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风中独 >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隆庆帝果真是敲打了四大监一番,年末祭祖大典已经临近,隆庆帝不想这时候出什么事。

    萧何从挨完训,便出了宫直往太子府,太子府上,洪武等人已经在此商量了多时。见到掌剑大监过来,徐汝臻洪承绶几人即刻起身,萧何从谁也不理直径坐在椅子上,府上仆人奉茶萧何从一掌将茶水打掉,喝道:“喝喝喝!今年年末够你们喝一壶的!”

    太子见状,重新沏了一杯茶,亲自端给萧何从,萧何从这才端起茶喝了一口,太子顺势问道:“恩师怎么发这么大的脾气?”

    萧何从看了一眼在场的人,冷笑道:“今年祭祖大典前,你们小心点!陛下命文信侯彻查岭南两县与沿海四省的事,一个也不放过!你们手底下那些人干了什么事,作了什么孽能除掉的就除掉,别给自己惹一身骚。今年陛下的屠刀,不是对准北阳,而是对准了江南。”

    “沿海四省那么多粮,岭南两县的两个大堤,王和源我都不敢让他面见圣上,你们倒好,自掘坟墓,出了那么大的事,还让那个霍正龙进了京都!这次陛下将事情压了下来,还不想与你们撕破脸面罢了。沿海四省的人能撤就撤了,别到时候被人一锅端了,谁也没捞着好处。那个陈宏瑞提出的改稻为桑,咱家不知道是哪个王八蛋出的主意,这件事陛下明日该要在早朝上说了,压了那么久,是给你们时间,让你们找个替罪羊。闽浙本就良田稀少,出了那么大的灾不想着救田反而想着改稻为桑?这是活生生的拿百姓的命去改,真以为大夏的天下,你们能一手遮天不成?岭南织造局那边,宁五方已经见过陛下,掌印那边不知会帮谁也不知宁五方在陛下那说了什么话,明日朝上,各自保重吧。”萧何从补充道,洪武笑了笑,说道:“没有大监说的那么严重吧?江南织造局,岭南的事,到宁五方也就止了。沿海四省粮食的事到霍正龙也该止了。只是陛下令文信侯提审闽浙总督与两广总督,这件事,还请劳烦大监多跑几趟。”

    “陛下已经说的清楚,让掌印大监去了大理寺,告诉文信侯看好那两个人,沿海四省的事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洪老还要咱家怎么个跑法?”掌剑不耐烦的说道,洪武端起茶杯,朝萧何从举了举,说道:“大监消消火,喝口茶再商量,急不得急不得。”

    “沿海四省的事,两个总督该说的也说了,二皇子那边知道的应该不少,文信侯这里能查出什么来?陛下命文信侯代理大理寺卿,钱文升如今不知在何处待命,我看为今之计,找到钱文升才是重要的。”洪武继而说道。

    确如洪武所言,钱文升撤职后,一直未曾露过脸面。隆庆帝看似龙颜大怒,迁怒四大监,其实不过是在掩人耳目罢了,洪武伴君多年,揣摩陛下之意自然无出左右。文信侯要查沿海四省,确实不能绕过陈郭二人,但是陛下用不着花费心思让掌印大监大张旗鼓的去宣这道旨意,这样一来岂不是打草惊蛇,好告诉沿海四省的人做好准备?陛下的屠刀,还在北阳,江南头顶上的刀陛下交到了文信侯的手上,钱文升是刀刃,就看钱文升往哪儿砍了。

    洪武猜的不错,钱文升被隆庆帝藏了起来,在司礼监当了一个小太监。

    掌印大监萧何日则出宫前往大理寺寻找李子风,李子风正候着陈宏瑞与郭昶坤,两人在诏狱蹲了数月,一身污垢已经被长信拉去后院洗漱。正此时,萧何日前来宣旨,李子风出门迎接,萧何日也不曾让他下跪,只是说陛下口谕,文信侯不必多礼。

    “既然如此,还请掌印大监喝杯茶歇一下脚。”李子风作势将掌印大监请进堂屋,萧何日也不客气,便随李子风进门。萧何日还未知晓,海董青就在大理寺牢房内。

    “陛下有何吩咐,还劳烦大监亲自来跑?”李子风问道,仆人将茶奉上,萧何日喝了茶,缓缓道:“陛下听闻小侯爷从诏狱带回了陈宏瑞与郭昶坤两人,命咱家过来,告诉侯爷,沿海四省的事,今年祭祖大典前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还请文信侯莫要辜负了陛下的一番用心栽培。”

