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战国第八雄中山国之武公初立 > 二.文公结政治婚姻 魏倾设封赏之计

二.文公结政治婚姻 魏倾设封赏之计

    初秋的晋阳城外古树参天,奇花布锦。

    赵襄子亲送晋幽公到城外,并再三嘱咐护送的军士一路要保护大王的安全。

    晋幽公还要去平阳见韩康子虎。

    赵襄子看着晋幽公的车辇在骑兵甲士的护卫下扬尘而去,又转过来送段干木和张孟谈。

    两个人要一起去安邑,张孟谈先要把赵襄子给晋幽公的几车钱粮送到绛都,还有几个赵襄子送给晋幽公的中山乐女。而段干木带着赵襄子给魏斯的宝马和信回安邑。然后张孟谈再到安邑拜见魏斯。

    这一切都暂且按下不提。

    再说晋阳宫内使常庄谈和晋阳司马老将军延陵生一行来到代地,先是去见代成君,把个代成君赵周唬的半条命都没了。本来是有病在榻上躺了好几天都没起来,听说赵襄子派近臣常庄谈来见他。可把他吓得魂飞魄散,他知道,这个常庄谈,是赵襄子的内臣,贴身的谋士,除非大事不会派他来的,并且还有延老将军一同前来,莫非是像杀代王一样,来杀他的?不会,应该不会。我在这里任劳任怨,与世无争的,没有道理来要我的命呀!莫非有什么大事与我代地有关?唉,听天由命吧。他硬着头皮由两个内侍架着,来到大殿外迎接。

    这时天空阴沉,乌云密布,风卷着残叶沙沙作响,使人顿感飕飕的寒意,这使得赵周浑身不停地颤抖。

    分宾主落座,常庄谈递上赵襄子的信。赵周看着来信,不是要他的命,瞬间心情平复了下来,这身体也能挺的住了,刚才都快瘫在两个内侍的怀里了。他一面让人奉上茶食,一面又忙命内庭侍卫将赵浣及他的老师找来,就说有事相商,务必马上来。

    不多时,两个人来到。看那赵浣束发垂巾,年纪十四五岁,面似浮粉,鼻直口方,双眼有神,一副笑目,显得很是善良。他近前先向其父代成君行礼后,又向来的客人行了礼,然后落座。然后也就是这位即将成为中山文公的,他的老师也同样上前行了礼,站在赵浣旁边。代成君赐了坐,这位老师忙谢了坐,正襟危坐与旁。只见他,已近不惑之年,修长的身材,挺拔的腰板,元宝的耳朵,躲闪的眼神,虽目光有神,但透着惊恐,薄片嘴唇上有短胡须,细皮嫩肉的脸上红光满面,说明从来生活就平淡无奇且衣食无忧,虽然看上去不能说是仪表堂堂,但可以说是温文而雅。

    代成君给常庄谈他们介绍了。常庄谈直言道:“主公请先生随我们到晋阳,既刻出发。”

    话音刚落,只见大殿外突然一道闪电,紧跟着一声焖雷,直震得众人不约而同地向外看去。

    赵浣的老师忽然地紧张起来,这时的他神情恍惚的用眼睛直勾勾看着自己身旁的这个十几岁的小主子赵浣。而赵浣此时也正不知所措地看着代成君。代成君早看出他们的恐慌之神态,便自作胸有成竹的样子,点头笑着对文公说:“姬先生,主公特遣两位上差来请,想必是天大的好事也未可知啊!”

    这位未来的中山文公心事重重地随着常庄谈他们上了路,他们也不许他回府安排一下,如此仓促,直接就走,总让他心生疑惑和惊慌。他哪里会想到,从此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将是永别。他此时忽然觉得,此去应该不是恶事,因为,他一个陪“太子”伴读的先生,虽授业却未蛊惑,虽闻事而不参政,与世无争,淡泊名利,不对任何人产生威胁,所以祸事不会降临在他的头上。不过,让他很费解的是,赵侯召见他干什么呢?做武将,上阵杀敌,他手无缚鸡之力。做文官,到地方做父母官,他毫无经验可言。想到这,他不由得摇了摇头,想不明白,干脆不想。

    一路无话,来到晋阳城。

    文公被安排住在赵襄子的官邸后面的客房,这是个两进的单独的院落。一日三餐、起居洗漱,安排的井然有序,就是不见有人来看望,只有三两个涓人静静地进来打扫和收拾。门口也没有甲士警卫,从外面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有人知道这里有什么变化。

