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舞至巅峰 > 第二章 瑞雪梅香绽凌寒 12月 第二节 蜻蜓

第二章 瑞雪梅香绽凌寒 12月 第二节 蜻蜓

    从地铁口出来,再走10分钟,就可以望见公司所在的大楼。

    透过漫天飞雪,可以看到那栋写字楼不少楼层已是灯火通明。张小桐不由加快脚步。

    ……

    到地下一层餐厅吃过早餐,乘电梯上32层,转过屏风,迎面一个巨大的开间,一边是走廊,另一边是圆弧型落地玻璃窗。白炽灯闪着耀眼的光芒,有不少同事已坐在电脑前噼噼啪啪。

    工区窗明几净,中央空调开启,室内温暖如春。

    张小桐直奔自己的工位,余光扫荡四周。财务总监赵总房门紧闭——他还没到。一颗心已经放下来。

    张小桐也不知道自己这是什么心理——明明没到上班时间,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坦坦荡荡慢慢悠悠,但他就是硬不起那根脊梁骨——抢在“头儿”到来之前就坐在工位上,摆出一幅“专注工作”的样子,已经成了他潜意识的习惯。

    所以上司就以为我很早就来上班了,是吗?

    ……

    办公室今儿有点儿不同寻常,但哪点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哦,窗户上已贴了圣诞剪纸,几个公司吉祥物小玩偶被显眼地挂在灯下,这?是催年终奖的节奏吧!

    二八青年的创新果然别出心裁。

    不管年终奖能不能提早发,新年的气氛终归是让人开心的。

    来不及细想,张小桐来到自己的档位,抽了张餐巾纸,胡乱擦了擦刚吃过早餐的嘴,又把这张纸在桌上大力划了几个“八“字——这是他从妈妈那儿承继下来的家族习惯——一张纸决不仅仅只作一种用途——擦了嘴还可以擦桌子,擦了桌子还可以擦地,在特殊情况下,擦了地甚至还可以擦屁股。

    例行公事清洁了桌面,张小桐一屁股坐下,把纸揉成一团,以”三分定点罚球“的姿势,抛进远处的纸篓。他脑补出:

    “三分三分!篮坛明日之星张小桐持球干拔,投进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三分!这一逆天绝杀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火箭队以一分险胜!一分险胜!夺得了本年度总冠军……”

    飘洋过海去现场看一次NBA是张小桐的梦想。当然他不是没这个经济条件,作为一个金融从业人员,他的半年工资足以让他潇潇洒洒飞去飞回,甚至能够买得起不错的观战席位。

    不过,就……他祖祖辈辈省吃俭用,没有人会把钱花在一场80分钟后价值灰飞烟灭的球赛。如果祖宗们知道了,会不会掀开棺材板把他这败家子儿揍一顿……

    ……

    张小桐打开电脑,把手机“呯”地关进抽屉,趁电脑开机运行的时间,他冲到走廊更衣室,打开他的个人小衣柜,解开围巾,脱掉大衣,取出深蓝色西服套上。

    今天早上务必不能开小差,越到年尾老赵的弦崩得越紧,这时候不要撩拨他那易燃易爆的神经。电子邮箱和OA上“待办事项”尽快处理完,该电话的电话,该汇报的汇报,该办结的办结,不然流程上会有“超时”记录。

    尽管张小桐非常不喜欢这种压迫感,但,日子久了,不习惯也得习惯了。

    电脑记录的文件处理流程精确到年、月、日、时、分、秒,比流水线上的监工都要“公正严明”,文件在哪个环节“待办”的时间长了,具体是谁耽误了时间最后误了大事,领导心里明镜似的。

    人嘞,总是发明出各种各样的机器,最初用来解放人,最终却“囚禁”了人。大家都慢点不好吗?顺其自然不好吗?干嘛一定要争个你死我活?

    谁是办公室的“卷王”?或者是谁开了“内卷”第一枪?

    ……

    张小桐偶尔会反思——怪不了别人,自己“卷”起来比谁都狠。

    刚进公司时,张小桐领悟力强,上手快,工作积极,办事得力。新鲜感和兴奋感让他每天上了发条似的,成为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如果可以在椅子上安个马桶,张小桐是可以一日三餐吃喝拉撒都在岗位上完成的。

    在别人眼中枯燥乏味的报表数字,在他眼里如小蝌蚪一样有趣和新奇;

    如白开水一样无趣的财报,在他眼里却讲述着一个企业的初生、成长、发展与衰退……

    令人烦躁的OA“待办事项”,在他眼里,如绿茵场上的球,他奋力奔跑,左冲右突,只希望队友能瞧得起他,将球传到他脚下。

    看到OA系统里出现“请@张小桐审核”,立感无比神圣。他认真核校数据,复核勾稽关系,推理前后逻辑,审查表内表间关系是否平衡,有时候甚至还要打开别的数据库进行同步验证。一切无误后,才会在OA流程中输入“已审核”,发送下一环节——

    心中即有了“射门”那一瞬间的快感。

    由于办事速度快,质量高,赵总很快给他增加了工作量,即便别人起草的一份普通报告也会把张小桐叫到办公室:

    “你最后把把关,看完直接发,我不用再看了。”——赵总说。

    越是有了这种信任,张小桐越是斟字酌句,不但要求数据准确、内容完整,而且对所配的图表也进行修正和补充,讲求视觉美观,表达直观。

    赵总一个点赞,顶十支强心针。

    “张小桐看过了吗?看过了,那我就不用再看了。”——这句话,“秒”了多少老员工的心。

    工作两年,张小桐从员工升任主管,下一步是“经理”级的热门人选。

    已经被架到高处,想下……

    “职位不是你想上

    想上就能上……

    也不是你想下,

    想下就能下。”