    “原来如此,大监进管放心,本侯既然带回来两位总督定然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只是沿海四省之事,牵扯颇大,祭祖大典前查清,有些勉强。大监可否替本侯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让陛下宽松些时日。”

    “金口玉言,天子旨意何来朝令夕改之有?小侯爷可不要开玩笑让咱家去挨这个骂。”萧何日笑道,拒绝了李子风的请求,李子风也笑着说道:“疏忽了,大监勿怪。既然如此,就请大监安心复命。本侯势必在祭祖大典前查清此案,替沿海四省的百姓讨个公道。”

    一会,子木进来,偷偷在李子风耳边说道:“牢房里那日大公子叫拿下的人,正吵着要见你,要不要带上来?”子木说的人便是那日深夜造访的海董青,也在牢里被关了几日了,想起萧何年说过要多加照顾海董青,李子风也未想那么多,便道:“让他出来透透气吧,年纪那么大了,你们也小心点,别让他死在大理寺了,好歹也是陛下的大功臣。”

    萧何日这就好奇了,陛下的大功臣?总不能是刚刚被李子风带回来的陈郭二人吧?一个提出改稻为桑,一个被上下其手,怎么也不能说是大功臣吧?

    李子风瞧出了萧何日好奇,对他道:“大监见怪了,此人前几天深夜造访大理寺,正巧赶上霍正龙暴毙,我便觉得此人有些古怪,就让人押下关了几日,无妨。”

    “既然如此,为何小侯爷说是陛下的大功臣?如此紧要关头,出现在霍正龙暴毙之时,嫌疑可是最大。”

    “大监多虑了,虽说此人出现在最不该出现的时机,但是在他之前还有别人也曾造访,与他无关。十几年,一人独下江南,以断臂之力为陛下打通江南赋税,令我大夏北征不受拘束,所以我说他是陛下的大功臣。”李子风解释道。

    萧何日一愣,急问道:“可是前任织造局监管海董青海公公?”

    李子风亦是一愣,想不到萧何日如此之大的反应。“却是此人,大监认得此人?”

    萧何日笑了笑,回道:“宫中老人,自然是认识。只是不知海公公为何深夜造访侯爷?可是为了什么事?”

    “说了些无关紧要的话,告诉我霍正龙会死,说四大监师出同门,掌剑大监也会配香。”言及此处之时,李子风好像想到了什么,问道:“不知此人所言是真是假?四大监果真是师出同门?”

    萧何日想不到李子风会这样问,端着的茶杯顿了顿,继而将茶叶吹开,饮了一小口。“不错。”

    “既然如此,那霍正龙果真是死于掌剑大监的手上。”李子风不禁叹了口气。

    “老二确实会调一些香,也曾在陛下面前说过,当晚来过大理寺,但是未曾接触到霍正龙。”

    “大监这是在替掌剑大监脱罪?”李子风有些怪气地说道:“四大监上下一心,果然如此。大监所言非虚,掌剑大监确实不曾接触到霍正龙。他有不在场的证据,但是他有杀人的动机啊。”

    “哦?还请小侯爷明言,老二的杀人动机是什么?”萧何日问道。

    “岭南两县大堤被毁之事,事发当晚,下着大雨,按大夏明文规定,河道衙门必定要有监管在场记录大堤状况,但是当时两县大堤,河道衙门一个人也没有,事情牵扯到河道衙门监管王和源,事情败露此人不见踪影,亦不曾回宫复命,河道衙门乃是掌剑大监统领,然霍正龙对岭南诸多事宜都是清楚明了,牵扯到掌剑公公身上,势必要引起龙怒,掌剑大监不得不下手,此是其一。其二,霍正龙往来于京都与岭南之间,为京都牵线,握着十几万沿海四省的粮食,又牵扯到沿海四省的粮案。沿海四省本侯虽说尚未查清,但是事情已经牵扯到闽浙总督陈宏瑞身上,陈宏瑞提议改稻为桑,此策对我大夏百害而无一利,但是对某些人却是利益颇大。陈宏瑞是洪尚书的门生,事情难免不会让人联想到是不是洪尚书的指使。而满朝上下皆知洪武乃是太子一党的领头人,事情牵扯到东宫,关系到太子一党的上下,掌剑大监又是太子殿下的授剑恩师,这个中是非曲直,本侯不必多说,大监也该知晓其中的利害关系了吧?”李子风看着萧何日,萧何日脸色毫无变化。

    “小侯爷既然这样说,那岭南两县的事,同样也有织造局在里面,杀霍正龙的人,咱家也有动机了?”

