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荼蘼

    “这是什么?今年年试的榜文吗?”

    几人路过贡院,见到青墙下边围了不少人,还在就着今日榜文议论纷纷,忙凑了过去。

    “甲一薛元日,甲二郑书辙,甲三张效久。又是一批栋梁之才啊!”

    “啧,听说这个郑书辙是咱左监大人的亲戚呢。”项筠努了努嘴。

    “也许人家确有真才实学。”

    杠鬼使神差般抬了出去,叶辛才发现自己这话唐突了。

    “有谁说不是吗?”

    果然换来意料之中的一句反驳。

    这一来二去,倒是将方才验尸时严肃悲壮的气氛冲淡不少。

    言信抿了抿嘴:“好了,再不走天要黑了。”

    出了城门便是一片荒芜,粗粗窄窄的小路与杂草错综相交,只有一二处由于走的人较多,才颇为显眼。

    “这能找到么......”孟知瑜望着空地疑惑道。

    “并非为了找头颅。白天的时候小刘他们也翻过土,只有那一处是新土。”项筠解释道。

    也是,若不是被埋在地下,这一目了然的也难以藏物。既然土都翻过了,那就说明头颅一定不在这里。

    “怎样,有吗?”叶辛立在蹲着的言信身旁,双手抱肘,并没有要行动的意思。

    “并无。看来今晚是白跑了。”

    叶辛叹了口气:“第一现场并非这里,没什么值得看的,走吧。”

    “此行细节也当记牢。”

    叶辛独自走在前面,淡淡应了声:“知道。”

    没有拖行尸体的血迹,说明凶手有较为便利的运输工具。

    残忍又缜密,若是知道凶手其人,怕也难对付。叶辛心虚地想。

    认尸令是唯一的希望了,明日还没有消息的话,便要挨家挨户去查了。

    “薛金山,荆阳人氏,太炤十年迁居郢都至今,香料生意人。家中育有二子,一年前妻子涂氏染病去世,后纳江氏。”

    近日廷尉府当真是时来运转。无头女尸案毫无头绪之际,今日辰时,便有个男人慌慌张张上门来,说是看到了认尸令,便想来确认是否是自己失踪的妻子。

    刘冲喝令其跪在堂下,待其报完家门,便耳语言信:“言长史,此人乃今年年试甲一薛元日之父。”

    言信微微颔首,正色道:“既是妻子失踪,为何早不报案?”

    “回大人,小人为采购香料出了远门,今早才回家,便听犬子说贱内已二夜未归——”

    他说着忽的抬起头,目光带着探询和期盼:“小人于街上见到认尸令,实在害怕是贱内,便揭了告示来此,恳请大人替小人确认——”说罢便要磕头。

    言信及时抬手制止刘冲的威吓,“可有凭证?”

    薛金山指着认尸令中的一句:“贱内确有一块乌色胎记,约莫指甲大小,在、在后腰右边上。”

    因胎记并不显眼,初验时险些将其与其他瘀伤混淆,言信便将此特征写在认尸令中,却又未点名其形状位置,避免有人胡乱指认。

    “尸体无首,你如何确认?”

    薛金山摇摇头:“小人、小人不知,小人无法,只望尸体并非贱内。”

    如此非但未解决此案之惑,又飞来一妇人失踪之迷案,当真棘手。

    “既无法确认,你且带路,本官要前往你家采证,以佐认尸。”

    原来薛元日是薛家长子,早年因家中窘困进不得郢都城求学,只得前往乡僻豪绅家塾读书,因此多年来与父母幼弟仅靠书信联系。一年前涂氏染病去世,薛元日才回郢都奔丧。后偶得太学博士官柳士青垂青,进太学读书,因天赋异禀奋求上进,仅一年便脱颖而出,是柳士青的得意门生。

    而次子薛德才一直养在父母身边,却天资颇逊。自薛金山做了香料生意,日渐发达后,薛德才便开始流连赌场酒坊,整日不学无术,到处惹事。直到薛金山丧妻又娶,有江氏操持家里,薛德才才稍有收敛。

    “江氏母家可在郢都?”言信进屋扫了几眼便开门见山。

    叶辛环视了一圈薛家大院,寻思这江氏确是持家一把好手,处处干净整洁有条不紊,前有厅堂后有菜园,当不是个挥金如土厮混日子之人。

    “大人明鉴,贱内出身低贱,并非良民。”

    叶辛把玩着主屋妆台上的胭脂粉盒,个个精致小巧,盒面上描的小人花样儿也惟妙惟肖。仔细摩挲还有细细的纹路。

    “莫不是金凤台?”

