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剑上惊鸿 > 第三章 当时年少春衫薄(三)

第三章 当时年少春衫薄(三)

    一老一少收拾好包袱,将烧柴都嫌破的木案竹凳留在原地,反正也无人会惦记这玩意。

    两人沿着街边一路走下去,每路过一家吃食的铺子,杨晴都要咽好几口口水,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是在原地打转,少女心里急不可耐,但是钱又不在她身上,只得跟着前面那个老不死的,漫无目的的一直走。

    此时正是春夏交替之时,晌午的日头甚是毒辣,杨晴一直在忍,忍又忍,这都走了小半个时辰了,她再也忍不了了,正想对着前面那个糟老头子破口大骂时,他停住了:“好,就这!我今儿带你吃点好的!”

    少女瞬间感觉什么毛病都没有了,终于啊,那老头良心发现了,没带她吃糠咽菜了。

    不过,看着眼前这个桃源楼的这个烫金的牌匾,这贵气的装饰,再看看自己和老头子一身破烂,没来由的,杨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可那老道士却是浑然不觉,直冲冲往里面走。

    果不其然,没等他们没进门,杨晴就看见有一个伙计小厮走过来拦住了他们:“你们打哪来?老先生,要饭可得去后厨,可不兴往贵客的地方走,你们懂不懂规矩!”

    老道士闻言大恼,抬头眼见那伙计眼里的嫌恶,立刻气的跳脚:“我呸,来者皆是客!你看我穿的破就当我乞丐?出言不逊,你懂不懂规矩!”

    老道士气不过,马上就掏出钱袋子,欲要和对方争个高下,杨晴站在一旁都被老头子装腔作势的姿态给惊呆了。

    这一出,动静太大了,又是快到饭点人多的时候,扰了不少人看过来,瞬间那伙计脸上燥的发红,手足无措,求助的眼神一直往另一边迎客的宁绍身上丢。

    宁绍扭头把客人交给身边另一个带路小厮,马上就走到了伙计旁边,给了他一个安抚的眼神:“老先生,是我们的人不懂事,我替他给您赔个不是,还望您不要跟他计较,您是要吃什么呢,我带您落座吧。”

    老道士上下打量了宁绍一番,眼里满是笑意,嘴里啧啧声不断:“就你小子啊,那带路吧!”

    杨晴不清楚这向来不太靠谱的爹究竟要做什么,只是一直站在这老头身后,从头看到尾,不知道做了几次深呼吸,给自己做思想工作。最终少女只能暗自唾弃自己没骨气,然后跟着后面走。

    宁绍带着两位客人入座,然后礼貌的地问起他们想要吃点什么,顺便多瞄了瞄杨晴几眼,小姑娘梳着双丫髻,正是豆蔻年华,面若芙蓉,粉妆玉琢的清秀面孔上一双眼睛清澈见底,透着一股子灵气。

    再看那位老道士,虽然身上穿的有些破旧,倒也有几分仙风鹤骨。

    别误会,他心里并没有看不起人的想法,他只是觉得能来桃源楼的人,都是不差钱的主,可这二位着实不像是有钱的样子,若不是宋员外请来的,他实在想不到合理的解释。

    心里虽然弯弯绕绕的,但宁绍手上的活,丝毫没有落下,滔滔不绝的向二人介绍这桃源楼的几道拿手好菜,正当少女听着宁绍推荐的几道菜后,异常兴奋。

    老道士咳了一声问起了价位,只听这些菜,无不是都要好几两银子,老道士的脸色顿时有些尴尬。

    宁绍在这桃源楼做了七年小厮,察言观色的本事那可是数一数二的。老道士这番做派,倒是让他对着二位是宋员外请来的高人想法打起了鼓,但对于现下的情况,马上就做出了反应。他委婉地贴心介绍道:“若是二位对荤菜有所忌讳,我们店里还有素面一类的菜肴,也甚是美味,而且价格也相对实惠,只要几文钱就有一大碗。”

    老道士一听,登时两眼放光,这小子倒是上道,但是面上维持的倒是十分稳重:“咳咳,这位小哥,那麻烦给我们上两碗素面即可。”

    “好嘞,两碗素面!”得到回答的宁绍回过头朝着掌厨方向喊道,声音清远悠扬。

    而少女听到素面二字顿感一阵天旋地转:呵呵,这就是老不死的,他说的带她吃好的?换个干净点的地方继续吃素?

    杨晴已经感觉颇为绝望了,双眼开始涣散,变得空洞无神,微张开的嘴里一直碎碎念:“第五十顿了,第五十顿了....肉,我想吃肉。”

    念着念着,她突然就呜咽出声来。

    宁绍站在旁边,见少女这般难过,不由地生了些同理心,于是悄悄靠近少女身边侧耳轻声说道:“姑娘莫恼,一会我去和掌厨说说,往你素面里加一勺卤汤便是了。”

    杨晴听到“卤汤”这俩字,顿时眼睛就亮了,宁绍看着她突然感叹春回大地的光景,也不过如此了。

    可怜一旁的老道士也听见了也只能当没听见,口里念了不停地念着“致虚极,守静笃”,碍于脸皮,实在是说不出那句“替贫道也加上一勺”的话来,只得狠狠往下咽了口唾沫。

    一听到老道士念了几句道号,宁绍瞬间来了兴致,虞县民风算是淳朴,鲜有游方道士路过。

    即使有,寻常百姓,平时也大多忙于拽耙扶犁,更何况大多数人的富庶程度,只是勉强能够吃上一口饭,也没有那闲钱去卜卦算命,想想或许是听说最近虞县有妖魔作祟,这才闻风而来的吧,宁绍想起老道士刚刚的窘迫,以及之前的猜想,他想赌一把。

    “不知老人家可是为了虞县妖怪而来?”

