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嫣雨传 > 第17章:董太师的头疾

第17章:董太师的头疾

    就在五人进山寻宝之时,京城内正发了生一件大事。

    身为国戚的董太师病了。

    不知何因,下朝回府的太师忽觉头疼欲裂,家人立即召名医诊治。

    前后急召的这三位,都是京城内最有名望的医师,可当他们面对老太师的病情时,却都束手无策。

    见这几位名医,都无法诊治夫君的头疾,随侍在旁的老夫人急得大哭。

    这时,孙女董小婉道:“祖母莫哭,眼下家父与兄长皆不在京城,依孙女拙见需紧急派人进宫,将祖父病情急告姑母,让她指派御医前来,如此祖父尚可有得一救!不知祖母意下如何?”

    一心礼佛遇事无主见的老夫人,见孙女的提议委实妥当,便含泪应允。

    随即便安排家人骑着快马前去禀报,宫门守卫见来人自称是太师府的人,有急事求见董妃,忙将此事传达给宫事太监。

    因那董妃乃当今皇上的宠爱妃子,故此执事太监亦不敢怠慢,几近一路小跑来到福泽宫。

    听闻家父病急董妃当既泪目,随后前往御书房向皇上禀明缘由,皇帝急令国手何太医前往,就这样,何太医领旨后立即动身赶往太师府。

    而董妃自己则坐乘轿撵出了宫,却不想她们一行人,却在闹市中被一突发事件堵于街上。

    经随侍太监查问得知,原来造成拥堵的原因,竟是因收落地税的差人在征得歌女的税后,又当街调戏该女子。

    那女子的老父上前解劝,竟遭差人蛮横殴打“致死”,这才激起民愤与围观,最终导致街上如此拥堵。

    得知因由的董妃虽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正在这时,一个小道姑仅凭着手中银针便将死人复活,如此神技惹得围观百姓惊叹!

    见那老父已醒转,迫于压力之下官差赔了银子并道歉,这才平息了民愤,最终围观的众人也随之散去。

    而董妃,在得知此事的来龙去脉之后,随即命太监将此女引至轿前。

    “这位小道姑,适才听闻你竟然以一枚银针便可将死人救活,真可谓是神技呀!”

    这小道姑一笑:“回贵人的话,其实那位老者当时尚未死透,他仅仅是一时气绝而已,所以这算不得什么神技!”

    董妃笑道:“既如你所言,那要怎样才算神技呢?”

    小道姑:“其实,这世间哪有什么神技,只要能救万人于水火便可,总比一些江湖庸医,总是口称什么神技、神医的强得多!”

    品味着她的话,董妃似有如所悟。

    随即说道:“那敢问一句,眼下家父身染重疾,不知姑娘你是否有能力一治呢?”

    小道姑一笑:“这位贵人,首先我是道姑,不是小姑娘!其次,既然是贵人家父身染重疾,您总要描述下他的具体病症吧?”

    董妃一怔,心想这出家人都这样说话直接吗?

    但为了救治家父,她也没有追究。

    于是耐着性子说道:“适才听闻家人来报,说老父下朝堂后,在回府的路上便感头痛欲裂,虽已请京城内数位名医,但似乎他们都却毫无办法,不知道姑你可否有把握为家父诊治?”

    小道姑笑道:“这有什么,区区头疾而已,如果我见了病人,最多十针保管针到病除!”

    见她如此自信,董妃大喜!

    心道:虽然已请何御医前往,但凡事皆有个万一。

    眼下这个小道姑既然如此自信,且围观众人皆亲眼所见,她凭一根银针便将那已死之人救活,想来应该有真本事!

    于是便道:“这位小道姑,看你的年龄与我那侄女相当,如你不嫌,我们可否以名义及辈分相称!不然这一口一个小道姑和贵人的,彼此都叫得生分了!”

    小道姑笑道:“当然可以啦!既然我和您的侄女一样大,那我今后就叫你一声姑姑!而您就叫我雨涵吧!”

    董妃笑道:“哎好!既如此那雨涵姑娘请随我回府如何?”

    雨涵道:“好呀!那就请姑姑头前引路吧……”

    太师府内,卧榻之上的董太师已因疼痛难忍而晕厥,几位颇有名气的名医,却苦着脸垂手叹气,见诸他们皆束手无策,多数的董家人,内心已放弃希望。

    但董老夫人与孙女董小婉却依然执着,因为在她们的心里还在抱着希望。

    这时家丁来报,宫里的何太医奉皇上与董妃之命,特来府上为老太师诊治,现正在客厅等候。

    闻听是何太医来了,董夫人随即精神大振,因为这何太医可是宫内御医中,医术最为高超的所在,素有神医之称。

    如今女儿既请得他来,丈夫的病必有希望,随即忙急令家人速请。

    而一旁的几位名医,也早有耳闻何太医的大名,虽素有结交求学之念,但苦无良机。

    今次得闻何太医大驾,他们愁苦的面上也是一喜。

    心道:何太医亲至,自然有望攻破此症了,所以都在翘首以待。

    这时由家丁引荐,一位穿着官服的白发老者,正提着药箱匆匆入内,董老夫人虽耳聋,但眼力尚在,一眼便认出了他。

    “何太医请坐,老身闻知你来,我夫君的命便有救了!”

