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舞至巅峰 > 第一章 竹影青烟浮浅山 11月 第十三节 才斗

第一章 竹影青烟浮浅山 11月 第十三节 才斗

    总裁姓李,名“才斗”。

    为了将他与公司其他“大李总”、“小李总”区别开来,大家都尊称他为“李总裁”,或者“才斗总”,显得亲近。

    总裁年轻有为,工作是他最大的乐趣。当下属奉承他“才高八斗”时,他总笑笑:

    “管他七斗、八斗,‘多收三五斗’才是正事!”

    ……

    初见这个名字的时候,蕴雅以为总裁小时候成绩不好,怕考试写名字耽误时间,取了笔数极少的字。

    后来听说了“才高八斗”的典故,她才明白了李总裁父母辈的良苦用心。

    ……

    蕴雅早年留学,古典文学没怎么接触。但在国外却对故土的文化、历史、艺术产生了兴趣。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她自学的“中国成语”一知半解,尤其喜欢在日常生活中成语、英语混着说,这还成了她INS上吸引粉丝的一大特色。

    比如竞选时期她说现在“一国三公”……

    形容她的情敌“东施效颦”……

    她的体操队教练“外强中干”……

    形容自己考试“抱头鼠窜”、“落花流水”……

    形容辩论赛上的自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总之,她抓住了学语言的精髓——“敢说敢用”。不管合不合适,强行上马。以至于她的同学也模仿她的中国成语:

    “Honey,Ididn'tfinishmyhomework,Ikillhim,andthenI'llreportit.(亲爱的,我没有完成作业,‘先斩后奏’了。)”

    “KILL?WHO!ANDTHENYOUREPORTIT?”(杀人啦?谁!报案了?)

    ……

    当了解到总裁名字的典故时,蕴雅莫名兴奋——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总裁的爸妈真会起名字——“望子成龙”,可敬可敬!可是……既然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学问高深,为什么他爸妈不用“学富五车”这个成语来起名儿呢?

    才高八斗——“才斗”;

    学富五车——“学车”。

    多么天衣无缝的对仗啊。

    自从蕴雅脑海里冒出了“学车”二字,简直魔性了。她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无法在看到总裁时抹去眼前这个词,当着总裁的面,她需要死死压住自己的舌头,怕一顺口,就叫出“学车总你好。”

    为了让自己摆脱这一魔性,她把“学车”二字悄悄告诉了公司同龄人。

    这下大家都魔性了。

    流行于年轻员工中的暗语终于有了新的“代号”。

    “烦死了,今天下午要去学车。”——意思是下午要去总裁办公室挨训。

    “OMG,明天驾校关门,学不了车啦嘿嘿嘿!解放军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军的人民好喜欢……”——明天总裁出差,不在公司。

    “还学个屁车,这季度业绩要挂!”——部门的季度业绩考评倒数,自己没有好果子吃了。

    “哇咔咔!‘学车’过关!偶有可能换自动档了”——业绩超额完成,公司承诺的奖金即将发放!

    ……

    神奇的是,“暗语(香)”只在公司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浮动”,30岁以上的人被屏蔽个干干净净。

    这帮“二字头”年轻人,别的不好说,“排除异己、党同伐异”这事儿,干得漂亮!

    ……

    凭心而论,蕴雅暗地里对李总裁还是心存佩服——强悍的985硕士毕业,博士在读。在国外有过短暂的访学经历,在BJ五道口接受过全国金融系统集训并有着一帮“圈内师姐师兄”,算是在国内金融圈挤进了一席之地——

    只比自己大几岁,但人家已经坐上了总裁的位置,管理着上百人的公司。她呢,是一个棋子儿,而他呢,却在下一盘大棋。她,只看见眼巴跟前的一亩三分地,而他,却管理着公司的上上下下,忙活着业务的国内国外。

    蕴雅承认自己有时候“眼高手低”。平时在公司,少不了受到总裁的“熏陶”——对于他的讲话,也就觉得“Justso,so.”——这些我也会啊,给我个“副总裁”当当,也不是不可以吧。

    比如他讲:改革开放拉开了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的序幕,对处于发展初期的中国投资银行业是巨大的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中国投行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

    这……理所当然啊——也是蕴雅回国的原因——全球投资银行收入规模排名前十位的,均为欧美投行,在全球资本市场投行业务收入中,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半以上。

    在欧美,投资银行不仅服务于本国,也服务于全球,不仅服务于有影响力的跨国机构及企业客户,也通过强有力的资产配置手段促进各区、各国经济的发展。

    莘莘学子,灼灼其华,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作为“莘莘学子”的蕴雅,完全了解投行在一个蒸蒸日上的经济体中,是一个多么重要参与者,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是一座多么重要的,连接资本和企业的桥梁!