    薛金山卡了一下,才答道:“......闭月阁。”

    闭月阁乃是郢都城最大的青楼,金凤台仅次之。

    如此说来,江氏便是薛金山从青楼赎回来做妻子的。

    虽未正名正妻,但娶一个青楼女子操持家业,纵然叶辛久居深谷不谙世事,也觉得孤陋寡闻。

    不过如此说来,江氏若失踪,除了薛家父子,确实不会再有人关心了,倒是和那具三天都无人认领的无头尸体命运相似。

    但是薛金山口中的江觅荷,除了一些无法辨别的特征,与尸体并无差别,这让言信不得不将两者划上等号。不过事有万一,言信还是将李桓和杨城分了出去,让其盯住认尸令那边的动静,以防另有人寻上门来。

    一日之隔,薛元日便成了年试甲一,薛家亦不可同日而语。听说柳士青属意他去治粟局做农丞,是个栋梁之才,日后大有可为。

    如今薛家出事,薛元日的任期怕是要推后了。但推后并非不任,他的甲一地位依旧在,再往后拖,怕是整个薛家都难以在廷尉府相见了。

    既然时不待我,只有先下手为强。

    “传薛德才。”

    和意料中一样,是个纨绔模样。

    上一个这模样的人,已经死在了自己家中,也不知陈太爷是否查到了真凶。

    叶辛恍惚间回到了月琅,竟开始担心起薛德才的命运来。

    “你倒是很爱发呆。”

    言信一句话惊醒了她。

    “不知是否是这里太过喧闹,让你不能泰然自处?”言语间带了深深的探究意味。

    不过这意味在叶辛看来更像是讥讽。

    不等她反驳,言信便递了一份新的口供簿过去,“一字不能落。”

    这人工作的时候,还真是严格啊。

    叶辛望了一眼特地来听审的阮常明,抿紧了自己的嘴巴。

    项筠和孟知瑜被他派去闭月阁调查江觅荷婚前生平,估计一时半会儿难回来,自己便只得安坐在长史身旁专心致志了。

    原来这江觅荷自嫁进薛家后,便成了薛德才的钱篓子。薛金山常去外地进货,家中一切皆由江觅荷打理,财产自然也不例外。据薛德才所说,江觅荷这个小娘为了讨好他,经常主动拿钱给他喝酒赌博,又替他在薛金山面前兜着,因此薛德才对她的印象才从一开始的强烈抵触转变成勉强接受。

    毕竟薛德才不是薛金山,要敞开胸怀接纳一个青楼女子做自己的后娘,还是有些难的。

    在薛德才看来,虽然这位后娘常对他献殷勤,但次次都是扣扣索索,不肯一口吐出,他爹的家产还是牢牢把在她手里。

    言外之意,是在说江觅荷嫁给薛金山是为图财了。

    叶辛听到此处,不禁暗想:若真是给你当家,恐怕一个月都撑不了吧。

    她想起薛家院落整理的枝繁叶茂的花坛和青葱翠绿的菜地,不禁对这个莫名其妙失踪的女主人心生一丝怜悯。

    赌博的男人真可怕。

    晚饭的时候,孟知瑜和项筠也带来了闭月阁的消息。

    “江觅荷原名就叫觅荷,是早年家中闹饥荒逃到这里来的,江莲娘收留了她。她相貌虽然清丽,但并没到能够惊艳那些看多了烟花杨柳的客人之地步。因此江莲娘出于好心,只让她做了普通的艺妓,并使了师父教她弹琴,以此揽客,这样过了许多年。”

