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法水东流 > 第一章 接引道人传心偈 心缘相应现青莲

第一章 接引道人传心偈 心缘相应现青莲

    崆峒村,确实就在崆峒山脚下。如果只是听其名,就会让人想起封神演义中阐教十二仙首中的灵宝法师。可实际上,村子里故老相传,黄帝立为天子,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之上,特意问道于广成子。

    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里寻隐的山人,采药的农夫,走遍了崆峒山,都没有找到仙人广成子所居的地方。

    这个时侯是商朝,崆峒村属于西伯周的地界,因为这里接近西北的犬戎,在不发生战争的年代,这个村是互通有无的必经之路,生活倒也安定。

    公元前1113年,东方破晓,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走上了崆峒山。作为石质险峰,崆峒山背负关山,山势雄伟,奇峰叠嶂,既有北国群山之雄,又有南方山色之秀。

    这男孩一直在山上走着,他并没有在貌似卧虎的卧虎岭,有状如猛狮的狮子岭,有丹凤展翅之凤凰岭,有游龙戏水似的龙吸水等处停留,而是一口气走到了高耸入云的天台山。

    男孩在天台山上一块突出的岩石上坐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不知什么原因,男孩从懂事起,就对天台这两个字感到特别的熟悉,特别的亲近。

    这一次在天台山看东边升起的太阳,和往日没有什么区别。但这名男孩八识田中前世下的种子,在这因缘际遇之下,因为天台二字,产生了关联。

    太阳渐渐升高了,男孩叹了口气,有点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天台山,往山下走去。

    这正是胜力寺心缘长老的后身。因为在往生之前,他生起了对《封神演义》的执着,虽然蒙佛接引生西,但这一念执著没有放下,被生在了极乐世界边地,没有莲花化生。正是这一妄念,他生到了虚幻的商朝,了却那生起的一丝妄念。

    下山的道路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作为崆峒村里的孤儿,他的母亲在生他的时候难产去世了,父亲也在他一岁的时候,因为外族部落入侵,被杀死。大家都没有叫他原来的名字,而是叫他心缘。和前世的名字相同。

    从极乐世界边地到这里,虽然一切是妄念所起,但他在胜力寺往生西方时,还没有修证到很高的境地,然后从西方极乐边地,到这商朝一投胎,原来的修证和记忆,都给忘记了。

    就在这时,天色突然变了,由睛天变成了阴天。再过了一会,乌云密布,显然是马上就要下雨了。

    心缘在龙吸水的地方停了下来。这里苍松古朴,正好可以躲雨。岭边斜下直插泾河,因此得名“龙吸水”。

    心缘刚刚坐下,天上电光一闪,一声炸雷劈了下来,心缘吓了一大跳。在他惊魂未定的时候,又是几道雷电劈了下来,沿着岭边的泾河闪了下去。十岁的孩童哪里受过这样的惊吓,登时晕了过去。

    “心缘,快醒醒,快醒醒。”等到心缘睁开眼睛时,已经到了自己的家中。原来,村民在雨后上山采药,看到了昏迷的心缘,把他背回了家。

    心缘接过好心村民送来的水,喝了一口,渐渐恢复了神智。自己父母双亡之后,心缘吃的是百家饭,穿的是百家衣。在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帮村里的老人捡捡柴,挑挑水,并在地里收麦子或看顾小孩子。打晒的时候防止有动物来偷吃。在村里的人缘还是不错。

    村民见心缘没事,也就自己回去了。心缘因为那雷,内心还是很害怕。他依稀记得,震晕后好像有人和他说了很多话,其他的都不记得了,但其中四句却非常清楚:“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做佛也由它。”

    心缘一直念这几句话。几天后,有人来村子里传信:“我大商天子武乙在黄河与渭水之间狩猎,天上突然打雷,将天子震死了。”

    天子死了,新的天子即位,是为太丁。

    心缘也不知道为什么天子会被雷击死,反正谁当天子,自己都是顺民,他依然每天念那几句话,自己不懂,村子里识字的人也不懂。

    他不懂,并不代表天道不变。武乙是殷商王朝的第27位君主,他整军备武,先是平叛西方的旨方,又征伐南方的归伯,重用周族的古公亶父发展农牧业,增强国力,又重用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征伐四方。

    照这样发展下去,武乙很可能成为一代中兴之君。因为国力上升,武乙不能忍受神权对世俗政权的干涉,于是他做了几件所谓破除神权的事情。

    首先是他安排巫卜代表天神和自己下棋,结果巫卜下了三局都没有赢,于是武乙就说天神也不过如此,连下棋都赢不了自己,于是安排属下鞭笞巫卜扮演的天神。

    另外一件事,在四年前,巫卜集团不配合武乙的新政,于是武乙安排手下悬挂了一个高高的血袋,然后自己以弓箭射破血袋,名曰“射天”,意思是天神也挡不住自己的武力。这一年,姜子牙正好上山学道。

    作为天子,因为武乙对上天的不敬,造成了昊天上帝的不满。只是当时天庭人手不够,昊天上帝只得派人将武乙用雷击死,作为不敬上天的警示。

    心缘每天在天气睛朗的时候跑到天台山上观日出,然后念着那四句话。念得久了,他生出了疑问:“佛是什么?做佛是什么意思?”