    “哈哈哈哈!”李子风不禁笑了起来,说道:“大监说笑了,岭南之事,是我在查,个中是非我最清楚不过。整个事情,两县知县蒋中才与胡贞,胡贞没有牵连,我保举他做了两县的巡查。胡贞与大监手下的宁公公交好,宁公公腰牌被骗,致使火药被运进城,但是这其中的是非他是知道的不多的。陛下都没有怪罪宁公公,我猜大监也不会为了这件事而要取霍正龙的性命,但是掌剑大监却是不一样了,他手底下的人可至今都未曾露面。王和源被何茂文抓了之后,在被押解回京之时,遭遇刺杀,何茂文身死异乡,可其中还有一件事,被工部尚书何茂文遇刺盖过了风头就没人注意到,那就是王和源随之消失在那场刺杀之中。如此说来,还是掌剑大监的嫌疑大一点。”

    “小侯爷果然与传闻一样,是个实实在在的病虎,咬人一口不死即伤。大夏有侯爷这样智勇双全的人,何愁不太平?”掌印大监笑道。

    “海董青求见文信侯。”正此时海董青从牢中出来,站在门外求见,李子风一愣,不免有些恼怒,此时来误了自己的事。

    “不见!木叔,送客!”李子风不耐烦道。

    “小侯爷有客,咱家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拜访小侯爷。”萧何日急起身说道。李子风看了看他一眼,也留不住此人了便道:“那便请大监后面走,你们都是宫中老人,在这里碰面也不是什么好时机,难免落人口实。”萧何日道了声谢谢,便从后门出了大理寺,子木这才将海董青带来。

    “海公公还有何事?本侯已经查明,事情与你没有干系,还来作甚?”李子凡没好气的说道。

    “有干系!当晚求见小侯爷的事,我还没说就被小侯爷拿下了,今天就是想来与您说道说道。”海董青自顾坐在方才萧何日坐的位置上,端起那杯茶一饮而尽。

    “海公公是宫内老人,有事也不必找我这个外姓人说吧?”李子风问道,萧瑟笑了笑,心道:你已经不是外姓人了。

    “您是大夏的侯爷,这件事我也只能跟你说。隆庆七年起,我就在陛下身边当差,宫里宫外都是我跑腿,怎么?小侯爷还是不想听?”

    海董青出言,李子风与萧瑟两人一惊,隆庆七年的事,他都知晓?不!是一定知情!蒋中才说隆庆七年,太医庞远洋曾到侯爷,太医出诊,势必有太监陪伴,海董青说宫内宫外都是他在跑腿,难道当年陪在庞太医身边的就是他?李子风不敢怠慢,朝子木使了个眼色,子木瞬间明白李子风的意思,即刻出门,屏退众人,关上大门,纵身一跃在屋顶视察看风。

    “海公公,隆庆七年,到现在也有二十年了,您是在跟我卖老吗?我李府自我祖父始,就为大夏扩土开疆,在我这儿,轮不到您来卖老。”李子风笑道。

    “小侯爷说的是,李府为大夏恪尽职守,实乃忠臣良将。老侯爷想着武信侯能安安稳稳地做个京官,不用那些战场的厮杀拼斗,最后却不能如愿,武信侯还是踏入了北阳的战场。武信侯同样想着小侯爷与镇北侯能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只是造化弄人,天意难测啊,镇北侯小小年纪边关封侯,替我大夏守关护门,实乃忠勇之后也!小侯爷身虚体弱,一样为我大夏安定岭南,做这大夏黄河水中的一丝清流!一门两子,一个文一武,都是我大夏的中流砥柱!海某自负,曾只身一人深入江南,以失臂之痛打通江南赋税,今日愿以老迈残缺之躯,为小侯爷安定江南之计马革裹尸,事不成誓死不归矣!”

    “哈哈哈哈!海公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啊。您是宫内老人,我如何敢用?”