    第一天没有人来找他,可他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总觉得好像有人会从外面的大门口走了进来,然后向他走来。又好像有人在角落看着他,窥视着他。

    “这算什么?软禁吗?”文公这样想。

    这时的他期盼赵侯召见他,可他又害怕赵侯召见他。于是就在这样的忐忑不安的心境中又煎熬了一天。

    过了几天,他也想走出去看看,可终究还是他的这种软弱的性格让他没能勇敢起来,他认为自己还没有等到走到大门口,就会被暗藏四周的护卫甲士给拿下了。别看现在看不到这些人,但只要他想逃跑,这些暗藏四周的甲士就会从天而降的。他确信这一点。

    于是他又开始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起来了,他想到了他的儿子姬窟。这孩子别看只有16岁,可有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已经初露锋芒,僐骑马射箭,好斗狠赌胜,性格完全和他不一样。倒是那赵浣好像自己的儿子似的,性格和自己蛮像的。儿子姬窟比赵浣大一两岁,属于同龄人,但却玩不到一块去。而赵浣和自己的12岁的女儿确实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想到这,不尽会心一笑。

    儿子姬窟这一身的武艺还多亏了鼓须的言传身教。自从儿子拜了鼓须为师,鼓须就真的拿他当做亲儿子一样,这让他很欣慰。也让他打心里感谢这个老世交。

    儿子每年在家的时间最多不到两三个月,其余时间都和鼓须在一起。现在鼓须在宋子将军任上,把姬窟也带在身边。已经半年没回家了,前几天夫人还在念叨着他呢。文公又想到这几天不知道自己家里怎样了?夫人和小妾,还不定多担心他呢!他想东想西,思绪万千。不觉得又过了一天。

    其实文公哪里知道,不是赵襄子不见他,而是他们都在等张孟谈与魏斯谈的结果。

    好像是过了七八天的样子,忽然常庄谈从那扇没有人把守的大门外走了进来,一进门就向他贺喜,搞得文公莫名其妙,满脸疑惑。但是喜事总比祸事来的令人高兴吧,文公这样想到,他到底要看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又喜从何来?

    常庄谈说赵侯有请。

    于是就和他一同前往。文公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就住在赵襄子的官邸里。因为出了这扇门,七拐八拐,没有多远就到了前大殿。只见赵襄子坐在正中,旁边有几个大臣侍立。他急忙近前倒身下拜:“小民叩见赵侯”。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赵襄子边说边仔细地端详这眼前的这个刚刚步入中年的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净整洁,略显木讷。于是,赵襄子微微的点了点头说道:“久闻先生文籍满腹,才高意广,今日得见真是荣幸之至啊!”

    文公起身后,又深鞠一躬道:“承蒙赵侯谬赞,实不敢当。小民只不过是代成君府的一门客而已,才疏学浅,虽蒙错爱给代公子教书,也每天唯恐误人子弟呀。”

    “先生不必客气,闻先生乃中山侯稳之苗裔,敢问先生对中山之现状有何高见?”

    文公这时的心境逐渐敞亮了起来,他大概明白了让他来晋阳的目的了。

    于是他说道:“小民确是中山侯之后代,但早已久安一隅,不谙世事,乃垄亩之人也,实不敢对中山国之时局妄加评判。”

    赵襄子还是很欣赏这个人的。在他看来这个中年人沉稳,内敛,不冲动,易沟通,敏于事而慎于言,是他喜欢的那种。

    “观现在之中山,内乱而外崩,政令无出,百姓甚苦。而诸侯也都对中山皆有觊觎之心,孤为此寝食不安。”赵襄子看着文公,用坚定的语气接着说:“孤预拥立先生为中山国君,汝可愿意否?”

    文公闻言,顿时惊恐万状,这事来的太突然了,让他猝不及防,他刚才以为要给他个官做,但万没想到这官也太大了吧!他顿时楞在当场。

    此时大殿之中异常安静,文公低垂的双手有些颤抖,他忐忑地环视了一周,他觉得周围的人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他,如同看着圈养在笼子里的小动物,他明白,只要他说个不字,就立刻会被“吃掉”一样。他还有选择的权利吗?他有讲条件的资格吗?他还有退路吗?他敢说不吗?他知道这是早就内定的事情了,他就是人家圈定的人选,不可能改的。他只有硬着头皮,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才是眼前最明智的选择。

    “臣不敢…嗯…臣愿意、臣愿意,只是……”

    “甚善!”还没等他说完,赵襄子马上打断他的话,说道:“孤已命钦天监,择吉日,送汝回中山国登基,然后汝纳魏侯之公主公子倾为后,到时孤与魏侯一同亲往为汝祝贺。”

    文公听后便又目瞪口呆了,半晌没有了脉搏。刚才让他继位就如同被一记闷雷给震晕,这次又让他纳公子倾为后,就如同被一道闪电给劈死。他虽明白自己的处境——自己就是一个傀儡,完全任人摆布,但是,没想到自己竟被安排的如此彻底,人家让你怎样你就只能怎样。你还有选择的权利吗?你有讲条件的资格吗?你还有退路吗?你敢说不吗?

