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嫁嫂 > 第三十九章:穷鬼皇帝

第三十九章:穷鬼皇帝

    皇嫂话,朱由检一贯都听从。

    长嫂如母,况张嫣不是个贪心揽权的。

    自登基近一年来,若不加问询,也从不主动于内外事上加评。

    于是,凡若有出入相佐,一般都遵从她的意思。

    唯独此一回,他仍然按自己的意见办。并打算交由皇后周氏替自己前来解说,反正她一天三五回帝跑这里。

    为啥呢?

    因此等小事一桩,又纯粹府内家事,与朝政时局无毛线瓜葛。

    还有,原信王府调入宫中的下人不在少数。他们随在各宫各殿主子跟前做事,在面子光鲜的同时也难免会同留在外头的家丁、小厮们,两下比较。

    要知道,方屠在外面最近赏得了宅子,便把王府那边分隔出几区几跨,将小厮、婆子们统统做了安置。

    月钱,也更是涨到之前三倍。

    而随入的人呢,有多数还不及以前,少数最高也在两倍余。

    主因是规矩不同嘛,但下面人的心里,也同样是先讲钱再谈规矩。

    为这事,又挺起大肚子的皇后,同他商量过好几回。

    一开始她也是不同意继续经营肉铺,反对在顺天府发行彩票的,以为凭皇庄、布店、草场这些,再加上内帑结余,是能够支撑宫内所有人的用度。

    盘查过后,才晓得实际远远不够,反每年都有笔巨大亏空。

    也就说,她和袁妃、田妃三个,恩养心腹的额外钱,都得自己掏腰包。

    甚至,连朱由检半年楞是置办不起一身像样衣裳。

    到经筵听讲课,旧中衣的破袖口不小心当场露出来了。

    虽然有人看见会讲今上节俭,实则是没本事连自己该有的用度都无法保障。

    内外库本就分开的,经络明晰,话好听,讥讽嘲弄的味儿也浓郁。

    没办法,最后只有传人同方屠讲,由外头运进来银子。

    当然,经手的自然是她俩弟弟,周鉴喜和周鉴博。

    进贡者也打她老子嘉定伯周奎名号。

    直到上月,才从里到外为朱由检置办出整套的,合规合矩的服饰。

    谁不晓得天底下最贵的衣裳就是天子行头?

    那些钱花的,嗐~。

    总之现在后宫几处及跟进的从人,对于方家在外搞钱,都是一个态度:坚决支持!

    方贵人以前是爱往外跑,关进宫里后也能安分。

    难能可贵的是她又不持宠而骄,对宫人们口吻良善,从未见大声呵斥。

    更加的,如果每逢下面人出了力,常能听到她口称谢谢。

    姿态倒似位邻家大婶般。

    朱由检自己也不愿意穿破旧衣服,他才十八岁。

    才搬出一年,由于防备该死的魏胖子来陷害自己,把家底子几乎掏干了。

    入宫登基身为皇帝,讲是富有四海。

    其实外库同他毛钱关系都莫有,内帑也是维持內府数万人的公用钱。

    即便能用,还不得不抠抠索索滴花。

    赏赐下臣们也常是锦两匹、鱼数尾或钱几吊。

    总之,他就一穷鬼皇帝。

    若不因当年徐应元恰巧会同馆街上捡回方氏父女,也就着龙袍套旧衫的命。

    內府花销何等巨大!

    朝廷拨款每次都有人站出来发对,连阁臣们都时常推出缩减。

    更要命的是,一方面他为裁撤用度放归宫人、减膳简仪。另一方面,出于自身安全考虑,用原先西厂驻地豢养起一支私军。

    那花起钱来也是简直了。

    没有彩票一项的进账应付着,分分秒秒就得解散。

    这也是年初最终定下由观婷艳操办此项的来由。

    “管家婆。”搁下笔的朱由检喊。

    “奴婢在啊,不知陛下有何吩咐?”外阶台上的魏总管和大柱子后头的管家婆程氏,都在一路小跑赶近前。

    不曾想,才抬起头的皇帝不耐烦地挥退了他们。

    又喊了一句:“人来。”

    “喏。”

    应声的是孟镇山。

    凡听他口称宣、传、唤等,乾清宫主副总管、管家婆或其他人皆可应。

    每当说出‘人来’时,那便只有三人能应,王承恩、孟镇山及观婷艳。这是由信王府沿袭下来的特殊规矩,就是曹化淳站在边里,若未闻唤大伴过来,也是不敢应。

    “观中使可在值房?”

    “回陛下,她于辰时便出宫外办事,至今未归。”

    “把这些都撤下,朕有些倦了,今日暂时就看这些了。”

    “喏。”

    孟镇山是御前红人,一直都是。

    內府衙门知事的人都在说,老驸马设在宫里的那把椅子,迟早都得归他。

    那些守候在边上的大小太监,一见挥手,立即跑过来搬搬抬抬,听话的紧。

    抱住后脑勺的朱由检今天想出去。

    他方才看到一道上疏,上面说灵济宫供奉的徐知证、徐知谔乃是叛臣之子。虽然陛下英明,数月便命人将两尊‘真君上帝’塑像用布蔓圈围遮掩了,可还是有入京赶考的贡生前往祭拜。

    所以建议,将里头的神像统统移除掉,并彻底封禁。

    待他思索片刻,朱笔便轻飘飘地于疏上划出个龙飞凤舞的准字。

    然后心里一直想过去看看的那股冲动,猛然间变得不可遏制。

    恰巧的是今天天气真心不错哟,更巧的是现在时辰又刚好。

    算上来回及大致逗留的时间,掌灯前也能回来。

    不至于耽误批阅今天由内阁转呈的那些奏章。

    唉~,夜班还是无法幸免。

    “皇爷。”

    曹化淳还真在边里,因奏事暂时留在这里。

    又没听见他说许走,便于下边几旁一手执碗,一手从大铜壶中倒出沸水,碗中所有食料冲熟,快速冲出了一盏茶汤。

    消暑的,小时候的朱由检尤其爱喝。

    “拿上来。”果然的,翘脚的皇爷边扭动颈脖边在口上许了。

    曹大伴果是善解人意啊。

    “嗯,不错。”

    是管家婆程氏用银勺喂进口的,曹化淳提着壶,托着另一碗熟料等着。

    而朱由检,很没有吃相地晃着翘起来的脚。

    “好,不错。”放下双手吧唧嘴当口,朱由检称赞起曹大伴的手艺没丢下,并说,“待会儿你也随着一起去,和孟镇山一起替朕好好看下。”

    “谨从皇爷吩咐。”曹化淳眯笑着接碗下去。

    外臣们所见的他是极为风光,但并不知道,如今真正御前受宠的近臣几个,他排在第几。

    晃够一双腿脚的朱由检转了个向,说:“给朕摆驾灵济宫。”

    “末将遵旨。”

    一溜烟的,孟镇山带大帮人跑去打前站了。

    皇帝出行岂是儿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