第二次违反门规了。若不惩处,以后如何向众位交代?

    心缘很是冷静,在烧掉《封神演义》后,跪在那里不断磕头。其中一名师叔祖道:“此书本就是小说家语。我教并非不准你们阅看,但你现在看这书,就是怕你功夫不到,乱了禅性。将小说家语和我教门之事混为一谈,以后以讹传讹,成了风气,令人真假难分,对法身慧命,为祸不浅。”

    另一名师伯祖道:“心缘虽然烧了此书,但此书的文字尘相,已流入他八识田中。因缘会遇之时,自然会成熟结果。这因果不了,必然牵缠不断。”

    心缘十岁进入寺里,如今已有十多年,这里的一草一木和一经一物,都已成为他生活的全部。他虽然辩才精妙,对经文见解超群,又岂敢在众位长老面前卖弄。当下朗声道:“既然末学触犯了门规,又是再犯。末学无法辩解,愿就此下山。再不妄看世间外道典籍。”

    长老们不再说话,他们也在思考心缘这话的后果。这三十多年来,在寺里二十多岁就修为精进,辩才精妙,领悟超群的人,确实不多。若这心缘真的是乘愿再来之辈,被自己赶出寺门,意味着什么?岂不是很有可能就此错过了一代高僧?

    心缘见诸位长老没有说话,心更加释然了:“我进寺以来,全赖长老和众师父师伯师叔还有师兄顾看。我这就向各位礼三拜,然后下山。”说完,恭敬地先到方丈面前,五体投地。

    那方丈却刚中定中出来,心缘向他五体投地,他心中就起了感应,早就明白。待到心缘向另外一名老僧行礼时,方丈道:“等一下。”

    另一名长老道:“方丈,心缘既然自己愿意出寺,你又何必开口,须知开口是错,动念即乖。”

    方丈叹了口气:“一切皆是缘法。心缘,你且过来。”

    众长老见方丈如此,也就不再言语。

    心缘来到方丈面前。方丈道:“你心既然为那小说所缘,当断不断,因果不断。除此以外,你在寺里的行止,大家是清楚的。可谓再一再二不能再三。你知道吗?”

    心缘听了,礼谢方丈,来到殿桌上,拿起一把戒刀,往下一砍,竟然砍下一个手指来:“方丈,有觉觉痛,无痛痛觉。末学记住了。”

    心缘就这样被留在寺里,不再看那《封神演义》,果然修持精进,虽然做不成方丈,但也成为大家公认的有道高僧。

    五十多年了,心缘在坐化这天,又被这五十多年前的妄境现前,不得不说因果不虚。

    心缘见自己的妄境因缘被师兄说破,也不反对,而是双掌合起,念了一声佛号,道:“时辰快至。岂可枉入诸趣。”

    众僧又一齐念起佛号来。心缘大声说道:“封神一误五十年,妄念牵缠极乐天。如今撒手西方去,复入红尘续旧缘。我去也。”话一说完,已经坐化了。

    方丈听了,即禅坐在殿内,与众僧诵起往生咒来。寺内祥云缭绕,异香扑鼻,那西方天空,金光更加大盛起来。七遍咒念完,这胜象方才消失。

    心缘坐化去了,他在这里的分段生死已经了结,但他在另一个世界生的妄心,才刚刚开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