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造化仙缘 > 第4章 阳武堂的谋划

第4章 阳武堂的谋划

    阳武堂设有五个堂口,分别是武堂、工堂、商堂、药堂和内务堂。

    离开仙师潜修之处的杨武先去了一趟武堂,特意叫来了一名对阳武堂绝对忠心的执事安广深。仙师的提醒把杨武吓出了一身冷汗,毕竟那可是灵物,任何人对此都是垂涎不已,一旦消息走漏,他和阳武堂恐怕会渣都不剩。

    “掌门,不知有何事?”安广深对于掌门的到访略感疑惑,因为堂里的任务一般都是通过堂主来安排的,不知道掌门此番亲自前来是为了何事。

    “安执事,现在堂里有一件要事要你去办,不知你意下如何?”杨武并未直接说明来意,而是这般问道。

    “既是阳武堂要事,安某必定万死不辞!”安广深面色一肃,毫不犹豫地回道。他自幼在阳武堂长大,真正将阳武堂视为自己的家,对于堂中安排的每一件事都是尽心尽力。

    “好!”得到满意答复的杨武面露笑容,示意安广深靠近自己,沉声说道:“几天前,工堂那边……”

    安广深的神情可谓是精彩异常,从疑惑到好奇,从震惊再到凝重,长舒一口气后,安广深满脸坚定之色,毕竟掌门亲自找到他,那是对他的看重与信任。

    安广深也知道供奉一事,毕竟仙师为各势力提供庇护也不是无偿的,各方势力会帮仙师收集资源。

    也是在听完掌门的话后,安广深才知道前因后果。他也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做好了,阳武堂独尊晋阳县不是难事,做不好,阳武堂恐怕会成为劫灰。

    略微沉思过后,安广深就下定了决心,一字一句地说道:“请掌门放心,安某用性命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好!跟我一起去阳武殿,同各位堂主一起商量下具体的细节。”听到安执事地回答后,杨武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武带着安广深来到了一座装潢的富丽堂皇的大殿之前,大殿正上方挂着一张鎏金牌匾,上书“阳武殿”三个金色大字。

    此刻,大殿中正有几人低声交谈着,他们谈论的内容正是关于工堂疑似发现赤灵铁矿的事情,掌门已经带着矿石去找仙师确认了,而一旦消息属实,那对于阳武堂来说就是一件大事。

    此刻在这里的共有六人,分别是武堂堂主王军、工堂堂主赵升、商堂堂主钱威、药堂堂主李空文、内务堂堂主张鑫,另一人则是发现灵铁的工堂执事郑刚维。

    郑刚维一脸精明之色,正值壮年,精力好、点子多、干劲足,为堂里提出过不少好意见。这次也是他心细,才发现了那一箩筐赤铁矿石中不一样的赤灵铁矿石。此刻,他正面带笑容地端坐着,毕竟,这可是一个大功劳,无论如何都不会少了他的。

    看到掌门进来,众人停下了交谈,齐齐转头看向杨武,或期盼,或忐忑。虽然对于掌门将安广深带来之事也略有些好奇,但不过是一个执事罢了,还不值得他们太过关注,尤其是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杨武来到首位坐下,安广深也来到武堂堂主王军身后,找了个座位坐下。

    众人紧紧地盯着杨武,虽然心中迫切地想要知道结果,但他们更怕听到坏消息,场面竟一时安静了下来。

    “掌门,怎么样?消息属实吗?”坐在右侧首位的一名身形佝偻、须发全白的老者打破了平静,沉声问道。他是工堂的堂主赵升,负责工坊运营、制品生产,同时也是锻造兵刃的好手。

    “赵堂主,消息属实,我亲自拿着矿石找仙师确认了一番,那确实是一座赤灵铁矿。”杨武说道。赵升是阳武堂的老人了,从上任掌门开始,一直担任阳武堂工堂堂主一职,为阳武堂的发展尽心尽力,在堂里有着很高的威望,杨武对其也很敬重。两人私下的关系也很好,杨武可以说是赵升看着成长起来的,在杨武接任掌门之位后,赵升更是尽心尽力地辅佐,助他度过了最难的那段时间。

    “好!好!好!哈哈哈!”赵升大笑一声。即便是在江湖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早已做到荣辱不惊的周围众人也都将笑容挂在了脸上,这是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好事。

    “好了,除了这件喜事,还有几件事要和大家说一下。”杨武毕竟是掌门,在见众人情绪稍微平缓下来后就立马打断了众人,“第一件事,如今已经到了八月下旬,今年的供奉收集的怎么样了?”

