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造化仙缘 > 第3章 赈灾点

第3章 赈灾点

    烈日即便是知道在这条干枯河床一侧的石缝里躲着一位少年,但已连续炙烤了大地大半天的它最终还是无力地退了下去,漫天繁星重新占据了天空。

    周清云从睡梦中醒来,整个白天几乎都在睡觉,他的状态恢复的不错。

    他离开石缝,跳到了岩石上,收起晒得硬邦邦的肉块,用衣服作了一个简易的包袱,将袖子打个结,背在背上。

    一般风干肉类需要数天的时间,但在如此极端的天气下仅仅一天就风干好了,这让周清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更重了一分。

    未经硝制的皮毛僵硬、易腐烂,不适合携带,因此周清云将它留在了原地,它或许还会给另一位灾民带来一个舒适的睡眠。

    收拾好东西,周清云准备出发了。重新回到官道上,周清云的眼中满是坚定之色。

    此后近一个月,周清云一直是白天休息,晚上赶路。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天。随着深入晋阳县,路边渐渐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生机,开始是一棵树、一株草,到后来是连绵不绝的绿色海洋。

    肉干早在半个月前就吃完了,但却帮周清云撑过了最难的一段路。那时他已经看到了成片的树林,后边的路程他靠着野菜野果果腹。

    期间周清云又遇上了另一支队伍,并和他们走在了一起。有了足够的水源和食物,众人的兴致也都提高了不少,一路上多了许多交谈声。

    “看!好多人!”队伍前面突然传来一声惊喜的声音,周清云急忙抬头向远处望去,果然可以看到在前方有一大片茂密的树林,里边人头攒动,三三两两的帐篷散落在一边。

    “赈灾点!前边肯定就是赈灾点!”队伍里有人接着喊道。

    喜悦的气氛在队伍里蔓延,众人纷纷加快了脚步。

    “你们是灾民?前边是朝廷在晋阳县设置的赈灾点,闲人止步!”刚靠近这一片区域,一名身穿制式服饰的军士就走上前来盘问。

    “是,是,我来自……”队伍里一名灾民急忙说道。

    “我不管你们来自哪里,只要是灾民就行了。”军士打断了此人,目光在众人中扫视了一遍,接着说道:“说一下这里的规矩,赈灾点每天酉时发放救济粥,过时不候!”

    “不得斗殴滋事,不得偷盗,不得行骗,……,违者重罚!”

    “……”

    规矩虽严,但众人也不敢多说什么,这个时候有个地方安顿,有口热粥比什么都重要。

    军士说完繁琐的规矩就放众人进去了,众人鱼贯而入,各自找地方休息,周清云也找了一棵树躺下休息起来。

    此后几天,周清云同大家一样,每天酉时排队领取救济粥,稀汤寡水的救济粥,里边的几粒米只能让人饿不死。

    平时听众人闲谈,周清云已经搞清楚了此地的状况。此地离晋阳县城有三十余里,晋阳县令担心过多的灾民涌入会使晋阳县混乱不堪,于是在此地设置赈灾点,将灾民聚集在一起,方便管理。

    因此此地进入容易,想要出去却是很难,前段时间有人私自外出被发现,被守卫军士杖罚二十,直接丢掉了半条命。

    周清云原本还想着能够进入晋阳县城,但现在看来却是有些难办了。虽然计划出现了些偏差,但他并不灰心,相比他之前的经历,这不算什么,而且这点时间他等得起。

    ……

    晋阳县,西南角。

    这里有一大片区域是不允许旁人进入的,这里是晋阳县最大的势力阳武堂的地派。

    此刻在阳武堂最核心的一座庄园中,一名身材魁梧,身穿黑色武服的中年大汉正躬身向眼前之人汇报着。他是阳武堂的现任掌门杨武,也是上任掌门的唯一弟子,上任掌门仙逝后,他接任掌门之位,励精图治,带领阳武堂发展成为晋阳县的第一大势力。

