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风中独 >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江南三大文豪在嘉兴为保家族只身赴死,不出三日,三大文豪的家族便列出了三位大家的罪名,一夜之间三大文豪家族便从江南消失殆尽。

    三大文豪去世的消息传遍江南,一时之间,江南士子竟然分成两派。一派在痛惜三大文豪,痛斥朝廷仗势欺人,逼迫江南文人学子;一派在痛斥江南三大文豪与民争利,欺压百姓。

    江南三大文豪一下子全都命丧,若非柳仙源在江南坐镇,恐怕江南文人早就危机四伏。如今柳仙源坐镇江南,稳住江南文人,李子风着手接管三大家的港口码头事宜,海董青又安排着江南的暗桩平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恐怕李子风接管三大家产业的事宜还不会这么顺利。

    归根结底,还是江南三大家尚有良心,临死前为保江南不乱,竟自污其名,为自己列上数条滔天大罪。这才使得江南不乱,李子风顺势接管三大家的港口码头等。

    萧瑟在锦衣卫的护卫下,带着李子风的奏疏赶回京都。李子云压着司马清风与卢子鸣压着李权隔江相望,双方却始终没有会面,毕竟如今的形势,表面上看似李子云打了胜仗,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北阳在背后下了最大的一盘棋,暗地里已经开始默默蚕食大夏的庙堂。那位常年与北阳有利益往来的高官到如今都未能露出狐狸尾巴,李子云也不敢轻举妄动。眼下能做的就是要稳住北境,等江南肃清,李子风打通海上通道,才能有与北阳一争高下的可能。

    “想不到北阳这位掌京上位短短数年就能让北阳崛起到这种程度,这位卢大人可为一代贤臣。说是管仲乐毅也不为过了。”李子云同司马清风相对而坐,不禁感慨。

    “你李家三代忠心为国,戎马疆场,你也不过十来岁便马上封侯,古往今来也只有当年封狼居胥一人有此殊荣。我朝卢大人,自三十岁上位,到今也有七八年光阴,也止步于此了,由此可见我北阳还是比不过你大夏。”

    “所以你那小皇帝与那老女人才不惜一切代价,举全国之力来犯?我看北阳若照如今形势发展,不出三十年,便足以北出千里,南下与我大夏分庭抗礼。眼下我大夏国力虽日以日下,你北阳蒸蒸日上,若两国全力一击,却也不是你北阳所能撼动的。为何要打这一场打仗?无功而返还则罢了,如今还要送上三十五万人的性命,还要搭上你这位大元帅。”

    司马清风沉默不语。

    其实李子云也知道,北阳还是等得起的。只是五年前自己的爷爷北上重启谍网,今年又恰逢自己的哥哥与二皇子南下断了北阳的财路,恐怕北阳这三十年内都不会与大夏起冲突。

    “让我想想。”李子云若有所思说道:“你北阳君臣一心,那小皇帝与那老女人的吵吵闹闹无非做做样子,你与军机处的卢镗也并非如表面那般水火不容,不然你也不会心甘情愿地前来送死。我猜定是我大夏的问题,才会让你们这么沉不住气。近来我大夏出事的地方只有江南,看来你们与江南这条线已经暴露了?”

    “不对不对。江南这点小吵小闹也不足以让你们如此兴师动众,恐怕江南这件事背后的人才是这场大战的导火线。江南每年往你们北阳运去的粮食,足以让你们过个好冬。你们向我大夏运来的那些军械换取的钱财也足够你们过冬了。所以江南这条线不重要,不足以让你领着三十五万青头前来送死。”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条线背后的人,但是我想不通此人在我大夏到底有多大的权力才能让你北阳不顾一切。三省六部那些人无兵无权,即便是洪武这老狐狸也不过是陛下身边的一条老狗,这些人不值得你北阳如此大费周章。难道是哪位皇子?亦或者是哪位皇亲国戚?”