    其实远在七年前,她因为眼疾不能视物,便是夫君出的面,请得这位何太医诊治的,七年了,老夫人至今未忘,这个何太医不仅医术高超,为人更是谦逊有礼。

    所以,心里一直在念着他的好!

    “承蒙何太医亲至,想必我夫君的命不该绝,老身在这里先行谢过了,还望何太医速施妙手救还我夫!”

    何太医一抱拳:“回老夫人的话,下官一定尽己所能,请您放心。

    说着,便来到病榻前。

    只见何太医,先是翻开董太师的眼帘看了看,随即伸出二指为他诊脉。

    老夫人和孙女,以及一众家人都在心急的期盼,而那几位名医也立在一旁观摩着,但见这何太医,号完脉神色凝重的说着。

    “老太师因国事操劳引发的头疾巨痛,眼下甚是凶险。此头疾如那三国时期的曹操,痛起来有如天崩地裂,想救治可就难了。如此病尚在青壮时期,自己尚有能力一救。但今老太师如此年纪,恐难过今晚!”

    老夫人闻言大惊,难以置信的她,连忙苦求着。

    “求求你何太医,我夫他今日归府后,便如您所说一直大喊头疼,开始时尚能识我,后来疼得几尽丧失神识,最终便晕撅过去。如今府内仅老身与孙女在,我儿出使边疆尚未归来,如夫君他真的就此不起,我、我可真么办哪!呜呜……”

    她这一哭,屋内那些大小妻妾及子女,也都随着悲悲切切起来。

    何太医无奈道:“秉夫人,下官将尽最大努力医治,但恐结局不尽人意时,望老夫人体谅!”

    老夫人闻言,随即亲口承诺道:“请何太医放心,如夫君真有三长两短,老身绝不追究你的责任。”

    何太医道:“回老夫人的话,下官是奉皇命和娘娘的懿旨前来,自然会尽心诊治老太师的,所以您不必如此!”

    说着,这何太医便施展针灸艾术,并配合着药剂,内外兼备的施救一番。

    可惜,在他用尽了手段,那卧榻在床的老太师还是无半点醒转之意,看着面如土色气若游丝的老太师,家人无不悲凄哽咽!

    见自己用尽了抢救手段,亦不能让病者回天,而他的瞳孔已扩散,甚至连呼吸已近停止,到最后,甚至连脉搏也摸不到了。

    何太医无奈之下,只能告知病者以身故,并让董家人备好后事。

    老夫人见这国手太医都无法救得夫君,心中便再无希望,悲切的她也只能令管家马上操持丧礼后事。

    于是,在这短短时间内,董府上下里外,皆将灯盏换为白色,并人人披麻戴孝,置办起丧事来。

    正在这时,心急如焚的董妃才行至家门前,看着自家府门前高挂的白灯白幡,以及家丁仆人皆披麻戴孝,瞬间明白了一切的董妃,疼得她哎呦一声,便晕倒在府门前。

    随侍太监见状,已吓得油面失色六神无主。

    嘴里大叫着:“快来人呐,快来人,娘娘晕过去啦!”

    就在这时,随行的雨涵迅速打开针包,抽出银针后在那董妃的人中一刺,后者便幽幽醒转。

    随侍太监与贴身宫女见状,皆感激得涕泪横流。

    “谢谢小仙姑!谢谢!…”

    雨涵一笑,未回复的她,正将注意力放在这位新认的“姑姑”身上。

    醒转的董妃悲痛欲绝,推开随侍哭喊着冲进了后堂。

    众家人和仆人见董妃突然驾到,慌忙跪拜娘娘。

    董妃理也不理,直接奔向里间来到老父床前。

    看那已无气息,且面色惨白的老父。

    心疼的董妃大叫一声:“我的父啊~女儿回来晚了!”

    随即便嚎啕大哭起来。

    她这一哭,让本就悲切引涕的众人,更是无法自忍,痛失亲人的悲切,让一众家人再次倾洒泪雨,哀声阵阵。

    就在这时,随着董妃进来的雨涵突然说道:“你们先莫急着哭,依我看,这病人还有救!”

    屋中的亲人皆沉浸在悲痛中,没人注意她的话,但那几个名医闻言,皆吃惊的看着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道姑。

    心道:莫不是我们听错了,这个道姑打扮的女娃是何来历,竟敢如此口出狂言?

    见众人皆未理睬,雨涵不禁又提高了嗓音:“喂~请你们先别哭了好吗,这病人还没死,是可以救的!”

    这次,几乎在场的人都听见了,暂止哭泣的众人皆看着这个语出惊人的小道姑。

    其中一位年过花甲两鬓斑白的医师,见她再次扬言有救。

    气得他忍不住道:“你是何人,小小年纪竟敢口出狂言,这病人可是经皇宫大内的国手,何太医亲自诊断人已仙逝,你由何说起还有救?”

    此时的雨涵已被这些人吵得发晕。

    正要急着分辨:“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