    听到此言,几位堂主相互对视了几眼,均都沉默不言,原本兴致颇高的几人也都瞬间变成了苦瓜脸,尤其是商堂堂主和药堂堂主的脸色更是精彩,武堂堂主的脸色也不好看。

    虽然说仙师带回来的资源令他们垂涎,但每年的供奉也压的他们不好受,毕竟仙师需要的不是世俗的真金白银,而是各种天材地宝、灵株妙药。

    武堂习武,工堂生产,内务堂主内,因此每年的供奉基本都是由商堂和药堂收集。商堂主要靠收购,能不能收购到,收购到什么都不是他们能决定的,药堂则由采药学徒深入深山大川在采集药材的同时碰运气寻找天材地宝。

    可以说每年的供奉都是运气活,运气好早早地收集好供奉,多出来的还能得到仙师的赏赐。运气不好就惨了,堂里就得费尽心思从其他途径收集。想要花些钱财从其他势力手中购买都不可能,毕竟小势力手中不敢有,不是卖了就是藏得深深的,而大势力基本都供奉着仙师,自家都不够用。

    供奉只能多不能少,缺斤少两可是要命的。收集的供奉不够,堂里就会组织人手去探索险地,每次都会有大批门人丢掉性命。探险队的人员主要由药堂和武堂组成,武堂之人都是用大量的资源培养起来的,每损失一个都会令武堂堂主感到心痛。但又不能不派人去。阳武堂虽然以武立堂,要求门人弟子都要习武,但各堂差距巨大,一群药堂弱鸡去送了菜,收集不到资源,最后还不得靠他们武堂。

    见众人都沉默不言,杨武将目光看向一名身穿锦袍,身形略显肥硕的男子。他是商堂的堂主钱威,负责阳武堂的采购、销售工作。除了阳武堂在晋阳县的店铺,他还管着一支商队,开拓商路,奔波于周围数县。

    见掌门将目光看向他,钱威硬着头皮说道:“咳咳,掌门,商堂这边只收购到一株灵草,还有几株百年份的药材,另外……,勉强达到了供奉要求的一半。”

    仙师的供奉除了灵草灵物之外,世俗中的奇珍宝药也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是因为世俗间的灵气虽然稀薄,但一些奇珍宝药也都或多或少地聚集了部分灵气,它们已经不能再当作普通的东西了。尤其是一些深山老林中天生地长的百年老药,其药效更是惊人,不论是作为药引还是用作他用都很合适,不论是出售还是留作自用都很不错,其价值甚至犹在一些灵草之上。

    “李堂主,药堂那边有采到灵草或者高年份的药材吗?”杨武点了点头,侧头问道。

    杨武看向的是一名身穿青袍、身上带着浓郁的药材味道的男子。此人名叫李空文,乃是药堂的堂主。他负责采药、制药,凭借一手精湛的制药术名传周遭数县,他也是几位堂主中武道境界最低的。

    “禀掌门,药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到灵草,不过堂中的采药学徒采到了一株两百年份的野山参,其余百年份的药材也有几株。”说话的正是李空文,他汇报起药堂的收获,说到野山参时,语气中略带着几分不舍。身为药堂堂主,每次与珍贵药材擦肩而过都会感到惋惜,更别提亲手送出去了。即便是送给仙师,李空文也会感到心痛。

    “好了,李堂主,不要觉得不舍,等仙师下次赶往仙缘城,我会请仙师多带几本药书回来的。”看到李空文心痛的表情,杨武安慰道:“而且,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看在赤灵铁矿的面子上,仙师表示这两年的供奉可以缓一缓,因此大家不用太过担心,尽力收集就行了。”

    听了此话,不仅李空文面露喜色,商堂堂主更是长舒了一口气,武堂堂主也缓和了脸色。一直置身事外的工堂堂主和内务堂堂主则没有多大的波动,毕竟供奉也好,探险也罢,和他们的关系都不大,况且发现赤灵铁矿可是工堂的一大功绩。