    短短三言两句,令司马清风背发虚汗。此人不过十八岁的年纪就能有如此心机,若令其成长下去,恐怕北阳再有三十年也不是大夏的对手。适才他说的那些话,现在看来根本是对北阳的不屑。

    李子云食指扣着桌面,咚咚咚地声音,就如同拿着斧锤凿在司马清风的心口上一样。每一下都扣在他的心尖上,让司马清风喘不过气来。

    许久,司马清风才从刚才那窒息的感觉中恢复过来,只见面前这稚嫩的脸庞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正笑里藏刀的盯着自己看。

    李子云双目对上司马清风投来的目光,不禁笑得更肆意。

    司马清风这才低下头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布了二十年的局,竟连你这小小年纪的人都瞒不过,何况这大夏还有你祖孙三代。看来我北阳这次真是以卵击石。”

    “大元帅谬赞了。我这小小聪明,跟我哥哥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我若非这些年常年跟在父亲身边,对你耳濡目染,加上家兄这些日子从江南传来的消息,恐怕你这些阴谋我这辈子也难以想通。”

    “一门双杰,当真是天不助我北阳。”

    “再告诉你个消息,家兄南下已经全面接手三大文豪的产业,如今怕是已经在南下的船上了。再过几天这海道也要打通了。”

    司马清风闻言,强忍着心中一口鲜血。他在大夏江南布局二十年,源源不断的往江南运去铁器军械,又从江南运回无数的粮食,原以为大夏江南已经被自己吃透,想不到这短短不到半年光阴,竟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全部毁去。

    这也是他甘愿送死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便是要藏着那条绳上的那个人,他这些年往大夏运来的军械铁器,就是为了那个人。

    萧瑟也抵达了京都,握着那八百里加急,深夜跟着锦衣卫进了皇宫。隆庆帝看着风尘仆仆的萧瑟,压抑了二十年的父爱,险些在这一刻爆发,最后也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辛苦了。

    隆庆帝知道眼下那支私兵北阳,沿途一定是风声鹤唳,萧瑟这时候回京都,一定是吃了不少苦头,稍有不慎就要命丧在那些人手中。京都如今已经快到了无人能用的地步,武信侯李淳忠还被押在天牢中。朝堂那些人虽说表面上都在要求隆庆帝明查李淳忠的事,但是背地里有几人是真心实意的?隆庆帝心中明白的很。

    唐青山和钱文升早已经是见不得光的人,根本不能明用,四大监如今又各怀鬼胎,这满朝文武,三省六部,能用得上的人老一辈的如梁茂卿黄门春之辈,均不是洪武的对手。余下那年轻的一辈,能堪大任的一个工部的林中良如今正在岭南忙着两个灾县的过冬事宜,一个兵部的黄荣佳一个刑部的陆渐鸿,已经开始逐渐接手兵部刑部的诸多事宜。

    黄门春这位老人则开始大开门庭,广纳天下学子。而梁茂卿这块出了名的臭石头也开了窍一般,开始在京都左右逢源。

    “起来了吧,连夜赶路恐怕连饭都顾不上吃吧?”隆庆帝看着跪在阶下的萧瑟,朝一边的起居太监示意,萧何去从一旁的暖炉中舀了一碗端到萧瑟跟前,俯下身递给他。萧瑟看了看隆庆帝,后者却早已低头拆奏疏,萧瑟只得接过那碗粥,随后起居太监萧何去又搬来一个坐墩放在萧瑟身后,萧瑟一惊。

    这碗粥已经让他觉得是破天荒了,吓得萧瑟急忙将手中的碗放在坐墩上,用袖子擦了擦嘴巴俯首趴在地上。

    隆庆帝已经揭开了李子风上的奏疏,见到萧瑟这般,又看了看萧何去,萧何去与他目光相对,便要上前扶起萧瑟。隆庆帝却抬起一只手示意他不用这才冷声道:“坐着吃吧,这几日日夜兼程,到了京都就不用绷着了,安心喝碗粥再回府上去吧。”

    萧瑟这才抬起头又跪道:“谢父皇!”萧何去这才上前端起坐墩上的那碗粥,另一只手揽着他的手臂扶他起来坐在墩上。

    隆庆帝看着奏疏越看眉头越紧,萧瑟喝碗粥起身朝他行礼他也是摆摆手示意让他自行退下。直到萧瑟退出大殿,隆庆帝这才朝起居太监说道:“子风这一趟南下,终于要肃清三大家这三颗毒瘤。将握在他们手中二十年的港口码头等产业收归国库了。只是不知子风这一趟要如何处置这三大文豪。你说说他会如何善后才能不激起江南文人学子的这滔天怨气?”

