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开局献帝让我去找爹 > 第二十二章 窥破!袁绍的图谋

第二十二章 窥破!袁绍的图谋

    管承带来的300多人都算是精锐了,刘和大概用金手指看了下,也不知道管承怎么说的,这些人对刘和的忠诚都不低,最少也有80。

    除了管承这个蓝色光圈加身的武勇78,还有两个绿色的武勇67、65,其余的都在50左右,要知道按照这金手指的划分,普通人基准是在10点。

    刘和没被金手指改造之前武勇才25,想想前面袁术手下李丰武勇也才71,就已经做了都尉了,所以只要有一项是在60以上,就可以称为人才了。

    那这些武勇50的黄巾残部已经很有战斗力了,也不知道管承是怎么纠集的这群人。

    管承倒也直接:“麾下341人,还请公子检视!”这就直接交权了。

    刘和倒也没假惺惺的说不需要,直接挑选了38人,武勇50以上,忠诚90以上,和12个年轻人编在一起,作为亲卫队,让黄忠统领。

    其余303人刚好分成三个百人队,管承自己领一队,那两个绿色的做队副辅助于禁、华雄各领一队。

    就在行进中大概进行了整编,随后加速离开了,斜着河道向着下游对岸行进。

    身后流民们填满了河道,再一次开始了令人悲伤的冰上行进,河边的尸体被清理了,但河道里冰面上逐渐多了很多冰雕,见证了这些流民求生的北上之路。

    登上北岸之后于禁大概判断了下,位于安德的东北方向,已经处于黄巾计划的渡河范围之外了。

    刘和放眼四看,到处都是流民,奇怪的是有些是从北面退回来的,打发陈到去打探消息。

    回来后告诉刘和:“公子!北面乐陵方向被袁绍军阻隔了,杀了不少流民,现在有些退回来了,更多的向西面去了!”

    刘和问道:“西面可是平原县城,再过去就是冀州了吧!”

    于禁道:“没错!现在看是袁绍不让流民北上。”

    刘和问道:“东边绕不过去?”

    “不能,乐陵东面不远就是大海了!”于禁道。

    刘和沉吟,他觉得自己好像知道袁绍要做什么了。

    吩咐道:“挑几个机灵点的去打听消息,注意北面有多少兵,西面是个什么情况,还有平原现在是什么情况。”

    于禁去安排了,刘和看着管承道:“此地暂时安全,可尽快联系家眷们前来会合,后面行军方向不定,不好分开的太远,有危险。”

    管承应命,派人回去联络,刘和等人趁机安排休整,别看这过河的20里路,真的很累人,脚下是滑溜溜的冰面,马匹的蹄子都包着布的,迎面北风对着吹,可想那些体弱的怎么坚持得住。

    大概一刻钟后,于禁过来汇报:“北方乐陵一线是颜良带兵驻守,士卒大约万人左右,平原是公孙瓒驻守,就是当初虎牢关那一万五千人,冀州那边张郃带了3000人驻守东阳。”

    这时,管承来报家眷们马上到了,刘和站在土坡上向南看,就看到一群人围成圆形向北挪移,年轻力壮的在外围,老幼妇女在内圈。

    刘和觉得人多了得有组织性,这样渡河就没有多少损失,如果前面那些流民如果都能组织起来,会少死多少,可惜被裹挟的流民哪里有人组织啊。

    这群人数目在3000以上,听管承说并不全都是这300多人的家眷,还有一些以前死去的同伴的家眷,让刘和觉得这些人很不错。

    转过头来道:“事情已经很明白了,这次的事情都是袁绍在背后推动的!”

    “又是袁绍?”这是于禁,已经知道流言是自家公子传出去的了。

    “袁氏四世三公,怎会如此?”这是张仲景,前面的事不知道。

    “公子说的有道理,若非袁绍出面,臧霸怎会什么都不做,黄巾又怎么会相信呢?”这是黄忠。

    “袁绍!”这是管承。

    刘和继续道:“袁绍想要冀州,又不想主动出手,借着公孙瓒在平原,吓唬冀州牧韩馥公孙瓒要夺冀州,韩馥估计没信。”

    这是原本应该发生的事情,袁绍拉着公孙瓒说我们一起平分冀州吧,公孙瓒出兵,袁绍吓唬韩馥,公孙瓒打来了,你怕不怕,怕的话冀州给我,我不怕,韩馥让了冀州。

    不过这次不知道哪里有了变故,导致袁绍要借助黄巾来达成目的了。估计也想借着黄巾把公孙瓒赶走,留在这里对袁绍威胁太大。

    看着众人思索的表情接着道:“袁绍便推动黄巾北上,通过冀州去黑山,以此来恐吓韩馥,顺带赶走公孙瓒,所以就有了颜良驻守乐陵。”

    想了想又道:“若是我没猜错,后面还会有兵将在乐陵西面驻守,彻底把流民、黄巾引入冀州。”

    黄忠道:“此计确实可行!”

