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造化仙缘 > 第5章 “仙人”的传说

第5章 “仙人”的传说

    等众人将计划商讨的差不多了,杨武沉声说道:“那事情就这样决定了,我明日备上厚礼,亲自去拜会县令,借势招纳灾民,兴办铁矿。同时暗地里对外放出消息,我阳武堂因两家联合针对,压力巨大,疲于应对,此举是为了开源节流,减轻压力,寻求破局。”

    “采矿事宜就由郑执事负责,诸位意下如何?”杨武说道。

    众人也都点头认可,郑刚维有功绩也有能力,而且他对于这座赤灵铁矿最是熟悉,负责此事再合适不过了。

    “是!掌门!”郑刚维连忙恭敬应和下来。

    “安全守卫由安执事负责。安执事,保卫工作重要,保密工作更重要,开采赤灵铁矿的消息一丝一毫都不能泄露!”杨武厉声说道。

    众人这才知道杨武将安执事带来的目的,但转念一想就明白过来了,此事确实马虎不得,安广深对阳武堂一片忠心,他负责此事确实是最佳选择。

    “掌门放心!”安广深沉声保证下来。

    “招纳灾民一事由内务堂负责。”杨武看向坐在一旁的内务堂堂主吩咐道。

    “是!掌门!”一直在一旁未曾说话的张鑫沉声应道。

    杨武点了点头,对众人的表现很是满意,他略微思索一番,继而又说道:“距离我阳武堂每年秋末招收学徒的时间也快了,这样吧,今年的招募提前。除了招纳矿工,每个堂口也派人去看看有没有好苗子,再从晋阳县招一批学徒。明面上就宣称我阳武堂未来发展前景极好,恰逢铁矿开采,因此提前招一批学徒,配合上暗地里放出的消息,料想他们也绝不可能猜到我们的真实目的。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成为我阳武堂的骨干力量,到时我等修为再进,这晋阳县还不任我等驰骋!”

    “是!掌门!”众人应声道,摆在眼前的能够亲手参与开疆拓土的机会不禁令人他们心潮澎湃、热血上涌。

    “此番机缘巧合之下发现赤灵铁矿,乃是天时;晋阳县聚集了大量灾民,乃是地利;我等齐心协力,乃是人和。如此一来,天时、地利、人和,阳武必兴!”说到最后,杨武眼中精光闪烁。杨武带领阳武堂成为了晋阳县最大的势力,但这还不够,阳武堂虽然势大但还做不到独尊,他有更大的野心,他想将晋阳县划为自己的地盘。

    “阳武必兴!”

    ……

    时间转眼而过,周清云来到赈灾点已经有半个月了。

    这段时间里,他除了休息就是聚在人群中听旁人东侃西扯。他们聊的话题很广,从家长里短到家国大事,从一隅之地到天南海北,从民间怪谈到史书传记。

    周清云发现这个世界上的人普遍比前世更加健壮,身材更高,力气更大,而且十七八岁就结婚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像他只有十三岁,看着便有前世十五六岁时的样子,虽然稚气未脱,但混迹在人群里也不算惹眼。

    周清云很少发表意见,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听,这样不仅能够打发时间,而且也让他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更多了几分,他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举止言谈与旁人无异,完全没有了起初的生疏感。

    这天早上,他正百无聊赖地坐在一旁,一边听着众人闲聊,一边在心里思忖着:“这个世界真的有‘仙’吗?那到底是愚昧世人对于他们不了解的自然奇观的解释?还是说真的是前世里那广为人知却又只存在于笔尖的修行者?如果真如那人所说,‘仙人’真的存在,那他们与我想象中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事情的起因是几天前他突然听到的关于“仙人”的传说。原本在听那人讲述“仙人”的传说时周清云只当是那人的臆想,但他却没想到在那人之后立刻就有更多的人谈起自己知道的关于“仙人”的故事,可谓一呼百应,内容之丰盛,令他大开眼界。

    什么隐居世外,什么游历世间,什么踏空而行,什么执剑除恶,听的周清云兴致大发。

    但周清云也不是人云亦云之人,他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那就是“仙人”真的存在吗?毕竟大家都只是听说,而不是看见。况且聚在此地的大都是周围几县的农户,若不是此次大旱,他们一生都只生活在那百八十里中,见识也被局限在那里。

    没准那些传言只是对自然奇观的崇拜误解,亦或者是对神婆大师的夸赞美言。看见天在落雷就以为“仙人争斗”,看见迷雾遮掩就以为“仙人居所”,看见行脚神婆就以为“仙人游历”。随着时间流逝,“仙迹”越传越广,越传越真,再加上世人的崇拜观念,“仙人”便在口口相传中被证实了。

    却不料此言竟差点激起众怒,诸位灾友纷纷调转话头,你一言我一语向周清云灌输“仙人”的事迹,试图让他知晓“仙人”存在的真实性,并且让他明白“仙人”的神威,更有甚者直接出言呵斥周清云不尊“仙人”。

    周清云纵然凭借着犀利的言辞将大部分人驳斥的面红耳赤,但最终周清云还是输了,因为又有人加入了话题。虽然周清云很不理解那个年近古稀的老头是怎么在人都快饿没了的情况下还能带着他那一杆旱烟枪,但他在“扑哧”“扑哧”声中说的话却是直接一锤定音,为此次争论画上了句号。

