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封神之法水东流 > 第五章 缘起性空说妙法 善用其心获功德

第五章 缘起性空说妙法 善用其心获功德

    接引和准提,又恢复到了,光明千万亿倍和万亿紫金身的状态。心缘自已也变成了身放光明,身高四十里这样的状态。

    还没等心缘开言,接引开始就问准提了:“准提,有些人已经感觉到智慧是一样的,为什么见到的境界却有种种的不同?”

    接引发言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心缘感受到的,却不是这样一问一答的境界。而是自己内心也在追问自己:“智慧的作用在哪里,觉悟又应该如何展现?如果自己感觉到了贪、嗔、痴三毒,又如何让和戒定慧三学能够增长?”

    接引道人问准提道人,在心缘看来,也就是自己的“智慧”在叩问“觉悟”:为什么会有性起和缘起的对立?我在崆峒村的时候,一听到昆仑山上有宝藏,然后就生起了只想得到宝藏的心,然而,现在的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七宝所成,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昆仑山寻宝藏也不过如此。照理说,自己所见到的无论是去昆仑山,还是到入西方教,性起没有差别,为何缘起上,自己又觉得极乐之宝却比昆仑山之宝殊胜?

    另外,就自己修学来说,自己有大缘法入于西方教。那我入教之前,在父母未生我之前,我又在哪里,我入西方教之后?以后又去哪里?我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既然来去无二无别,为何又有来去之相?

    就以自己此前在崆峒村的一村人来说,同是一个村的人,为什么有的人富裕,有的人贫穷。有的人付出了努力却一无所获,而有的人只要稍微付出点努力,就可以一本万利?

    心缘就这样一直叩问自己,一直不断地追寻答案。善和恶、因和果、本和末……心缘最后总结成一个疑问:“自己是有了智慧才会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有了智慧就会有这样的境界?

    想到这里,心缘内心清明起来,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安。这个时候,准提道人已经在回答接引道人的一系列问题。

    准提道人答道:“世间的一切万法没有体性,只是相的呈现而已,在事相上都是相互独立的。“

    心缘马上总结出来了,一切法缘起而无自性。就如八功德水,不管水流水急,水温水暖,虽然看起来是一体的,但前流和后流,中流和末流,其实是各不相知。自己在崆峒村的生命轨迹,今天和明天,明天和后天,乃至当天早中晚,甚至自己一呼一吸,乃至前念生,后念灭,何尝不是各不相知?

    又如自己的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感触、意分别,、六识常随着六尘境界流转,眼又怎么样知道耳,耳又怎么能知道身?

    心缘马上又进一步总结了出来:“缘起性空。”

    不过,心缘又另外生起了一种感觉:“如果接引师伯在为师尊说法。种种音声,不过是动静而已,如果离开了语言相,离开了文字相,对于耳根来说,又何关动静?

    再如这眼根,七宝讲堂,庄严无比,二位师尊,光明炽盛。因为眼识,生出了种种分别,而从眼根来说,不管是哪种色相,总不离明暗,又何关识和尘?

    心缘灵台清明,一闻千悟,当下朗声念道:“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妄心分别有。法性本无生,示现而有生,是中无能现,亦无所现物。若实若不实,若妄若非妄,世间出世间,但有假言说。”

    “铛-”的一声洪钟,心缘复现二米高的香严道人相。接引和准提也变回了丈六金身和手执七宝妙树形。

    “善哉善哉,香严吾徒,说法是一,解悟有别。如这莲池,花开是一,而有青黄赤白是别。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又如金银,金银性是一,打造器物,万相森罗,而不性金银性。”

    心缘道:“弟子明白了。”

    准提道人道:“掌教师兄,香严已经明悟,还请师兄说十善法,令香严身语意清净。“

    接引道人即发大音声:“香严,任何世人,若不修学,必然干犯恶业。具休是身语意三业。如不修学,身会犯杀、盗、淫,口会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会犯贪、瞋、痴。若改犯为戒,就会成为十善。齐修三福,一福是你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福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总而言之,你要善用其心则可获其功德。”

    那么,如何善用其心呢?

    这种与东土完全不同的西方教法,心缘从来没有听以前村里的人讲过。他听别人说,在东方,修行仙人,要筑基成精,炼精化成,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类,求得长生不老。

    准提道人似乎知道心缘心中所想一般,大声说道:“心缘,你之所想,就是专心一志,搬弄精气,运气调身,动静以时,起居必慎,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还无,功夫圆满成就,精气俱化,形神皆妙,可入定出窍,乘风御气,驾雾腾云,游于虚空。也可以说是神通很大,但都是别修妄念,存想固形。千万不可错用自心了。”

    心缘道:“弟子记住了。我以前曾念的那个偈子,说心是披毛由此起,作佛也由他。那么心行贪嗔痴,心全被贪嗔痴覆盖了,这是地狱;如果贪嗔痴轻一点,就是鬼道;再轻一点就是畜生道了;如果贪嗔痴、善与恶一半一半,就是人道;再好一点,也许就是修罗道;再好一点,就接近仙道了。如果心纯一真实,无有恶念,那就是上仙?”