    杨武眼前之人是一名中年男子,身穿一身青色道袍,面容刚毅,盘坐于蒲团上,此刻他正满脸凝重地端详着手中的一块矿石。

    此人乃是阳武堂供奉的仙师李华。

    这个世界是有“仙人”的,他们自称修士。不过他们大都远离世俗,在深山大川、洞天福地中修行,或创立宗门,或建立家族,除非出现重大变故,他们是不会太多干涉世俗的,任由岁月变迁、朝代更迭。

    但不是每一位修士都能出身家族、拜入宗门,大多数修士都是出身末微,机缘巧合之下踏入修行之道,他们这些无门无派的修士被称作散修。

    他们数量众多,且大都资质底下、功法低劣、资源匮乏。除了苦修之外,他们也会猎杀妖兽以及接受宗门的悬赏来获取修行资源。但这些任务不是耗时耗力就是太过危险,于是便有一部分人打起了世俗的主意。

    但碍于约定,他们不能太过介入世俗,因此一般是担任世俗势力、世家的供奉。为他们提供庇护,同时靠他们收集资源供自己修行,世俗之人尊称他们为仙师。

    李华就是这样一位仙师,九年前他突然上门打跑了阳武堂原先供奉的仙师,之后找上阳武堂掌门杨武,直言要成为阳武堂的新仙师。

    阳武堂不能没有仙师坐镇,见事已成舟,杨武便答应了下来,况且李仙师还给了他们一个惊喜,那就是李仙师许诺每次去仙缘城都会带回来一些资源。正是靠着这些资源,阳武堂快速发展壮大,吞并了数个小势力,一跃成为了晋阳县最大的势力。

    反复查看了小半柱香的时间,李仙师收回了目光,脸上露出了浓浓的喜色,他目光热切地盯着杨武,激动地问道:“哈哈哈!竟然是赤灵铁矿石,真是太好了!杨掌门,你们是从哪得到的这块矿石?还有多少?”

    杨武见这确实是赤灵铁矿石,脸上也露出浓郁的喜色。听到仙师询问,杨武赶忙回复道:“禀仙师,我们是在翠云山南麓发现的。有人捡到矿石之后以为是普通的铁矿石,拿到工堂售卖。一名工堂执事发现了异常,悄悄买下并套出了来源,之后汇报上来。我亲自安排人去探查,初步探查的储量足够开采五年之久。”

    “翠云山南麓?没想到是在那里!不应该啊,那里没听说过有灵矿灵脉啊?”李仙师摇了摇头,他看向杨武沉声问道:“周围都探查过了吗?还有其他东西吗?”

    “周围都探查过了,没见其他灵物。”杨武肯定地答复道。在发现赤灵铁矿后,杨武就安排人仔细地探查过周围,可惜并没有发现其他东西。

    “算了。”李仙师略微露出一丝遗憾之色,那里出现赤灵铁矿可能只是一个机缘巧合吧,他还以为那里还有其他灵物呢!

    相比于赤灵铁矿石,他更想得到的是一株珍贵的灵草。但这丝遗憾转眼就不见了,毕竟能到得到这么多赤灵铁矿石也是一大机缘了。

    手中的这块赤灵铁只是矿石,并不是灵铁,只有经过冶炼加工才能成为真正的灵铁。灵铁的价值虽然更高,但他可不会费时费力地冶炼,那样得不偿失,还不如直接卖给各大势力。赤灵铁矿石的价值虽然不高,但这类灵矿从来都是以量取胜,即便是这座连微型矿脉都算不上的矿藏,也是价值不菲的。

    似是想到了什么,李仙师面露思虑之色,杨武看到之后面色一肃,恭敬地站在一旁。

    足足思索了一盏茶的时间,李仙师像是下定了决心一样,猛地站起来,盯着杨武一字一句地说道:“杨掌门,我给你两年的时间,两年之内这座赤灵铁矿必须开采完毕!”

