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晨星传之壁上土卷 > 第二十九章 卧龙出山

第二十九章 卧龙出山

    美酒,美衣裳,美音乐。

    有共同爱好的两人,一来二去,没两天就敞开了话题聊得熟络了起来。

    这期间诸葛亮也发现,对方是完全不会因为身份会有架子的人,甚至还会越熟越放得开。

    他们之间,完全不存在任何鸿沟的问题。

    “先生,你又没投中。”

    “投壶嘛,不中正常得很,哪有次次中的。”更何况是还喝了酒,还能瞄准就不错了。

    诸葛亮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向慎重的他,竟然没几天就和可能会是自己的未来领导人,喝上了酒。

    “哈哈哈,将军,你不也没中嘛。”

    因为聊得太晚,两人都坐在了诸葛亮的那张竹榻上,往地上的壶里投竹箭。

    “先生都说了,没有每次都会中的嘛。”刘备也不在意,继续开心自己的。

    “没中就喝。”

    “象征抿一口就行,先生你酒量也很一般。”

    “抿一口,抿一口。”

    虽然二人喝得并不多,也完全没有到醉酒的地步,但是到了后半夜,困意还是袭上了头,两人都倒在了竹榻上。

    “先生,三支蓝箭,你赢了。”刘备只投进了两支红箭。

    诸葛亮难以掩饰的自豪的笑了笑,不过随即发现两人这个氛围有些奇怪了,“亮听闻,将军曾经常与兄弟友人们同榻而卧?”

    刘备很自然的答道,“是啊。”对他来说,多正常的事。不过随即他马上就想起了宁书童之前跟他提起的话,宁书童曾说,先生有洁癖,不喜欢有另外的人碰他的榻。

    想到这里,刘备心中连忙大叫不好,赶忙就要起身坐起。

    看到刘备突然的反应,诸葛亮不解,“将军这是做甚?”

    诸葛亮似乎想到了什么,又赶忙说,“我不介意,将军不必如此慎重。”

    刘备听到这才放回了心,又疲惫的躺了回来。

    “将军,我有一事相问。”

    “先生请讲。”

    “对于将军而言,每个和将军同榻而谈的人,都一样吗?”

    刘备愣了愣,道,“当然不一样。”

    “那我呢?”

    刘备看不到诸葛亮此时此刻的神情,他很难完全猜透他此刻的用意。“自然是,不一样的。”不过他还是诚实的告诉了他自己的真实想法。

    确实,先生于他而言,非常不一样。

    他们的距离非常近,甚至能闻到彼此之间的酒气。

    “可以有多不一样?”

    看到对方的眼睛,常年在乱世中辗转的刘备自然非常清楚,这是什么样的意思。

    当然,现在的他并不排斥,不知道为什么,眼前的这个男子让他从一开始就感到亲切,甚至想要主动去靠近他,而且更近,更近。

    也许是自己太久没有得到过感情上的这种赠予了吧。

    罢了。能有先生这样的人,是幸运的,难求的。

    害怕是自己会错了意,刘备小心翼翼的伸出手本能的环上了对方的脖子,虽然他现在的脑子也和诸葛亮的一样是混沌的。

    这时诸葛亮的内心里是震惊的,他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确实是这个意思。如果不是,就是自己卑鄙趁人之危,如果是,是对方以此使的为了套住自己的计?还是对方就是同时和自己有了一样的心意?

    就在诸葛亮内心纠结万分的时候,刘备突然低眼询问了一句。

    “我想问先生一事。”

    诸葛亮顺着问道,“将军想问何事?”

    “我想问先生,今后我们若是如此,也可否将我视作男子对待?”

    “我希望在先生的心里,我能是一个男子。”

    诸葛亮听闻迫不及待的对着此人深深的吻了下去,“将军在孔明心中,一直都是男子,这有何难?”

    烛光摇曳,直到后半夜才燃尽。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了屋里,刘备顶着一头散乱的头发醒了过来。

    刘备在竹榻上翻过了身,就看到了竹榻前方的书桌前背对着自己的人的背影。

    他的头发也披散着,白色的大袖随意的披在他刚而不壮的肩背上,窗外是森森竹林,金光色的东起的日光从他微微倾斜的前方倾撒而过。

    “将军醒了。”诸葛亮在蒲团上转过了身来。“一会儿孔明要去整理田地,不知道将军可感兴趣否?”

    刘备坐起身,欣然道,“怎么会不感兴趣?”