    弹琴?叶辛眉头一跳。

    “稍等。”言信截住了孟知瑜的话,抬眼看向叶辛。

    “是有。起初我们都以为是务农的妇人。”

    见孟知瑜不解,项筠便道:“想来拿锄头生的手茧要比弹琴厚些,况且务农一般生茧于掌心和关节,若指腹也有薄茧,倒有很大可能是积年拨弦所致。”

    总的来说,不论是在做艺妓之前还是之后,她都可能有做农活的经历,因此掌心才有茧。而做艺妓的江觅荷,因为常年不停歇地拨弦弄乐,指腹生茧才合常理。

    叶辛心中一块石头闷声落了地。

    这基本上就能确认,无头尸体就是江觅荷。

    “还有呢?”

    “大约两年前,薛金山常常来闭月阁与友人小酌,最常听的便是江觅荷的《荼蘼小调》,亦爱饮闭月阁的‘醉荼蘼’。而后不久,便是薛金山一人来,专为与她赏此曲饮此酒。当时闭月阁的姑娘们都在怂恿她求薛金山为自己赎身,江觅荷却不以为然,只道有缘共赏佳曲,对饮相酌为止。”

    项筠在孟知瑜咽下口水之前,及时地递给她一杯水,接着她道:“她们都以为二人之缘止步于此,谁知薛金山的老婆因为回乡探亲害病而死,倒是给了江觅荷一个逃出这勾栏瓦舍的机会。”

    “后来江莲娘见薛金山情真意切,给的赎金也不少,便放了人,而后便没有她的消息了。”

    一出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戏码。

    “你们有什么看法?”

    项筠来回踱了几步,只道:“别的不清楚,只是这荼蘼小调倒是非常动听,似在诉说女子青春年华短暂,与‘莫待无花空折枝’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孟知瑜捶了项筠一肘子,急道:“叫你说供词,不是小曲儿!”

    项筠直呼痛,一屁股坐倒在椅子上。

    “想不到这薛金山是个性情中人,又不知为何生出个赌徒来。”焦羽晚间来议事厅核初验的细节,听至此不紧感叹道。

    项筠却一口反驳:“话也不能这么说,人家也养了个年试甲一呢。”

    叶辛瞥到言信问询的眼神,轻道:“未知全貌不敢置评。”

    项筠难得没针对她:“也是,薛元日这尊大佛还没审呢。”

    “明日我去向周大人讨个传令,以免被太学的人阻挠。”言信饭毕起身,“今日你们辛苦了,稍后小焦的初验格目出来,你们也都看看。”

    但薛元日不是草包,在不清楚他的立场的情况下,想要从他嘴里挖出一打一的实话,还是要动些脑筋的。

    叶辛把玩着手中的荼蘼花,靠在窗边兀自发呆。

    “这东西酿酒倒不错。”她暗想。

    这是她待在廷尉府的第三个月了。

    也是离开不斟酒的第七个月。

    秋去春来,荼蘼复开。

    又一个春天要过去了。

    这半年来,她所见的人和事,比前十八年要有意思得多。

    就像习惯了深海中孤独的鱼,不小心落入了人类的掌心,烫得无处安身。她本以为能够自矜到不屑一切烟火,却不想被俘虏得如此迅速。

    若非出谷,她也可以将行尸走肉般的日子继续习惯下去。但有些东西,见过了,尝到了,又怎么可能愿意失去?

    纵然前方刀光剑影,她也要将人间冷暖尝遍。尝遍了,才知道以前的自己,孤傲得多么可笑。

    越惧怕面对过去,越沉溺于当下。

    叶辛回头望着孟知瑜的睡颜,眼中泛起柔和。

    是啊,怎奈世人同生于一片天,同望一轮月,却还是有如此相去甚远的命运。

    半年前的她,完全想不到人生竟有如孟知瑜般天真潇洒的活法,也想不到身居烟火中的赵小青与江觅荷,竟比从炼狱中来的自己还要苦短命促。

    眼前这个偌大的郢都城,叶辛竟觉得有些看不清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