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高二从休学开始 > 第21章 末尾淘汰

第21章 末尾淘汰

    周二,张良来上班了?

    昨天休假,他先去洗浴中心泡了泡大池子,缓解了积累的疲劳。

    又去找真正的中医推拿、摆摊。

    完了以后,张良给周嫚家打了电话,可惜没人接。

    到了晚上睡觉时,他的身体发生了变化。平时比较累还则罢了,今天歇过劲儿了,身体比较轻松,颇有几分饱暖思那个的效果。

    所以他忍不住施展了技术,整了下传统手艺。

    此刻,见了售楼部这些有颜值有身段的姐姐们,张良其实挺难受的。

    冯琴这时过来了,不由分说就是一通诉苦。

    还好张良意志坚定,没有对这种家世普通的纯花瓶投入感情。

    最后,冯琴让张良下班请吃饭安慰,并明确表示,她想喝点。

    吃饭、喝酒、安慰,下一班似乎可以找地方一起休息。

    张良却清楚,真跟她发生了啥,比半个葫芦贵的多。

    于是,他说:“没啥的,还有同行半夜给客户视频介绍房子呢。真的!上Q,客户在漂亮国出差。”

    这也算熬鸡汤吧?

    又安慰了几句,张良趁机转移话题:“再理一理你昨天那个客户的情况,完了给他打电话,约过来,我和你一起谈。”

    冯琴一下子正经了,说道:“好。这客户能行吗?他没钱。是真的钱不够。”

    张良道:“你还有别的客户吗?不乐意算了。有那时间我坐着喝茶不香吗?”

    冯琴:“……”扎心了!

    打发走了冯琴,张良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先梳理,有的客户该来交全款了,有的差不多该来定房了,还有一个需要做银行面签的。

    他对贷款的客户没多大兴趣,因为周期长,他不一定能干到那一天。你都离职了,公司会把佣金发给你吗?

    除了这些,还有一种叫来电客户,就是打过售楼部电话咨询的客户。

    这也是张良的一个小秘诀。

    倒不是打电话的都是要买的,而是接一个电话平均才两三分钟,要比接一个来访客户省时间的多。

    张良没事就坐前台电话旁边,一天能接七八个,回访一个电话平均下来才一分钟。因为有很多人一听就挂了,算上响铃才半分钟。

    来电客户一旦约来了,往往就是打算买的。

    今天也一样,张良打完回访电话,就顺便坐到了前台。

    “叮铃铃!”电话响了。

    “你好,高雅大公馆,您是老客户还是要咨询房子?”张良道。

    “我来看房!我都到了。你们售楼部门口有停车位没?”电话那头道。

    开心吗?

    有时候真的要信运气,当然了,经验、头脑、多留心,都很重要。

    “我叫张良,我去门口接您,有人问您就说找张良,人家就不拦你了。挂断以后我拿我的手机给您拨过去。方便咱联系。”张良是谨慎的,脸皮也厚。

    一分钟后,张良在门口接到了人,是一辆路狮。

    停好车,下来了五个人。

    一个小时四十分钟后,张良收了四万定金,两套三室,两套两室。

    没办法,四个家庭的代表,而且是听老乡推荐的。

    简直是捡钱!

    这里有一个隐藏问题,老乡明显是别的置业顾问手里买过的客户,为什么不走老带新呢?为什么让今天这些客户成为了新客户呢?

    是因为原置业顾问工作没做到位?

    还真不一定。也有可能是老乡客户的个人脾性决定的。

    售楼部都有制度,所以每种情况的客户归属都是明确的,所以这四个客户都是张良你。

    除非原置业顾问跟领导睡过,那就有可能出现吹黑哨了。

    张良这里当然不会出现黑哨了,白总之前还约他一起吃饭呢,要搞事也是帮他。

    但是,原置业顾问因此恨上张良了,在背后说他坏话:“张良这人太精了,整天坐电话跟前。不可交!”

    这是人性,无法避免的矛盾冲突。

    另外,这波客户之后,别人也意识到接电话的好处了。

    闷声发大财,难长久啊!

    冯琴是真的有点崇拜张良师傅了。

    高民已经不敢和张良做对了。

    于志要是被辞职前发现接电话的好处,估计也不会一直垫底了。

    过了一会儿,张良对冯琴说:“刚听说你正式上岗了。我有个按揭客户,你来跟,放款了咱俩对半分。每个客户分钱比例不一样,咱提前说好,免得以后引起矛盾。”

    冯琴道:“嘿嘿。是啊。好。对了师傅,公司会不会这个月还搞末位淘汰呢?早上还看见有人应聘呢。”

    张良想了想,说道:“有可能。你也别紧张,一般都是连着两个月垫底才淘汰的。

    实在不行我把客户挂你名下,到时候咱俩一起谈。你发现没,很多时候两个人配合谈一组客户效果更好,但是会更累,但是肯定赚的更多。”

    挂客户其实有风险,分单是公司直接按比例把钱打到各自账户上,挂到是私下行为,会把一整套的佣金发在一个人卡上。

    冯琴这次还聪明了一下,反问道:“师傅,这么一操作,高民是不是就成倒数第一了?”

    张良笑道:“看破不说破。”

    ……

    转天,冯琴把之前那组客户约来了,二十多岁的儿子和四五十岁的母亲。

    这种组合需要留意的是,谁能拍板。两个人都有可能的。

    寒暄过后,张良直接问:“两位主要给谁看房子?到时候一起住,还是投资?预算多少?”

    年轻人说:“主要为了我工作方便,我妈偶尔住一下。上次来我也说了,钱不太够,是你们同事非要打电话让我再来看看。”

    不方便再细问母子俩各出多少钱了,张良直接聊起了房子一定会涨价。

    这会儿就这一组客户,大家有意无意的听张良怎么谈。此刻,大家觉得张良的气势突然涨了,表现的又很自然,态度真诚,说话很有底气,但是让你觉得不买就吃亏。

    到了最后,气势此消彼长的厉害,张良居然说:“缺钱就去借嘛,今天求人救急,好过以后求人救穷。”

    按说老母亲客户年龄比张良大的多,但她却由衷的觉得张良说的很对,所以一点反驳不出来。

    倒是年轻客户问了一句:“你这么肯定,你买了几套?”

    张良微笑着说:“说一下也无妨,我家买了好几套了,xx年xx月xx价格买的xx项目,现在升值了到了xx价格。

    虽然涨幅不大,但是比存银行强得多,而且位置好,以后的房子只会越来越远。

    还有xx项目……

    最近我妈去帝都、魔都、深城逛了一圈,那边更离谱。往往他们那边现在的样子,就是咱们过几年的样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