    诸葛亮笑道,“听闻将军也爱好种菜。”

    这让刘备想起了自己在许昌那些惊心动魄的日子,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自己虽现学现卖种得一般,也还挺享受的。

    “当然。”

    “走,孔明带将军看看孔明的田地。”

    孔明去背来了锄头和背篓,刘备自然的上前伸出了手,“我来帮先生拿吧。”

    孔明也很自然的递给了刘备两把锄头,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穿过了山野小道,来到了一大片竹林后的开阔天地。这里种着不少的白菜和大麦,特别是白菜,不但种的最多,而且很多已经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了。

    诸葛亮上去就摘了好几个白菜放进背篓里,大麦那边前几天才刚播种下去。刘备看了,就问,“哪一块地需要用到锄头的啊?先生。”

    诸葛亮微愣了下,随即指着那边笑道,“大麦刚播种不久,正是需要翻土的时候。”

    “好,我翻土不是特别娴熟,若翻得不好,望先生莫要怪罪。”刘备扛着手里的锄头朝那边走了过去。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画面,有些出神了,好像是十年前吧,当初有个荆州当官的也是来到他家里,那个时候的他还无所谓,就答应见了这位当官的。这个当官的可谓是十分热情,上前抢过他的工具就要热心的帮他干活。

    诸葛亮看了下灰蒙蒙的天边想,君子有高节,也不过如此了。

    直到天上下起来了蒙蒙雨,两人这才收拾了往回走,看着扛着两把带着泥的锄头走在前面的先生,刘备也开始走神了,他不记得自己手里的锄头怎么就跑到先生的手里去了。

    顶着湿润的雾气,两人回到了草庐内,就听到一个女童在颂词的声音。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氏。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冶齐晏子。”

    诸葛亮放下了背篓,唤来了女童,女童看到诸葛亮欢快的跑了过来,“爹爹。”

    “这是我的女儿,年七岁,小名阿椁。”诸葛亮转过身去又和女童道,“阿椁,这位是新野左将军刘备。”

    “阿椁见过将军。”阿椁大方有礼的上前跟刘备问候道。

    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刘备笑着问道,“阿椁刚才颂的是什么歌谣呀?”

    “回将军,是梁父吟。”

    刘备有些惊讶阿椁的聪慧,这可一点都不像在山野间长大的孩子。

    “爹爹说,这吟的是战国二桃杀三士的悲剧故事。”

    “先生才智过人,连女儿都如此出色。”刘备忍不住感叹。

    诸葛亮呵呵笑道,“都是我的岳丈黄老先生在调教她,她亲黄老先生更多,一般都在黄老先生那边住,哪有我多少功劳。”

    “黄老先生?”

    说到这里,诸葛亮情绪低落了下来,“亮的夫人黄氏,在三年前因病去世了。”

    刘备微微一惊,随即道,“抱歉。”

    “无妨。”诸葛亮似乎想起了什么,“对了,将军请随我来。”

    刘备跟着诸葛亮来到了一个阴凉的屋里,这里到处都是陶罐,诸葛亮把今天摘回来的白菜放了两个在这个阴凉背光的屋里。

    诸葛亮拿出了一个陶罐,从里面捞出了一个泡得褪了色发白的白菜,另外一个陶罐里装的是用大豆制成的酱,还从一旁的布包里拿出了好几个白面团子。

    “这是?”

    “馒头。”诸葛亮笑着解道,“阿椁曾觉得这种面团像胖胖的人脑袋,所以干脆就叫它馒头了。”

    “将军难道不觉得,行军中这些如果作为军粮,运输和储存都会更加便利吗?”

    “酸菜和大豆可以做咸下口,白菜和大豆生长容易产量大。而且作为咸下口,成本用量和消耗比普通菜食更低。”

    “馒头的口感不差于精粮,成本甚至还低于普通粗粮,只需要一点面粉,就可以有这么大的馒头,而且馒头的饱腹感还稍胜于普通粗粮。”

    看着刘备吃惊的神情,诸葛亮道,“这就是亮要送给将军的见面礼,粮食就是军队的根本。希望日后能对将军有所帮助。”

    “这,”刘备有些难为情了,“是不是有些太重了。”

    诸葛亮把撸起的袖子放了下来,笑道,“这是亮愿意送给将军的,将军收下便是。”

    “刘备想问先生,先生研究这些花了多少时间?”从这个屋子里的摆设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是一个很喜欢琢磨各种各样东西的人,平日里是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和利用这些东西来专门做些什么的。

    而且让刘备没想到的是,一开始看到诸葛亮留得有些长的指甲,以为他会是个养尊处优之人,结果下厨翻土他样样在行。

    诸葛亮双手放在陶罐上,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叹道,“有十来年了吧。”正是他从江东回来,也离开了荆州,遁居于此的那个时候。

    刘备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包括那首梁父吟。

    第二日早晨,刘备起床去找诸葛亮的时候,却被诸葛亮的书童阿宁拦在了门外。

    “将军,先生今日吩咐,谁也不见,特别是将军。”

    看到宁书童严肃的神情,刘备不解,昨日还好好的,今日怎会如此?“先生这是怎么了?怎么会突然...”

