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呐,这个就叫做盛世 > 第四十六章 四路全败

第四十六章 四路全败

    朱由检已经呆坐了有两个时辰了,而王承恩也陪着呆站了两个时辰。

    御案上,是两张纸,一张是回信,另一张也是回信。

    “陛下,臣知陛下求治之心,然我大明历来与士大夫共天下,臣之所以忠于陛下者,亦因臣乃士大夫也。若臣无罪而九族被诛,则天下又有何人肯为陛下所用?”

    这是洪承畴的回信,和朱由检的信一样,字迹不是自己的,而且连落款也没有。

    信里,洪承畴首先是回应了朱由检让他选择的话,而后嘲笑了朱由检诛他九族的威胁。

    朱由检甚至都能想象到洪承畴写信时的心理。

    赤裸裸的嘲讽,就差说,朱由检,你个十七岁的孩子,还敢嘲笑我这个宦海沉浮这么多年的经年老官,太嫩了。

    另一封回信,是孙传庭的。

    “陛下,陕西之事,臣自当尽力。魏党未除,火耗归公,恐不可行。陕西总督孙传庭。”

    孙传庭的回信显得相对更加忠诚,但是也更加直接。

    直接否定了火耗归公的可行性,因为朱由检手下的人,现在都是魏党的那一批认钱不认人的官。

    好你个孙传庭,是真的为人傲慢,性情耿直,还是不软不硬的拒绝朕的暗示呢?

    “王承恩,韩一良这些天在干什么?”

    “陛下,韩一良每日闲暇之余,会友饮乐。”

    朱由检听了这话,脸色阴沉的能挤出水来。

    好你个韩一良,你竟敢把朕的话,当成耳旁风!

    好你个洪承畴,你竟敢反向威胁朕!

    好你个孙传庭,朕不要面子的吗!

    朱由检想到这里,狠狠的一掌拍在御案上。

    “陛下……”王承恩走了一步,而后停住了。

    作为一个朱由检的贴身太监,他感觉这个皇帝,简直是太敬业了,常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对待任何人都是让对方如沐春风一般。

    这个朱由检,太不容易了,如果要给个评价的话,那就是宵衣旰食,夙兴夜寐。

    除了史书上记载的太祖帝这么工作过,还有哪个明朝皇帝这么勤劳过?

    但是这么勤劳的君主,换来的却是臣子的懈怠,轻视。

    想到这里,王承恩不禁擦了擦眼角的泪水。

    冰冷的御案,和手上传来的痛感,让朱由检清醒了一点。

    当年的亡国之君崇祯帝,面临的也是这样的情况吧。

    下面的臣子一个个都敷衍崇祯帝,崇祯帝终于从一个自废厂卫的“众正盈朝”之君,一步步变成不信任所有大臣,最后喊出文臣人人可杀!

    而他自己,也喜提庸君称号!

    此时的朱由检,体会到了亡国之君崇祯帝的心路。

    这个御案,想必亡国之君崇祯帝也拍过不少次吧。

    亡国之君崇祯帝,也无数次的无能狂怒过吧!

    甚至知道了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这些人,不拿着鞭子抽打也可能都不会干活。

    对付东林党、反贪、清屯……朕在干什么?朕在重复亡国之君崇祯帝!

    得出这个令朱由检震惊的感悟,朱由检当场就愣住了。

    朕,并不比亡国之君崇祯帝强!

    甚至可以说,亡国之君崇祯帝,已经非常强了。

    亡国之君崇祯帝,可能无能狂怒过无数次,但他从未放弃!

    又有几人能像他崇祯帝一样,次次失望,次次重振呢?

    朕在重复他的路,也会重复他的结果!

    想到这里,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袭击了朱由检全身。

    重振,无非是下一次失望!

    朱由检的整个精气神,都仿佛被抽走了。

    洪承畴,孙传庭无疑是大明的两柄利剑,可是没点能耐的人,还真是拿不起这两柄剑。

    大明,你该走向何方?

    此时的朱由检,感觉自己仿佛一个拿着稻草在搅动大水缸里的水的孩童。

    稻草,就是大明官僚系统;而这水缸里的水,就是天下万民。

    如此疲软而有自己意志的官僚系统,如何能搅动天下万民,拯救大明呢?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看了看御案边堆积成山的奏则,朱由检不禁摇头苦笑。

    这些事,虽说是朕亲笔御批,但是真正执行下去,又有几件是按照朕脑海里的样子进行的呢?

    大明这一团死水,该怎样还是怎样。

    所谓奏折,毫无意义。

    难怪嘉靖帝、万历帝甚至天启帝都选择躺平修仙。

    默然良久,朱由检看着外面晴朗的天空,他迷茫了。

    “朕要出宫走走。”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