    “难啊。”起居太监边收拾那副碗筷边道:“这江南文坛,这三人只手遮天,当年陛下身边的老人海董青南下时,也未能将此三人肃清,把港口码头等收归国库。眼下又正值北方战乱,岭南天灾人祸并行,想要善了,小侯爷恐怕都要花费不少心思了。还要想不激起江南这帮文人学子的愤怒,更是难上加难了。陛下,您这是把小侯爷硬生生的往天下文人的刀口上推了。”

    “钱文升的计策不错,但也是一步险棋。一旦走错一步,侯府将满门万劫不复。一旦功成,侯府便能与洪武真正的分庭抗礼。也不枉这些年皇家亏欠侯府三代人这许多。表面上看似侯府总领天下兵马,洪武总管文武百官,看似二人一文一武互相掣肘,实则侯府处处受到洪武的打压,这些年更是逼的老侯爷远赴北阳深入敌国阵营,逼的武信侯不得不北上救父,逼的文信侯不得不拖着病体南下。端午前的大雨淹了岭南的两个县,那天早朝看似洪武输了一招,让子风抢下这个南下赈灾的差事,其实这才是这老狐狸最阴险的一招。让朕不得不将子风派往岭南赈灾。一下子侯府上下就只剩下一个武信侯在京都,洪武等同是折了武信侯的双臂。短短不到半年,硬是让他将侯府祖孙三代四人全部清除出了京都。”

    “可是他想不到的是这小侯爷竟然拖着这副病体赈了灾,还顺着这根线揪出了江南与北阳这条二十年的线。一下子就将北阳与洪武的局都打乱了。逼的司马清风不得不将南下的计划提前。”

    “你意思是说北阳潜藏在我大夏的人是洪武?”

    萧何去笑了笑,说道:“陛下您也太看得起我了。这老侯爷与您查了数年都查不清楚,奴婢又怎能猜得到?只是这其中千丝万缕,好像都跟我们这个洪尚书大人脱不开干系,奴婢也只是随口一说罢了。”

    “确实如此。但是你相信这老狐狸敢在岭南养私兵?”隆庆帝若有所思,缓缓起身走到烛台前将手中那道奏疏点燃慢慢烧成了灰烬。

    李子风的这道奏疏中并没有什么重要的事,只不过是将江南的事汇报一下,顺带恳请陛下能护住前来上奏疏的人。隆庆帝看的眉头紧锁是因为他在奏疏中看到了一种可能。这朝中勾结北阳的人或许不止一人。

    隆庆帝看到李子风传回来的奏疏,结合江南的事与这些日北边的事,他的想法与李子云不谋而合。这事情越发的不可思议了。眼下也只能期盼李子云在沧澜江边会有有用的线索传递回来,亦或者李子风在江南还有什么线索能抓到些蛛丝马迹。

    李子风在打通了三大文豪的这个节点,便在嘉兴上船走水路,经明州、天台、白鹿城、三山、凤城到了广州。

    三大文豪居闽浙盘踞嘉兴、福州、台州三地,垄断闽浙两省的渡口码头商船等生意,这两广的地界,在广州到琼州、合浦一样盘踞着江南四大世族的陈、吴两家。

    陈、吴两大世家盘踞广州、琼州数代,早已根深蒂固。不仅捏着两广的水路,就连粮、茶、麻等都有涉猎,这生意做的不可谓不大。

    三大文豪也只是握着江南文坛,制造声势,而四大世族则是实打实的的富可敌国,若有朝一日有谋反之心,凭四大世族的财力物力,足可以拉起一支装备精良的三十万雄师。

    李子风一行人到了广州,看着码头上无数忙忙碌碌的船夫苦力,还有那些进进出出大大小小的船只,不禁感叹这沿海四省的富庶。都说江南穷山恶水,可是那人间天堂的苏杭,烟花三月的扬州,还有眼前这沿海的广州,肉眼能见的繁华锦绣,如何说得上穷山恶水?又是如何成的穷山恶水?这一刻只有李子风亲身体会得到。从岭南到闽浙再到两广,就是这一片穷山恶水养着大夏。穷四省之百姓而富十一省之达贵,简直是古今往来之大谬之事也。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