    蕴雅回国,就奔着投资银行业务。“高薪”当然是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报效国家”是她深藏于内心的情结。既然华尔街擅打金融战,既然“师夷长技以制夷”,“强国必先强技”,既然中国投行业正向着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为什么不投入到这火热的事业中呢。

    不过,口号谁都会喊,一遇到具体事儿,蕴雅就怂了。

    光一个“接机”,“七嘴八舌”就惹人烦。更何况日常坐在火山口上,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一把手”呢。

    每周一,总裁办公会。上午铁打的一线前台部门汇报,首当其冲是负责企业股债融资、并购收购重组咨询的投行部,这是公司的核心部门,也是总裁的“心头肉”。

    其次是为客户管理资产的“资管部”,再次是投资策略研究部,也就是蕴雅所属的部门,负责研究全球及国内投资市场并给出研究报告,既为客户服务,也为总裁服务。

    周而复始,日复一日,每天冒出各种可控、不可控的事件,每天解决“可解”或“不可解”的问题……

    作为公司CEO,李才斗总是用沉静的眼睛与“问题”对视,似在倾听,又似在思索。他要求汇报者拨冗去繁,直达本质,论证全面,数据精准,追索客观。他从不打断汇报人的陈述,似内心毫无波澜。但一旦发现数据有误或者逻辑不清,他会立即提出疑问,现场讨论,如果报告准备得不充分,结论不清,证链不足,甚至前后矛盾,他会立刻结束谈话,进入到下一个议题。这时候,报告人就会如芒在背,一个大大的“不及格”写在脸上,当场社死。

    错误的机会不会有第二次。所以,即便是“策研部”的博士们,在会议之前也会紧张,从不敢敷衍。

    中后台部门一般采取视频会议。中后台部门主要为前台提供支持和协助,包括办公室、计财部、法务风控、人力资源等。有事安排,无事取消,不许浪费会议资源。

    也许采取现场面对面会议的形式,给予前台的压力更大吧,且从会议频率看,总裁始终秉持“业绩导向”,对前台业务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后台管理部门。

    蕴雅所在的“策研部”是前台业务部门中唯一没有硬性规定“创利”指标的。但即便如此,在汇报的时间段,据蕴雅观察,包括部门负责人徐博士在内,所有人的大脑CUP都“烧得冒烟”。

    总裁要求“策研部”把握时效,在第一时间学习国内外一线投行公司的新产品,研究掌握后,再将改良的产品通过朴棫公司的服务高效地在客户中推广开来。

    “我们要学会采取灵活的突围战术,既要关注市场的短期异动,又要和国内外长期的经济策略有效融合。”

    “可是,”徐博士说:“我们有些客户的业务偏传统,我们一些新产品不一定能被这些传统企业接纳,而我们的股东给我们一线业务部门的创利压力较大,‘创利与创新’,这是一个悖论……”

    “优化我们的产品,优化我们的客户。眼光放长远。”总裁说。

    这与蕴雅的想法不谋而合:朴棫公司有些大客户,现阶段看起来实力雄厚,财大气粗,但行业“势头”已过,产品如果不迭代更新,很快会走下坡路。

    但这些客户可是朴棫公司的衣食父母,是公司股东们巴结的对象,是同行眼中能够多次榨取的“肥肉”,要把这样的客户“优化”掉,是需要勇气的。

    要“利润”还是要“发展”,这是个问题。

    每到这时,蕴雅就会暗自庆幸:“幸亏我不是‘头儿’,睡我的觉吃我的饭,不关我事。”

    在雕栏玉砌的酒店里安心睡着柔席软榻,在花香鸟语中化着美美的妆,在高级餐厅喝着咖啡吃着地道的中西餐——不香吗?

    ……

    董事会安排在晚上,白天的时间“学习”祖国大好河山,这样的安排令蕴雅感到奇怪。

    不过,更令人奇怪的是,总裁今天一身正装——吃早餐时还没注意到他穿的是衬衣,现在置身于山野,这样的装束很让人“出戏”。

    难道他忘了今天是山野徒步吗?

    一席人从商务车上下来,在景区门口准备轻车简行。

    董事们慢慢悠悠往山上走,总裁早早把衬衣袖口挽起,头上细汗微沁。

    “蕴雅!”趁着董事们不注意,总裁招招手:“你想个办法,让其他董事先上山,我需要和海昌总单独聊聊。中午最好在山上找一个僻静的地方吃饭。”

    啊?分开行动?山上吃饭?之前明明已经安排好上午游玩之后,下山回酒店吃饭,干嘛临时全部打乱?

    不是……之前这些行程是总裁您自己亲自定的嘛!

    来不及细想,蕴雅立刻回答:“好!”拔腿就走。

    “哎等等!你呢,最好跟着我们,也许中途还有其他变化。”

    “?”蕴雅一肚子问号,不过,从她嘴里吐出的,仍是一个字:

    “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