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次日,袁世凯上院,章家敏也拿着手本上院禀辞,总督大人公事忙,没有见,是盛宣怀来送的,盛宣怀说到:先生大才,杏荪很是佩服,可惜缘薄福浅,不能同先生长谈,着实可惜。说完,从袖口里拿出一封信,对章家敏说到:这是中堂大人写的亲笔信,你带了,给施文明,他就知道怎么做了。说完,又从口袋里掏出两张银票,递给章家敏,说到:这是中堂大人的一千两,是送给先生的程仪,还有一张两千两的票子,是慰亭托我给你的。

    章家敏接过,说了一些感激的话,两人告别。这里总督衙门里已经雇了车,送章家敏去天津。

    又是一阵颠沛流离,从保定到天津,再坐轮船到上海,再回到杭州,这里施抚台已经得了直隶的电报,自然收留,这里章家敏又把中堂的信交给抚台,抚台看了,自然拿章家敏更加另眼看待,仍旧留他在衙门里住,当夜就传了藩台进来,要调剂一个缺。抚台的吩咐,藩台自然不敢怠慢,当晚就挂出牌来,属理绍兴府。

    第二天上院,抚台传见,很勉励了他几句,章家敏很感激。禀辞了出来,拜见藩台,臬台,两位监司大员看在抚台的面上,亦十二分客气。拜客回来,黄升来了,说为的章大人没有家人,出门不方便,小的跟过大人,所以让小的以后伺候大人。章家敏与黄升熟悉,对黄升也很谈的来,中丞的美意,当然欢喜。

    章家敏去拜李兆杏,李兆杏很客气说恭喜,老兄有如此的宪眷,将来过班,要缺有缺,要差事有差事,就是监司大员也是指日可待,将来老兄可要提携提携小弟。章家敏哈哈一笑说了些别的话,又请教做官的道理。李兆杏知道他是初任,不懂得诀窍,因此把官场上的诀窍一一说明,无奈关节太多,章家敏也记不住,就求李兆杏可有熟人荐一个,好随时讨教。李兆杏一想就把自己的一个账房荐给他,说这位账房办事很是在行,老兄带了他去,是不要紧的。说着把账房唤来,那账房听说跟着去上任,自然欢喜,给章家敏磕头,口口声声喊东家。章家敏很感激,拜辞李兆杏就又上院禀辞,抚台允准,这里也就起身,往绍兴赴任去了。

    杭州离绍兴近,颠簸了两天也就到了。章家敏同着师爷和黄升到了府衙先拜过前任,前任因为丁忧,不得不交卸。两边会齐,章家敏同前任十分客气,前任虽然不舍,也不得不交卸,也知道章家敏的宪眷非同凡响,又见他十分客气,也不得不放下脸来,同他客气,交卸后当天就搬出了衙门。

    章家敏接了印,拜过城隍,合城大小官员都来禀贺禀见,章家敏这是头一回当官,自然兴头的了不得。就对同坐的一位同知,两位通判说到:兄弟此番代理这个缺,原是不应该的,省里这么多候补知府尚且没有安置,就是兄弟这个同知的底子代理这个缺,惶恐的很。

    在坐的府丞,别驾忙恭维到:大人宪恩高厚,别说这个小小的知府,就是补缺道台,也是绰绰有余。章家敏听了内心自然得意,又谈了几句别的话,就端茶送客。踱步到签押房,各位师爷早在那里侯着,章家敏请他们坐,说了些仰仗的话。这里黄升就带着合府的家人们进来禀见。章家敏勉励几句,说一些你们老爷我同别人是不同的,要你们遵守本分,不可出去招摇撞骗,被老爷我知道是要严惩的各等语,这本来就是照例文章,各家人听了唯唯诺诺,遵命而去。

    章家敏单把账房请了上来,那账房姓钱,是嘉兴人,章家敏请他坐,说了一会话,就问,前任的簿子拿过来没有?那账房脸一红,说到,还没有。章家敏也不难为他,从袖管里取了一张一百两银子的票子给他,说到:你早些把簿子取来,我这里到任归还没有送,怕晚了,上头要说话。那账房感恩戴德的去了,当天把簿子拿到,按照簿子上的成例,该送抚台多少,藩臬两司多少,宁绍台道多少,都一一给东家过目,章家敏允准,就按照惯例一一送去,奇巧下面八县的到任归也一齐送来,也有一千多两进账,章家敏也不用他客气,进了他的腰包。

    这几天章家敏又是拜乡绅,又是乡绅回拜,一连几天忙着会客。好在都是寻常的公事,文案上各位老夫子有都是办公事办惯了的,自然无话,等章家敏空了回签押房,各位老夫子就把公事回了上去,章家敏看不大懂,就让各位老夫子简单的说个大概,觉得办的好的,就签字画押,吩咐下去办,觉得不妥的,就打回去让文案上再斟酌。如此数月,虽然似乎忙,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事。

    一日正坐在厅里会客,门上送了一份书信上来,是抚台衙门送来的,章家敏打开一看,是抚台保奏自己,获部允准,该属应生知府等语。章家敏看了大喜,传阅众人,众人连忙恭喜。正当合衙门兴高采烈的时候,中日开战的消息传来。

    原来日本国狼子野心,以调停为由驻军朝鲜,日益增兵,后驻军竟比清军更多。朝鲜国王多次要求日本退兵未果,日军突然袭击王宫,拿住了国王,清军溃败。太后本以自己万寿为由,不愿意出兵,然而军机大臣翁同龢等人主战,迫于清议,乃命李鸿章之北洋出兵北洋,谁之竟尔不敌,以至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兵犯我辽东龙兴之地。

    章家敏知道大势已去,天命难违,唯有扼腕叹息。

    光绪二十一年,李鸿章奉命签订马关条约,条约一出,举国痛骂,世人皆称之为卖国贼。朝廷民意难违,下旨开缺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同期章家敏代理知府一年时间到期,就只好交卸回省,依旧领着账房,黄升回省,还好这一年代理,正好赶上秋收,春收,赚的钱也有好几万两,来的时候轻车简行,回去的时候让首县封了十几辆官车,大箱小箱的弄了一大堆。章家敏虽然明着钱是不肯要的,暗地里总也收了不少,这是官场规矩如此,是不碍事的,当地百姓因为他并没有额外加收重税,于听断上还算明白,因此官声尚好,章家敏走的那天,当地乡绅与百姓送了几把万民伞来恭送。章家敏想,清朝的百姓也是可怜,我不加重他们的税课,就把我当成了青天大老爷,如此愚昧,官是好当,民却苦也。

    回到杭州,章家敏赁了一所高大的公馆,雇了不少家人,黄升依然总管家人,账房也仍然总管账房,有了钱,日子也就好过多了。章家敏在偌大的花园里散步,想到,旧社会有旧社会的不好,旧社会却也有旧社会的好处,你看我又当官,又赚钱,手底下又有一大帮子奴才,这日子简直是天堂般的日子,在现实社会,就是再有钱,也没有现在这么潇洒。章家敏感叹到,旧社会可真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