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亡明 > 第6章 金陵是个好地方

第6章 金陵是个好地方

    第二天一早,陈诏带着两个小书童在滁州租了辆马车一路向南,两天左右便到了浦口,又从东门大码头渡乘船摆渡过江。

    明末南京人口高达一百二十万,在十七世纪恐怕是全球最大的城市了。

    作为整个大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南京无疑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这里有着富可敌国的权贵和富商,有着纸醉金迷的十里秦淮,更有着试图垄断科举遥控京师政局的东林党。

    南京城分内城和外城,内外两城都被高大的城墙包围,秦淮河自西北向东南穿城而过。

    谚语有云“里十三,外十八,一根门闩朝外插”。

    里十三座城门分别是朝阳门、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和太平门。

    外十八座城门分别是麒麟门、仙鹤门、姚坊门、观音门、佛宁门、上元门、外金川门、栅栏门、江东门、小驯象门、大驯象门、小安德门、大安德门、凤台门、夹岗门、上方门、高桥门和沧波门。

    “一根门闩朝外插”则是指与众不同的神策门,大门和瓮城都是朝外的。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建造这个独特的城门,是为了迷惑陈友谅的军队,还真的成功了。

    此时此刻,陈诏站在外城之外的江东桥上抬头看着高大的江东门和城墙,不禁感慨万千,真是造化弄人啊!

    你说我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怎么就穿越到明末了呢?

    两个小书童也是头一次来到南京,和陈诏一样摸不着北,只好随着人流边走边问路。

    一路直行从三山门进入内城,繁华的古代都市气息扑面而来。石板铺设的道路、石头筑成的拱桥、鳞次栉比的商铺、点缀其中的大树。

    商贩推着独轮板车运输货物,骑着马的和坐着轿的各走各路,河里的货船和画舫来来往往。

    卖粮豆的、卖海味的、卖山货的、卖衣鞋的,装修豪华的通商银铺写着出入公平,摆满东西两洋、西北两口货物的“超市”琳琅满目。

    络绎不绝的各色人物,追逐嬉戏的明代小孩,街头卖艺的敲锣打鼓,路边看相的气定神闲。

    满大街的喧闹声已经让陈诏快迷失了自我,差点忘了办事。

    直到看见一家门口挂着“当”字招牌的门店才回过神来,当铺门市挺气派,陈诏对着两个小书童说了声跟上就走进了店内。

    ...

    “请问贵店收不收玻璃杯?”陈诏走进典当行里,隔着高大的柜台问话。

    “玻璃杯?是什么物件?”当铺掌柜听完微微皱眉。

    陈诏故作小心的从背包里拿出包裹着的丝绸布,慢慢的放在柜台上,轻轻的拨开丝绸,露出了黑色金属杯盖、双层真空玻璃的保温杯,成色看上去还行,起码也有九成五新。

    “嘶...”戴着方巾帽的中年掌柜眉头又是一皱,歪着头细看了一眼说道:“请问贵客,这件玻璃杯从何处得来?”

    “这是我一个西洋的朋友从海外带来大明的,掌柜可否能估个价?”

    “这件东西以前未曾见过,不大好估啊。”掌柜的假笑着说道。

    “难道这诺大的南京城,没有富贵人家用这样的玻璃杯吗?”陈诏试探的反问了一句。

    “确实未见过似这样的,可否能拿起来看看?”

    陈诏听完便直接拿起杯子,轻轻的扭开了盖子,对着掌柜用手指敲了敲玻璃,发出闷闷的噔噔声。

    “掌柜的,你也敲一敲。”

    “确是琉璃材质的。”掌柜也轻敲了一指头,恍然说道。

    “这样纯透的琉璃,咱大明恐怕没人能造的出来吧?”

    “确没有见过哪家工坊出过这样的货。”掌柜点点头说道。

    “那么,掌柜的是估不出价了?”