    ……

    新一届的“卷王”来了。

    张小桐原来总是内心鄙夷那些老员工是“温水的青蛙”,现在张小桐才明白:

    这些“温青”其实都是曾经的“卷王”。

    他现在无比渴望当一只泡在温水里的青蛙。但,“新卷王”稍微扑腾两下,“温青”们就被呛得涕泪横流。

    ……

    十年寒窗读出来,原以为剩下的时光就是用来享受生活的,“想多了”——

    年年考核,季季评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薪酬能高能低”。每年绩效考评360度打分。涉及项目业绩、工作技能、团队合作、专业知识……名义上给予员工充分话语权,实际上就是一个“紧箍咒”。

    不过,凭心而论,张小桐对公司执行的“业绩量化考评”是持支持态度的。

    业务一线员工常说:

    “我的项目给公司创造了1000万收入。不给我满意的回报,我带客户走人。”

    后台员工常说:

    “我加班加点,为你们做了无数辅助性工作,为什么奖金没有我的一份?”

    怎样科学评判一名员工对公司的贡献?每个人应该拿多少奖励才算科学?要不要考虑失败项目、风险项目,怎样区别对待“长期项目”、“短期项目”?要不要考虑团队贡献?要不要考虑公司品牌的加持、领导资源,关系借贷历史、“资本”、重大交易等等?

    在薪资结构上,除了员工固定薪酬、项目奖励之外,有没有其他分红?

    在发放方式上,部分发放、延迟发放、年度发放?

    站在公司股东的角度,还要考虑股本回报率、稀释后的每股收益、每股面值、净利润、净收入、薪酬开支、薪酬开支占收益比重、以及非薪酬开支……

    ……

    公司绩效考评方案的结构设计是由人力资源部和财务部共同完成的。财务部为此还组织了专项小组,赵总钦点张小桐牵头。

    当领导“钦点”你承担某一重要工作,甚至让你“牵头”时,“盖世英雄”的战袍飘然加身……

    “温青”张小桐又开始蹬腿了。

    ……

    为了“牵”好这个“头”,张小桐在一个月内组织项目小组草拟了数份提纲,收集了数万样本数据,进行了无数次参数测算,期间几度将小组成员叫到一起,到赵总办公室讨论草案——毕竟赵总在把握“总基调”上要比他们准确得多——随着deadline的逼近,尽管张小桐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已经由初期的摩拳擦掌到现在迫不急待不管三七二十一赶紧交差了事。

    “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想到这里,张小桐抬眼一看,赵总正匆匆穿过走廊,奔往他的办公室。张小桐习惯性地把脖子缩了缩——“不要看见我”,同时瞟了一眼时间,10:30——看来一大早又去总裁办公室开会了。赵总那早谢的头顶上,几络稀疏的头发被挠得东倒西歪,“一定又是棘手的事情……”

    几分钟后,张小桐的微信头像闪了闪,他心中暗觉不妙,果然——老赵发来信息——

    “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正好,本来就应该主动去汇报工作,现在找上门了。张小桐想了想,把刚写完的报告打印出来。

    “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已尽力做到了最好,再‘精益求精’就会增加边际成本。”张小桐想起蕴雅的话,站起来。

    突然他看见财务部另两个部门经理也站了起来,夹着笔记本往老赵办公室走。

    原来不是单独召见他,看来又是一次小型会议。

    张小桐连忙拉开抽屉,拿出笔记本和笔——笔和本子有助于避免他与领导的目光相遇——别接话,别接眼神,这样领导在分派工作时眼睛就不会朝他这儿扫。

    在路过前排同事的档位时,他感觉有人向他翻了个白眼,等他回头去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大家都在各自的电脑前埋头忙碌。

    “你行你上啊!”张小桐心里嘀咕了一句。自己进公司两年就得到了晋升,并且……

    现在部门经理开会,赵总经常把身为“主管”的他一块儿叫上,这“信号”太明显了。

    所以……偶尔会收到一些酸溜溜的语言和嫉妒的白眼。

    ……

    等张小桐从办公室出来,已经12:30了。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实际上自己被分派的任务只有一项,但这一个小时没白耽误。他了解到公司管理层会在一些新的业务上进行重点倾斜,这非常有利于他即将着手撰写的公司年度财报;在会议结束后他还见缝插针把新的“员工绩效考评方案(草)”交给赵总,并告诉他:

    “按照您的要求,我补充了几家行业标杆的数据参照,并且列制了对照图表。”

    “很好,有了这几家同行的参照,我们就有底气多了。”赵总赞赏道,同时又揉揉眼睛,“真是什么都赶在年尾啊……”

    一副心力交瘁的样子。

    ……

    张小桐从赵总办公室出来,瘫在工位上,揉着颈椎,使劲把脑袋往后仰。

    一早上忙得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

    他伸手去摸茶杯——茶杯是空的。

    脑袋里紧绷的弦刚一放松,肚子就开始“闹革命”了,但腿率先罢工,就是不把屁股撑起来。

    咦,水杯旁边……这是什么?张小桐一摸——还是热的。

    谁给我买的汉堡?

    突听有个声音惊呼:

    “丁大头,你拿错了我的杯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