    一天,心缘见太阳升出来之后,格外的壮丽,整个天台山如同染上了金色之光。自己仿佛就是在这光晕的中心,显得特别祥和。

    心缘内心有感,不由自主地双手相合,然后一直虔诚念着那四句话:“三点如星布,弯钩似月牙。披毛从此起,做佛也由它。”

    所谓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心缘念出这个四句话,声音虽然不大,但生出的感应却特别大。

    彼时,商朝大地,乃是阐截二教流传,佛法并未东传。那西方接引道人八德池中,竟然长出了一朵青莲花,并且慢慢增大,闪闪发光。

    接引乃是圣人,他发现,和莲华感应的气息,来自东土。

    接引说道:“是心是佛将心念,念到心空佛亦忘。撒手归来重检点,花开赤白与青黄。白莲童子,请副教主来。”那莲童子应了一声,去请准提道人。

    准提道人来到八德池边,接引尚未开言,准提道人道:“莲池青莲花开,特为道兄贺喜。”

    接引道:“师弟既然知道,我就不多说了。这念佛人来自东方,东方属道门,我教乃西方。如今莲花盛开,试看是何人?”

    准提道人即将天眼遥观,天耳遥闻,早知其意:“师兄,念那四句话的,却是一十岁男孩,现正在崆峒山的天台山上。他所念偈语,与我教修行要旨,非常相合,即是与我教有缘,我倒有个主意。”

    接引道:“师弟请说。”

    准提道:“我听说那东土天子武乙,不敬上天,昊天上帝人手不足,欲命仙首十二称臣,以充天庭。而阐教元始天尊弟子杀伐临身,将要闭宫止讲,封神大劫即将开启。既然东土有人念出这个佛字,何不借东南大教,兼行吾道?”

    接引道:“师弟,我教东传,乃在千年之后,东土杀伐临身,我等又何必惹那红尘之事而自寻烦恼。”

    准提道:“不然。师兄,待我看那男童根行如何。”准提即以慧眼法眼观看,道:“师兄,此子与我教缘法深厚,借着这青莲花开的机缘,促成我教法东传,有何不可?”

    接引道:“既然如此,师弟可去东土度化于他。行事须要机密,不可露了行藏。”

    准提道:“师兄放心。”

    天台山,心缘见那日光渐渐失去了光辉,也就不再合掌称念,出得神来,他觉得有些累了,准备下山。

    他每日行走山间,身手极为矫健,过了龙吸水,下到凤凰岭,忽见一枯瘦老者,拄着拐杖要上山。

    心缘实诚,见到老者,便在道边行礼。

    等到老者过了以后,心缘便要继续往山下走去。

    不料那老者叫住了他:“那后生站住。我有话问你。”

    心缘回过头来:“老丈有何吩咐?”

    那老者在路边大石上坐了下来,对心缘说道:“我是从西岐那边过来的,要到西昆仑去。你告诉我,怎么走过此山。”

    原来是问路的。心缘是个老实人,回道:“西昆仑想必就是这山的西边吧。老丈你走错路了。你这是往东边走,你走反了。”

    那老人道:“那你知道路吗?”

    心缘从小到大就生活在这村里,从未出过村,不过,这崆峒山倒是从小玩到大,领这老丈下山自然容易。当下应道:“我正好下山,便带你一块走罢。”

    那老丈道:“如此,有劳了。”

    心缘这时有点饿了,便到山边摘了几个野果,先拿来给这老人吃。那老人道:“你为何不先吃?”

    心缘道:“我吃的是百家饭。这山上的野果,虽然无人看管,但也是此山对我的恩赐。你是老人家,我理应给你先吃。”

    那老者便接了几个果子吃起来。心缘一边吃一边问:“老爷爷,你这么大年纪了,去西昆仑做什么?从岐山到这里,我听村里人说,有好几百里地呢。”

    那老者道:“我想去修道,了却生死大事。”

    心缘道:“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又是一个人,不怕在路上被虎吃了,或者狼给咬了?”

    老者道:“我快八十岁了。晚上就在想,我睡过去了,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气起床。要是这样死了,就白白做人了。”

    心缘道:“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死了。你这么大年纪,还想学道,还是知足吧。”

    老者道:“你这后生不知道啊。你从出生到长这么大,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吗?”

    心缘道:“我母亲生下我,我就在这村子里,以后去哪里,我怎么知道?”

    那老者道:“一个人,从出生以后,就会慢慢变老,就会生病,最后都会死。如果你真的要死了,你怕不怕?”

    心缘道:“我当然怕。但只要是个人,都是要死的,这是一定的。”

    那老者道:“如果学道,就不会死,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心缘道:“还有这种事,所以你这么老了还去求道?”

    那老者道:“既然我生起这个心,所以现在还不晚。”

    心缘道:“求道还有什么好处?”

    那老者道:“那好处可多了。比如,你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变现出来,你自己的事,自己可以做主。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就什么时候离开。并且还可以帮助很多的人,满足他们美好的愿望”

    心缘道:“有这么多好处?老爷爷,那我先送你下山吧。”

    那老者摆了摆手,道:“倒也不急着走。如果你想去,我们就结个伴。你反正在村子里孤苦无依,和我到山上修道,岂不更好。”

    心缘想了想道:“我年纪还小,修道还早得很。我还没有报答村里人的养育之恩呢。”

    那老者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都是少年人。我这几十年是想清楚了,这命就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上不来,想再修道就难了。”

    心缘想了想,道:“我还没有准备。让我想一下再说。”

    那老者向他招了招手:“你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心缘凑了过去:“你有什么秘密?”

    那老者道:“其实我这么大年纪,去学道,那山上的仙人收不收我还是个问题。其实,我是听上辈人说,在那昆仑山下有宝藏,我是取找宝藏的。如果你跟我同去,找到了宝藏,我分一部分给你,你这样就可以带回来报答村里人的养育之恩了。”

    心缘道:“原来是这样,我就觉得奇怪,你这么大年纪了还去学什么道?若真是有宝藏,我倒真的愿意和你一起去。”

    那老者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一起下山去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