    “能估,能估,请稍待片刻。”掌柜一拱手转身进了内间。

    陈诏转头看向门外,两个书童还在门口站岗。不一小会就出来个花白长须的老人,精瘦的面庞透着红润。

    “贵客久候了,多多担待。”老掌柜拱了拱手。

    “老先生无妨,请估个价。”陈诏用手指了指柜台的玻璃杯。

    老掌柜左右细看一眼,碰都没碰就点了点头,对陈诏说道:“是个稀罕物,只有这一件吗?”

    “是,独此一件,这世上恐怕也无第二件了。”

    “鄙店只能按照市面上的琉璃杯盏参照估价,不知贵客能否接受?”

    “无妨,老先生只管估,价合适我也就不跑第二家了。”

    “嗯...那么老朽估出的价是二百两。”老掌柜语气坚定的举起两根手指。

    陈诏看着老掌柜的两根手指,笑着摇摇头说道:“老掌柜,能否讨一碗热水喝,要最滚烫的水。”

    不一会店里的小伙计就端出了一碗冒着热气的水,陈诏接过碗后小心的倒进玻璃杯中,等了一分钟左右,对老掌柜说道:“请老掌柜手握此杯。”

    老掌柜面带微笑的点点头,伸手去握杯身,紧着跟就发出一声“嗯?”的声音。

    “老掌柜,就是再滚烫的水,只要倒进此杯中,都不会烫手。”

    “确是这个稀奇的杯子...是个妙物。”老掌柜放下了杯子,若有所思。

    “此杯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件了,请再估价。”陈诏发起最后的逼价。

    老掌柜回头看了眼旁边的中年人,对着陈诏再次亮出了手指:“四百两,鄙店收了。”

    “八百两,这件玻璃杯只有南京城里的勋贵能看上眼。”陈诏选择了加倍。

    老掌柜又回头看了眼中年人,中年人缓缓点了点头。

    “贵客真是大口气,八百两就八百两,鄙店收了。”老掌柜看了眼玻璃杯微笑的说道。

    “老先生慧眼识珠。”陈诏拱手表示成交。

    陈诏走出典当行,手里拿着一张会票,上面写着“万源号通商银铺”“凭票支付纹银捌佰两”“天启六年六月十五日”。

    这是一张类似现代的支票,可以直接从钱庄银铺里取银子,明末时期江南的金融业已经发展的很不错,钱庄与现代商业银行十分相似。

    陈诏将会票小心的放进贴身的内衣口袋里,对着牛家兄妹一甩头:“走,下馆子吃饭去。”

    ...

    夜深人静,陈诏躺在客栈的床上睁着眼看向窗外,月亮又圆又亮。

    顺利的把玻璃杯典了个好价钱,陈诏带着俩书童逛了一下午南京城,顺路还去秦淮河畔游玩了一圈。

    江南贡院对面的旧院是太祖朱元璋设立的官营妓院,漂亮小姐姐倒是没看到几个,人家压根不站大街上拉客。纸醉金迷的风月场所啊,万恶的旧社会!

    那么,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呢?陈诏又开始了固定的躺被窝想心思:

    “现在手上有八百两银子,一笔小巨款了,投资做个小生意绰绰有余。”

    “要不先在南京买套房?”

    陈诏下午的时候去牙行了解过房价,市中心一套三进的院子,咬咬牙八百两首付个按揭还是够的!然后在城里再找个工作,就成为二十一世纪打工人梦寐以求的一线城市房奴了。

    “踏马的,就这点出息!穿越四百年到明朝还要做房奴吗?”

    “作为一个穿越者,怎么能不造点啥呢?玻璃这么好卖,要么就试试吧,和烧制琉璃也差不多,就那几样材料,欧洲人早造的飞起,我大明朝怎么能落后呢?”

    “有了玻璃,可以做杯子、镜子,还能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简直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材料了。”

    “明天去打听附近哪里有琉璃厂和陶瓷厂,至少找几个老工匠一起干,咱这点理论知识,就只会纸上谈兵了。”

    “顺便还得招点人做保镖,一旦挣了大钱,没点武装力量保卫是不行的。就从乞丐里招,给吃饱饭就行,连工资都省了。这样的话,咱这不是成丐帮了....”

    “呼...噜...”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