    文公心想,这个中山国君的位置,虽诱人,但难做啊!如坐针毡呀!现在丝毫没有办法,只有做上去,否则不但他的性命难保,他的家人也不能幸免于难呀!是的,要保护自己的家人,只有让他们远离我,远离权利的漩涡。他此时又为自己的妻妾和孩子未来的命运深深的担忧起来。

    他充满了疑惑,却又无可奈何。可他转念又一想,既然人家已经让吾做国君,又给吾再娶一夫人,那吾就按照人家的安排做好就万事大吉了,还疑惑什么呢?顺势而为吧。

    他打定了主意便说道:“臣万分感谢主公的成全,一切都听主公的安排。”他抬头看着赵襄子在微笑,就又说道:“臣此来十分仓促,望主公能让臣回代府略做安顿马上回来。”

    赵襄子突然脸色一板,厉声说道:“这些小事都不是汝该考虑的事,吾会让人去处理。”然后又扭头指向高赫说道:“另外孤让高赫大夫代中山国相,魏侯也会派大夫翟璜协理国相一职,那翟璜本也是狄人,与汝同族,汝就安心在此等到吉日做汝的中山国君就好了。”然后又换了一副表情和风细雨的说:“汝要多用心学习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做好一国之君才好!”

    文公迈着颤抖的双腿,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到住所的,他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通身上下水洗一般,都湿透了,刚才出了大殿被劲风一吹,好不透凉,瞬间清醒了许多。他想,这些窘态没有被人家看到吧,他希望是这样,毕竟自己要成为一国之君了,算是一国之君吧。

    他这时坐在屋子里可以安安静静地想想自己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了吧,可是脑子里嗡嗡的,什么也想不进去。他就是一个教书先生,从来就没有任何非分的奢望,今天让他治理国家?哼!他不觉得哭笑一下,什么也不想了,干脆倒头就睡。

    赵襄子送走文公后,对高赫说道:“你和延老将军马上动身前往中人城督办登基诸事,把原来的宫庭重新修缮一下,并请专人造中山国君玺印。”

    “诺”两人领命去了。

    公元前432年春,中山国中人城。

    中山文公的登基大典的仪式,在隆重的气氛之中开始了。

    原来的宫殿由于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显得破败不堪,虽然此次也被修葺一番,但用于新君登基大典,显然不合适,所以在旧殿的前面又建了一座宫殿。本来高赫建此殿时,请主公赵襄子给此殿起个名字,赵襄子想了想还是让中山新国君自己起吧,于是就有了这“恒安殿”之名。此殿建于三台之上,飞檐斗拱,十分壮观,亭台楼阁,遥相辉映。在此大殿后面,为了迎娶魏倾,又特意修建了一座后宫,名为“春和宫”。

    恒安殿外层层甲士手持戟戈,左右林立排列整齐。宫殿两边矗立着山形的青铜礼器,耀耀生辉。还有一堆大鼎格外醒目,这是周考哲王送来的贺礼。

    大殿内红毯铺地,灯火通明。中山文公在赵无恤和魏斯的见证下,完成了登基大典。前来祝贺的还有韩虎和赵浣。晋幽公也派大臣屠黍前来祝贺。同时齐国和燕国也分别派特使携重礼前来祝贺。郑国和宋国等也派大臣携贺礼前来祝贺。

    文公设摆盛宴招待来宾,中山相高赫和翟璜负责迎来送往。

    三天后,文公又于中人城迎娶了魏公子倾。这几天赵襄子和魏文侯都在中山国没有走。一直等到婚礼后,他们才各自回去。

    文公和公子倾新婚燕尔,如胶似漆,自不必说。中山国的一应事务皆由高赫和翟璜处理。文公也不过问。

    这一日,文公上朝。主要是讨论实行新的玺印制度和俸禄制度。与其说是讨论,不如说是听讲。听翟璜讲俸禄制度,然后听高赫讲玺印制度。讲了好几天,又讨论了好几天。虽然高赫和翟璜各有分歧,因为这些制度原来都是在晋国的体制内的一些制度,只是后来赵和魏在本制辖内皆有不同罢了,现在对于中山国来说,尤其是对于文公来说,这些制度可谓是全新的,毕竟它是要把中山国原有的一些俸禄等制度进行了改动,并且增加了本来没有的玺印制度。

