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嫁嫂 > 第四十章:西厂大姐大

第四十章:西厂大姐大

    除开那道奏疏,今天急赶去灰厂还有一原因。

    吏部左侍郎徐光启。

    今日早朝时,在与兵部议事当口,加议可购买弗郎机火炮以增武备。

    很贵,但确实很好用。

    朱由检了解到,大名鼎鼎的戚继光对它推崇倍至。

    曾言其‘真乃天下通有利器,今所以重图者,旧制之未尽精微也’。

    可如今他眼界又高过一等。

    说早在王府时期,孟镇山同观婷艳常会争论些武器装备上的优劣。

    偶听得这丫所诉原话,就是加了个热水壳子的铁管子。

    信誓旦旦说,给她同等银子及一样时间,能主导造出更具精良的来。

    牛不牛皮,暂时尚不可预知。

    但孟镇山最近一次前往灰厂后,带回宫里的东西,着实令人大开眼界。

    十几份比常规小一半的火枪药包包,装入三眼铳后护卫们点火一通乒乓乱射。

    结果三十步外纸靶上一枚弹丸也未中,还炸开一杆铳膛。

    伤了名军士。

    再细看,薄薄的靶底板全遭击穿,铅丸大多透射至八十至百步的范围。

    便又朝空旷处放了一轮,最远竟飞出约六百步。

    比起原配的铳火药,射程足足提升一倍。

    难怪好几个护卫,连连在那抱怨,讲很是震手。

    握得过紧虎口隐隐作痛,握松的几个,直接火铳掉在了地上。

    由于并未亲见,朱由检听他汇报,直到第二天才反应过来。

    按理论推演,面对冲锋敌军,此火药可提一倍距离对敌军进行射杀,并延长一倍时间填弹。

    就是这种玩意,隔的稍远准头就没个谱。

    归类于短程利器兼近身肉搏的棒槌,在巷战种也许威力不小。

    可是,短时间内搞成这样,成效已属惊人了!

    既然能造枪药,那么也该能造出比原先更犀利的火炮药。

    由此可见,崇祯帝的思辨确实卓越。

    待见着那些背手蛙跳完的娃子们,娴熟地使用鸟铳将百二十步的纸靶打得砰砰响。

    满脸欣喜。

    “平身。呵呵,你所配火铳药,比旧制每份要增银几何?”

    “哦,属从还未计算过。”

    还计算个屁啊,她就是改了下比例,把乱七八糟的全砍掉了。

    火药的整体成本并未增长,仅是精确的量具搞了大半年,花去不少时间和精力。

    不过,在方才她也老实讲出,炮药同枪药不同,不可通用。

    “尽快算出,朕好着工部按此制造。从此我大明军力火器,可傲视天下矣。”讲完展望,又温言许诺,“爱卿要何赏赐,朕这里必不吝给予。”

    “没有。”

    观婷艳初见他来时,着实吓了一跳。

    由于长时间隔离,这里都成了她一亩三分了。

    加上她也并未如人前常见那么勤快,有些计划是做了又改,拖了又拖。

    实在是迫于自己良心,才猛然想到改良火药最简单易行。

    便叫望她眼睛时常发绿的孟镇山代她献宝。

    真实成绩,目前全在那帮除了吃饭睡觉就训练中的娃子们身上。

    随便挑出一人,若单论火器对射,怕是宿值内禁最厉害的勇士营,三个以下狠角色也难获胜。

    看形貌,昂首挺胸单薄的紧。

    却个个都眼神凶煞,目空一切的样子。

    为了迎合曹化淳等人对死士的理解,她特意加了项训练。

    大刀面贴鼻距半尺斩下,谁敢眨眼便要严罚。

    也就仅半月,男娃女娃们被教官训成了一双双的斗鸡眼。

    “很好,朕将来会重重赏你的。”沉浸在自觉帝王霸气无敌的朱由检非常满意,挥手示意宫人将带来的一套相当华丽沉重的盔甲摆出,“此为吐蕃进贡的链甲,本为天子行猎所用,从今而后它便归你所有。”

    “谢主上。”

    叉着手,撇下单腿,观婷艳行了个军礼。

    周遭众人也全得了福,省却了看她别扭之极的道万福妖姿。

    五百三十一名,包括犄角旮旯搜刮来的教官,全部随她整齐撇腿。

    排山倒海般,喊出:谢主上。

    手按剑柄,朱由检豪气万分爆棚,一步步跨到队列前沿。

    已融入氛围的观婷艳在左前亦步亦趋引路,不停介绍各队前列教官。

    那些教官,见着皇帝走近,立刻板着张刚死爹的脸,报喊出自己职务名字。

    随行的曹化淳和孟镇山,嘴角偷偷抽动。

    也是幺蛾子一桩。观婷艳要求这些人,若上面来检验都必须是这副死样,他两都经历过。

    书卷赏的干气冲九宵,朱由检第一回实际领略到了。

    “很好。”看着这位面容反比当初要娟丽几分的管家婆,转身回走时他不吝又赞,“爱卿不负朕望,做得非常好。”

    “将士们。”

    跨上木台,他朝黑鸦鸦人头大喊:“你们是我大明禁军中的禁军,朕的心腹之师。”

    终于找到自己位置的观婷艳,站到了第一列队首。

    跨擦参下军礼,后头五百多人也蹲俯下去。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身后五百多对斗鸡眼的老少兵卒也跟着喊。

    由于时间所限,意犹未尽的崇祯皇帝不得不抓紧时间回去。

    两下距离虽不远,奈不住行仪繁琐。

    最最关键的,出来时他仅准一支平常负责仪仗的大汉将军跟来,文武百官一个没带。

    此次出行作为天子,他是严重违制的!

    言官御史,以及经筵老夫子们,明天免不得要对自己好言规劝一番。

    若不是因斗翻了魏忠贤和客印月团伙,如今声望正隆,那些闲的蛋疼的家伙们绝对敢来上一波口诛笔伐。

    当年他大哥也仅仅是在西李选待想升格待遇时未曾作声,结果是一通的绝情不孝骂名。

    本不喜鸡毛蒜皮的天启皇帝,还不得不耐着性子写了份情真意切的自辩诏。

    来向天下证明自己。

    法制民生、外虏征伐及救灾应急,他们三缄其口。

    独在这一类事,他们最是在行。

    “喂。”

    圣驾已在移动,殿后的孟镇山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放下跨马镫的左腿,诧异万分问:“你怎么...,也...也随着回宫?”

    “马场,他们需要一处开阔的草场。”

    “这事...,这事难道不该你自己去向陛下禀报吗?”

    扭开肩头甩动马鞭,掰鞍上镫,一步跨上马背。

    孟镇山远远望见曹化淳正驱马贴在撵边说些什么。

    急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