    杨武话锋一转,沉声说道:“但是,仙师也给我们提了明确的要求,让我们在两年内开采完整座矿脉,大家商量一下该怎么办。”

    “什么?两年?这不可能!”听闻此言,工堂堂主惊呼一声,做了工堂堂主几十年的他,虽然没有亲自下场挖过矿,但基本的常识他还是熟悉的。知道矿有多大,他就能判断出来需要多少人工,能开采多长时间,两年的时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这做不到!掌门,您也知道,那座矿虽然不大,但也绝不是两年能够开采完的,除非是调动堂里的所有学徒工匠,但那样各堂就要停摆了啊!”一直面露笑容的工堂执事郑刚维也是脸色一变,急忙说道。

    “我也知道此事不好办,但这不是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嘛。而且仙师已经向我许诺到,只要我们能够做好此事,两年内他从仙缘城带回来的资源会翻一倍!”对此早有准备的杨武不紧不慢地说道。

    对于阳武堂眼前的形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杨武心中也有些打算,不过这些东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因此他在一些事情上也略有保留。不是怕他们泄密,而是信不过人心,毕竟此事实在是太大了,牵扯到的也都是各堂实实在在的利益,由不得他不慎重。

    阳武堂目前最稳妥也是最合适的破局之法就是再出现一位和他同等境界的武者,如此就要将全堂的资源聚到一人的身上,而对于这个人选,众人恐怕都有些想法。即便是众人能在人选上达成一致,各堂出多少资源也是个大难题,关系到切身利益众人都不会轻易退让,吃到嘴里的肉想要再拿出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既然是汇聚全堂的资源,那么除了阳武堂的库存积累外,仙师承诺的资源也肯定要拿出一部分来,而这便牵扯到各堂主的切身利益了,毕竟这也是他们最想要的修炼资源,他们可都紧盯着这块肉,说什么也得吃上一口。杨武估计这些对武者进阶最好的资源他们最多只能让出半数来。

    说实话,这些资源在各堂堂主手里也不过是让他们的实力稍有进步,但若是聚在一起,它们能发挥出的作用将是巨大的。但他也知道这不现实,谁都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了那个结果未知的计划,他们能拿出半数已是最大的让步了。鉴于此,他才提前留了个这个心眼,瞒下了一批资源,到时候聚合这些资源,让那人再进一步还是有极大可能的。

    掌门不好当啊!外部要时刻紧盯着局势的变化并适时调整对策,内部也得平衡好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并合理分配资源。虽然他也可以凭借掌门的身份强硬推行此事,但难保众人心里不会有什么意见,尤其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若是一个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弄巧成拙,将堂里的派系利益矛盾弄到明面上,这样对谁都不好。因此他决定私下里同各堂堂主商讨下此事,有什么诉求直接说,有什么问题直接提,求同存异,凝聚共识,最终商讨出一个最合理的方案。

    “什么?翻一倍!掌门你确定?”果然,听闻此言后众人先是一愣,而后面色涨得通红,一双双眼睛炙热地盯着杨武,如同饥饿的狼群紧盯着眼前的猎物。仙师每次去仙缘城都会带回来一批修武资源,其中就包括武元丹,这些丹药对于仙师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来说却是灵丹妙药,对于他们武道修行大有好处。如果真的翻倍,那么他们或许可以在武道上再进一步。

    “嗯。”杨武点了点头,说道:“这些资源对大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都知道,不仅大家可能再进一步,而且我阳武堂也有可能据此开疆拓土,主宰晋阳县!”

    众人眼中纷纷泛起一抹异样的神采,开疆拓土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即便是年纪最大的工堂堂主呼吸也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几分。但一想到眼前的麻烦,众人就像被泼了一盆冷水,纷纷沉默了下去。

    “郑执事,刚才你说,调集全堂的学徒弟子或许可以办到这件事?”一声粗犷的嗓音响起,坐在左侧首位,一直沉默不语的武堂堂主王军突然打破了平静。

    郑刚维摇了摇头,回答道:“王堂主,这不可能,即便是我阳武堂可以付出停摆两年的代价,但那些学徒弟子大都不堪劳作,这不可能办到。他们或许是打铁好手,或许是舞刀好手,或许是制药好手,但论挖坑采矿,他们绝对不行。”

    杨武也是插话道:“王堂主,不说能不能办到,如此大规模调动人手,怎么保密都是个大问题,这不是明摆着告诉别人此地无银三百两吗?仙师曾警告过我,此事当慎重行事,切记走漏消息,否则将有大祸临头!我也再提醒一次,赤灵铁矿的消息只有我等知晓,出了这个门都给我把嘴巴闭紧,哪怕是做梦也不能胡说。否则,休怪我杨某翻脸不认人!”