    但是最后文公统一了决定,玺印制度用赵的,俸禄制度用魏的。在两个制度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符合中山国国情的制度——文公新制。

    而后宫里,由于文公白天上朝处理公务,这君后魏倾就和媵妾魏氏一同在后花园闲溜。几个侍女拿着防寒保暖的衣物,在后面紧跟着。正是春寒料峭时节,草木萌发,满眼皆是嫩芽,小溪潺潺,水透骨的凉。

    “姐姐,小心这台阶。”魏氏搀扶着魏倾走在花园的碎石小径上,“姐姐可知道君上是有妻妾的吗?”

    “知道”魏倾说,“都在代地。”

    “姐姐可知道他们有孩子吗?”

    “知道,一儿一女。”

    “姐姐就没有什么想法?”这魏氏说完,马上看看后面的侍女们,但见她们没有跟的太近,于是对那些侍女说道:“吾和君后在这凉亭坐会儿,你们把铺垫放好,就在外面伺候着。”

    “诺”这些侍女答应着把铺垫放好,就走开了。

    于是魏氏扶着魏倾坐下,接着又说道:“这妻妾固然不可怕,但这公子就太可怕了。”她看魏倾没有表情,很着急的说道:“姐姐您想呀,以后您生了公子,立谁为世子啊!”

    魏倾听了这话,眉头一皱。

    魏氏又说道:“况且这公子已近弱冠之年了,没有几年都可娶妻生子了,并且我还听说,这个公子现在和宋子将军在一起,看来是个武将啊。”

    “汝是什么意思呢?”魏倾看着魏氏问道。

    “姐姐要心里有数,提早做打算呀!”

    “嗯,其实吾也想过这些事,那能怎么办呢?反正他们都不在都城里,也没有多大的威胁吧。”

    “姐姐这么想可不行,自古以来,夺嫡之争你死我活,不能有半点侥幸,姐姐想想看,您生了公子,到时候君上见他原来的公子年纪大且又成年了,把位置传给他,怎么办?毕竟他的公子在您的前面啊!”

    “汝也知道,咱们的这位君上的宝座可是吾父侯和赵侯定的,到时他还敢不听吾父侯的,吾父侯让他怎样他就得怎样。他不敢把世子给他那个当兵的儿子。”魏倾有点得意的笑了一下。

    “就算是君上听话,君上爱您的公子,把位置传给您,他们不造反?他那个儿子可是武将啊,到时可是手握兵权的人,能轻易地把位置拱手让给我们,您想可能吗?”

    “那汝说,又能怎么办呢?”

    “要奴说,您先把君上原来的妻妾控制在您的手里,以后再找机会解决那个公子。”

    “应该怎么做呢?”

    “姐姐现在是君后,母仪中山,君上所有的妻妾都要以姐姐马首是瞻。不管是宫里还是宫外,都要听从姐姐的安排。”魏氏看了一下外边不远处侍立的那几个侍女,又压低了声音说:“姐姐以君后的身份,让国君赶快封赏她们,君上的那个妻妾有了名分,那么她们自然就是国君的臣妾了,就可食中山国的俸禄,也就必须给她们安排宫舍。换句话说,她们是国君的臣妾,岂有在外面住的道理?她们就必须搬到内宫里来,到那时,不就是您说了算吗!”魏氏说完,露出狡黠的笑容。

    用过晚膳之后,文公又让留下一点渍肉和水果,与夫人边吃边喝着中山清酒,让乐工敲奏着音乐,让几个乐女跳着舞蹈,两个人在一起说着话,这真是:“清香弥漫,乐声绕梁。玉液琼浆,佳人在旁。”

    “夫人觉得这酒怎样?”文公问。

    “君上,臣妾也不会饮酒,也不知好劣,只是觉得这酒好像比臣妾在家乡喝的酒要好喝些罢了,不是苦辣味。”

    “这是中山国的清酒,它可享誉华夏,是与各诸侯国交往的礼物啊!每年都要进贡给当今周天子,这可是国酒佳酿呀!”文公边说边又斟上一尊,其实他也被这中山美酒所征服,因为他没有喝过这么好的酒。他原来在代成君府时,也曾喝过中山酒,好像感觉不及今日这酒好喝。