    老道士似是没想到对方会突然问起自己这种问题,微微错愕,又打量了宁绍一番,想想自己平时大多只会用符箓保得平安,哪里懂得什么斩妖除魔,不过此时此刻,心里的那点小虚荣,让他说不出自己只是个瞎算命的,于是又摆出那再熟悉不过的姿态,清了清嗓子说道:“贫道听闻虞县有妖邪作祟,特从四方山御剑而来,替众百姓排忧解难,只是不知这妖邪从何而来,而今又藏身何处。”

    听老道士言罢,宁绍不由心底暗想:早听说宋员外重金请四方山高人捉妖,莫不是眼前这两位?应该是了,宋府路经桃源楼不远,想必二人应该是顺道来打听打听消息的。

    自小在虞县长大的宁绍,当然是听说过方圆百里内鼎鼎大名的四方山,对于大多数百姓来说,四方山无疑象征着仙家圣地。

    在虞县百姓心中,就算当不上正式弟子,能成为山上杂役,只要能与四方山扯上关系,那就是最最了不得的事情了。

    但可惜的是四方山择徒要求甚是严苛,能入的仙家道派的,无一不是人中龙凤或是资质出众之辈,就算是做杂役要求也是不低的。

    所以宁绍一听到老道士来自四方山,顿时肃然起敬,更来劲了的直接从老人家改称了仙长,“仙长可算是问对人了,我宁绍别的不敢夸口,只说这虞县大大小小的事,就属我消息最灵通啦!”

    于是等着面的功夫,一老一少就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听起宁绍长篇大论了起来。

    这年方十五岁的跑堂伙计,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消息途径,将虞县内所有与宋家有牵扯的事情都一一道来,就连当时李婶家的老母鸡生了多少蛋,又送了宋员外多少,犄角旮旯的事情一个不落。

    听他一番胡天海地的乱扯,才得知宋员外家有一千金,算是老来得女,从小就宠的不行,一家人当掌上明珠一样,养的那叫一个珠圆玉润,真真实实的还原了什么叫做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但也因太过娇生惯养,使得这小姑娘一身的小姐脾气比别的姑娘都大,所以在这虞县可没有什么闺中蜜友。只有不远处清南村老张头家,那个打小和她一块长大的儿子。

    这老张头儿子从来没嫌过宋家小姐“体态丰盈”,脾气差,还时常与人夸耀她,甚至比她爹都护着她。时间一长这二人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而宋员外呢,原本是不太乐意二人来往的,大抵是瞧不上老张头儿子,因这少年勤勤恳恳,且平时对自己的宝贝千金多有维护,宋员外看在眼里,对于这件事就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女大当嫁,宋员外本想着找一户门当户对的豪族子弟,即使不如自己,那也不会相差太多。作为全虞县最富的商贾,宋员外许诺以千两白银各类金银首饰作为嫁妆。

    在这般利诱下,不管女方如何,自然都能吸引不少世家公子,甚至隔着有些距离临安城都有不少豪族子弟,愿做上门女婿,其中不乏长相俊美,家世又过得去的男子,当下与宋员外一拍即合。

    可这宋家小姐呢,也算是个痴儿的,执拗着非老张头儿子不嫁,这本让向来看不起乡野村夫的宋员外气歪了鼻子,父女二人为此可是闹得宋家上下鸡飞狗跳,这老张头儿子自觉的配不上宋秋荷,想着上门劝解父女二人,让她找一户人家嫁了。可是连大门都没有靠近,就被宋员外叫人拖到大院里,将老张头儿子给毒打了一顿,完事还把人吊在一颗大枣树上一天一夜,当着宋家上下的面羞辱了一番,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自这件事后,原本性格活泼的宋家千金变的郁郁寡欢,一天也不出闺阁一步,虽然父女不和,但总归还是亲生闺女,宋员外也实在怕她在屋里憋坏了,于是就有意进屋看了看,这下不看可不要紧,一看吓了一跳,这宋家小姐,穿了一身红衣裳,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自言自语的对着镜子说话,宋员外和她说话,也不答话。

    宋员外原以为女儿只是伤心过度,心智受了影响,于是找了几位郎中,可是一点成效也没有,这病情反而愈发的严重,到后来,宋家小姐整晚不睡,反而挨个去划佣人以及员外的木门,还时不时的发出尖叫,搞得宋家上下人心惶惶。

    宋员外心底里害怕,再三寻访名医无效,听人劝说后,也觉着自己女儿十有八九是惹了不干净的东西,中了邪,这才请了几位有道行的法师。别说,还确实有效,这宋家小姐也恢复过来,前几日甚至还与丫鬟上街游玩。不过直到昨天,这宋家小姐也不知怎么,晚上又开始扒木门,半夜鬼哭呜呜,远比之前更为诡异。

    听少年讲述了来龙去脉,少女与老道士心中俱是心中发毛,没想到啊没想到!这号称天下道家正统的四方山脚下,居然有妖邪胆敢作祟,若寻常小妖,定然不敢如此肆意妄为,想来那妖物应是道行不浅。

    老道士坐在位置上,双腿开始抖起来,但是宁绍却一点都没看到,还在自我陶醉着一个劲的唾沫横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