    据那老头所言,“仙人”确定是真实存在的,一些“仙人”就生活在世俗中,被各世家势力供奉为仙师。原来,那人年轻时曾在某一世家做过奴仆,曾有幸亲眼见过那个世家供奉的仙师。据他所言,那位仙师须发皆白但神采奕奕,世家家主见了都恭敬异常,即便是站在那里都给人极大的压迫感,当时他也只是偷偷打量了几眼就不敢多看了。

    老头此言无疑像是在热油锅里添上了一碗水,众人的情绪瞬间沸腾,所有人的视线都汇聚了过去。众人纷纷围拢在老头四周,央求老头再细细讲讲“仙人”的风采,以至于引起争论的周清云都被彻底晾在了一边。

    除了事后被几位和他交锋过的灾友奚落了一番外,大多数人都对他那日的质疑不再关心,毕竟一个毛头孩子,他懂个球。

    虽然被奚落了一番,但周清云的情绪并未低落,相反还有一点兴奋。

    前世他听过太多关于“仙”的故事,横断万古、舍身成魔、掌灭寰宇……,但可惜他们都只存在于笔尖之下以及人们的想象之中,而现在他听到了关于“仙人”的确切消息,怎能不令他激动。

    最近这几天他一直在深思“仙人”是否真的存在?他们是不是传说中的“修行者”?甚至,他还想过他自己有没有仙缘?能不能踏入修行之道?

    这一念头始一出现就在周清云的心中扎根发芽,挥之不去。

    周清云已经暗自下了决定,之前一直在说重活一世当活得精彩,当追寻自己的际遇。那么什么才算活得精彩?什么才算适合自己的际遇?

    现在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寻求仙缘。

    ……

    突然,一阵马蹄声从远处传来,打断了周清云的思绪。他好奇地将目光看向营地入口方向,却见营地外来了一队人,皆都骑着健壮的马匹,身穿黑灰青蓝白五色武服,武服上都绣着一柄黑色长刀,相同的款式让人清晰地知晓他们来自同一个势力。

    他们来到营地外后,便在一名身穿白色武服,胸前绣着一柄黑色长刀图案的中年人的吩咐下拴好马匹,聚到一起。他们的目光时不时扫过营地内的众人,有审视,有鄙夷,有好奇。

    他们正是阳武堂的人,此次招募由内务堂执事任贺领队,每个堂口都派了一名弟子数名学徒前来,他们负责新学徒的考核。

    事实上,他们来此的目的主要还是招矿工,矿工嘛,技术含量低,只要年轻力壮、有力气、肯吃苦就行。至于学徒则是碰运气,学徒的主力还是在晋阳县。

    这里的灾民,来自各县各域,彼此风俗有异,一些身后事使得他们多了很多的顾虑。相比之下,他们更愿在晋阳县本地招学徒,那边招收的学徒不仅技艺精湛、跟脚清楚,而且他们的亲人朋友也都在晋阳县,没有多余的顾虑。

    但世事无绝对,这些人以务农为生,自给自足,大都会一些手艺活,没准还真能找到几个不错的苗子。

    营地里的人也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好奇地向外望去。

    令众人感到心惊的是,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营地主管张主管此刻竟亲自出来迎接,这不免让众人纷纷猜测这些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而那名中年人,也就是任贺在看到张主管亲自前来迎接后,立刻大笑一声,快步迎上前去:“张主管,此等小事怎劳您亲自过问,理应我前去拜访才是。”

    “任执事此言差矣,这灾民之事可不是小事,我等皆都心系灾民,任执事这不也是亲自前来了吗?况且县令大人作为本县的衣食父母也亲自过问此事,我等也得尽心办好此事才是。”张主管对任贺来此的目的心知肚明,但一些场面话还是要说的。

    “张主管言之有理啊,天下大旱,民不聊生,我阳武堂也是念及民生疾苦,这才耗费巨资开发铁矿,想为这黎民百姓寻一安身立命之所。张主管,此事还得麻烦您,待张主管返回晋阳县,小弟必定备下酒席,为张主管接风洗尘。”任贺点了点头,应声说道。左一句灾民,右一句阳武,好像阳武堂开办铁矿并不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是为了天下大计。

    “好说,好说。任执事,愚兄就先祝贺你更上一层楼了!”张主管对任贺的恭维很受用。

    说起来他和任贺的状况差不多,高不成,低不就。放在平时顶多算是点头之交,何况一官一民,并不值得他特意交好。但现在阳武堂大兴之势已成,未来的前景会更好,作为阳武堂的执事,任贺的地位待遇也会水涨船高。

    这让张主管起了结交之心,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

    当听说阳武堂要来招纳灾民时,张主管还是很乐意的,毕竟他留着这些灾民又没有什么用,还会多添几张嘴。将他们送给阳武堂不仅可以减轻这里的压力,而且还可以借此交好阳武堂,对他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

    “张主管谬赞了,张主管于此治理灾情,尽心尽力,功绩赫赫,待返回晋阳,必定会得到县令大人封赏。”见张主管有意结交他,任贺也是连声恭维。此刻能与张主管交好,任贺也是乐意至极。这世俗终究还是官的天下,即便是仙师没事也不会与官府作对,毕竟朝廷背后一般都有大宗门的影子。

    “哈哈哈!”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中的笑意,一切皆在不言中。

    “任执事,别在这里站着了,且随我前去大帐,痛饮几杯,这里的事交给底下的人来做就行了。”张主管邀请道。

    “我正有此意,张主管请!”任执事扭头冲阳武堂门人吩咐几句,随后大笑一声,说道。

    “任执事请!”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