    只听闻宁书童重重的叹了一声,“先生他突然得了疫症,怕会过给将军。”

    刘备大惊,“什么?那先生他现在人呢?他怎么样了?谁在照顾他?”

    宁书童为难道,“先生得的是疫症,会死人的,先生也吩咐谁都不要靠近他。”

    “这怎么行。”刘备一把推开了宁书童直径往里面大步而去。

    “将军,将军,去不得啊。”宁书童的力气哪里是刘备的对手,没两下就被刘备挡开了。但是他也不敢再往前了,只能在外面劝道。

    刚推开门,就听到了剧烈的咳嗽声,“咳咳咳,将军,不可过来。”

    “会传染给你的...呕”

    见诸葛亮要吐,刘备迅速拿过放在门外的木盆,奔到诸葛亮的榻前为诸葛亮接住呕吐的秽物。

    刘备拍着他的背为他顺气,诸葛亮吐完后,看着刘备另一只手为他而捧着的木盆,一时间,诸葛亮对这般模样的自己有些难堪了起来。

    刘备拿出棉布,为诸葛亮把嘴擦干净,“看样子,这像是老鼠带来的疫症,先生家中可是闹老鼠?”再一摸对方的额头,果然滚烫。

    诸葛亮被弄得说不出话来,刘备知道他是在意着礼节和面子上的东西了,“先生莫要担心,刘备在死人堆中爬过多少次了,这样的疫症早就不用担忧了。”

    听到这儿,诸葛亮的难堪也许是缓和了些,才缓缓道,“兴许是春季到了,附近的老鼠活跃了。”说着,看到刘备仍半跪在自己榻前,又开始难受了起来,“将军是帝室之胄,快些起来,亮受不得啊。”

    “唉,先生还在意礼节这些东西作甚,命不比礼节重要吗?”刘备将布湿了凉水敷在了诸葛亮的额头上,“患上疫症,期间只能吃流食,一会儿我去吩咐宁书童多做些流质的吃食来,还有一些药我也去吩咐他煎来。”平日里刘备不会轻易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诸葛亮又怎会看不出来,他是防自己也染上了疫症出去会传给别人。

    “先生有什么不舒服,尽管叫我便是,我就在这里守着先生。”

    没一会儿,宁书童便把按照刘备给的药方煎好的药和饭食放在了门口,宁书童是知道这药的药方有多恐怖的,所以当他偷瞟到先生面不改色的将其全部喝下去的时候,是震惊的。

    “先生,赶紧趁热把药喝了。”说着便把诸葛亮从榻上搀扶了起来。

    诸葛亮接过药碗,一股辛辣的苦味和臭味扑面而来。“好。”诸葛亮将药一饮而尽,然后惭愧道,“亮正值壮年之人,何德何能,让将军亲自为亮做这些。”

    听着里面的客套话,宁书童佩服先生极了,他刚刚可是把苦胆给喝下去了啊,还有黄芩、黄连...

    “好了,赶紧躺下,如果想睡觉就多睡,这样有利于恢复。”帮诸葛亮躺下后,刘备为他掩好了被子。“先生身体底子本来很好,这疫症兴许明天就能好了...”

    也许是药效发挥了作用了,诸葛亮脑袋一挨枕头就睡着了。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大半夜了,看到趴在榻边已经睡着的人,诸葛亮的思绪飘回到了二十年多前,他母亲已经模糊了的面容。

    若是他母亲还在,大概也就是这样吧。

    他的父亲也去得早,和兄长也分开得早,接触最多的也只有早些时日还在家中的继母...

    想着想着,诸葛亮再次昏昏沉沉的睡去了。

    又是一日早晨,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屋里,刘备顶着酸痛的腰背从有点硬的榻边爬了起来,不知道自己昨晚什么时候顶不住了就睡过去了。

    也许是刘备起身的动静不足够轻,旁边的诸葛亮也慢慢睁开了变得明亮的眼睛,刘备摸了摸诸葛亮的额头,高兴道,“先生,你的烧已经退了,你已经没事了。”

    “嗯。”诸葛亮应了一声。

    “主公,我们回新野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