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献帝让我去找爹 > 第十五章 堪比吕布的黄忠!

第十五章 堪比吕布的黄忠!

    刘和骑在马上正与几人闲聊,看到车队过来,正要安排刘伍过来交接,就听见张郃欲要挑战,不由得心中一乐。

    此时看见车队没有攻击能力,于禁也赶了过来,这下就是:五子良将大聚首,天时地利少乐进。

    刘和也大声回应:“早听闻河北名将张㑺乂之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啊!”

    招出金手指,光幕一闪:

    【张郃】

    年龄:22

    汉冀州牧韩馥麾下军司马

    忠诚度:80

    军事:81

    武勇:92

    智谋:68

    人事:62

    外交:56

    政务:52

    【大戟士】指挥大戟士时可额外发挥30%威力~~~紫色

    【五子良将】统率+1~~~紫色

    【河北四庭柱】勇猛+3~~~红色

    【万夫不当】武艺+2勇猛+2~~~蓝色

    【百步穿杨】箭术+2~~~蓝色

    复制【万夫不当】【百步穿杨】,特色标签还是只能眼看着。

    顺手看着【万夫不当】就给自己贴上了,也没管张郃,要打还轮不到自己,除了于禁,这3个哪个都不怕他。

    贴上后看了眼自己信息,竟然没变化,看来是其他的勇猛、骑术、箭术、生擒拖了后腿。

    最值得怀疑的就是勇猛和生擒,自己不是乱世之人,也不是血性之人,怕是猛不起来,至于生擒,更是没有任何经验,全看天赋了,都得练。

    徐晃、张辽、于禁、华雄心中一动,这几人闲聊时都说过几句和刘和初识,除了华雄,都听过“早有耳闻”“久闻”“早就听闻”这类话,看来这张郃也不一般啊,几人对视一眼。

    于禁一缩,这种事跟他没关系,张辽不积极,华雄不好意思,徐晃当仁不让,一提马缰,双腿一夹,添了【灵性】的绿色等级骏马猛地冲了出去,气势一点不弱张郃,后面围观的士兵开始鼓噪。

    张郃看见是徐晃出战,心中还有些:尔等看不起某家的想法。

    心中火气,举枪直刺徐晃面门,徐晃头稍微一偏,闪过长枪,后右手一提,前左手一压,大斧头尖就奔着张郃脑袋去了。

    张郃急忙抬右手,收左手,身子左侧,“铛”的一声,两人错身而过。

    徐晃左手将斧头一压,借着斧头的重心在前,轻易地就把斧柄抬了起来,然后右手一拨,斧柄就奔着张郃腰间横扫过去。

    张郃刚刚错身而过,就感觉什么东西扫了过来,心道不妙,这徐晃武力不下于自己,轻敌了啊。右手一松,再一推枪杆,左手腕使力一扳,枪尖荡回,毫厘之间把斧柄挡了回去。

    围观众人大呼:“好!”

    于禁心道好险,果然自己有先见之明;华雄、张辽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战意,好对手难寻啊,虽然他们平时有对练,但毕竟切磋和实战不同,就像刚才徐晃那一招在切磋时绝对不用。

    同时这三人也对刘和的早有耳闻系列佩服不已,果然都是高手。

    张郃回马与徐晃又拼了几招,确认了对方的武力,正要提起精神再战几合,就发现徐晃没有回马,那边华雄冲了出来。

    这次张郃没有轻敌,一是华雄的西凉第一猛将有些名声,二是对方看了这么久,应该不会自不量力才对。

    两人走马灯般杀了几个回合,那边张辽也忍不住冲了出来,替换华雄对着张郃砍了几刀过过瘾。

    然后刘和赶紧叫停,这般车轮战分出胜负毕竟不好,就这样互相试试水平,最后平手最好。

    刘和抱拳施礼:“河间张㑺乂,名不虚传!”

    张郃急忙还礼,这会对刘和这帮人已经极为认同了,随便来一个都和自己差不多,估摸着于禁跟刘和也不会弱到哪里去,

    “刘将军不怪罪郃就好,真是失礼了!”

    “见猎心喜嘛,理解!吾等武将也就这点爱好了!”刘和笑道。

    其他几人也过来和张郃见礼,都有些惺惺相惜之感。

    等到卢植回来时,这几人已经进了大帐喝酒聊天去了。

    卢植看着刘伍签收了粮草,又使人去运了甄家连大车一起半卖半送的2000石,松了口气。

    对于刘和不限制粮草的做法虽然没说啥,但老头一直在忧心粮食吃没了买不到的情况。

    看着时间已经到了申时末,安排着给送了些吃食,也就不管了,至于董卓截杀之事,也不用急,肯定不会在邺城附近动手。

    交代秀儿带着几个姑娘看顾着,自己回去休息了。

    等到刘和、于禁、张辽、徐晃、华雄、张郃吃饱喝足,聊得尽兴时,已是戌时末了,这才发现城门已经关闭,送粮的车队早就回去了。

    张郃也懒得去叫城门,就听从刘和安排住在了军营。

    翌日一早,张郃即来告辞,几人相互欣赏,依依惜别。送至营门,张郃提枪上马疾行而去。

    刘和看着张郃的枪,忽然想起自己的枪是加了武艺的,随即回到营帐提枪在手,打开金手指,果然武勇94,这才反应过来自己都没有细看那几人的武器!

