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要塞征服 > 第十一章,葬礼与甲胄。

第十一章,葬礼与甲胄。

    第二天一早。

    吃完饭后,农民们再次聚集到城镇大厅前的广场上。

    战死的士兵今天要进行葬礼并火化,然后埋入王勇刚建好的墓地里,要不是墓地今天才建好,昨天就举办葬礼了。

    天气太热,尸体不能久放需要尽快入土。火化可以节约墓地的土地,以后要是搬迁也十分便于运输。

    墓地在岛后边山地上。王勇治下的军民死后都埋那里。名字嘛,王勇想了半天,就叫东山公墓。

    东山公墓王勇派了专门的一个农民负责打理,四时都有祭祀,以后还可以在附近建几座寺庙为逝者祈福,让人们都以死后能进东山公墓为荣。

    在这次战斗中牺牲了一个长矛兵,这个士兵成了埋进东山公墓的第一个烈士,王勇召集所有的农民,为这个士兵举行隆重的葬礼。这在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让这些农民们再次感受到了尊严与尊重,有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他们也更加忠诚于王勇。

    已经清洗整理过的战死士兵。穿着一件崭新的红色衣服。静静的躺在城镇大厅广场新搭的木台上,参加葬礼的农民整齐的站在木台四周,保持安静以对死者尊重。

    王勇站在木台旁边,发表了讲话对士兵的表现进行肯定,对这位士兵的战死表示哀痛和惋惜,对他的英勇与顽强表示赞扬,鼓励下面的人们以他为榜样与敌人战斗。

    同时王勇重申会善待他的家人,他的战斗奖励也会是及时发放到他家人的手中,不会让他走的时候留有一丝遗憾。不会让他和家人流血又流泪,献完青春献子孙。

    然后是王勇开始讲述这位战士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取得的战果。

    “张三寸,山东人,长矛兵,在上次晚间的战斗中,他作战英勇,听从号令,在与敌人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刺中,但他没有就此倒下去,而是抓住了敌人插入自己身体的兵器,为他的战友创造了杀死敌人的战机。他是坚强的,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都将记住他,我们的好战士……”

    底下的农民认真的听着,这是一个烈士的光荣,也是所属部队的光荣,他们要继续继承这份光荣,将光荣发扬光大。

    围观的农民对如此庄严与隆重的葬礼也是头一次见。王勇讲完话后,本想像电视里面一样朝天放几排枪,但是他现在什么也没有,只好宣布点火烧尸。

    王勇拿过一个火把,拿到篝火处将它点燃,来到放尸体的木台前,把木材点着。看着尸体被火焰吞噬。王勇宣布仪式完成。周围的农民三三两两的散去有的打算看到最后,有的则去各忙各的工作了,不过他们的眼中都多了一些什么东西。

    火焰息灭后,战士的遗体已经尽数化为灰烬,王勇事先安排好的士兵上去将骨灰装进了一个黑色的土陶坛子,和一些遗物交还给了烈士的家人,最后将列士安葬进东山公墓。

    生活需要仪式感,军队同样如此。正是这样庄严肃穆的仪式才增加了士兵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有了这种仪式感所带来的精神力量,会让王勇治下的农民与士兵,更加爱戴王勇,忠诚于王勇。为他抛头颅,洒热血,无怨无悔。

    与这个时代的大名对比,那些大明士大夫眼中的粗鄙的武夫,怎么可以如此有尊严,贼配军就该低人一等,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王勇从一开始就是想要做好统战工作。当王勇这里的士兵都是受到尊重的爱戴的,那么大明的士兵有什么理由不投靠他。

    王勇在现实世界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做,他现在做的最多的就是看书,首先看的就是政治类的书籍,掌握生产发展与生产资料的关系。然后是一些关于明朝的历史,想要打败大明取而代之,就要知道大明的兴衰,了解大明的弱点。从中吸取经验,不再犯大明的错误,不再走大明的老路。

    这次牺牲的这个士兵,让王勇意识到,他士兵的防御十分薄弱。但是他没有铁矿,从外面购买铁料是他承受不起的,所以没办法生产金属铠甲。

    王勇上网发了个帖子,问在古代,除了金属盔甲之外,还有什么盔甲?

    回答他的大神很是积极,这也让他了解到,除了金属盔甲外,还有不少种类的盔甲,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优劣比如说。

    皮甲,重量轻造价低于铁甲,不过需要大型动物的皮革制成,比如说牛,王勇现在是一头牛都没有,虽然他的系统里面有牧场,但是系统合理化后,不可能凭空变出牛来,只有从外面买来放到牧场里,历朝历代牛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受官府管控,杀牛要上报官府牛皮牛角牛筋官府会来收走。所以牛皮甲没戏了。

    鲨鱼和鲸鱼的皮也可以制作皮甲,不过想想那只能带两人的小鱼船,王勇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暂时不考虑皮甲了。

    纸甲,重量比铁甲轻,但它的造价一点都不比铁甲少,纸甲并不是全部用纸造的,而是用布料,胶水,反复捶打后的纸浆,铁片,制造成的一种复合型装甲。制造时间长造价高。最重要的是纸甲怕水。纸甲不考虑了。

    棉甲和指甲制作工序差不多,虽然比纸甲要好一些,但王勇现在连做衣服的棉花都缺,哪还有多余的棉花造甲。

    竹甲,就是用竹子制作成合适的大小用油炸,串起来做成甲胄。倭寇的竹轻兵,就是穿着这种甲,拿着一根削尖的竹竿作战。这种甲胄防御力比不穿甲好点。所以竹甲王勇不考虑了。

    藤甲,重量轻,造价低,透气,防御力还行,缺点怕火。藤甲就是选山中老藤去掉外皮,水中浸泡半月晾干,然后浸泡入桐油半月再晒干,反复几次便成。

    王勇决定就用藤甲了,虽然藤甲怕火,但是他可以事先让士兵在藤甲上抹上稀泥防火,虽然埋汰了点,但是管用就好。要是敌人偷袭,来不及抹上稀泥怎么办,不可能,王勇有系统在,他不认为有人能偷袭得了他。

    藤甲不但能满足王勇当前士兵的防御需求,藤甲还能充当救生衣。王勇的基地靠海,以后在海上作战肯定不可避免,也算是为以后做了准备。

    在寻找合适甲胄的时候,王勇还发现了另外一样好东西,那就是戚家军用的狼筅。

    狼筅是用大毛竹制作而成的,对付倭寇很管用,但是当戚家军到了北方后,对付马背上的骑兵,就威力大减,再加上很难找到合适的大毛竹,就换成了长枪。

    不过王勇想要的这种狼筅是最后的版本,这种新的狼筅除了握把部分都是用铁打造的,防劈防砍不容易被敌人兵器磕开,保留了大毛竹的优势,即可以杀敌又可以防御敌人的冲击,就是有点费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