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其他小说 > 皮影之家 > 第三十九章活着

第三十九章活着

    国庆节到了,对于向东这样的打工人而言,是没有七天长假的,虽然他心里想着能够回趟家,去看看久别的娃娃和老人,可他不能回去。

    几个娃娃,他最惯梨花,虽然虎子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但他最惯梨花,他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个偏心。每次和秀秀通话,梨花总会嚷嚷着要他回家,每次听见梨花嚷嚷,他的心里就酸酸的。

    虽然他有回家看屋里人的心思,可他不能回去,夜总会在国庆放假期间会迎来客流高峰,杨老板说了,除非店员家里有特殊中的特殊事,其它情况一律不准请假。大家都明白杨老板口中说的特殊中的特殊事是什么意思,大家都不提请假的事。

    自从家里按照了电话他有了手机后,妻子秀秀会每天给他打一次电话,没有主题,彼此在电话中说说家常话,他从电话中得知屋里老的小的都好着,他在外打工也就心安了,秀秀知道他在外好着,秀秀也就在家放心了。

    他们两个聊的话题都很自然,虽然两个人都没有说一些肉麻麻的话,但他们的心里想着彼此,这个彼此都心里清楚着。

    也许因为秀秀那边有娃娃和老人的缘故,他们都避免说一些肉麻麻的话,害怕那些肉麻麻的话被老人和孩子听见,除过刻意避免说那些肉麻麻的话题外,他们之间的交流其实很自然。

    向东很喜欢这种自然,两口子过日子,还是自自然然点好。没有豪言壮语,生活平平淡淡,但也不乏温馨和小惊喜。

    金花考上了环江县一中,进入了环江县最好的高中,而且被分到了尖子班,这是他们两个最开心的事,也是全家人最开心的事,金花成了姊妹们学习的榜样。

    金花这个娃娃,对学习,从来都不需要家里人催她,她知道自己学,知道自己管自己,知道自己给自己定任务和目标。

    金花也不乱花钱,自从金花上了高中后,他每个月给金花给六百块钱的生活费,金花总会捏着花,到了月底,还能省一点。

    银花也上了初三,顽皮的劲少了许多,知道蒙着头学习了,平时也很少说话了,和以前判若两人了。

    银花学习不自觉,以前总是金花督促银花学习,每个阶段金花都会给银花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在金花的教导下,银花慢慢知道自觉学习了。

    银花上了初三后,学习压力大了,调皮捣蛋的她变得沉默寡言了,秀秀担心银花会学瓜了着,每次金花给银花加压,秀秀都会插两句,让金花不要给银花太大的压力,让银花放松点,不要老把神经蹦得紧紧的。

    自从银花上了初三后,他就让秀秀隔三差五给银花做点好吃的,给银花另起个小灶,把营养给提上去,力争银花在来年也能考上县一中,但秀秀反对他这个提议。

    秀秀说,家里老的小的都长着嘴,一人动口十人香,要吃好的全家一起吃,不能因为银花上了初三就另起炉灶,金花在初三的那年也没有另起炉灶,不照样考上了吗。

    全家一起吃好的,就费钱,可秀秀如此坚持,他也就不好意思说啥了。

    他能做的就是多赚点钱,他晚上在夜总会上五个小时班,赚一百二十块钱,白天他会做两三个小时皮影子,还会来到广场卖三四个小时皮影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于他而言,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多赚点钱,把娃娃们一个个从学校供出来,然后让他们找到工作,进入到城里生活,在城里找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工作,不要像他一样。

    他讨厌种地,种地那活就是一个出力不见钱的活,累得要死,却赚不了几个钱,年干如果不好,种地还要亏本。就尚家河村那个地方,靠天吃饭,种子入土后,后面的事,就要看老天爷的脸。如果老天爷下雨下不到时间上,庄稼就会渴死或者渴到半死不活。

    他不希望他的娃娃们守老家那些黄土地,如果娃娃们能够考上大学,那么将来就会有一个好工作,就不愁吃不愁穿了,如果考不上大学,就让他们学点技术,去城里打工。

    城里的技术工人比普通工人的工资要高两三倍,最重要的是技术工人吃得开,走到那个工地都好着,不像他们这些没有技术的,靠出卖苦力为生活,累得半死还赚不了几个钱。

    虽然出卖苦力赚不了几个钱,但总比在家种地强,干一天活就有一天的工资,旱涝保收,不像种地辛辛苦苦一场还要看老天爷的脸,有时候庄稼马上要收了,突然冒出来一场冰雹,噼里啪啦一顿乱砸,到手的庄稼颗粒无收,种地人只能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农人的嚎啕大哭能起什么作用?没有人会安慰你,你得学会自己抚平自己的伤口。哭过后,还得继续生活,该犁的地还得继续犁,该下种的还得继续下种,夏粮绝收了,就种秋粮,秋粮欠收了,就种冬小麦,等待来年的丰收。

    农人的希望总会产生在土壤上,破灭也好,实现也好,总会在犁头翻动黄土地的时候再一次产生。

    他是一个农人,却讨厌种地,这真是一个可笑至极的想法。其实,那些流浪在城里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他们都是叛离土地的人,他们是吃着黄土地里的粮食长大的,长大后,却讨厌那些曾经养活过他们的黄土地,这真是一个要死的想法。

    其实,他的心里还是装着黄土地的,就像装着家里人一样,只不过,他是回不去的农民。

    他有时候会想,他是下岗的农民,是谁让他下岗了?

    他有时候会羡慕三哥向西,三哥对黄土地的爱是一贯的,三哥十五岁离开学校后,便跟着妈种地。

    那个时候,大哥当兵死在了战场上,二哥外出流浪,至今下落不明,大骑着毛驴带着戏箱子走村串户演皮影子,家里的农活就落在了妈的身上,三哥上完小学后便回家帮妈种地干活了。

    三哥在妈的指导下,成了种地的能手,犁的地没有一点漏犁,土疙瘩就像雪片一样哗啦啦往下翻,小时候,他看着三哥犁地,就像看偶像唱歌一样,心里的崇拜是自然的。

    三哥能吃苦,三哥因为能吃苦,引起了村里人的注意,也引起了村里那个名字叫秀莲的女人的注意,后来他们便结婚生子了。

    再后来,他上完小学后,三哥便不让他上学了,大也有让他继承戏班子的想法,就让他回家了。他回家后,哭了许多次,他在学校里一直好好学习着,每年都拿奖状,他就是想通过学习考上大学,然后走出大山,可三哥让他回家,断了他的梦。

    他回到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心里恨三哥,可慢慢地他随着父亲唱道情皮影戏,他便想开了,人生就是一场戏,何必太认真,能忘的就快快忘了。

    在戏里,多少王侯将相死后也就一堆白骨,和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多少富贵如烟火,繁华落尽变成了灰。

    慢慢地他对三哥不恨了,三哥对土地的热爱,他打心里理解,三哥是靠着家里那些黄土地养育了一大家子人的,是家里那些黄土地让三哥娶了媳妇,是家里那些黄土地让三哥一家人没有饿肚子还有了衣服穿,虽然吃的穿的不怎么好,但活下来了。

    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活下去便是最大的执念,他们不会像戏中那些人一样有建功立业的大想法,他们只是为了活下去,至于能够活到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听天由命。

    其实,他如此辛苦,也是为了活下去,只有他健康地活着,屋里老的小的才会更好地活着,这也许就是他为什么要辛苦活着的动力和理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