    准提道人道:“不错。所以你要记住,以后无论在什么地方,遇到什么样的增界,都要随事巧愿,防心不散,增长你的悲行和智行。”

    准提道人说完这些,心缘若有所悟。接引道人道:“师弟,心缘的信解,已经达到极限了。我教法门,讲究信解行证。必须要实行,才有证悟之可能。我教法门,并不是听得多就证闻得多,若明白这么多法理,但没有依法起修,就像有人在我极乐国中,虽然天天与七宝相伴,但自己却没有半分财宝。如果听得各种法门,自己也可以说得出来,但没有经过实修,就像一位聋子弹琴,就算琴声如何美妙,自己反正是听不见的了。再比如说,你自己知道多种药方,能够为别人治病,但自己得了重病却不能治疗,你听了我这么多教法,却没实修,也是一样的道理。”

    准提道人道:“师兄说的是。现在香严徒儿心智未开,虽然拿到了善用其心的钥匙,但如何去开自性的功德锁,必须要自已实修才行。”

    心缘道:“那弟子应该如何通过实修去善用其心?”

    接引道人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去慢慢地悟吧。”

    准提道人道:“师兄,东方即将在那碧游宫里签押封神榜。何不让心缘到那东方,历事练心,也是他的缘法。”

    接引道人道:“此是天机,非同小可。我教现在还不能沾染东土红尘。”

    准提道:“心缘,你先去七宝林中经行去。”

    心缘知道师尊有大事相商,也就知趣地退了出去。所谓一音说法,随类各解。准提道人与接引道人交谈,仙位比他们低的,自然就听不到。若是二人以实相交谈,则是无关文字,以心印心,就是同辈的圣人,也是无法听到的。

    七宝林中,心缘一直用不生不灭的真心去善用其心。

    七宝林中的菩提树,枝条非常繁茂,树干有的是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有的是黄金做根,白银做树身,琉璃做枝,水晶做梢,琥珀做叶,美玉做花,玛瑙做果。

    这些七宝妙菩提树,排列非常整齐,妙色光明。作为藏觉仙,心缘知道,这些妙树,已离生老病死,全部大小一样。微风吹过,这些妙树还会发出种种法音,非常悦耳。

    见到这种树,应当如何用心呢?

    心缘见这树所演的法音,有的能够开解,有的是闻所未闻,听了也是如同对牛弹琴。

    这些树一样整齐划一,如同丛林,为什么是这种七宝而不是其他的宝所成?为什么不是五宝,六宝、八宝?

    心缘又用准提道人所教的缘起无自性去观照。这个树为什么有光明?我到底是用眼看见了这个光明呢,还是心知道这个光明,而用眼去见呢?

    心缘正在体悟,白莲童子走了进来,他已证得别觉仙,自然知道心缘在做什么。他弹了一下指,心缘才从定中出来:“见过师兄。”

    白莲童子道:“道兄。我且问你,如果没有这七宝树,就不会发出这个光明,若没有你的眼睛,是不是也就看不到七宝树了?”

    心缘道:“那当然。如果我没有眼睛,我又怎么能看到这七宝妙树?更加不会看到这妙树光明。“

    白莲童子笑了:“师兄错了。方才你在大宝讲堂,还说出了从眼根来说,不管是哪种色相,总不离明暗,又何关识和尘?如今面对这境界,为何又不认得了?”

    心缘不觉面皮一红:“那这么说,这七宝妙树,也是识尘所现了?”

    白莲童子笑道:“师兄,那我问你,这个七宝妙树,是你的识尘所现呢,还是别人的识尘所现。据我所知,这七宝妙树,乃是我们教主七觉支愿力所成。”

    又被白莲童子摆了一道。心缘也就更加好奇了:“这七觉支,乃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念觉支,定觉支,行舍觉支?”

    白莲童子道:“师兄你说的没错,这树也是表法的。万法不离一念心,你脱离你的真心去闻法,求法,都已经是心外求法了。”

    白莲童子说出这话,虽然非常平谈,但对心缘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他说的不错,这教法中的名相,心缘也知道了不少,在真正的运用时,却经不起考验。理悟和事修,还是没有圆融。

    心缘便向白莲童子顶礼。白莲童了将手一指:“师兄,我可受不起你这个礼。”心缘无论怎么样用力,都礼不下去了。

    白莲童子道:“当时我也是在你今天所处的宫殿中,师尊也是这样要我善用其心。我当时眼里见到的是二位师尊,都是圣人,宫殿又极其严丽,于是我就发了一个愿:若在宫殿,当愿众生,入于圣地,永除秽欲。师尊当时就赞叹善哉,说我已识善用其心的门径了。”

    心缘一闻千悟,道:“师兄,原来这就是善用其心?原来是这回事,开始我以为善用其心,比在这七宝树叶上摊百千担芝麻还难。原来如此啊。”

    白莲童子道:“你觉得难,我却觉得容易,就在这行住坐卧、言谈经法之中也是善用其心。你用纯一真心,念念为众生,念念为正法,还怕不直趣妙觉吗?”

    真是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心缘豁然开朗:“见树叶茂,当愿众生,以定解脱,而为荫映。若见华开,当愿众生,神通等法,如华开敷。”

    白莲童子道:“妙啊妙,你说出这样的话,按这个去做,就是善用其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