    海董青无端出现,愿投身李府文信侯门下,李子风看不透,若真如萧瑟所言,乃是陛下安排,那这个人来这里就只是监视自己罢了,如此一来自己做事就要处处畏首畏尾。

    “海公公是陛下身边的老臣子,五年前无端从官场离职,杳无音讯,为何今日凭空出现在大理寺?”萧瑟出言问道,宫中事宜多多少少他是知道一些的,海董青一个自称臣子的太监,不是常人所能及。大夏宫中宦官千千万万,称臣的太监,大夏立国两百余年来,独此一人。

    “文信侯不敢用,二皇子怀疑。我这把老骨头,真要埋骨黄土不成?哎!”海董青言罢叹了口气,李子风看不出此人心机。

    “阁下是陛下派来的?”李子风直言问道,海董青亦是直言不讳:“文信侯所猜不错,陛下召我入宫,为了两件事,小侯爷愿意用我,那便最好,若是不用,陛下猜忌,对小侯爷一些好处也没有。”

    “哦?看来您老是赖着不走了?那便说说是何事,能让退隐几年的海老出山。”

    “陛下仁德,想让小侯爷查二十年前旧案,此为其一。北阳连年来犯,陛下有马踏北阳之心,此为其二。隆庆七年,小侯爷降生之际,老夫人难产,陛下命太医院庞远洋出宫就诊,小侯爷安全降生,但是却中了毒香,自小身体羸弱,畏寒怕冷,四肢冰寒,活不过二十四岁。若非庞太医妙手,恐怕小侯爷早就夭折。陛下想让小侯爷查清是何人下毒,何人胆敢毒杀大夏侯府的世子。我当晚出宫之时,陛下召见小侯爷,恐怕已将毕生所愿告诉了小侯爷,北阳连年挑起祸端,陛下自登基以来就有一统天下之心,但是陛下深知江南之重,文信侯又有颇具才能,安定江南之地,除小侯爷无人能及。陛下有心,想让小侯爷平定江南世族文豪,为陛下安定后方,我自负曾下江南,虽说算不上有勇有谋,但也肯为小侯爷鞍前马后,誓死效忠。”海董青单膝下跪义正言辞地表忠心。

    李子风急将海董青扶起,这人都七老八十了,给自己一个晚辈下跪,受他不起。“海公公肺腑之言,忏愧。”李子风道了声忏愧,海董青赤诚之心,自己却以小人之心去度。“陛下用我之计,十年内定能稳定江南!从陈郭二人下手,整治沿海四省,疏通海外,丝绸布匹、瓷器茶叶、香料缠丝便能销往海外,此能充盈我大夏国库,沿海四省便能民富兵强。岭南两县、两淮之地,轻赋税,重军事,不出五年便可安稳,皆是我大夏便能一举灭掉北阳。上下约十年时间,只是海公公也说了,我生来就活不过二十四,如何能为陛下开疆拓土?只能稳定江南罢了。”

    “小侯爷莫要悲伤,做千古留名之事,非有一统天下而已;造福于民,亦可流芳百世。文信侯能安定江南,便是立了大功,为灭北阳立下不世之功!今我奉陛下之命,协助小侯爷查旧案,二十年前小侯爷身中毒香的导火线,无非就是老侯爷拥兵自重,有谋反之心,然则此些皆是他人揣测。陛下深信老侯爷,不愿与李府生出嫌隙,那些人又怕世子爷是个文武双全的世子爷,老侯爷在京都又已经扎稳脚跟。那些人恐世子日后继承侯爵,手握重兵,又令满朝武将,权倾朝野。这才有了小侯爷身中毒香之事,这些都是陛下猜测,没有真凭实据,也不知幕后主使,所以这件旧案就压了那么些年。如今因为徐龙祥之事,老侯爷在朝上讨了两个侯爵,陛下顺势推舟,免了钱文升的职位,命小侯爷代掌大理寺职务,是为小侯爷查案方便。陛下用心之良苦,全是不想有负于老侯爷的忠肝义胆。这些陛下不能当面与小侯爷诉说,我也是多嘴,小侯爷勿怪。亦是我肺腑之言。”

    “海公公替陛下传话,助我查案,我在此谢过陛下隆恩。李府自我祖父以来,大夏自先帝以来,多有相互依存,父亲远赴北阳前与我说过,先帝在时,万事多交付于祖父,方有我李府今日之荣。至陛下登基,又重用父亲,李府方能在天子脚下有一席之地。今日陛下又将如此重任托付于我这副病体,唯有鞠躬尽瘁方能不负圣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