    不过想想自己爹身为幽州牧,才在府里收藏了2杆蓝色等级长枪,以目前的冶铁水平,长兵器要想高品质,还真不容易。当即把炼钢也摆在计划上。

    正在思量,秀儿报卢植来了,赶紧延请进来。

    等坐下后,卢植将昨日之事详细讲了一遍。

    甄家刘和是知道的,按照目前的推测,这里应该有八大商家,甄家应是其一,家族主宅是在中山。家主甄逸,好像已经死了,三个儿子五个女儿,最小那个就是洛神甄宓。

    甄家示好要么是提前投资,要么是寻找靠山,明眼人都知道冀州是要变天的,中山紧靠幽州,也许有所求,这个先不用考虑,以后必定要打交道,刘和有些计划必须要找商家合作的。

    沮授是个好消息,这本来是刘和的目标,结果卢植搞定的差不多了,如果韩馥再让冀州,张郃、沮授应该会考虑幽州了,还是那句话,以前没得选嘛。

    至于其他人,颍川那一挂比如荀谌不用考虑,人家必投袁绍;然后田丰看机会吧,也不用做手段了,这人太直,不好劝说;

    麴义这人是厉害,可惜估计人家看不上,这能直接起兵对抗韩馥的主,袁绍都压不住,刘和就算了吧。

    潘凤救不了,辛家兄弟估计选袁绍,还有几个给韩馥报仇的会紧跟韩馥的,所以思索半天,原来想要的已经到手。

    然后刘和问卢植:“卢师认为截杀会从哪里来?”现在刘和也不和卢植客气,这老头不知道什么原因,看样子会跟着自己走,到时候挽留一下应该没问题。

    卢植反问:“周边哪里有董卓可用的兵力?”

    刘和沉吟道:“黑山贼可以,袁绍不可能,韩馥这都明示不行,对了,还有南匈奴!”

    卢植点点头道:“在哪里动手呢?吾本怕你以为身为护匈奴中郎将,就认为南匈奴不会出手。”

    “地点么,若是吾来做此事,不会距离邺城太近,更不能靠近幽州,那就简单了,吾等既然走了邺城,自然会走巨鹿-真定-中山这一线,井径!”刘和眼前一亮,

    “南匈奴要过太行山,井径这点最好,出井径的话,袭击应在滹沱河!吾等这一路行来,安营扎寨必在河边,那么最好就是夜袭!”

    卢植哈哈大笑:“不错!老夫也是选在这里!”

    笑罢回身就走,言道:“便宜蔡伯喈了啊!”

    刘和暗道,看来是便宜师傅说什么了,卢植应该是和蔡邕达成什么交易了吧!有机会去问问。

    队伍再次出发,车队更长了,不过如今经过整编后,队伍有条理多了。

    张辽的斥候营、华雄的亲卫队前后左右撒出了不少探子,然后于禁枪兵在前,弓兵局中,后勤营和弓兵混在一起,遇事车队一围,弓兵就被车队保护了,刘和带着亲卫队也在这一批。

    最后是徐晃的突骑营殿后。

    这其中练兵依然在继续,刘和没事就用金手指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复制了一些白色标签,看着那些各项数值都在将近60的那一批,暗暗记了下来。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距离滹沱河越来越近。

    其中一天【关西刀客】被消化了,刘和也没找新的,打算先把身上这些尽力消化,最近都在没事请教卢植剑法,拉着秀儿对练。

    这一日,10月24日,距离常山10里地扎营。

    没有等着安排入驻事宜,刘和领着华雄带着亲卫队直奔常山元氏县而去,目标常山赵子龙。

    刘和一直对赵云的一生耿耿于怀,一个这么好的骑兵将领,跟了刘备,虽然也取得了一些功业,可惜也一直未得重用。

    上不了战场啊,步兵关张包圆了,后来还有个黄忠魏延,再后来王平那些又成长起来了。

    马超还有些自带的骑兵玩玩,做亲卫还有个陈到白耳兵,再看看赵云,最后武侯祠位列文官。

    刘和打算直接早早带走,就不让他和刘备会面。

    来到元氏县随意打听赵村赵云,竟然知名度很高,想来也是,到了后年就会被举荐了,去找公孙瓒从军。

    这里也能看出来,直到公孙瓒没了,赵云才能去找刘备,这个时代的特色也影响了赵云。

    刘和没有去直接找赵云,既然已经明白了时代特色,自然是要用的,来到县衙,亮出牌面:汉侍中领羽林中郎将职护匈奴中郎将,家父幽州牧刘虞。

    这是真正的高官了,虽然赵云投奔时公孙瓒已经升职奋武将军,封了蓟侯。

    但相比刘和这一长串来的吓人,侍中不用说了,皇帝亲信,羽林中郎将这是保护皇帝的,护匈奴中郎将这个是可以开府的。

    还有个刘虞,这个幽州附近无论什么人都知道,汉室宗亲,仁德无双,名声太好了。

    县长延请进府,一听是来征辟赵云的,马上派人去请,这可要比刘和自己去简单多了。

    刘和也不担心征辟不到赵云,后年能带着郡兵投效公孙瓒,是因为天下乱了,为了找个能实行仁政的明主。那么当今天下安定,刘和就给他个大义名分。

    刘和坐在正中,华雄站在身后,跟旁边县长套话,大概就是这个赵云是一定要带走的,有条件你可以提。

    赵云还没来,县长已经卖了他,条件就是南匈奴掳掠时,保境安民,这对刘和算是条件吗?

    前面还有个张辽等着收复雁门呢,债多了不愁,起码自己确实是要打匈奴的,过几天可能就要打一场。

    正在交谈之间,门外有人回报:“赵氏兄弟前来应募!”

    刘和急忙请人进来。

    只见大门外走进三人,为首之人身长八尺,姿容雄伟,银面白袍,正是常山赵子龙。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