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墨珠青玉 > 第二十三章 亲戚

第二十三章 亲戚

    奉完茶,魏氏就让大菊带着桂花进了厨房,让她给大家准备早饭。因昨日席桌有剩菜,只需熬些稀饭就行。李家开的茶馆,随时都是两口灶烧着,桂花就在大菊的指挥下,边找米熬着稀饭,边找了几样菜蒸着。李家烧的煤炭,不必不停添柴,桂花很快就适应了。

    约一刻过,桂花就熬好了稀饭。先把几样蒸菜端到客厅大桌,又进来找盘装了碟油炸花生米,碟凉拌黄瓜,碟咸菜分别端到桌上。数了数人头,又再进来找了碗一一装了稀饭端到桌上。然后又拿了筷子过来,方招呼众人一起吃早饭。一家人就围上了桌。

    桂花边吃边看大勇,却见大勇与两个姐夫边聊边吃,一点也没注意自己。看着大家吃吃笑笑,想起自己初来李家,这么多人看着自己忙碌,竟没有一人来帮自己,心中好生委屈。“这是他李家第一天的规矩吧?”桂花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桂花匆匆喝完稀饭,就自个把碗拿进厨房,却听魏氏在喊:“桂花,别让灶上空着。一口灶再添些煤,把大铁罐屯里面,添起烧开水。另一口铲点细煤备了,别让熄了。”

    桂花一边应着,“娘,要得,要得。”一边赶紧照做。待桂花干完出来,却见大桌上碗盘狼藉,客厅里一个人都没有了。出外面看,才知两个姐姐己各自回家,大勇几人正在收整门市上的桌凳。

    看见桂花出来,魏氏又喊,“桂花,把里面的剩菜收了。顺便把碗筷都洗了,动作搞利索些,待会儿还得去给大勇奶奶大伯二伯奉茶认亲。”

    听说要去领红包,桂花这次没有那么委屈了。又进客厅收了碗筷,先拿了帕子擦了大桌。然后进灶屋把剩菜倒入潲水桶,找盆打了热水几下就洗了碗筷,又重新用开水烫了,照原样捡入碗柜。大勇家碗柜有点大,里面装的主要是相同样式茶碗、盖碗和碗托(川东人喜欢喝盖碗茶,合称三件套)。

    桂花找干巾擦了手,方出来门市上。这才见门市己收整齐,十二张八仙桌分成三排,每张桌前都用及膝方条凳围了。门市间壁前靠右横摆张丈多宽三尺高柜台,柜台上摆了一排小碟,各装了花生,胡豆,南瓜籽,青豆,油炸花生等干粮,还摆了几小梱烟叶方便忘带或抽完的茶客选买。柜台内李天成还在忙碌些什么,大菊坐在角落里拿着块棚子干绣活,魏氏和大勇却站在门外街道上。

    见桂花出来,大勇忙迎上来拉桂花手。

    “这么多人看着呢。”桂花丢开手,却仍跟了他来到魏氏面前,“娘,里面都忙完了。”

    “好,跟我先去给大勇奶奶磕头。”

    魏氏拉了桂花,大勇跟在后面,顺着街道往前过了大富门市就是大伯李天雄家。李天雄家开的粮油门市。

    “三娘,快往屋里面请。”一个四十多岁中年男人迎了过来。一行人跟了他又往门市里面走。进得里面客厅,却见一个八十多岁的小脚女人坐在太师椅上,一群人围着站在她两边,前面地上又放了两个棕团。

    “奶奶长命百岁,孙儿大勇带了媳妇这里给您磕头了。”大勇带着桂花跪在棕团给老人家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这才接过旁边递来的茶水,双手捧在头前送到老人面前,“奶奶,请喝茶。”

    老人接了茶喝过,拿起茶几上的红包,颤颤巍巍递了过来。大勇欢喜接了揣入怀中。

    “奶奶,孙媳给你敬茶了。”桂花接了递上的茶,照大勇样给老人奉茶。老人笑着递上红包,“好,好,这孙媳妇长得真俊。”

    后面两人依次给大伯李天雄,大伯娘李胡氏,大哥李大福,二哥李大禄,四哥李大寿等敬了茶方才起身。两人虽膝头跪痛了,心中却都欢喜,又是好多个红包了。

    魏氏辞谢后,又领了两人转往大富家走去。路上大勇悄悄告诉桂花,奶奶李邱氏由三家轮流孝养,每家住一个月。大伯娘李胡氏还是七妹的亲大姑,这让桂花有点诧异。不过很快也释然,四川人生得亲,翻来翻去都是亲,差不多都是附近乡邻结亲,难免多有瓜葛。

    三人来到大富家门前,大富与胡三妹已站在门市等着,旁上一张凳上放了四碗茶。

    “大勇、桂花,我们现在是亲连着亲,三哥也不与你们客套,你们也不要见怪,我们自家兄弟就在这儿站着喝茶。祝你们新婚比翼并蒂,百年好合!”大富指着凳上茶碗,示意大勇桂花端上。大勇桂花依言站着给大富夫妻敬了茶,大富夫妻也各给了红包。

    “我们已商量好,中午你们是到大伯家吃饭,晚上你们一家人到我家,叔侄兄弟再好好喝几盅。”大富送了三人回了自家门市。

    “二伯、二伯娘几年前染了瘟痢早几年双双走了,那时建东刚出生。他家本来还有个五哥大贵,却在六岁时偷偷下河洗澡时夭了。三哥三个娃儿,大的喊倩倩,老二建平,老三建东。”路上大勇又给桂花做了简单介绍。

    回得家来,却见门市内已有十多个茶客在那喝茶,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头。那时大都生活劳累,五十都显苍老,平头百姓能活过六十都算高寿了。

    回到家中,因中午要到大伯家吃饭,这会儿反正无事,看客厅长椅空着,就拉了桂花挨着自己坐在长椅上,边抽烟边给桂花讲些自家家族里的事。

    自家爷爷是个木匠,老家却是住在清溪乡李家湾的,隔兴隆镇不远。街上这几间房都是爷爷当年为了父亲几兄弟成亲建的,后来父亲三兄弟又重新做了扩建,修成了现在的样式。

    大伯早年间一直跟着爷爷做木匠,因与大伯娘胡氏成亲,胡家又开的磨坊,所以后来就做了这粮油生意,这生意现传已给大哥大福在做了。

    二哥大禄也学的木匠,成亲时大伯另给他在街上买了门市,现一边做手艺,一边卖些家俱木器。

    四哥大寿还是学的木匠,只是成亲时按爷爷去世前的遗愿,继承了老家清溪乡下的老屋,为这四嫂一直在说大伯偏心,窜掇着四哥闹了几回。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