    杨武听到仙师的话之后先是一愣,继而满脸苦涩地说道:“仙师,两年的时间是不是太短了?赤灵铁矿不是普通的矿藏,开采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这是你的问题,我只看结果。开采灵矿对于凡人来说虽然难度不小,但又不是不行,不过是多派些人手罢了,晋阳县那么多人还担心招不到人吗?我也不会亏待你们,这两年里,其他的供奉可以先缓一缓,而且答应给你们的资源多一倍……不,多两倍!”李仙师根本不将这些困难放在心上,这是杨武他们要考虑的,他所考虑的只有赤灵铁矿石,而且他也知道那些对他没有多大用的修武资源对杨武等人的吸引力,所以毫不犹豫地向杨武许诺道。

    “什么?两倍!仙师,真的多两倍?”果不其然,原本满脸苦涩的杨武在听到此言后立刻将那些困难抛之脑后,一双眼睛陡然睁大,其中更是有神光流转,显然杨武的心里并不平静。

    “嗯。”李仙师点了点头,他带回来的那些资源和这些赤灵铁矿石的价值相比连其零头都算不上,况且他有着更大的野心,根本不在意这三瓜俩枣。

    得到仙师的确切回答后,杨武面露狂喜之色。两年的时间虽然紧,但多派些人手确实是可以办到的。

    阳武堂虽然成为了晋阳县最大的势力,但毕竟时日尚短,还没有称霸独尊的实力,在底蕴上也还没有与其他势力拉开太大的差距,这就让阳武堂的地位变得有些尴尬。而且这一名号也为阳武堂招致了不小的麻烦,现今阳武堂的日子并不好过。

    若是有了这批资源,阳武堂肯定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到时候开疆拓土,阳武堂或许可以彻底摆脱如今尴尬的局面,甚至成为晋阳县不可撼动的龙头。

    不过片刻,杨武便从激动之中缓过神来,恭敬地向仙师问道:“仙师,我这就去安排开采事宜,不知您还有什么吩咐的?”

    李仙师冷冷地扫了他一眼,沉声说道:“切记要做好保密,不然消息走漏,我们都没有好果子吃。”

    杨武打了一个激灵,赶忙保证道:“仙师放心,我一定做到万无一失。”

    李仙师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让杨武下去了。李仙师重新回到蒲团上盘坐下来,仔细摩挲着手中的矿石,思虑起一些事情来。

    李华同大多数散修一样,机缘巧合之下踏上修行之路,但因为资质底下被各大宗门拒之门外。后来通过苦修有所成就,但碍于资源,一直未能突破练气后期。不肯放弃的他将目光重新望向各大宗门,想要通过完成宗门的任务拜入宗门,但一直未能如愿。

    九年前,李华又一次在收徒大典上铩羽而归。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群苦修之士的聚会上听到了令他大感兴趣的内容。据那人所说,破境不只是资质与资源的问题,还与阅历心性等有关,一味的苦修有时却是落入了下乘。若是感到迟迟无法破境,不妨出去游历一番,没准就能找到破境的灵感。

    李华脑海中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这与他的情况何其相似。境界迟迟不能突破,想要拜入宗门却又屡屡碰壁,此时的他心烦意乱至极,或许出去游历一番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华仔细权衡了一番,觉得此法确实可行后就离开了仙缘城,一路游历,最终在晋阳县停了下来,成为了阳武堂的李仙师。

    他早已经从各方渠道得知三年后的收徒大典与往常不同,据说那是各大宗门每隔六十年一次的大开山门之机,收徒更多,条件更宽松,但竞争也更激烈。而这新发现的赤灵铁矿无疑给了原先信心不足的他一颗强力定心丸,借此他可以去仙缘城换到足够的资源,助他在收徒大典之前再进一步,增加拜入仙门的机会。

    “收徒大典!大开山门!嘿嘿,我李某的机缘到了!”李华轻笑一声,而后双手掐诀,一缕缕灵光从其身上散发而出,煞是神奇。

    ……

    就在李仙师对未来浮想联翩的时候,离开仙师潜修之地的杨武却是皱起了眉头,他也在想一些事情。

    “看来那则传言果然是真的,而且仙师大人也明显有此意图。如今很多事都凑到了一起,也不知对我阳武堂来说究竟是好是坏?”杨武轻叹了一口气。

    他杨武在附近武道界里也算是最顶尖的一批人,能接触到的东西自是不少。除了武道界的恩恩怨怨,他也知道很多有关那个神秘的修真界的情况,也听说过不少关于几大宗门的传言。

    之前杨武对于修真界的消息并不在意,只是当作一些趣事怪谈来听听,毕竟他们本是凡人,与修真界处于两个世界,能有什么交集?但随着杨武接任阳武堂掌门之位并亲自接触到仙师后,他才了解到了更多的隐秘,之后他就有意识地收集相关的消息。