    “君上,臣妾还听说,中山有美猫,我也想在后宫养几只。”魏倾露出妩媚的笑靥。

    “恩,夫人喜欢,就让多养几只无妨。”文公举杯与魏倾共饮。

    这时的音乐很悦耳,两个人吃着喝着很惬意。

    “君上,臣妾听说在代地还有两个姐姐孤苦伶仃无人照顾,臣妾顿觉寝食难安。”魏倾边说边款步走下木榻,跪在文公面前,故作哽咽的样子说道:“臣妾愿将夫人之位让出,以全君上阖家团圆之心意,望君上成全。”

    文公闻听此言,百感交集。这魏倾的话,的确触碰到了他内心的最敏感之处。自从他从代地被带走,就一直都没有家人的半点消息,他举目四望,身边竟没有一个自己的人可以替他去打听打听,这使他十分忐忑。登基大典,他希望儿子姬窟能来,结果没有看到,来的都是他不熟悉的人。幸好在大典上看到了赵浣,他显得格外的高兴,一是他看到自己的学生来参加自己的登基大典,这让他由衷的感到欣慰。二是他特别想知道自从他走了以后,家里有什么变化,这些消息只有身在代地的赵浣能透露给他,也只有赵浣的消息最可靠。

    于是他借着赵浣进宫给他道贺时,单独召见了赵浣。赵浣对他说,他走了以后,他府上就被卫兵看管了起来,没有谁能进出,一切供养都由代成君府提供,而看守的士兵却都是晋阳的延老将军带去的。不过,府上的人都很安全,这个不必担心。

    因此,当听到赵浣提供的信息之后,让他惴惴不安的心,安定了下来。他觉得这样也很好,只要她们都安全就好,他想赵侯不会无缘无故的为难她们的,没有理由这样做的,因为他现在不过是一枚棋子,一枚安放在中山国被赵魏操控的棋子,关键是这个棋子现在还有用呢。

    他只是不知道这样的看管还要多久,以后不知还要怎样?他为自己是一个国君竟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感到羞愧,因为就在见到赵浣的当天晚上,他曾为此事而夜不能寐。

    他的确觉得只有把她们接到自己的身边才是最安全的,而眼前的夫人魏倾正好有如此的想法,真是难能可贵啊!可他转念一想,好像没那么简单吧。这魏倾会像她刚才表现的那样真心地让出君后之位吗?且听她怎样说,他这么想着。

    “夫人快快请起,坐下说话。”

    魏倾看着文公微微皱起的眉头,她心想,是不是演得太过了,于是她说话也谨慎小心起来,慢条斯理的站了起来,回到座位上,轻轻地用巾帕拭了拭眼角,说道:“君上,臣妾想向君上给姐姐们讨个封赏,也好有个正式的名分啊。”

    “夫人能这样想,孤甚是欣慰!”

    “君上,臣妾原本想将夫人的位置让给公子窟的母亲,但转念一想,臣妾也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了,毕竟臣妾的名分乃赵侯和妾父魏侯成全的,又是在这恒安殿上被各国使臣所见证的,可谓是天下皆知,故此怎能儿戏般说让就让呢。因而,臣妾又恐这位置反倒给他们母子带来麻烦,所以臣妾想让君上即刻封公子窟的母亲为代夫人,封您的女儿玮儿的母亲为狄姬,然后再封媵妾魏氏为魏夫人,可好?”

    “善,这事夫人想得周全啊,只不过媵妾魏氏暂封魏姬即可,其他均可准奏。”

    “臣妾先代姐妹们谢君上的封赏,君上既然给姐姐们封赏了,就都是君上的臣妾了,那就不要在外面私住了,这样也不成体统啊,还是让两个姐姐搬来后宫,臣妾也好替君上分忧,好生的照顾她们才是呀!”

    文公这时又把原来要让自己的家人远离权利中心的想法忘了,他就是这样的人,昨天自己还认为这样对的事,转天如果别人和他说了另外一种理由,那么原来的想法就有可能马上会改变的,因为这时他又觉得可能现在的这种更好了。他现在认为好像团聚在一起,才是最好的,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照顾她们,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自己身为一国之君的君权之大。

    于是他说道:“既然夫人都替孤想到了,就烦请夫人处理吧”

    “臣妾再替姐妹们叩谢君上!”魏倾又于前面拜下,起身又来搀扶文公去休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