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误会

    除此之外,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楚言看着贝尔法斯特那求知的样子,便再加把劲想一想栗子给她说。

    楚言他自己所说的例子全部都是来源于他的生活的,要么是他遇见过的,要么就是他在书籍上看到过的,都是由他切身经历而来。

    楚言闭着眼睛思索着。

    突然,又那么一句话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面。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这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被认为是泰戈尔最美的情诗之一,连楚言之前也一不小心被骗了他都是以为这句话是出自泰戈尔的。

    楚言把这句话说出了,给贝尔法斯特听着。

    贝尔法斯特做出了一个很享受的表情,这句话让她感受很深。

    love情的魅力在于两情相悦,在于彼此吸引。

    love情的痛苦,在于一厢情愿,在于求之不得。

    ······················

    楚言说道:“当时我翻遍泰戈尔的诗集,都没有找到这首诗。后来我在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也没有找到证据。最后发现,这首诗其实出自香水巷作家张小娴早年写的博客。”

    “·······”

    贝尔法斯特听见了一个新的名词——博客,不过楚言也对博客的了解不算是太多,就知道与微博是差不多了。而且楚言他平时候都不会用这些,因为这些平台的用户素质感人,被其他人爱称为——茅厕,楚言他自己也不屑于用这些。

    在这些平台里面,打拳的,引战的,拉偏架的等等等,无所不有·······

    楚言也替贝尔法斯特查了查博客是什么东西。

    网络上是这样显示的。

    “指在博客的虚拟空间中发布文章等各种形式的过程。”

    “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同的博客可能使用不同的编码,所以相互之间也不一定兼容。”

    “而且,很多博客都提供丰富多彩的模板或其他个性化方案,这使得不同的博客各具特色。Blog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至今已十分受大家的欢迎,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入口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具体说来,博客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嗯······把它理解成是另一种形式的小破站就好了。”楚言这样说道,贝尔法斯特也大致明白了这个是什么东西,也就是和小破站一样,可以自己发布内容啊,动态什么的平台嘛,没有什么不一样的。也许在具体的小的功能上有一点点的区别,但是大致还是相同的。

    楚言见贝尔法斯特已经明白了博客是什么,他就便继续讲了下去。

    楚言说道:“张小娴曾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序中说道:别人都以为我是抄泰戈尔的,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没有抄,这真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贝法,这句话你听过没有?”

    楚言问着,贝尔法斯特也给出了她的回答。

    贝尔法斯特看着楚言说道:“楚言,这不是杨绛先生写的吗?”,“这片小短文我还刷到过呢,有那么一点点印象。”

    “哈哈哈哈哈·········”

    “贝法,这你就中招的了吧。”楚言大笑起来。

    贝尔法斯特看着楚言笑了起来,她发现事情把不简单。“难道这不是杨绛写的啊?但是这明明就出现在他的短文里面嘛·······”

    楚言摇摇头,“非也非也。”他故作高深的说道,“虽然说,在杨绛先生102岁诞辰之际,一篇名为《杨绛一百岁感言》的600字小文悄然走红网络,但文句过半是网友仿造。上面那句话并不是杨绛先生所写。”

    “···········”

    贝尔法斯特一脸你在逗我的表情看着楚言,《杨绛一百岁感言》,这不是杨绛写的那还是谁写的?

    楚言看着贝尔法斯特的一脸不相信,他笑了笑说道:“贝法,你听我说嘛。”

    “杨绛先生只写过《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这句才是杨绛先生写的。”

    “哈哈····哈哈哈·······”

    “这一届的网友还挺会整活儿的嘛·······”贝尔法斯特无言以对,只得说出了这句话。

    “那还有没有其他的?”贝尔法斯特还想再听听,她觉得楚言讲得这些还挺有意思的,既有趣,又能让自己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或者是其他的常识。

    “嗯········”

    “我想了想啊·········”

    楚言冥思苦想了几秒后,他又想出了一句诗,这也是经常被人误会的。

    “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贝法,这句话你应该知道吧?”

    楚言问着,贝尔法斯特摇摇头,“这句话我倒是真的不晓得。”

    随后,她又补充了一句,“我真的没有听到过。”

    “好吧。”

    既然贝尔法斯特没有听说过这句话,那楚言就直接告诉她吧。

    楚言看着贝尔法斯特说道:“这首《见与不见》实际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网上流传的仓央嘉措的诗大都是伪作,只有“不负如来不负卿”这首较为可靠是来源于仓央嘉措。”

    “········”

    “···挺厉害的哈,这些网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