    据杨武所知,再过三年修真界将会迎来一场盛事,届时几大宗门将会大开山门,广招门人。

    说实话,到了杨武这个年纪,即便是给他一份仙缘他也大概率不会心动了,所以相较于这场盛事本身,他真正关心的是自家供奉的仙师。

    作为阳武堂唯一一个能够时常接触到仙师的人,杨武对于仙师的了解远超其他人。虽然李仙师凭借着自身强悍的实力确实在坐镇阳武堂的这些年里帮阳武堂震慑住了许多敌人,并一度被旁人奉为一桩美谈,但杨武却是知道,李仙师的本意并不在此。

    与晋阳县另外两家势力供奉的仙师不同,李仙师除了刚开始的时候四处游历、找人切磋外,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潜修,丝毫没有插手阳武堂具体事宜的意思。杨武也一直想将李仙师拉到阳武堂这艘大船上,但却未见成效。

    随着接触越来越多,杨武也能看出,相较于世俗界的仙师之位,李仙师更在意的还是修真界,世俗的权势荣华根本影响不到李仙师对于仙道的向往。

    事实也确实如此,李仙师来到世俗担任阳武堂仙师的目的除了磨砺心性外,就是想借阳武堂之手收集令他更进一步的资源,为此李仙师不惜从仙缘城里带出修武资源,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说到底阳武堂与李仙师之间是合作关系,李仙师负责坐镇威慑,阳武堂帮忙收集资源。原本双方一直这样合作下去也还算不错,但现在却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杨武原先便考虑过,李仙师向道之心坚定,肯定不会错过三年后的盛事。如今又恰逢堂里发现了一座赤灵铁矿,通过李仙师的安排,杨武也隐约猜出了李仙师的打算。

    但这对阳武堂来说不见得是好事。随着阳武堂的发展壮大,近来与其他势力的摩擦日益增多,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开采这座灵矿就是一大难题。其次,李仙师若是真的成功了,那阳武堂很可能面临没有仙师坐镇的局面,到那时阳武堂就是一只待宰的肥羊。

    虽然有约定仙师不能过多介入世俗,但覆灭一个小小的阳武堂算不上什么大事,而且以仙师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届时稍微用些手段,都不是他们能防范的。

    感到心烦意乱的杨武在烈日下来回踱步,一直苦思无果的他不经意间走到了树荫下,阵阵凉意使他打了一个激灵,他慕然抬首,只见郁郁葱葱的树冠挡住了太阳,投下了一片阴凉。

    杨武盯着树冠看了良久,陡然像是想清楚了什么,朗声大笑道:“哈哈哈!我今日这是怎得?如市井之人一样计较起了眼前的得失,全然忘记了这天下大势。”

    “这凡人的天下再大,也不过是仙人的附属,再大的王朝也都在那几大宗门的掌控之下。若是李仙师能拜入宗门,我阳武堂便等若有了依靠,其余两家的仙师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阳武堂他们就动不得,而且借此名号,阳武堂何忧找不到仙师坐镇。即便是不能,李仙师实力也可以再进一步,到时我阳武堂开疆拓土、称霸晋阳还不是指日可待!这是我阳武堂的机缘啊!”说到最后,杨武眼中露出了一抹向往之色,似是看到了那个属于阳武堂的盛世。

    杨武不愧是阳武堂的掌门,他并没有被幻想冲昏头脑,而是根据阳武堂的形势分析此事的可行性:“阳武堂现在确实不是另外两家的对手,但若是堂里有人也到了我这一境界,此事确实可行。不过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做些应对,灵矿的消息绝不能泄露,堂里也要招兵买马,……,三年的时间,多两倍的资源,够了!”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