    众人脸色一紧,王军更是神色狂变,急忙说道:“掌门息怒,王某绝无此意!我的意思是想问如果人手足够,能不能完成此事。”

    杨武面色稍缓,看向郑刚维,问道:“郑执事如何看?”郑刚维除了发现赤灵铁矿石外,还被他派去探查矿脉,可以说是在座之人中对此矿了解最深的。

    郑刚维略一沉思,回答道:“如果有足够多的专业矿工,多开几条矿道,或许可以办成。”

    赵升也轻轻点头,面露沉吟之色:“郑执事的本事在我工堂也算一绝,既然他说可以,那么此事便可以操作。不过如何招到这么多人却不好办,而且又要让此事看起来合情合理,瞒肯定是瞒不住,而且还有欲盖弥彰之嫌,最好是能够在别人眼皮底下操作。”

    “哈哈哈!”王军大笑一声,见众人将目光望向他,他急忙敛去笑容,解释道:“既缺人手,这有何难!王某知晓一地,那里保证有足够的人手。至于怎么招人,大家肯定会有好主意!”

    “哦?王堂主知晓何处有如此多的人手?”杨武略显激动地问道。

    “不瞒掌门,我近日听说大魏国在晋阳县设了一赈灾点,用于接纳灾民,想必此刻那一赈灾点中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灾民,招募一些青壮还不是手到擒来!”王军说道。

    听到此言,众人豁然开朗,众人都听说过周围数县闹旱灾之事,却并未想到这些灾民,而今被王军点醒,众人立刻明白过来,王军这是要招募灾民充当矿工,此计确实是一妙计。

    思绪就是这么神奇,一旦捅破那层窗户纸,新想法就会喷涌而出。

    “哈哈,王堂主当真是一言点醒众人啊!老夫细想了一下,郑执事刚刚在汇报中说赤灵铁矿外围有着一座品质不错的小型赤铁矿,我们可以对外宣称开采赤铁矿,一来可以作为掩护,二来开采的铁矿可以自用,能够极大的降低工堂的生产成本。”工堂堂主不愧是见多识广之人,略一思量,就献出了一个完美的计策。

    “赵堂主此计不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到时众人皆都以为我等发了大财,却不知这铁矿只不过是一层外衣。而且这开采铁矿虽不算小事,但也绝不是大事,别人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只要到时候拿得出铁来,他们就更不会有什么疑虑了!”

    “这几年铁剑门和化刀派老是跟我们作对,如今又有联合的趋势。我等可以放出消息,我阳武堂面对他们两家的针对压力巨大,急需破局之法,此番开办铁矿就是我等的努力。如此不仅能扭曲众人关注的重点,而且可以麻痹另外两家。”

    “……”

    “掌门,我有一计,既是去赈灾点招人,那势必要和晋阳县县令打交道。数县大旱,灾民涌入,县令大人现在恐怕也是焦头烂额。我们可以主动去找县令,言我阳武堂思众生之疾苦,感官府之忧虑。我阳武堂欲行末微之举,开办铁矿,收留灾民,以解灾民之饥渴。此计不仅可以顺利招纳灾民,还能借势拉近我们与官府的关系。”郑刚维也为大家献上了一计。

    “好!好!好!此计甚妙!一直以来,官府凭朝廷之威,一直瞧不起我等,虽不打压,但也不亲近,虽然有些交情,但都是一些场面话。若此番我阳武堂能与官府交好,那对我阳武堂必是百利而无一害。”听着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将困扰他们长时的难题解决,杨武倍感欣慰,尤其是在听到郑刚维的计策时,他更是眼前一亮,忍不住要为之喝彩。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