    管承恨得咬牙:“便是为了冀州,让我们青徐流民死伤无数么?”

    于禁叹道:“这些大人物哪里会顾忌小民的生死!”

    “按公子的说法,岂不是如今黄巾的首领应是知晓原由的!”陈到疑惑道。

    管承也疑惑的看着刘和,“可知刚才追击我们的骑兵何来?黄巾能有几匹马?”刘和反问。

    “袁绍的部队!”管承低声道,语气充满怨恨,“张饶!管亥!该死!”

    张仲景道:“为一己之私害了如此多无辜的性命!”

    刘和暗道这才到哪,后面还以人为食呢。

    “公子!可有办法救救他们?”秀儿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看着小丫头被风吹的有些皴了的小脸,眼睛里蕴着泪水,刘和有些宠溺的揉了揉她的脑袋道:

    “既已识破此局,当然就有了应对之法。”

    对着身后陈到问道:“此事有危险,叔至可敢应下!”

    陈到抱拳道:“但请公子示下,陈到愿往!”

    刘和撕开一件白袍,从火堆捡出一根碳条,在白袍上写了封信,给刘虞报了个平安,提出幽州接纳流民的想法,然后从秀儿头上摘下一根玉簪递给陈到,说道:

    “将此物送去幽州,交给我父刘幽州!此簪乃是先帝赐下,我父当是识得。”

    陈到单膝跪地,接过白布和玉簪:“陈到定不负所托!”行礼后牵了匹马,上马便走。

    旁边秀儿听说玉簪是御赐的,心里很高兴,公子把御赐之物随便就给了自己啊。

    刘和拿起碳条又写了一封信,转身看着黄忠道:“还请黄将军将此信射进平原城!”

    黄忠抱拳施礼道:“黄忠领命!”

    看着黄忠上马持弓离去,刘和回身又写了一封,交给于禁道:“此事最为危险,不知于将军可敢一行!”

    于禁接过白布道:“此乃我之荣幸,公子放心!”抱拳施礼离去。

    管承有些着急,别人都有事,自己不被重视啊,急道:“公子!还有我。”

    刘和瞅着管承眼巴巴的神情,想了想道:“你在黄巾可还有熟识之人?”

    “如我这般头领还有几个!公子请吩咐!”管承道。

    “也不一定是战兵头领,你挑些人面熟的部下,去流民里传言,说去幽州必须走河间!多找些人去!”

    管承应命,下去挑了100多人去了流民之中。

    刘和安排亲卫去迎接那些家眷,暂时休整,恢复体力。

    ~~~

    南皮

    大校场

    5000士卒列队于高台之前,旌旗招展,刀枪林立,各部校尉正在点验人数,校对后勤物资。

    高台上披挂整齐的文丑对审配道:“颜良回报,黄巾贼势大,仅凭我等兵力怕是难为啊!”

    审配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他能说袁绍的预估出现问题了吗?他能说韩孟就是个傻子,不知道煽动的人太多了吗?

    审配看着下面的士卒,不知道还能回来多少?强打精神道:“你先去重丘,若事不可为,可退往安陵,我在后面安排朱灵带兵过去支援。”

    文丑拿起头盔戴上,道:“颜良那边也通知一下吧,希望不要出事。”

    审配道:“我多配了箭矢给你,注意冀州军,探子回报张郃带兵过来了。”

    “张郃!我还真想试试斤两呢!”文丑讥讽一声,转身走下高台,翻身上马,后面亲卫策马紧随。

    ~~~

    平原城

    城墙上,看着外面密密麻麻的流民,刘备有些疲惫的对公孙瓒道:“伯圭兄!流民太多了,怕是守不住!”

    公孙瓒道:“我意率骑兵出城反杀一次!”

    刘备道:“我并未发现黄巾战兵何在,怕是反击无用啊!”

    “是啊,没有战兵,就靠流民攻城?黄巾怎么想的?”公孙瓒也想不通。

    “快看!有人来了!”刘备道。

    公孙瓒抬眼看去,就看见一骑在流民中分外醒目,看不清装扮,无从判断来自何方,但绝不是黄巾就是了。

    再靠近些就见那马上之人取下长弓,公孙瓒大奇,这距离有些远啊,刚叹完就听见“噗”一声,回头去看,一支箭矢插在身后的横梁上,还在摇晃着尾羽。

    再看那骑,已是绝尘而去。

    “伯圭兄!应是书信!”刘备看着箭矢上绑着的白布喊道。

    公孙瓒指挥士卒取下了箭矢,还不待看信,就瞅着箭矢叹道:“好厉害的射术!非是重箭,携带布帛,150步之外射中横梁,信心十足,竟是自去了!”

    刘备打开白布,看着上面不知何物写就的内容,大怒:“袁本初!竟如此行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